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3163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建筑科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00篇、会议论文57篇、专利文献68037篇;相关期刊1395种,包括城市、城市问题、城市发展研究等; 相关会议51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理学会西北地区学术年会、第十八届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年会暨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地理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四川省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等;城市规模的相关文献由3562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本刊记者、范红忠等。

城市规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00 占比:4.35%

会议论文>

论文:57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68037 占比:95.57%

总计:71194篇

城市规模—发文趋势图

城市规模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本刊记者
  • 范红忠
  • 周启良
  • 任致远
  • 孙久文
  • 田野
  • 丁成日
  • 周一星
  • 姚士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奕辉
    • 摘要: 商贸流通业集聚发展有助于生产要素的重新分配和经济格局的动态演化,进而推动城市规模的变迁。本文从“虹吸效应”和“扩散效应”双重路径探讨商贸流通业集聚对城市规模影响机制,进而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DSDM),就二者的非线性关联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商贸流通业集聚与城市规模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商贸流通业集聚初期会促进城市规模扩张,但商贸流通业集聚超过一定临界值后则会抑制城市规模扩张;商贸流通业集聚对城市规模的影响具有典型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区域异质特征;进一步地,商贸流通业集聚能够通过创业活力提升和土地使用成本增加等路径影响城市规模。明晰商贸流通业集聚发展与城市规模的内在关联,对于流通业发展布局和城市建设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徐铭崇; 李淑杰; 张瀛
    • 摘要: 选取吉林省敦化市2010、2014和2018年三期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采用监督分类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和对比城区用地信息,得到敦化市城市用地数量和空间特征,通过构建协调度以及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敦化市城市规模和用地效益的发展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敦化市城市规模趋于稳定,经济发展和城市用地之间协调性显著增强,人口发展和城市用地之间不协调;城市规模增长和城市效益提升呈现同向发展态势,整体协调发展程度增强,但仍处于勉强协调阶段;敦化市城市用地规模和效益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政策规划等影响,其中公共财政支出是敦化市城市规模和效益发展的最主要的推动因素。
    • 陈子晗; 景晓芬
    • 摘要: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农民工群体的不断增加,我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关于农民工的问题;且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们城镇化理念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农民工群体在城镇中的居留意愿成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文章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微观角度发掘影响农民工群体居留意愿和城市规模差异的重要因素,以期在城市规模差异中找出提高农民工居留意愿、促进农民工与城市融合的解决方案。通过描述统计和分类别二元Logistic回归,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构建了融合—居留的分析框架,并得出如下结论:农民工居留意愿较高且随城市规模变化,但经济社会资本低且不同城市规模差异大;城市规模会影响农民工的居留意愿;农民工居留意愿受区域范围影响较大。
    • 范斐; 戴尚泽; 于海潮; 刘承良
    • 摘要: 城市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空间载体,提升城市创新绩效将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全球科技竞争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中国280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和广义矩估计,探索城市层级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利用门槛回归模型,揭示城市层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探讨不同城市层级对于创新绩效的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层级的提升能够显著促进创新绩效,城市层级是城市创新绩效提升的前提要件,但并不存在反向因果关系。(2)城市层级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东北地区城市层级的提升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创新型城市的城市层级提升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大于非创新型城市。(3)城市层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会造成创新绩效的损失。
    • 杨晓丽; 吴富强
    • 摘要: 本文选取2008—2018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探讨了金融集聚与绿色发展效率的时序演进趋势及其背后的影响机制,并在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金融集聚能提高中心城区的绿色发展效率,也能对周边地区产生空间溢出影响,且呈现出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M"型空间衰减趋势。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集聚的直接效应只在东西部地区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只在东中部地区显著,特大型和大型城市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
    • 罗颖; 高红贵; 崔许锋; 江淼
    • 摘要: 本文依据城市经济学理论,阐述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如何影响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构建了城市规模与能源消费的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引入历史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城市规模的扩张趋势对能源消费有正向影响,能源强度随着城市规模扩大而不断增强,且人口规模100万~500万的大城市更加明显,但城市人口超过500万时更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耗。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的能源消费具有异质性。
    • 易淑昶; 孙久文; 柳青
    • 摘要: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本文依托Roemer的“环境—努力”二元分析理论,采用事前参数法,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测度近年来我国机会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对机会不平等进行了分解,分析了户籍、家庭、性别等因素对机会不平等的影响程度,探讨城市规模、城市的区位差异和行政等级差异对机会不平等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的机会不平等程度呈上升趋势,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存在明显上升的地区差异,在城乡、性别和年龄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且与城市规模之间呈倒U型关系,直辖市、省会等高等级城市倾向于有更低的机会不平等水平。
    • 韩彩霞
    • 摘要: 在内外双循环加速发展之际,拉动国内消费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以2000-2020年全国50个旅游城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旅游消费对拉动内需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旅游消费对扩大内需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尤其是在跨越门槛值之后,旅游消费对拉动内需的乘数效应开始显现。进一步分析发现,旅游消费对内需的拉动存在城市规模差异,旅游消费对扩大内需的乘数效应与城市规模正相关。
    • 梁军; 陈莲
    • 摘要: 为了发挥以出口为代表的市场力量对城市规模的作用,需要厘清出口贸易对城市规模的影响效应。本文基于2003—2018年中国282个城市的经济地理和夜间灯光数据,构建纳入要素市场与产业集聚模式的出口贸易影响城市规模理论框架,探讨出口在城市规模动态变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出口贸易对城市规模的影响存在倒U型关系;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中部地区以及非资源型城市均存在这种倒U型关系,但在经济较不发达的西部、东北部地区和资源型城市不存在。此外,出口贸易主要通过影响要素市场和产业集聚影响城市规模。本文结论对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苏红键
    • 摘要: 迁移成本与空间类聚给福祉空间均衡带来了挑战。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文章利用中国城市数据检验了空间均衡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城市收入、房价、相对收入、舒适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均衡关系,冬季温暖地区、沿海地区表现出显著的高舒适度特征;以制度约束衡量的迁移成本与收入、房价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收入显著负相关;采用中国城市古城规模数据作为工具变量,验证了城市规模与收入、房价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收入显著负相关;利用CMDS数据和CHIPS数据验证了城市规模与城市人力资本水平显著正相关,证明了空间类聚的存在性及其与空间均衡指标的关系;区分了城市规模内生和外生的舒适度变量,利用餐饮多样化指标,验证了大城市在生活多样化方面的优势。由此,福祉空间均衡关系是普遍存在的,要积极促进福祉增进和均等化,这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内涵是一致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