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第二届全国博士后金融论坛
第二届全国博士后金融论坛

第二届全国博士后金融论坛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天津
  • 出版时间: 2013-06

主办单位: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会议文集:第二届全国博士后金融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信贷在我国金融市场中日益兴起,也成为民间融资的主要方式.本文首先对互联网信贷的发展渊源进行了梳理,进而归纳了国内外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并以两家互联网信贷企业为代表进行了案例研究,重点讨论了目前的互联网信贷模式,从而来分析和探讨现阶段互联网信贷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并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 摘要:近年来天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迅速,成为全国基金注册中心,但其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持仍存在较大差距.鉴于PE"野蛮生长"下的风险暴露、本地所获PE投资匮乏、PE间接效应不明显和其他地区PE引资竞争等现实问题,本文提出天津由PE注册中心向投资中心转变的战略.国内外先进国家及地区在吸引PE投资方面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既包括清晰的监管准入和治理框架,又包括差异性税收及补贴、政府采购、信贷支持和引导基金等直接干预措施,还包括全面的服务体系等软环境建设.通过分析问题与差距、总结并借鉴国内外经验,本文提出了天津向PE投资中心转变的战略框架和具体策略.
  • 摘要:近年来,打造金融中心或金融集聚区成为我国许多中心城市竞相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地方政府与潜在进入金融机构在金融产业集聚中的博弈关系一直是影响金融中心或金融集聚区打造的一个重要问题,深入研究该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假定地方政府是同质的,通过构建一级密封价格拍卖模型分析了同质地方政府与潜在进入金融机构的博弈行为,得出金融扶持激励政策优惠程度是潜在进入金融机构区位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然后通过放松地方政府同质的假定,在不同质地方政府与潜在进入金融机构的博弈分析中,提出了交易成本概念,并认为其决定了地方政府的声誉效应.研究结论是,如果地方政府声誉存在差别,声誉较好的地方政府,即使出价(金融扶持激励政策优惠程度)明显低于声誉较差的地方政府,也容易在和潜在进入金融机构的博弈中取胜.在地方政府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交易成本是潜在进入金融机构区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因此,一方面要对地方政府的出价进行最高价约束,使零利润条件得到保证;另外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
  • 摘要:本文通过引入生物种群模型,研究基于信息技术金融创新扩散的基本规律,并应用其对我国的银行信用卡、ATM机、金融POS机的市场扩散动态过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Bass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银行信用卡、ATM机、金融POS机市场的扩散过程能够较好的拟合;模型预测的拐点显示,目前这三个市场正面临或即将面临创新扩散的转折期,尽管市场在短时期内仍会保持较快增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增速将呈现放缓趋势.研究结论对商业银行制定相应的市场战略具有参考意义.
  • 摘要:金融产业集聚是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目前,北京金融街和上海陆家嘴是国内发展较为成熟的金融产业聚集区.2009年,天津市启动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区建设项目,计划建成全球最大的金融产业区.本文通过与金融街、陆家嘴的比较分析,总结了于家堡金融产业集聚的优势与劣势,并根据从金融街、陆家嘴发展过程中得到的启示,对于家堡未来的发展定位、模式及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提出了意见.
  • 摘要:本文主要意义和价值是基于区域不均衡增长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基础,对滨海新区、浦东新区、深圳特区产业结构发展途径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的外向型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共生性特点,通过产融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使用灰色关联度趋势分析、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技术直观刻画和定量分解三区金融相关指标与投资、消费、出口和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关系与规律.本文创新点:分别从"质"、"量"两个角度实证分析并揭示出作为中国经济三个增长极的经济、产业、金融之间的隐形深层次关系、内生性规律,使其间的隐形"灰色"关系显性化.对比分析研究了区域经济拉动因素与金融发展情况,揭示出金融对不同经济拉动力在发展过程中起的主导作用.主要贡献:立足实际应用,通过作者10年滨海新区区域经济金融研究工作实践,结合《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提出具有滨海新区特色的"四维并进"的金融发展格局:以传统银行业为发展主线、以融资租赁等特色金融业态为创新驱动力、以繁荣证券、保险、各类交易市场为加速器、以政府基金引导与产业经济对接的多元化社会融资体系为有益补充的"立体式"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形成"市场配置-社会参与-政府调控"的区域金融市场.在对滨海新区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产业金融,提升金融对产业的"供血"能力具有一定的启示性作用.
