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十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
第十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

第十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5-11

主办单位:国家卫计委;清华大学

会议文集:第十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研究根据两个传播理论来探讨:第一为使用与满足理论(Uses&Gratificationstheory),第二为报导来源议题设定(Source Agenda Setting)理论.在两个理论整合检视下,以台湾网络女模特杨又颖于今年寻求自杀,结束24岁年轻生命的个案进行探讨.研究样本分别由明星自杀事发前,网民在脸书(Facebook)上张贴各式讨论文章,以及事发后,谷歌(google)搜索引擎中,所有相关于名人杨又颖自杀新闻报导来加以比较.脸书部落客专页数据结果显示,在54份有效样本中,全部为匿名发送,其中有绝大部分网友贴文,都属于以怀有恶意与利用负面语言方式进行攻击.比较于事件发生后,网络媒体总结事件始末,本研究发现:超过3000笔不重复报导中,有相当多的比例是完全采用了网友在脸书上的反应方式来进行报导,少有引用其他媒体、当事人家属或通讯社来源,更少有新闻记者或平台提供对事件本身原因分析、反省或者是对自杀防治信息的倡导责任.结论中试图提出对理论与其名人自杀在短期内可能引发仿效,以及在长期网络健康传播在可能对网络霸凌事件重复发生等提出规范上建议.
  • 摘要:目的:对我国青少年吸烟影响因素进行客观评估并提出控烟履约策略.方法:阐述现阶段影响我国青少年吸烟的主要因素,分析评估其对青少年吸烟的危险程度.结果:我国青少年吸烟受家庭"有烟环境"和社会"吸烟环境"及"个体差异"的"多重因素影响",面临"效仿吸烟"、沦为未来"烟民"的危险,其遭受"二手烟"暴露的状况不容乐观.结论:必须从控制"烟草源头"、构建"无烟环境"、转变"吸烟观念"、健全控烟履约保障体系入手,加强政府主导控烟工作与"部际协调机制",动员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控烟,从根本上消除青少年"效仿吸烟"的动机与行为,避免和延缓其未来及成年后发展为"烟民"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二手烟"危害.
  • 摘要:本文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关于2015年"世界无烟日"及北京控烟条例实施的舆情分析报告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参考,着重考查传统传播学的"把关人"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和"意见领袖"理论三者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迁:研究得出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的身份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传统媒体的把关能力被削弱;"沉默的螺旋"理论所依赖的理论前提受到挑战,新媒体中的意见表达打破了沉默螺旋传统的范式;意见领袖凭借新媒体的即时性和交互性获得更大的影响力——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与革新了传统传播学理论.认清当下的媒介生态环境的新变化,理性地对传统传播学理论进行与时俱进的再思考才能使其更好的指导当前的新闻传播实践.
  • 摘要:目的:了解泸州市居民对太极拳辅助降压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知晓程度以及获得知识途径存在的差异,为该地区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泸州市城市两个社区对35-69岁居民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患者中太极拳辅助降压知晓率为50%,参与太极拳练习的占4.3%,发现居民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医疗保险、慢性病知识讲座、体检情况、知识得分、获取知识途径等对太极拳辅助降压知晓率有一定影响.结论:社区居民太极拳辅助降压的知晓率普遍不高,参与太极拳运动的人数很少,社区太极拳辅助降压健康知识的宣传和太极拳运动指导工作有待加强.
  • 摘要:微信是当前中国最流行的手机应用,也是中国百姓的重要信源之一,业已成为信息营销的重要阵地.本研究考察了一种流行的软文形式-"养生软文",引介符号融合理论和幻想主题分析法解析"养生软文"的符号现实与修辞策略,试图揭示中国人健康素养的深层结构.首先,本文挖掘和检验了在微信公众号中转发量最多的"养生软文"里蕴含的幻想主题、幻想类型和语义视野.其次,本研究开展了两组基于符号融合理论的焦点小组访谈.第一组焦点访谈着重探究了女性高校学生对"养生"的幻想,试图将其与软文内部的幻想装置进行对比.第二组焦点访谈则探究了同类学生对西医的幻想,试图比较中西医幻想主题的异同.由此,本文发现:"养生软文"基于传统道家哲学建构了"阴阳平衡即获健康"的幻想.而导致用户倾向该幻想的原因如下:一、幻想所依赖的修辞技巧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二、用户有限的健康素养和微信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导致他们的分享健康的幻想不可自拔.
  • 摘要:本文以豆瓣网兴趣组产品为研究对象,通过组名检索、内容筛选、关注账号用户规模排序等方法,选取综合及专题性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豆瓣兴趣组为目标兴趣组,进而分析意见领袖和影响力特点、热门话题的表现形式和文本内容、信息分享和转载等传播特点.研究发现,青年群体已成为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传播的新主力军,传播特点具有"长尾效应"特征,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机构适应新媒体发展积极培养复合型中医药科普人才,受众谨慎对待中医药文化科普信息,受众应当加强维护自身健康权益.
