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产业集聚

产业集聚

产业集聚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6274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977篇、会议论文284篇、专利文献3203篇;相关期刊2007种,包括经济论坛、经济研究导刊、生产力研究等; 相关会议213种,包括首届(2014)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第十二届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学术会议、第二届全国博士后金融论坛等;产业集聚的相关文献由7142位作者贡献,包括梁琦、何育静、何雄浪等。

产业集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977 占比:63.16%

会议论文>

论文:284 占比:3.00%

专利文献>

论文:3203 占比:33.84%

总计:9464篇

产业集聚—发文趋势图

产业集聚

-研究学者

  • 梁琦
  • 何育静
  • 何雄浪
  • 贺灿飞
  • 赵祥
  • 汪家铭
  • 刘世锦
  • 唐松
  • 张雪梅
  • 成小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晓阳; 代柳阳; 牟士群; 鄢晓凤
    • 摘要: 随着全球范围内碳排放的激增以及生态压力的持续增加,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已是各国共识.本文将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可能存在的知识、技术环境等效应纳入统一分析框架,运用SBM-GML模型测算中国省际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用以反映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状况,在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影响的同时,以信息通信技术为调节变量,考察信息通信技术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且信息通信技术在两种集聚模式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从产业层级来看,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的抑制作用比中低端要小,多样化集聚的促进作用比中低端要大.信息通信技术对中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调节作用较高端的更大.
    • 黄辰洋; 吕洪渠; 程文思
    • 摘要: 文化产业本身既蕴含新兴产业又包含传统业态,这种特征决定了其未来增长路径的复杂性.产业集聚程度是产业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产业效率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而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表现尤为突出.理清文化产业集聚程度与文化产业发展效率之间的作用机理,有助于促进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实力的提升,对促进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效率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文章基于2011—2018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关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产业集聚以及空间、时间上的相关性,构建时空随机前沿模型进行技术效率测算.研究发现:2011—2018年全国文化产业技术效率呈整体下降趋势,空间交互作用及产业集聚对文化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文化产业表现出明显的惯性,影响了增长动能的传递;融资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环境、制度环境对文化产业技术效率也存在显著影响.
    • 侯军岐; 马玉璞
    • 摘要: 服务业集聚能够使不同服务企业共享物质、资本与人力等各类资源,从而降低经营成本,实现全球竞争力的提升.然而,当服务业集聚区内企业过多而资源量无法持续增长时,企业便会针对有限资源展开竞争,从而丧失集聚优势,导致全球竞争力下降.因此,服务业集聚与服务业全球竞争力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本文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收集了2008-2019年我国服务业相关数据,探究了服务业集聚与服务业全球竞争力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旨在为促进服务业合理集聚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服务业集聚程度与服务业全球竞争力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同时劳动密集服务业与全球竞争力不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资本密集服务业集聚程度与服务业全球竞争力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知识密集服务业集聚程度与服务业全球竞争力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
    • 李瑞; 李北伟
    • 摘要: 本文基于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互动协调的理论分析,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吉林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老工业基地典型城市为例,对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定量评估,发现:老工业基地城市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不高,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存在较强的动态反馈关系;产业集聚度提高和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共同促使耦合协调类型的跃迁;老工业基地城市产业专业化程度提升的同时,区域创新水平也越高;区域城市间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耦合协调发展差距逐渐缩小.
    • 霍宁波; 张建民
    • 摘要: [提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中小企业成为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和外部不确定因素影响下,山东省滨州市中小企业面临着可持续创新发展的严峻挑战.本文在实地调研基础上,通过分析山东省滨州市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从产业集聚发展、人才政策和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等三个方面阐述具体发展路径,为区域内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 王珍
    • 摘要: 本文根据2008-2019年我国西南地区旅游业的面板数据,对西南地区旅游业的产业集聚水平用区位熵这一指标进行测度,在区位熵计算地区产业集聚水平的基础之上,通过建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来实证分析西南地区旅游业经济增长对旅游业产业集聚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本文选取的统计期间内,从旅游业的角度来看,旅游业经济增长以及旅游业规模经济对其产业集聚效应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作用,财政支出指标对其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 李许卡; 应验
    • 摘要: 产业集聚对城镇化效率提升至关重要。本文以我国116个大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SUPER-SBM-DEA模型分别测定了样本城市的综合、经济及社会城镇化效率,并采用DIFF-GMM和SYS-GMM模型实证检验了工业集聚、服务业集聚分别对各城镇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大城市综合及经济城镇化效率呈上升趋势,而社会城镇化效率呈下降趋势;现阶段工业、服务业集聚均处于非过度集聚状态,其中工业集聚普遍促进了各线城市综合及经济城镇化效率的提升,但抑制了各线城市社会城镇化效率的提升;服务业集聚普遍促进了城市各城镇化效率的提升,特别是弥补工业集聚短板,促进了社会城镇化效率的提升。未来,进一步完善产业集聚水平是推动各城镇化效率提升的重要选择。
    • 唐佳莹
    • 摘要: 2013年4月26日,首趟蓉欧快铁(后统一改称为“中欧班列”)从成都青白江始发。以轰隆的汽鸣为序曲,这座旧工业城市开启了产业升级的2.0版。从通道构建到产业集聚,从货场的裂变到绿色城市建设,青白江的“重塑”不仅是实现了从内陆腹地向开放枢纽、从老工业基地向陆港枢纽城市的历史性转变,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将这种开放的姿态根植在了城市文化之中,并以此为特色向过去深情告别……
    • 方永恒; 张娇
    • 摘要: 发挥文化产业集聚效应对于改善民生,实现文化富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沿线7省2013—2018年面板数据,利用Global Moran's I、赫芬达尔指数、地理加权回归等模型,系统分析了藏羌彝走廊文化产业的空间关联度、产业集聚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藏羌彝走廊文化产业整体呈现较低的空间关联程度,集聚水平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总体具有“内热外冷”的分布格局;在行业间和地区间呈现出整体分散,局部集聚的特点,且集聚水平在时间和空间上异质效应显著;影响因子对文化产业集聚水平作用各异,需求因子对行业集中程度和空间集聚水平皆具有抑制作用,传播因子和发展因子对前者具有抑制作用,对后者具有促进作用,消费因子则刚好相反.
    • 刘钊; 于志男
    • 摘要: 京沈高铁的开通对于提升沈阳区位优势、推动沈阳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京沈高铁沈阳站点在基础设施投入、周边产业及商业设施配套、周边空间结构布局和周边交通衔接能力等方面仍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京沈高铁对沈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效应,应加快推动京沈高铁沈阳站点建设。为此,课题组提出推动规划一体化编制、加强高铁站点建设、规划高铁多线并进、打造多式联运新格局、优化高铁沿线产业布局等政策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