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左旋多巴

左旋多巴

左旋多巴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1662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药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0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7292篇;相关期刊552种,包括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5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会议、全国中药药理联合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第20届中日健康学术研讨会等;左旋多巴的相关文献由3461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圣刚、刘振国、徐岩等。

左旋多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00 占比:16.05%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36%

专利文献>

论文:7292 占比:83.60%

总计:8723篇

左旋多巴—发文趋势图

左旋多巴

-研究学者

  • 孙圣刚
  • 刘振国
  • 徐岩
  • 曹学兵
  • 陈生弟
  • 冯涛
  • 刘春风
  • 巴茂文
  • 李爱萍
  • 郑开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秦正巍; 王顺; 白妍; 李元
    • 摘要: 中药治疗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药用靶点广泛,可根据异动症的不同病程、不同证型辨证施治,药理作用主要为抗胆碱能、发挥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作用、影响纹状体多巴胺系统、抗氧化等。针灸亦可保护神经元、改善细胞凋亡、抵抗细胞自噬,有效改善异动症患者临床症状,抑制左旋多巴的不良反应。但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异动症发病机制复杂,现有研究多侧重于突触前机制、突触后可塑性变化、GABA能神经元、非多巴胺能调节因子等方面,具体机制仍不甚清楚;研究缺乏深度,专方专药较少,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研究;针灸治疗在穴位选取及手法操作方面缺乏量化和标准化。故今后需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治疗异动症的机制研究,制定统一的疗效评定标准,继续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研究。
    • 赵秀荣; 樊建妮
    • 摘要: 帕金森病(PD)属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临床主要表现肢体颤抖、运动迟缓、走路不稳、平衡障碍等,且临床常用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左旋多巴、卡比多巴等抗PD药物可能诱发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这些均导致PD患者容易跌倒。相关报道显示,老年PD患者中32.56%~46.91%,且约2/3患者会出现反复跌倒[1]。跌倒可能造成脑挫伤、关节脱位、撕裂等组织损伤,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
    • 梁鹤缤
    • 摘要: 目的研讨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88例帕金森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44例。常规组采用左旋多巴治疗,研究组采用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高于常规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低于常规组的1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0.34±1.02)、(42.58±2.12)分,均低于常规组的(48.32±2.51)、(47.66±2.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帕金森病临床治疗中应用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王文哲
    • 摘要: 以酪氨酸和左旋多巴混合溶液中左旋多巴的紫外光谱数据为研究对象,首先用Kennard-Stone算法对样品集进行分割;然后使用ν-SVR和ε-SVR算法对核进行建模,以建立不同的核。紫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中左旋多巴含量的功能;最后,采用粒子群算法对参数进行了优化,并与传统的PLS算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由ν-SVR,ε-SVR和PLS建立的左旋多巴含量校正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预测性能略有不同。在预测集实验中,PLS,ν-SVR(RBF)和ε-SVR(RBF)算法的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755、0.826和0.68。实验已经证明了使用紫外光谱法快速测定左旋多巴含量的有效性以及基于径向基函数的ε-SVR的建模优势。
    • 谭超; 陈志刚; 陈路
    • 摘要: 左旋多巴是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最主要的药物,但长期用药及药量持续增加会诱发异动症等运动并发症。异动症发病机制复杂,主要由兴奋性神经递质系统的过度激活以及抑制性神经递质系统的损伤及失能导致。兴奋性系统激活直接与外源性的多巴胺前体代谢增强、多巴胺含量相对较高有关,且涉及多巴胺能神经递质系统的激活;抑制性系统的失能则以色胺能神经递质系统为代表,表现为5-羟色胺(5-HT)神经递质含量减少,转运蛋白活性增强导致5-HT再摄取回到突触前膜的量增多,突触后膜5-HT 1A/B受体通路活性下降。现就左旋多巴治疗PD引起的异动症机制学说进行总结,为研发新型辅助治疗PD药物提供依据。
    • 张鑫鑫; 刘橙; 范逢吉
