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0年内共计4122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29篇、会议论文191篇、专利文献2篇;相关期刊1170种,包括世界经济、商业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
相关会议152种,包括第六届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泰山学术论坛——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与公共政策创新专题暨第八届中国经济理论与管理前沿论坛、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产业转型升级与产能过剩治理”研讨会等;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文献由590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平、张建华、李谷成等。
全要素生产率
-研究学者
- 李平
- 张建华
- 李谷成
- 王兵
- 李强
- 李静
- 林春
- 王磊
- 章上峰
- 蔡昉
- 陈一洪
- 余泳泽
- 李健
- 王力
- 盛明泉
- 陈凯
- 魏下海
- 仇怡
- 冯宗宪
- 刘海英
- 姜彤彤
- 孟令杰
- 尹向飞
- 张勇
- 朱承亮
- 朱福林
- 李刚
- 李晓钟
- 王明利
- 胡鞍钢
- 赵家章
- 靳来群
- 任保全
- 余康
- 俞立平
- 刘洋
- 刘海洋
- 史占中
- 吴建军
- 姚升
- 孔群喜
- 孙鲁云
- 宋文飞
- 宋马林
- 岳经纶
- 庞玉兰
- 张军
- 张少华
- 张广胜
- 张明
-
-
陈锦其;
周学武;
潘家栋
-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 2020年
-
摘要:
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重要特征和基本路径.以全要素生产率(TFP)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指标,对浙江县市TFP测算和分解的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TFP的演化进程,实证检验创新集聚对TFP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浙江省TFP整体水平逐年提高,空间上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格局,TPF重心经由2001-2014年向西南转移,2015以来向东北回归;(2)空间分布梯度呈现四大都市区、辖区市和县级市逐级递减的梯度发展规律,县级市和辖区市对全省TFP差异的贡献率逐步趋同;(3)创新集聚对浙江TFP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从机制上主要推动技术进步而不是效率提升,2008年以来创新集聚的效应更加稳健.
-
-
-
-
-
-
-
-
-
-
-
-
Song Jian;
宋建;
Zheng Jianghuai;
郑江淮
-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资本深化促进生产率提升、资源错配导致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低下的研究,学界基于大中型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对于小企业的情况是否与大中型企业一致,研究较少.本文构建了要素密集度、资源配置效率及企业生产率三者的理论模型,并基于江苏省2014-2016年中小微企业月度微观数据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资本深化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而对TFP的影响为“U”型.当资本密集度一定区间内,适当增加劳动力要素,对两者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另外,发现小企业需通过增加固定资本投资、提高劳动工资水平这两个手段,能够促使资本、劳动力从低效率企业向高效率企业转移,配置效率提升,同时提升企业的TFP水平,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相应的政策启示是政府在支持中小企业投融资的同时,对中小企业的人才和用工政策应予以更多地支持.
-
-
Yang Xiangyang;
杨向阳;
Pan Yan;
潘妍;
Tong Xinle;
童馨乐
-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在转型升级的情境下,中国产业结构服务化的趋势愈加明显.产业结构变迁如何影响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本文以中国230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重点从产业结构服务化、工业化和服务业结构高级化三个方面,检验了产业结构变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产业结构服务化并不能够带来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必然增长,只有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服务业结构高级化同步进行才能带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2)地方工业化与服务业结构高级化进程都将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3)各地方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制定产业结构政策,对东部地区而言,产业结构服务化将有利于地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中西部地区而言,工业化将更有利于地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以上实证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仍较为稳健.该研究可以为各地方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提供指导.
-
-
YANG Jun-xian;
杨俊仙;
ZHOU Jie;
周洁
- 《第十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资产收益、全要素生产率和托宾Q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反映了公司绩效,组织资本对公司绩效是否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1998-2013年的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测度了公司组织资本,基于Fama-French三因子资产定价模型研究发现:我国企业的组织资本对资产收益缺乏预期能力.同时,从全要素生产率和托宾Q层面来探讨组织资本对公司绩效的作用,结果表明:高(低)组织资本公司显著地有高(低)的全要素生产率和高(低)托宾Q.进一步,对竞争性行业和非竞争性行业进行了比较分析,二者的研究结论一致:组织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托宾Q正向相关,组织资本对公司绩效均有促进作用.
