水稻机插秧
水稻机插秧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279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工程、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502834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南方农机、农机使用与维修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4年徐州市农机化学术年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2011湖南科技论坛——农业机械化与农机工业分论坛等;水稻机插秧的相关文献由603位作者贡献,包括孙春梅、钟平、陈川等。
水稻机插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02834篇
占比:99.99%
总计:2503035篇
水稻机插秧
-研究学者
- 孙春梅
- 钟平
- 陈川
- 庄春
- 邵文奇
- 张玉平
- 彭建伟
- 纪力
- 周美文
- 杨卫建
- 殷云
- 汪湘流
- 王迎春
- 祁明华
- 章安康
- 荣湘民
- 蒋秀凤
- 谢桂先
- 郭金平
- 钱云
- 陈健
- 马亚培
- 张军
- 李建卫
- 杨朝华
- 葛家颖
- 黄卫平
- 黄永银
- 丁国霞
- 于朝敏
- 云惊奇
- 何善成
- 余承良
- 余玲
- 倪深
- 凌代芬
- 凌新军
- 刘亚柏
- 刘伟忠
- 刘广青
- 刘春盛
- 刘晓静
- 刘正根
- 刘毅
- 华胜
- 吴云雨
- 吴彤东
- 吴政
- 吴诗清
- 吴金霞
-
-
霍正祥
-
-
摘要:
水稻机插秧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借助水稻插秧机技术,可实现水稻合理密植,减少了人力劳动量,提高水稻种植效益,优化水稻栽培质量。本文分析了水稻机插秧的育秧、播种、移栽、管理等相关栽培措施,充分凸显水稻机插秧技术对促进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1育秧准备1.1选种与育秧种植人员要根据茬口差异性及品种特性进行选种,同时要合理分析当地安全齐穗日,最终以产量稳、质量高且适合机插机收的水稻种植品种为主,通常每公顷地播种量要维持在57 kg左右。
-
-
校林;
华立平
-
-
摘要: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其中,水稻达到85%,然而水稻机械化种植率仅有58%,与其它环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影响了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和水稻产业的竞争力。因此,提升我国水稻机插秧短板,成为农机制造企业的一项重要课题。2022年入春以来,洋马农机作为全球“水稻机械专家”,推出了系列升级版高端插秧机,在疫情持续冲击下,为春耕备耕做出了贡献。
-
-
张龙新
-
-
摘要:
水稻、油菜机械化插秧(播种)技术含量高,成为制约全程机械化的短板和关键环节。以陕西省洋县为例,该市2020年水稻种植17万亩,油菜13万亩,拥有插秧机10台,机械育秧设备5台,育秧盘6万多个,耕整地机械600多台;油菜精量播种机8台,水稻、油菜兼收联合收割机6台。然而,水稻机插秧(含机直播)面积仅2600多亩,占比1%强,除机耕、机收水平分别达到60%、80%左右外,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较低;油菜机直播面积1500亩,占比也不足1%。
-
-
韦祖康;
徐广辉;
高凤云;
杨怀玉;
闫玉芳
-
-
摘要:
为推广应用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施用量,设置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N 240 kg/hm^(2)、P2O575 kg/hm^(2)、K2O 75 kg/hm^(2))与常规施肥(N 270 kg/hm^(2)、P2O590 kg/hm^(2)、K2O90 kg/hm^(2))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侧深施肥区水稻产量为10017.0 kg/hm^(2),比常规施肥区产量显著增加637.5 kg/hm^(2),增产6.8%。侧深施肥氮肥利用率为50.1%,较常规施肥高11.1百分点;磷肥利用率为51.4%,较常规施肥处理高15.3百分点;钾肥利用率为62.9%,较常规施肥区高14.5百分点。侧深施肥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3291.0元/hm^(2)。
-
-
-
-
摘要:
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是指通过插秧机加装施肥装置,在机插秧作业的同时,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覆土等作业,把肥料施在秧苗侧部一定深度土壤中的机械化生产技术。该技术具有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水稻前期营养生长、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等优势,为绿色高效复合装备技术。通过加快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示范应用,推动我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高质高效发展。
-
-
-
陶伟;
俞林;
周宗玲;
唐桂林;
张贤菊;
余承良;
王玲;
杨艳;
黄群;
林剑
-
-
摘要:
通过对24个水稻机插秧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荃优1606、两优3108、诺两优6号、两优1606、和两优713、荃优822、川优617、荃两优1822、Y两优1500、徽两优1133、开两优17、荃优712、昌两优8号、晶两优534、两优1105、万象优982、华浙优1534、韵两优丝苗等18个品种适合在沿淮地区作机插秧种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2020年水稻单产不高,生育期较常年推迟10~15d.
