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弱视

弱视

弱视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3年内共计4298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37篇、会议论文50篇、专利文献711篇;相关期刊791种,包括临床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中华实验眼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36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第十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医堂馆社区服务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等;弱视的相关文献由6743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堪兴、陶晗、张宁等。

弱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37 占比:82.29%

会议论文>

论文:50 占比:1.16%

专利文献>

论文:711 占比:16.54%

总计:4298篇

弱视—发文趋势图

弱视

-研究学者

  • 赵堪兴
  • 陶晗
  • 张宁
  • 刘伟民
  • 严兴科
  • 陈洁
  • 陈奇妙
  • 吴小影
  • 唐业卫
  • 王静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任洪杏; 程静; 秦爱姣; 石明华
    • 摘要: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在斜视性弱视伴偏中心注视患者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到2020年5月斜视性弱视伴偏中心注视的患者17人为研究组,采用OCTA系统软件工具,以μm为单位测量视网膜固视点和黄斑中心凹之间的距离,同时收集非斜视、弱视且中心注视健康者17人为对照组,并分析受试者的浅层视网膜血管丛的黄斑中心凹血流长度密度(vessel length density,VLD)、灌注密度(perfusion density,PD)、黄斑中心凹无血流信号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FAZ周长及FAZ圆形度。结果:斜视组弱视眼偏心距离为(632.18±310.62)μm,黄斑中心凹浅层血管丛VLD为(5.31±3.44)mm^(−1),PD为0.16±0.08,黄斑中心凹无血流信号区FAZ面积(0.28±0.17)mm^(2),FAZ周长(2.05±0.56)mm、FAZ圆形度0.67±0.06;与研究组対侧眼和对照组相比,V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斜视组弱视眼偏心度与偏中心距离显著相关(r=0.834,P<0.001)。结论:OCTA可以量化偏中心距离,斜视性弱视伴偏中心注视眼的黄斑中心凹血流长度密度较対侧眼及健康眼低。
    • 汪楚青; 徐舒婷; 赵汝君; 万金兰
    • 摘要: 目的探究黄斑厚度与儿童屈光性弱视眼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荆门市中医医院眼科就诊的非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者53例(53眼)作为弱视组,另选择同期55例(55眼,均取右眼)正常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er)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受试者受视眼屈光度、眼轴长度及各黄斑参数,分析两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黄斑平均厚度与儿童屈光性弱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受视眼眼轴长度、等效球镜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黄斑平均厚度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r=0.429,P=0.009),与等效球镜呈负相关(r=−0.345,P=0.039)。结论儿童屈光性弱视眼黄斑中心凹及外环区比正常眼厚且厚度排序不同,特别是外环各象限黄斑厚度增加最为明显。
    • 吕维娜; 黄灿; 李冬梅; 余素英
    • 摘要: 目的探讨多功能弱视综合治疗仪对小儿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眼调节功能、矫正视力、屈光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绵阳万江眼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2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给予遮盖疗法、精细目力训练、压抑疗法等常规矫正治疗)和观察组(46例,在常规矫正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功能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眼调节功能及矫正视力、屈光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及矫正视力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调节滞后量、屈光度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多功能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小儿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可改善患儿视力水平,提高眼的调节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张鑫鑫; 刘橙; 范逢吉
    • 摘要: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联合综合疗法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和青少年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赤峰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14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和青少年,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组(57例,给予屈光矫正疗法、视觉刺激训练、遮盖疗法等综合疗法)和B组(57例,给予左旋多巴联合综合疗法),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矫正近立体视锐度、矫正辐辏范围、矫正分开范围,治疗前后矫正视力、P10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以及视觉敏感度。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矫正辐辏范围和矫正分开范围均大于A组,矫正近立体视锐度低于A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矫正视力,P100波的波幅,10%、25%、75%及100%空间频率视觉对比敏感度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100波的潜伏期均缩短,且B组短于A组(均P<0.05)。结论左旋多巴联合综合疗法能够有效改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视觉敏感度、融合视、立体视等视功能及弱视程度,提高患者视力,治疗效果显著。
