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效应
拥挤效应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1641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国监狱学刊、东岳论丛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中美国际过滤与分离技术研讨会、中国动物学会甲壳动物学会分会成立20周年暨刘瑞玉院士从事海洋科教工作55周年学术研讨会等;拥挤效应的相关文献由19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俊、周启良、周锦荟等。
拥挤效应—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1641篇
占比:99.70%
总计:31737篇
拥挤效应
-研究学者
- 王俊
- 周启良
- 周锦荟
- 孙红雨
- 孙鳌
- 张会云
- 张玉萍
- 曹茂永
- 曾亿武
- 李佐军
- 李文宇
- 李磊
- 林宏志
- 林成策
- 王卓鹏
- 王平
- 王海铄
- 王爽
- 田小勇
- 纪玉俊
- 肖文
- 范红忠
- 邱东茂
- 郭红东
- 陈祖光
- M·G·萨吉奥
- Qiu Meng
- S·拉斯库纳
- Wang Caijun
- 丁灿
- 于谨凯
- 付文林
- 任志超
- 任静
- 何捷
- 何文举
- 佘雯雯
- 侯军岐
- 兰元钢
- 兰峰
- 刘丽娟
- 刘和东
- 刘星华
- 刘春玲
- 刘春芝
- 刘景
- 刘淑姗
- 刘照胜
- 刘琳
- 刘超
-
-
侯军岐;
马玉璞
-
-
摘要:
服务业集聚能够使不同服务企业共享物质、资本与人力等各类资源,从而降低经营成本,实现全球竞争力的提升.然而,当服务业集聚区内企业过多而资源量无法持续增长时,企业便会针对有限资源展开竞争,从而丧失集聚优势,导致全球竞争力下降.因此,服务业集聚与服务业全球竞争力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本文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收集了2008-2019年我国服务业相关数据,探究了服务业集聚与服务业全球竞争力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旨在为促进服务业合理集聚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服务业集聚程度与服务业全球竞争力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同时劳动密集服务业与全球竞争力不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资本密集服务业集聚程度与服务业全球竞争力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知识密集服务业集聚程度与服务业全球竞争力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
-
-
兰峰;
王晨;
孙伟增;
焦成才
-
-
摘要:
精准识别人口流入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是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有序引导劳动力空间转移以及促进新型城镇化优质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此,有必要结合主要人口流入地——全国70个大中城市2005—2018年的相关数据,测算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并进行地区差异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考察人口流入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并对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整体得到提高,城市间差异得到改善,地区不均衡性明显缩小;人口流入对流入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长期来看,人口流入的“规模效应”终将超过“拥挤效应”,从而显著提升当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人口流入对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存有差异,对于超大型城市主要表现出“拥挤效应”,而对于其他城市则更加突出地表现为“规模效应”;人口流入对邻近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会产生负向溢出效应,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地方政府财政自主率均能显著提升流入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上述结论在丰富基本公共服务相关研究的同时,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启示。
-
-
郭宇星
-
-
摘要:
文章基于2000~2007年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从微观层面探究产业集聚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产业集聚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促进效应,且二者为“倒U”型关系;第二,产业集聚对高质量企业与东部地区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第三,在改变指标测度、克服内生性问题与进行平衡面板处理后,结果仍然稳健。文章考察了产业集聚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为提高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提供了证据与启示。
-
-
周启良;
范红忠
-
-
摘要:
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主要通过改变要素丰裕程度和自主创新能力两种途径提高生产率,从而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运用两步系统GMM模型对1999—2017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目的是深入探究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两者之间关系在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1)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城市规模不同而差异显著,两者之间并非呈简单的正向线性关系;(2)从总体差异来看,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对小型、中型和大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均显著为正,且这种正向影响在中型城市达到最大而在大型城市趋于下降,对特大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为负;(3)从地区差异来看,与中西部地区城市相比,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所产生的正向影响及其升降幅度或负向影响在东部地区城市表现得更为突出.建议政府做好城市发展定位,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合理化布局高等教育资源等,最大限度地助益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
-
周启良;
范红忠
-
-
摘要:
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主要通过改变要素丰裕程度和自主创新能力两种途径提高生产率,从而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运用两步系统GMM模型对1999—2017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目的是深入探究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两者之间关系在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1)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城市规模不同而差异显著,两者之间并非呈简单的正向线性关系;(2)从总体差异来看,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对小型、中型和大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均显著为正,且这种正向影响在中型城市达到最大而在大型城市趋于下降,对特大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为负;(3)从地区差异来看,与中西部地区城市相比,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所产生的正向影响及其升降幅度或负向影响在东部地区城市表现得更为突出。建议政府做好城市发展定位,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合理化布局高等教育资源等,最大限度地助益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
-
赫晨;
黄淑丽;
刘景;
宋怡然;
鲁伟;
张知彬
-
-
摘要:
鼠类具有密度依赖的行为—内分泌反馈调节机制:当其种群密度升高时,会产生社会应激,增加紧张焦虑、攻击等行为,同时其神经内分泌也产生相应变化.然而,密度升高引起的社会应激可能涉及到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味觉等不同感官,而不同感官对社会应激反应产生的独特作用尚不清楚.我们以前的研究发现,高密度饲养可导致雄性布氏田鼠脑部催产素(OT)表达量降低、后加压素(AVP)表达量升高、血清皮质酮(CORT)含量升高,并与攻击行为增加一致,但其中嗅觉和视觉密度信号的作用尚不清楚.嗅觉信号通常用于个体领域标记和社会地位识别,而视觉信号常用于应对竞争者或天敌的群体防御,因此,二者的社会应激效应可能不同.本研究利用巢垫和镜子分别模拟嗅觉和视觉密度信号,对布氏田鼠的行为(旷场、高架十字迷宫和三箱社交测试)、体重、器官、血清生理指标、脑部神经递质表达等变化进行了分析,评估了嗅觉和视觉密度信号对布氏田鼠社会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高密度嗅觉刺激下,布氏田鼠脑部OT表达量减少、AVP表达量增加,与密度拥挤效应的影响相同(除雄性OT增加外),说明高密度嗅觉信号是社会应激产生的主要信号通路.高密度视觉刺激下,雄性脑部OT表达量增加,雌性脑部糖皮质激素受体(GR)减少,且雌性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下降,焦虑性行为减少,说明高密度视觉信号是减少社会应激反应的主要信号通路.本研究揭示了视觉和嗅觉信号在社会性的布氏田鼠种群密度调节中发挥相反的调控作用,可能对于维持合适的种群密度或群体大小具有一定的生态适应意义.