  • 摘要:目的:分析军事综合信息网健康频道的健康信息发布情况,为部队网络更好地进行健康传播提供参考.方法:监测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军事综合信息网健康频道发布的所有健康信息,进行分析,并研究其栏目设置.结果:军事综合信息网健康频道共设有5个大栏目、20个小栏目,信息展现形式以文字为主,缺少图片、视频内容,3年来共发布40787条健康信息,其中中医养生1459条(3%),心理健康1896条(5%)、运动健身6807条(17%)、热点关注11382条(28%)、医药保健19243条(47%).从2012年至2014年,运动健身、医药保健两大栏目信息发布数量增多;热点关注、心理健康两大栏目信息发布数量略有减少. 结论:部队网络进行了信息量较大的健康传播,尚需进一步优化栏目设置、信息发布结构、数量、丰富健康信息展现形式.
  • 摘要:在风险全球化和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的这个时代里,健康传播的作用愈加重要.而在互联网、多学科融合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健康传播也需要以创新的方式面对新的情况,众包即是其中之一.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关于众包与健康传播关系的文献和实践,并以多案例总结了作为生产健康传播内容和健康传播本身的众包在当前形势下的积极影响和潜在不足.认为它在一定的适用条件下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健康传播方法在针对性差、创新性不足、成本较高等的局限.
  • 摘要:健康信息的传播与部队战斗力的提升紧密相关.从个体视域来看,健康信息的有效传达有利于官兵个体健康素质的保持;从公共视域来看,健康信息的合理流动有利于部队健康环境的保障,进而与强军目标的实现相联接.rn 论文以参与式观察获得的大量经验资料为研究基础,考察健康信息在媒介环境、医患关系链、日常人际交往等三个场域的传播状况.在基层部队,媒介环境的健康信息传播呈现出与官兵诉求一定程度的错位与缺失;医患关系链中,军医的意见领袖角色明显弱化,并与普通官兵之间形成了健康信息的博弈;官兵日常人际交往中的健康信息传播总体是随机性、经验式的.rn 论文进一步分析,基层部队健康信息传播的特征影响了官兵对于健康信息的认知,这些认知呈现出碎片化、非科学化、功用化的特点.无论从官兵个体健康还是从部队战斗力提升视角来看,官兵的健康认知提高都有待于军队健康信息传播效果的优化.rn 论文最后尝试指出,立足于提升部队战斗力的整体目标,军队健康信息传播效果的优化应当从传播体系的合理建构、健康信息传播内容的聚焦、意见领袖的培育与作用发挥等三个向度着力.
  • 摘要: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的控烟知识、态度及行为,为控烟课程的建设提供依据.rn 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广州市某医科大学598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rn 结果:医科大学生的控烟知识总体不尽如人意,均分为10.6±1.9,其中医学专业(10.8±1.8)的得分高于医学相关专业(10.0±2.0,P=0.000)和非医学专业(10.2±2.0,P=0.004),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其中,"过滤嘴可降低吸烟的危害","低焦油、低尼古丁的烟对身体危害小"以及"吸烟者如下定决心,便能成功戒烟"的回答正确率较低,分别为28.6%、50.3%和20.6%;不到一半的学生(47.7%)在相关课程学习过烟草的危害,而不足三分之一(24.9%)的学生在相关课程中了解过戒烟的技巧.同时医科大学生控烟态度有待加强,对各条目支持率介于60%~96.5%,此外医科大学生主动控烟行为较弱,无论在家中还是公共场所有人吸烟时,总是劝说吸烟者停止的比例为19.6%和11.0%,而不同行为在各专业学生之间的分布并无统计学差异.rn 结论:医科大学生的控烟知识不足,存在一定的误区,且控烟态度需要加强,同时极度缺乏主动的控烟行为,建议在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增加控烟教育的专业课程,侧重于控烟技能及行为的培养.
  • 摘要:重大灾害事件是引起社会各方面强烈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新媒体以其反应迅速、开放性高及覆盖面广等特点,逐渐成为重大灾害事件中健康传播的主要渠道,发挥了有别于传统媒体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浙江省宁波市"菲特"特大台风洪涝灾害为例,通过SWOT分析法来评估新媒体环境下的应急健康传播活动,以探讨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以及如何规避随之而来的负面效应.最终分析出SWOT矩阵框架,从SO策略、ST策略、WO策略和WT策略四个方面讨论新媒体应急健康传播的战略选择.
  • 摘要:本文根据大型自然灾害后卫生应急工作的需要,系统的阐述了面对台风这种自然灾害,卫生防疫机构如何应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卫生应急健康传播手段,实施灾后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工作,并且涵盖了健康传播效果的评价等等内容.
  • 摘要:健康传播,本该是作为人基本社会功能之一的健康与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权利的传播两者大而化之地结合.如果把健康传播产出的产品视为与人类健康相关的信息,作为有过程导向功能的健康传播,其生态必然依附于健康传播环境的优化.传媒对整个社会负责,社会结构的合理、社会资源的兼容以至于社会规范的有序都有所包含. 作为生态学领域最高的系统控制理论的责任,它所面对的网络生态环境更加复杂,健康传播生态的环境更是如此.传媒责任是一种平衡责任,传媒责任的意义在于自主地要求实现信息的公平正义.本文在道德与法制两重维度下对健康传播生态治理提出思考和建议.