    • 摘要: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联合综合疗法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和青少年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赤峰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14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和青少年,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组(57例,给予屈光矫正疗法、视觉刺激训练、遮盖疗法等综合疗法)和B组(57例,给予左旋多巴联合综合疗法),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矫正近立体视锐度、矫正辐辏范围、矫正分开范围,治疗前后矫正视力、P10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以及视觉敏感度。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矫正辐辏范围和矫正分开范围均大于A组,矫正近立体视锐度低于A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矫正视力,P100波的波幅,10%、25%、75%及100%空间频率视觉对比敏感度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100波的潜伏期均缩短,且B组短于A组(均P<0.05)。结论左旋多巴联合综合疗法能够有效改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视觉敏感度、融合视、立体视等视功能及弱视程度,提高患者视力,治疗效果显著。
    • 李玉旺; 董萌; 陈学姣; 王敏; 李欣; 陈蕾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初始药物治疗方案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13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按照初始治疗药物分为左旋多巴组(87例)和非左旋多巴组(47例)。根据患者用药情况及药物种类计算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和39项帕金森病调查表(PDQ⁃39)评价运动症状、认知功能、生活质量;依据左旋多巴负荷试验前后UPDRSⅢ评分计算最大改善率;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运动症状、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左旋多巴负荷试验最大改善率与初始药物治疗之间的线性数量关系。结果与非左旋多巴组相比,左旋多巴组患者MMSE评分(Z=⁃3.200,P=0.001)、MoCA评分(Z=⁃2.736,P=0.006)、左旋多巴负荷试验最大改善率(t=⁃2.411,P=0.018)更高,而PDQ⁃39评分更低(t=2.631,P=0.010)。其中左旋多巴负荷试验最大改善率(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222,P=0.008)、MMSE评分(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278,P=0.001)、MoCA评分(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241,P=0.005)与左旋多巴初始治疗存在正向线性回归关系,PDQ⁃39评分与左旋多巴初始治疗存在负向线性回归关系(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235,P=0.006),而UPDRSⅢ评分与初始治疗无关(P=0.697)。结论帕金森病初始治疗药物的选择对运动症状进展无影响,但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可从左旋多巴初始治疗中获益。
    • 姜欣
    • 摘要: 目的对帕金森病患者使用司来吉兰联合左旋多巴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前来该院治疗的68例帕金森病患者列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把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34例)和研究组(34例)。常规组患者使用左旋多巴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左旋多巴联合司来吉兰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运动能力、平衡能力、生活质量、帕金森综合评分、治疗有效率)。结果和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06%)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0,P<0.05);研究组治疗后半个月、1个月、2个月的帕金森综合评分更低,分别为(31.21±1.10)分、(27.23±1.02)分、(23.42±1.03)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03、20.282、10.677,P<0.001);研究组治疗后平衡能力评分为(51.47±2.56)分,运动能力评分为(41.33±6.11)分,生活质量评分为(84.88±6.48)分,其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27、10.370、8.299,P<0.001)。结论为帕金森病患者使用左旋多巴联合司来吉兰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平衡能力、运动能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田敏; 刘艺鸣
    • 摘要: 帕金森病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可累及呼吸系统,其相关呼吸系统并发症是主要死因,但发病机制及其与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严重程度、药物治疗及疾病表型等关系尚未完全阐明。本文综述解剖生理学基础、疾病自身和治疗相关呼吸功能障碍等研究进展,以加深对帕金森病相关呼吸功能障碍的认识,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何佳娓; 殷梦媚; 李晓波
    • 摘要: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行动迟缓、肌肉强直、姿势异常,其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好发于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可在环境和遗传基因的影响下发病,约5%的患者为基因突变发病。目前,国内有关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青少年型帕金森病的病例报告较少。本研究报告1例由PRKN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青少年型帕金森病2型的病例,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基因特点及诊治方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