-
-
李彬;
尤佳可
-
-
摘要:
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影响着群众生活质量与经济水平,在各地区基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业部门对水稻种植手段进行全面性创新,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在创新发展阶段引进新技术、新手段,应用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在保证水稻种植效果,提高水稻质量与产量的同时,又可以减少施肥次数和数量,符合新时期背景下农业发展的要求,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
-
王春芳
-
-
摘要:
水稻是云南省禄丰市仁兴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生长发育环境和技术措施复杂,生产环节多,季节性强,劳动强度大.水稻机插秧技术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而且可节本增效,提高生产效益,节约农田用地.推广水稻机插秧的栽培技术,对稳定水稻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从水稻机插秧的育秧、栽插、肥水管理、移栽技术等方面阐述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促进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的推广运用.
-
-
蒋光美
-
-
摘要:
会东县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是采用流水线作业的温室集中塑料盘育秧方法,培育适于机插的壮秧,利用插秧机将其规范栽插到大田的稳产、节本、增效的综合配套技术。该技术具有育秧用地少、栽插效率高、插秧质量好、劳动强度低等优点。因此,要大力推广、加快应用,充分发挥其高产、高效的优势,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为此,笔者总结出会东县机插秧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
-
Xue Chao;
薛超;
Zhou Hong;
周宏
- 《2017年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以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为例,分析了农业生产要素禀赋状况变化与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通过23个水稻生产省(自治区、直辖市)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发现:随着水稻雇工工价的不断上升各地区水稻机插秧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也对水稻机插秧水平具有显著的影响,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是导致地区间水稻机插秧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农业劳动力逐渐稀缺会诱致出劳动节约型技术(农业机械技术)的大量出现和不断发展,但诱致性技术变迁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还需要依赖于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状况.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需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机作业条件和提高农机技术水平.
-
-
吕夫康
- 《2014年徐州市农机化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水稻机插秧是近年来农机、农艺大力推广的新型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相对于人工栽插具有"四省、两增"优势,相对于直播具有稳产、丰产优势.农机管理部门应该从推动水稻机插秧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的角度出发,推动水稻机插秧深入发展,确保机插秧成为水稻种植的主要模式.文章介绍了新沂市水稻机插秧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具体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要强化宣传引导工作,提高农民对机插秧生产优势和直播稻生产危害性的认识。还要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的同时,采取土地流转、农田托管及创办家庭农场等方式。并且加大对水稻机插秧专业合作社的培养和扶持力度。积极拓展水稻机插秧跨区机插业务。以及努力创新机插服务形式等可行性措施。
-
-
Chen cong;
陈聪;
Cao guangqiao;
曹光乔
-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水稻机插秧是我国农机化发展的难点与重点,然而国内理论界对水稻机插秧的发展趋势与装备需求缺乏定量研究.本文利用水稻主产区近10年的数据,基于eviews5.0面板回归,对影响水稻机插水平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水稻插秧机需求进行了初步预测.研究表明,水稻户均种植规模是制约机插秧发展最主要的因素,到2015年我国水稻机插秧水平仍只能达到39%左右,并需要新增插秧机30万台左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