  • 摘要:目的:观察个性化强化健康教育在弱视患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2014年7月1日~2015年7月1日儿童弱视1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一般健康教育,B组在A组基础上接受本研究专门设计个性化强化健康教育,两组患儿均在3个月后复查,比较两组患儿的遵医行为、复诊率、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儿遵医行为、复诊率高于A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强化健康教育能提高弱视患儿遵医行为和复诊率,更加提高了治疗效果.
  • 摘要:当前中国已超越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发病率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基于大众媒介的糖尿病议题构建,可以促进公众对糖尿病的科学认知并促使其生活方式等行为的转变.本文对《北京晚报》、《新京报》、《新民晚报》、《东方早报》等四份报纸2007至2013年间的相关报道进行抽样,研究发现相当都市报纸在糖尿病报道方面存在以下问题:报道并未因糖尿病人数的快速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对糖尿病相关议题的报道并不均衡;报道中过于偏重"治",而比较忽视"防",预警功能差;媒体报道对糖尿病新增群体的关注相对较少等.
  • 摘要:本研究以内容分析法分析探讨中国大陆都市报如何报道器官移植的议题以及其框架,选取中国大陆北上广三个地区的三家代表性媒体,分别为《北京晚报》、《新民晚报》和《南方都市报》的十年报道作为分析样本.研究发现:媒体报道类型较为单一,以时效新闻为主;报道中常带有强烈情感色彩,无法让受众在器官移植议题上形成充分认知;分析和评论等对议题进行讨论的报道类型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该议题在公共社会中的讨论;政府政策以及相关事件的发生对于报道呈现影响深刻,出现一致性规律;中国大陆的媒体在伦理引导、道德引导方面的报道内容还有所欠缺,未能很好地引导公众对"器官移植"议题进行社会性讨论.
  • 摘要:电视作为一种对于中老年受众来说长期以来接受程度最深的媒介之一,通过健康信息的传递,满足中老年人的需求同时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老年受众的养生理念,在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中老年保障制度尚未完备的今天,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几乎每个中老年人都会看电视,电视媒介在很大程度上对他们起着强大的影响.而健康养生类电视综艺节目最直观的帮助中老年受众了解基础的养生常识、掌握各类疾病疫情的防御方法,满足他们的健康信息需求,并帮助他们树立起健康的理念、提高他们科学养生、健康生活的意识.本文便是站在以中老年为主要对象的健康传播角度,详细探讨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当前现状,存在哪些不足,应该如何改进,如何真正从老年人电视受众的实际情况出发向他们传播健康理念,应该如何安排节目内容从而使传播过程更易中老年受众所接受,最后对电视媒介的健康传播提出几点可行性的建议来促进中老年健康传播的发展.
  •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和公共健康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少数民族地区由于长期以来的经济不发达、教育落后、交通不便等实际情况,使得他们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中更加处于劣势地位,不同群体间信息接收不平衡、信息鸿沟加剧.rn 西北农村磨川村的回族社区("哲玛提")集经济落后、信息匮乏、传统民族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于一体,通过考察该社区的健康信息传播,能够较好的把握在新形势下西北农村少数民族社区的传播生态.笔者于2015年1月27日至2月10日在磨川村田野调查15天,采取随机抽样策略,入户、截访了81名社区群众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1份,回收有效问卷81份,有效率为100%,获取了健康传播方面的一手资料,作为本研究的重要参考.rn 本文借鉴传播基础结构论(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Theory)的研究视角,结合传统健康传播研究不同维度的分析方式对磨川村回族社区("哲玛提")的健康信息传播问题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微观层面的自我传播、人际传播和中观层面的组织传播,在该社区健康信息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摘要:本研究关注于社会经济地位、电视接触对高血压的患病、意识、干预等方面的影响,以一个健康行为采纳的视角进行分析.通过对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1)社会经济地位对实际患有高血压、意识到自己患有高血压、高血压病情得到控制有积极的影响,对正接受高血压药物治疗干预、高血压未得到控制有消极影响;2)电视接触对实际患有高血压、意识到自己患有高血压、正接受高血压药物干预治疗有积极的影响,对高血压病情得到控制、高血压未得到控制有消极影响;3)吸烟、超重、肥胖、重度饮酒等危险因素会增加个体在高血压的相关议题中获得消极结果的概率.本研究认为,合理接触电视信息是可能促进高血压议题相关健康行为采纳的途径,需要未来研究进一步探索.
  •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7个省13个城市31位"80后"城市女性的深度访谈,研究中国青年女性在产后身份认同的危机和身份重构对女性产后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统文化和西方价值观双重影响下,青年女性在面对婚姻家庭中多重角色影响了女性身份认同和身份的连贯发展,从而影响女性产后心理健康与产后抑郁的发生.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