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视皮层

视皮层

视皮层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46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眼科学、生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9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0838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生物物理学报、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5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中西医结合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二届中医眼科学术年会暨山东省第十七次眼科学学术会议、2009年全国模式识别学术会议暨首届中日韩模式识别学术研讨会等;视皮层的相关文献由503位作者贡献,包括阴正勤、赵堪兴、侯文生等。

视皮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9 占比:1.89%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0838 占比:98.02%

总计:11057篇

视皮层—发文趋势图

视皮层

-研究学者

  • 阴正勤
  • 赵堪兴
  • 侯文生
  • 姚军平
  • 吴小影
  • 王仕军
  • 韩太真
  • 余涛
  • 周逸峰
  • 秦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珏(综述); 张伟; 史学锋(审校)
    • 摘要: 视皮层发育过程中神经元结构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性改变和调整,具有结构可塑性。视皮层神经元结构变化是视皮层经验依赖的可塑性变化的基础。这些结构改变主要包括突触之间的连接发生变化、树突棘的消失或增加、树突棘的更替及大小的变化、突触后致密物以及神经元周围网络结构发生变化等。结构的变化与神经元内外分子及非神经元成分的活动密切相关,如配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Ly-6/神经毒素样蛋白1、勿动蛋白、小胶质细胞、细胞外基质等,对视皮层功能和结构的可塑性具有重要影响。此外,异常视觉经验以及丰富环境等外界干预因素对视皮层神经元结构可塑性均可产生调控作用,最终影响视功能的发育或其损伤后恢复。相比于功能学研究,视皮层神经元结构可塑性的研究依赖于细胞及亚细胞水平的高级成像技术,结果更为直观和有说服力。对视皮层结构可塑性的不断探索会增进我们对弱视等视觉发育相关性疾病的理解,为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和创新治疗手段奠定基础。本文就近年来视皮层结构可塑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李谦; 毕爱玲; 张秀艳; 张莉唯; 路致远; 王兴荣; 毕宏生
    • 摘要: 目的:研究视觉发育关键期单眼形觉剥夺(MD)对弱视大鼠视皮层突触密度超微形态结构变化规律的影响,以及突触素(SYN)在视皮层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弱视大鼠视皮层突触密度及功能的关系,为弱视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分子水平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正常新生Long Evans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弱视模型组,每组16只,两组大鼠均在相同环境下饲养.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弱视模型组在出生后第13d采用单眼缝合的方法建立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经典模型.两组大鼠均于出生后51d进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检测.检测结束后立即取材,用透射电镜及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观察并统计两组大鼠初级视皮层V1M区第Ⅳ~Ⅵ层大锥体细胞周围神经纤维网络的突触密度变化.利用漂染法对视皮层冰冻切片进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下对SYN阳性神经元进行定位观察和定量统计分析.结果:F-VEP检查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弱视模型组剥夺眼的P2潜伏期较正常眼明显延长,P2波振幅较正常眼明显降低(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弱视模型组双侧视皮层的突触密度显著降低(P<0.05),其中弱视眼对侧视皮层下降更加明显(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两组大鼠视皮层脑切片形态完整,镜下组织结构清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弱视模型组SYN阳性神经元表达强度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视觉发育关键期存在着突触结构可塑性,单眼形觉剥夺可以造成大鼠初级视皮层突触密度的降低,SYN表达水平下降,视皮层功能下降.
    • 曹宁; 张颖; 毕爱玲; 潘雪梅; 路致远; 吴建峰; 卢秀珍; 毕宏生
    • 摘要: 目的 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研究不同级别病理性近视(PM)患者在高、低两种空间频率棋盘格视觉刺激任务下的大脑视皮层活动.方法 受试者分为3组:PM-A组(PM患者中合并2级、3级近视性黄斑病变)17眼、PM-B组(PM患者中合并4级近视性黄斑病变)11眼及正常对照组(NC组)16眼.受试者于安静、昏暗的房间中依次观看低空间频率、高空间频率的黑白棋盘格翻转刺激任务,视觉刺激同时用ETG-4000系统检测其氧合血红蛋白(Oxy-Hb)浓度的变化.使用MATLAB及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三组受试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眼压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低空间频率刺激任务下,NC组与PM-A组、PM-B组的Δβ值(β刺激期-β基线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462、2.091,P= 0.020、0.047),PM-A 组与 PM-B 组的Δβ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3,P= 0.532).在高空间频率刺激任务下,NC组与PM-A组、PM-B组的Δβ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651、3.051,P=0.013、0.005),PM-A组与PM-B组的Δβ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4,P = 0.605).PM-A 组及 PM-B 组患者Oxy-Hb 的激活量在低空间频率及高空间频率任务中均显著低于NC组.NC组、PM-A组及PM-B组各组内受试者在低空间频率与高空间频率刺激任务下,大脑Oxy-Hb的激活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92、-0.285、1.226,P = 0.499、0.779、0.248).结论 作为一种晚发性眼病,PM长期异常的视觉经验及眼底病变可引起脑皮层功能活动的减弱.PM患者视皮层功能活动在低空间频率及高空间频率棋盘格刺激时均存在降低.fNIRS可为PM等视路相关疾病患者的脑功能研究提供依据.