-
-
付呈祥;
宗晓华
- 《第七届全国教育效能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本文基于2010~2015年中国59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面板数据,选取专任教师和科研经费投入为投入指标,选取科研论文产出、科研获奖和社会服务为产出指标,并用熵值法进行赋权.运用非参数DEA模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各高校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有较大的进步,但是年度差异大,有些年份出现负增长.并以全要素生产率值为因变量,构建影响高校科研效率因素的计量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人均GDP、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基础研究支出占科研总经费的比例等对高校科研效率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学科分散程度和学校规模对高校科研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经费来源于企业的比例和国际化程度对科研效率没有显著影响.
-
-
徐阳升
- 《中国财政学会2017年年会暨第21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
| 2017年
-
摘要:
江苏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全省经济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转型升级的态势,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优化逐步推进,经济效益有所改善,新旧动能转化不断加速,新动力正在逐步形成,江苏财政在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也开展了诸多探索.江苏充分发挥财政对供给侧要素投入的调控,优化财政资金投资方向与投资结构,重视财政回归公共服务职能,有效改善财政资金的边际产出效率,通过合理运用财政政策,江苏扩大了有效投资,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
-
-
Wei Yanni;
魏言妮;
Li Yuan;
李渊
- 《第十四届中国林业经济论坛》
| 2016年
-
摘要:
以供给侧改革为背景,针对西部林业供给侧投入要素存在的问题,基于Malmquist指数、灰色关联度和回归分析法对中国西部11省区的林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影响因素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4年,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震荡式上升趋势,增长率变化主要受技术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及职工工资对西部地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有负向影响,技术进步和经济环境对其起正向作用,政策因素中营林基建投资完成比影响不显著.根据评价结果,调整供给侧投入要素可从提高林区技术管理水平、引入科技创新、建立资金保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等几个方面制定相应对策.
-
-
刘传江;
赵晓梦
- 《2016中国长江论坛》
| 2016年
-
摘要:
本文将碳排放引入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之中,利用Malmquist指数对长江经济带2000-2013年的全要素碳生产率进行测算,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从时间维度来看,在此期间长江经济带碳生产率一直处于震荡上升的趋势,而全要素碳生产率处于较平稳的状态,年均增长率为2%;(2)从空间差异来看,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明显,n,全要素碳生产率下游区域高于中上游区域,而中游区域和上游区域则处于"追赶—超越—被反超"的状态;(3)上游区域全要素碳生产率增长的动力为技术效率的提高,中游区域全要素碳生产率平均下降了0.1%的原因为技术进步恶化的幅度已经完全抵消了技术效率提升带来的变化,下游区域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最优生产前沿向外移动使得全要素碳生产率平均增长了4.4个百分点;(4)安徽和贵州两地碳生产率提高的空间最大,而云南、四川和重庆地区也可通过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促进碳生产率的提高,上海、浙江、江苏和江西的碳生产率提升空间最小.
-
-
周新苗;
钱欢欢
- 《2017年度数量经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资源错配是影响生产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也是现阶段中国制造业发展遭遇瓶颈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13年30个行业的346万条微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Olley-Pakes的半参数三步估计法基于行业水平得到企业TFP水平值,进而测算出中国制造业分行业的TFP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将资源错配的分析纳入到经济增长核算框架中,分析行业层面资源错配造成的效率损失,结果显示不同子行业的错配扭曲程度存在差异,但均有纠正空间;最后,构建起要素错配与TFP的关联机制.本文基于不同行业给出了纠正扭曲的相关建议,同时就整体制造业的分析发现现阶段对劳动要素错配的纠偏更为必要.
-
-
周新苗;
钱欢欢
- 《2017年度数量经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资源错配是影响生产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也是现阶段中国制造业发展遭遇瓶颈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13年30个行业的346万条微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Olley-Pakes的半参数三步估计法基于行业水平得到企业TFP水平值,进而测算出中国制造业分行业的TFP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将资源错配的分析纳入到经济增长核算框架中,分析行业层面资源错配造成的效率损失,结果显示不同子行业的错配扭曲程度存在差异,但均有纠正空间;最后,构建起要素错配与TFP的关联机制.本文基于不同行业给出了纠正扭曲的相关建议,同时就整体制造业的分析发现现阶段对劳动要素错配的纠偏更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