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企业生产率

企业生产率

企业生产率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249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贸易经济、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1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013856篇;相关期刊160种,包括世界经济、商情、中国集体经济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莫干山会议·2012)、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华人企业走向全球化——对外贸易、直接投资与国际化管理国际研讨会等;企业生产率的相关文献由38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夏、毛其淋、汪亚楠等。

企业生产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1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13856 占比:99.98%

总计:1014105篇

企业生产率—发文趋势图

企业生产率

-研究学者

  • 张夏
  • 毛其淋
  • 汪亚楠
  • 余淼杰
  • 李平
  • 杨文溥
  • 黄曼慧
  • 张杰
  • 施炳展
  • 于长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倩倩; 陈鹏军; 李庆霞
    • 摘要: 文章利用2007~2018年A股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社保征收体制与中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以及“五险”缴费率的提高降低了中小企业员工当期可支配收入,并与中小企业生产率显著负相关;而由税务部门全责征收社保费用对中小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存在显著促进作用,综合考虑社会保险缴费率的提高和社会保险税务部门全责征收对中小企业生产效率的叠加影响,前者显著大于后者;并且,社保征缴体制的“生产率效应”将因企业性质、行业和地区等因素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 李毅婷; 韦庄禹; 武可栋
    • 摘要: 准确识别政府主导的区域一体化对微观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对转型时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理论上探讨剖析区域一体化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机制,并借助1998—2012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长江经济带的城市数据,使用倾向匹配得分—双重差分法(PSM-DID)实证检验了区域一体化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有利于提升企业生产率。经过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区域一体化的"生产率效应"具有行业和城市异质性,区域一体化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在技术、资本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中依次减弱,且这种提升作用仅发生在高端和中端技术行业,对低端技术行业的影响不明显;分城市类型来看,区域一体化对一般城市内企业的生产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对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内企业的生产率并未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 李丽霞
    • 摘要: 长江经济带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研究基于2015—2018年沿线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在微观层面上直接以上市公司企业作为样本估计了其生产率关联效应。结果显示,在样本期内存在显著为正的生产率空间溢出,在2011—2014年这种效应并不明显。2014年以来,随着国家层面的推动及相关规划的出台,长江经济带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上市公司间的关联和互动也得以增强,从而形成生产效率互为溢出的外部性。不同行业企业间的生产率空间正向溢出效应要强于同行业间,而规模较大企业与较小企业间的关联和互补相比大企业和小企业各自间要更加有效,另外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以及成渝、长江中游、长三角三大城市群各自内部企业间的空间外溢要比相互区域之间的作用更加明显。
    • 黄汉民; 鲁彦秋; 王睿田
    • 摘要: 从规模和层级两个视角提出中国大国市场优势的一种新解释——多层级市场优势,并将中国337个直辖市及地级行政区从地理空间层面划分为6个市场层级。利用1999—2018年中国A股3 688家上市公司数据,手工收集上市公司自成立以来的所有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工商企业登记信息,研究异质性企业国内跨市场层级投资选择问题。研究表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越高,投资多层级市场的概率越大,只投资少数市场层级的概率越小;只投资高层级市场的企业生产率较高,只投资低层级市场的企业生产率较低,而既投资高层级市场又投资低层级市场的企业生产率最高,但在民营企业这一效应表现得不明显;企业规模越大,投资多个市场层级的概率越大。在国内外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下,本研究既扩展了中国企业市场进入方面的探讨,又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政策建议。
    • 叶涛; 高杰英; 廉永辉
    • 摘要: 在以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银行业竞争为企业生产率提升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基于2007—2019年我国地级市银行业竞争数据和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数据,分析了银行业竞争对企业生产率的具体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银行业竞争能够通过企业创新渠道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研究表明,相较于创新数量渠道的倒U型特征,企业创新质量改善对企业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更大;此外,发明专利相较于非发明专利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拓展性分析表明,银行业竞争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方向和强度会因企业所有权性质、行业属性(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而存在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我国企业创新中存在的“数量长足、质量跛脚”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企业提高生产率提供了参考。
    • 王贤彬; 许婷君
    • 摘要: 本文基于将环境绩效纳入地方政府考核这一外生冲击,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和各省(市、区)“十一五”减排目标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环境目标约束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环境目标约束带来整体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但环境绩效考核政策的实施在企业间产生了非对称影响,污染企业生产率虽然得到提高,但相较于清洁企业生产率提高幅度较低;机制分析发现,环境目标约束会通过成本、技术创新、融资约束和资源配置影响企业生产率,进而导致环境规制生产率效应的差异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污染企业在面临政府环境监管时有不同的应对能力,规模大、成立时间长、高效率的污染企业以及国有污染企业能够更好地抓住环境规制带来的机遇,加快技术改进与创新研发,提高企业生产率;同时晋升激励会促使地方官员加强环境规制,从而推动企业生产率提高。
    • 屈小博; 吕佳宁
    • 摘要: 在新技术进步快速渗透和人口老龄化趋势下,传统增长动能难以为继,中国制造业加速机器人应用既是趋势也是挑战。本文基于“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和“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制造业机器人实施状况调研”数据,从企业微观层面分析机器人应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和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使用工业机器人对提升企业当前和预期的生产绩效有正向作用;采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在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潜能上发挥了更明显的优势;相比较而言,未使用机器人的企业缺乏各类条件的支持,难以在生产中开展机器人替代,不能跨越使用先进的智能技术的高门槛。本文对中国智能化制造新技术应用水平提供了更精细的证据,为制造业企业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驱动的作用,将新技术转化为产业升级下的有效生产力,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缪蛟
    • 摘要: 实证研究表明,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进口中间商对于沿海和内陆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是异质的。国家在构建健康有序的产业结构时,应在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产业政策,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协调发展。
    • 唐超(整理)
    • 摘要: 医院管理总是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更新,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医疗行业对医院管理的高要求更为迫切。作为医院管理中重要分支的医院运营管理也随之迅猛发展。运营管理作为提高企业生产率的关键要素和重要武器,直接决定企业的生死成败,是现代企业管理科学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用广泛,但在医院管理中应用较晚。
    • 李平; 韩彩霞
    • 摘要: 在分析中国发展特征事实的基础上,使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探讨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币升值不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人民币升值通过抑制企业技术进步和影响企业要素配置两条途径对企业生产率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同时,经验研究表明本币升值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企业贸易方式、所有制类型、资本密集度及汇率制度变动而具有异质性,其中,本币升值将促进加工贸易企业、混合贸易企业、外资企业以及高资本密集度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且在2005年汇改之后,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生产率的冲击有所下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