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出口产品质量

出口产品质量

出口产品质量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38篇,主要集中在贸易经济、工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8篇、专利文献277069篇;相关期刊158种,包括产经评论、南方经济、世界经济等; 出口产品质量的相关文献由354位作者贡献,包括祝树金、郑乐凯、佟继英等。

出口产品质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8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277069 占比:99.91%

总计:277307篇

出口产品质量—发文趋势图

出口产品质量

-研究学者

  • 祝树金
  • 郑乐凯
  • 佟继英
  • 刘钧霆
  • 彭冬冬
  • 林小玲
  • 汪亚楠
  • 王子睿
  • 王强
  • 王昱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陆玉治; 钟昌宝
    • 摘要: 质量发展是强国之道。目前在国际上,老挝产品一直都是“水货”、“劣质产品”的代名词,虽然近几年有一些改善,但是与很多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随着老挝对知识产权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高端产品开始出现在国际舞台,而知识产权的发展也不断促进老挝出口业务质量的提升。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实证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本文的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的结果: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知识产权保护分为不同的变量,研究每一个变量与高新技术出口质量的关系,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集中度与出口国地位作为调节变量来建立Var模型,运用Stata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 李小奕; 左英姿
    • 摘要: 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文章从金融化视角考察服务业“营改增”税改政策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支撑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营改增”税改政策降低了制造业实体税收负担,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制造业金融化的“蓄水池”效应成为支撑“营改增”税改政策提升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此外,“营改增”税改政策对民营制造企业、成熟期制造企业、高融资约束制造企业和高技术制造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水平提升的支撑作用尤为明显。
    • 赵爽; 王昱; 王晓娜
    • 摘要: 中国出口产品往往面临量高而质低的困境,这直接导致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往往只能定位在较低的价格。本文使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匹配所得的微观数据,从产品层面出发测算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结合行业层面间接融资渠道测度的金融发展指标,运用非参数分位数面板研究发现:(1)金融发展对出口产品质量存在非线性异质影响且影响模式显著不同,在高分位处呈现“倒N型”特征;(2)在不同分位点处存在差异化的最优金融发展水平,并随分位点下降而降低;(3)非东部地区、高技术产品的质量对金融发展的敏感程度更高,而对低分位产品质量促进作用更大。本文结论表明,区域金融发展宏观调控应考虑到企业自身产品质量水平影响。
    • 谢申祥; 王晖; 范鹏飞
    • 摘要: 本文以上海自贸试验区为例,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的微观数据,采用序列匹配和双重差分的识别方法,探究了自贸试验区设立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机理。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设立显著促进了所在区域内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验证了自贸试验区对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机制分析显示,自贸试验区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同业竞争两种方式,推动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此外,自贸试验区对区域内的中小型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高技术型企业以及生产差异化产品企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这些结论对我国自贸试验区设立和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 唐青青; 王珏
    • 摘要: 本文运用微观企业数据,借鉴行业上游度的方法测算企业出口上游度,刻画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位置,检验企业价值链嵌入位置变动与出口产品质量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出口上游度提高显著促进了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采用企业到最近港口距离作为工具变量并控制一系列变量以降低内生性问题后,回归结果依然稳健;由作用机制检验分析可知,出口上游度通过企业劳动力和中间品投入规模效应、进口产品种类、进口产品质量及进口产品技术溢出效应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而企业研发效率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出口上游度提升对一般贸易企业、本土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及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应鼓励企业在优化全球价值链嵌入方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更加注重自主研发能力,选择可持续性的内生增长模式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 陈雯; 庄嘉霖; 曾荣
    • 摘要: 反倾销作为中国面临的主要国际贸易壁垒之一,受到学界的重点关注。基于2000—2014年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和全球反倾销数据,可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探讨美国对华反倾销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美国对华反倾销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该影响在反倾销的立案调查、初裁和终裁阶段均成立。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表明,反倾销对不同产品属性与企业属性的出口产品质量存在影响差异。机制分析表明,美国对华反倾销可能通过抑制涉案企业的中间品进口规模增长与质量提升,进而导致出口产品质量下降。
    • 张莉; 黄汉民
    • 摘要: 本文基于企业创新视角,分析契约执行制度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机制和效应,运用我国29个省份1998—2013年工业企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完善的契约执行制度不仅直接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还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效应”“先进技术选择效应”“创新权益保障效应”三条路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理论层面的影响机制较好地通过固定效应计量检验,分产业类别和企业所有制类别的实证结果也支持以上结论。在使用《2008中国营商环境报告》中强制执行合同指标数据进行截面分析和系统GMM法估计后,结果依然显著。因此,未来我国需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契约执行制度质量、激励企业创新投资和保障创新企业利益等方面做更多工作,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出口产品质量
    • 程晓静
    • 摘要: 对2007—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指数值进行了测算,通过动态面板和动态GMM对GTFP受到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影响进行了检验。研究结论表明:在2007—2021年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东部地区的增速与中部和西部地区有着较大的差异性,GTFP受到区域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且随地区不同存在差异性;在引入一系列控制变量以后,GTFP受到区域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依然显著,且在分析内生性和替换核心解释变量以后,研究结果依然稳健有效;通过门槛检验,环境规制、制度环境和所有制结构在GTFP受到区域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过程中存在非线性的门槛效应。同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 陈明; 曾春燕; 林小玲
    • 摘要: 从理论上探讨了金融开放影响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理论机理,然后结合金融及其开放序列数据和微观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从产品质量的视角探究了金融及其开放序列对制造业出口产品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及其开放序列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进一步的检验表明,分工效应及资源再配置效应是金融开放促进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效应渠道。
    • 刘家悦; 韩启辰; 邵蒨
    • 摘要: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和贸易强国战略背景下,研究数字经济与出口产品质量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并采用莫兰指数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该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出口产品质量,且城市群城市、大城市和沿海城市的提升作用大于非城市群城市、中小城市和内陆城市;(2)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与出口产品质量均存在正的城市间自相关性;(3)进一步的空间效应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本文运用空间效应分析,一定程度上深化了数字经济与贸易领域的相关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