    • 吴晓彤; 毕爱玲; 柴永馨; 曹宁; 张颖; 张莉唯; 龚胜; 卢秀珍; 毕宏生
    • 摘要: 目的 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比较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与正常儿童视皮层血红蛋白含量的差异,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视皮层功能是否存在异常.方法 选取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2019年至2020年就诊的19例(38眼)临床确诊为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患儿作为弱视组,年龄为6~12周岁;另选19例(38眼)年龄相似视力正常的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在给予最佳矫正视力的情况下,对受试者进行单眼棋盘格翻转刺激的fNIRS检测.采用上海心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针对Polhemus公司的三维定位仪研发的可视化头部三维定位信息实时记录系统(VPen 1.0)对受试者各通道测量点位置进行定位记录,依据3D定位仪的解剖标记和重叠比例可得第11、12、15、16、17、20、21号通道为fNIRS感兴趣区域通道.将单眼注视黑白棋盘格翻转刺激时段作为刺激期,将此时段fNIRS感兴趣区域通道的β均值用于表示双侧视皮层血红蛋白的含量变化.记录两组受试者年龄、性别、最佳矫正视力、血红蛋白β均值等指标,采用SPSS 2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弱视组患儿与正常组儿童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分别为0.20±0.14和-0.02±0.0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90,P0.05).弱视组患儿受试眼同侧视皮层氧合血红蛋白β均值较正常组儿童受试眼同侧视皮层、对侧视皮层β均值均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03);弱视组患儿受试眼对侧视皮层氧合血红蛋白β均值较正常组儿童受试眼同侧视皮层、对侧视皮层亦均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05).弱视组患儿的最佳矫正视力与其视皮层氧合血红蛋白含量的相关系数r=-0.039(P=0.815),二者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fNIRS可以作为测量弱视患者初级视皮层血红蛋白含量的新方法,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视皮层存在功能异常.
    • 张颖; 曹宁; 毕爱玲; 吴晓彤; 张莉唯; 龚胜; 吴建峰; 温莹; 毕宏生
    • 摘要: 目的 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探讨儿童与成人视皮层区功能活动的变化.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了46位健康志愿者.将志愿者分为两组,其中儿童组28人,年龄为(9±3)岁;成人组18人,年龄为(23±4)岁.fNIRS设备采用日立ETG-4000近红外脑功能成像仪,通过端口将fNIRS设备与呈现视觉任务的控制电脑进行连接并保证在受试者接受视觉刺激时fNIRS可以同步地检测到视皮层血红蛋白含量的实时变化.视觉刺激任务为黑白棋盘格翻转刺激.将氧合血红蛋白的数据通过Matlab软件分析得出β值,每个通道均包括基线期β值和刺激期β值,利用SPSS 21.0分析软件分别对儿童组以及成人组内受试者单通道的基线期与刺激期β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Δβ=β值刺激期-β值基线期.结果 除了儿童组中的通道12外,01至11通道两组受试者刺激期β值均显著高于基线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儿童组受试者与视觉刺激同步的双侧初级视皮层的Δβ值均显著高于成人组(均为P<0.05);儿童组受试者与视觉刺激同步的双侧次级视皮层的Δβ值也均显著高于成人组(均为P<0.05).结论 在同样的视觉刺激下,儿童的视皮层功能活动反应程度要明显高于成人.
    • 雍海溟; 宋强; 张水华; 马鸿娟; 崔茜玮; 白学伟; 齐向前; 任英华
    • 摘要: 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能够阻止幼年Long-Evans单眼剥夺弱视大鼠初级视皮层眼优势柱进一步的漂移,本文旨在探讨VEGF-B及其受体VEGFR-1在正常及单眼剥夺弱视Long-Evans大鼠视皮层17区的表达差异及其在此过程中VEGF-B对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21日龄Long-Evans大鼠共26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5只)、单眼剥夺组(7只)、VEGF-B微注射联合单眼剥夺组(7只)、人工脑脊液微注射联合单眼剥夺组(7只)。单眼剥夺造模后,利用神经电生理方法检测4组大鼠初级视皮层眼优势柱的分布优势,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正常组及单眼剥夺弱视组大鼠视皮层17区VEGF-B及其受体VEGFR-1的表达差异。结果单眼剥夺组及人工脑脊液微注射联合单眼剥夺组大鼠视皮层眼优势柱的分布均为同侧眼优势,而VEGF-B微注射联合单眼剥夺组大鼠视皮层眼优势柱的分布为对侧眼占优势,与正常组相同。剥夺组视皮层VEGF-B及其受体VEGFR-1阳性细胞密度值及积分光密度值均较正常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Long-Evans大鼠视觉发育敏感期内因单眼剥夺造成形觉剥夺性弱视的幼鼠视皮层17区的VEGF-B及其受体VEGFR-1表达减弱。VEGF-B联合单眼剥夺弱视幼鼠脑室给药干预治疗后,单眼剥夺弱视的大鼠眼优势柱发生了漂移,与正常幼鼠眼优势柱相同,因此,VEGF-B及其受体VEGFR-1参与了Long-Evans大鼠初级视皮层眼优势柱可塑性发育,并且在此过程中具有神经保护的作用。
    • 李谦; 毕爱玲; 刘德政; 毕宏生; 王兴荣
    • 摘要: 钙离子是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内的重要信使,可以介导多种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在调控神经元的功能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钙信号在明确的细胞亚区发挥其高度特异性的功能,特别是在大脑视皮层中更能反映神经元的活性,因此对神经元进行钙信号的检测对研究视皮层功能尤其重要.双光子显微镜在皮层浅层区域钙信号检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综述了双光子在体检测技术在模型动物视皮层Ⅱ/Ⅲ层神经元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 柴永馨; 毕爱玲; 温莹; 毕宏生
    • 摘要: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是近几年新兴起的脑功能成像技术,适合在受试者接受刺激任务时同步检测大脑皮层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眼科临床中常见的视觉障碍症状常伴有视皮层的功能异常,fNIRS可以在视觉任务或治疗期间同步检测视皮层的血流动力学反应,为弱视、青光眼、视神经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科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提供脑参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