    • 许小贺; 傅秀丽; 鲁璐; 王玮
    • 摘要: 目的探究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及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运用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洛阳博爱眼科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60例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及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采用随机系统标注法分成两组,行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治疗的80例为试验组,行传统治疗的80例为常规组,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25%,高于常规组的78.75%(P<0.05)。试验组治疗3个月后视力≥1.0者占比37.50%,远高于常规组的18.75%(P<0.05)。试验组治疗3个月后80.00%的患儿立体视正常、20.00%异常,优于常规组的63.75%和36.25%(P<0.05)。结论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及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运用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视功能,这一治疗方案有大力推广价值。
    • 吴晓彤; 毕爱玲; 卢秀珍; 毕宏生
    • 摘要: 弱视是儿童常见的眼科疾病,近年来人们为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不断探讨新的治疗方法。在视觉认知领域,一些电脑程序和视频游戏被广泛应用于提高视觉系统功能,基于知觉学习提出视频游戏、二分刺激、立体视训练等新兴方法治疗弱视,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对知觉学习等新兴疗法在弱视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不同方法在弱视治疗方面的效果,结合现存的问题进一步探讨本领域未来的发展。
    • 张新月; 刘虎
    • 摘要: 弱视是由于视觉中枢缺陷而导致的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是儿童视力障碍的常见原因。研究发现弱视的损害不仅限于视力,还有其他视功能的缺陷,如调节力、对比敏感度、立体视、微眼动、注视稳定性和微视野等,而视功能缺陷对弱视患者的阅读、精细运动、运动知觉、手眼协调、视觉注意力以及自我认知、生存质量等带来很多的影响,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业、心理健康、日常和家庭生活。因此,全面认识弱视的危害,对弱视诊治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将对儿童弱视的非视觉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机理,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
    • 王晓亚; 邢晓花; 汪三慧
    • 摘要: 目的:探讨阿托品压抑疗法与遮盖疗法治疗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及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02/2020-09本院收治的屈光参差弱视儿童患者1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弱视儿童分为两组:阿托品压抑疗法组优势眼治疗给予1%阿托品凝胶,临睡前滴一滴至结膜囊内,每周治疗2次者78例;遮盖疗法组弱视儿童每日遮盖优势眼大于2h治疗者80例。比较两组弱视儿童治疗6mo后立体视功能、对比敏感度、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测,评估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结果:阿托品压抑疗法组和遮盖疗法组总体依从性比较有差异(96.2%vs 73.8%,P0.05),立体视功能重建有效率比较有差异(74.4%vs 56.3%,P<0.05)。两组治疗6mo后在1、4、8、10、12c/d频率下对比敏感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01),阿托品压抑疗法组在8、10、12c/d频率下对比敏感度高于遮盖疗法组(均P<0.05),P100波幅高于遮盖疗法组,P100潜伏期低于遮盖疗法组(P100波幅:12.96±2.10 vs 11.42±2.53μV;P100潜伏期:105.26±12.41 vs 111.40±11.74ms,均P<0.05)。结论:阿托品压抑疗法治疗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较遮盖疗法有更高的治疗依从度,对弱视儿童的立体视功能有更好的效果,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 董子献
    • 摘要: 由董子献博士、周行涛教授主编的《近视·远视·弱视》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从视光学专业的角度科普读物的口吻,介绍了近年来青少年及儿童屈光发育认识的最新观点及最前沿的知识。全书共11篇,从青少年屈光不正的常见表现及诊断入手,阐述了当下近视眼成因研究及防控的最新进展,并对近视眼非手术矫正及手术方式进行了系统而清晰的描述。
    • 李超颖; 杨成明; 聂晓梅
    • 摘要: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训练对弱视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治疗的80例弱视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弱视训练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虚拟现实(VR)训练系统进行在线动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3、6个月后的视觉诱发电位(P-VEP),视力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5.00%)(P0.05),观察组治疗1、3、6个月后P100潜伏期均短于对照组,P100波幅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3、6个月后的视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虚拟现实训练治疗弱视患儿能有效提高患儿临床效果,改善P-VEP,临床上值得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