-
-
汪彬;
郭贝贝
-
-
摘要:
城市化发展方针决定了不同规模等级城市优先发展的政策取向,决定了资源要素的流向和区域经济空间布局.研究选取了2003—2018年国内285个地级市数据,对集聚经济、拥挤效应与城市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集聚经济对城市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环境拥挤对城市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交通拥挤主要体现为城市汽车数量增加带来的正向效应大于道路拥挤造成的负向效应.我国城市集聚经济对城市效率的正向贡献明显大于城市拥挤效应的负向抑制,且进一步验证了城市规模与城市效率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当前,我国城市规模尚未达到理想的最优水平,城市的集聚效应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应继续推进以大城市为依托,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实现由单中心城市结构向多中心转变,建立以城市效率为核心指标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进一步增强城市集聚功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
-
王爽;
田小勇;
陈祖光
-
-
摘要:
针对目前港口等交通领域发生的拥挤现象,首先基于Hotelling模型给定发货人选择港口的效用,其次通过Nash均衡求解,分析双寡头港口的定价及政府投资决策。研究发现:拥挤程度较大时,港口企业的定价和利润会下降。如果港口所在城市道路较为畅通,改善港口的服务水平,会有利于该港口企业利润的提升;如果港口所在城市道路较为拥挤,则港口单方面做出改善服务水平的决策不一定会提升港口企业的利润。此外,当道路本身拥挤严重时,政府增加投资会起到改善通行环境,使港口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作用;当道路通行状况良好时,政府追加投资会引发双方企业为争夺客户资源而展开的低价竞争,导致港口企业整体利润下降。
-
-
王爽;
田小勇;
陈祖光
-
-
摘要:
针对目前港口等交通领域发生的拥挤现象,首先基于Hotelling模型给定发货人选择港口的效用,其次通过Nash均衡求解,分析双寡头港口的定价及政府投资决策.研究发现:拥挤程度较大时,港口企业的定价和利润会下降.如果港口所在城市道路较为畅通,改善港口的服务水平,会有利于该港口企业利润的提升;如果港口所在城市道路较为拥挤,则港口单方面做出改善服务水平的决策不一定会提升港口企业的利润.此外,当道路本身拥挤严重时,政府增加投资会起到改善通行环境,使港口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作用;当道路通行状况良好时,政府追加投资会引发双方企业为争夺客户资源而展开的低价竞争,导致港口企业整体利润下降.
-
-
杨君;
佘雯雯;
肖明月;
吕品
-
-
摘要:
基于中国城市数据,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资本回报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抑制了中国城市制造业资本回报率,且存在着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上述抑制效应在产业集聚水平高的Ⅰ型及以上大城市最为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则在资源竞争激烈的Ⅱ型大城市最为显著;东部城市制造业升级导致了其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匹配效率下降,而西部城市制造业相对低端导致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不足,因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不显著;中部城市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优化了产业结构,有助于生产服务业集聚的促进作用发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还存在着"低端促进"和"高端抑制"的细分行业特征.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一方面推动了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流向城市,从而导致城市资源要素过度集聚,加剧制造业资本深化程度,降低资本边际产出,进而降低资本回报率;另一方面导致制造业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流向服务业,从而抑制制造业资本回报率.
-
-
Wang Caijun;
汪彩君;
Qiu Meng;
邱梦
- 《第十六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产业集聚到一定程度会出现负面效应——拥挤效应,近些年学术界对此已开展了相关研究.本文基于企业规模异质性视角,以浙江省纺织业为例,通过构建企业生产率影响模型,分析企业规模对集聚拥挤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规模经济有效的情况下,企业规模异质性对集聚具有正向影响;当出现规模不经济时,企业规模异质性对集聚拥挤效应具有负面影响.本文最后针对不同规模类型企业,提出了改善集聚拥挤效应的对策建议.
-
-
王俊;
李佐军
- 《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运用新古典经济的框架建立了一个经济增长模型,系统分析了拥挤效应、经济增长与城市规模的关系.通过构造城市规模扩大而产生的拥挤效应函数,假设城市规模扩大产生集聚效应反应为拥挤效应的降低,并将拥挤效应进入生产函数影响经济的增长,分析经济稳态的演化路径,可得到最优的城市规模、合理的城市拥挤程度和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并分析了扰动稳态的变量对演化路径的影响,最后,给出了一个估算最优城市规模的简单模型.根据分析得到在不同条件下,城市的最优规模是可变的,不存在统一的最优城市规模,城市化进程应该适度有序的进行.
-
-
-
-
- 《自主创新振兴东北高层论坛暨第二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
| 2005年
-
摘要:
近年来,人们关注的大多是产业集群的创新激励效应,而忽视了产业集群的创新阻滞效应.诸如:拥挤效应和外部不经济、过度竞争效应与"柠檬市场"、路径依赖效应与技术锁定以及增大投资风险效应,只有综合考虑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辩证机理,才能正确制定出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区域发展的科技创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