  • 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金融产业集聚区则是在一定经济区域范围内产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随着渤海经济圈区域发展战略的确立,北京的空间溢出势必会促进天津的金融聚集.因此,在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产业集聚区形成过程中如何处理地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的政府定位问题,就成为滨海新区调整产业结构、引导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针对于家堡金融产业集聚区该地方投融资项目中政府角色的定位,笔者认为,首先,应当分析地方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关系;其次,借鉴对我国目前地方投融资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从项目实施前和项目实施中两个方面对政府角色进行制度构建.
  •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演化经济学体系下的自组织演化理论分四部分对金融创新的动因和过程进行研究,即自组织理论及金融创新、新金融、新格局、新监管,力求揭示移动互联网时代金融创新的自组织机制和演化特征,由此产生的"移动互联金融模式"以及"平台金融"建立的必然选择,并提出面对移动互联时代自组织、自秩序的金融创新环境,金融监管机构必须在混业经营、技术监管、消费者保护机制等方面做出的监管转型.
  • 摘要:金融产业聚集对区域经济发展,对一国经济的未来红利都有重要影响.本文阐释了金融产业聚集的含义及其形成动因,研究了金融产业聚集区的形成路径,分析了金融聚集区对经济发展产生的效应,并对不用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进行了定量研究.
  • 摘要:大数据时代已经成为潮流,开始冲击所处的信息时代,会对人民的日常生活、社会管理和商业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金融服务业拥有丰富的数据,但是在大数据应用方面,远远落后于硅谷的企业,例如E-bay,亚马逊、谷歌等.本文认为大数据在金融服务业中的应用本质是大数据挖掘,从规模巨大、流转飞速、结构各异的数据中挖掘出准确有效的信息,并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提供给合适的人.大数据挖掘并非全新的事物,而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文将首先介绍大数据的基本定义和大数据挖掘;其次分别从资本市场、银行业和保险业三个角度阐述大数据挖掘在金融服务业的应用场景;然后讨论大数据挖掘在未来金融业的应用所面临的挑战;最后分析大数据挖掘在中国金融服务业中的应用的现状和前景.
  • 摘要:经济全球化趋势促使各国金融发展紧密相连,跨国金融机构的稳定发展,可以影响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但由于金融产品越来越复杂,金融风险也越来越高,为避免全球性连锁性的金融危机发生.世界各国都努力联合制定监管条例,要求金融机构遵行,以保护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金融机构既要遵守这些新的监管条例,又要保持自身的成本优势,纷纷积极采纳更具灵活性和可靠性、更符合成本利益的云计算系统,再把这些系统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安装在合适的高端数据中心,以方便业务运作.由于个人智能移动电话和平板电脑的普遍应用,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已不只限制在金融机构的有形建筑物内,已延伸到虚拟的云端上.所以,金融中心之间的优势比较,也不单局限在土地建筑上的有形基础设施,也牵涉到网络数据上的无形基礎设施.可是以往关于配合新金融发展的金融中心研究中,较少涉及到高端数据中心在这当中的角色和对金融中心地位的影响,也较少提出在建设中国的新金融中心时所要考虑的关于这方面的基礎建设.本文根据现有资料,选出世界五大主要服务金融机构的数据中心营运商,比较这五家数据中心在世界头十位金融中心的营运情况,初步证明排名高的数据中心,都拥有独具规模的高端数据中心.继而根据公开资料,比较金融机构于云端技术的支出、高端数据中心的需求、大型高端数据中心营运商的收入与个别案例,推理金融机构于金融中心内对高端数据中心的需求.最后,参考以往的研究报告,提出新金融中心如果要成功开展和满足新金融发展的需要,必须制定基础设施策略和相关政策,以吸引合适的高端数据中心营运商投资,而这方面的基础设施和政策范围,包括光纤网络、土地规划、电力设施、数据安全法规和优惠政策等多个方面.
  • 摘要:本文着重从形成模式、发展动力、发展现状以及正负集聚效应四个方面对天津和北京金融产业集聚区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借鉴北京金融产业集聚形成经验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天津金融产业集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性建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