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产业转型升级与产能过剩治理”研讨会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产业转型升级与产能过剩治理”研讨会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产业转型升级与产能过剩治理”研讨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长沙
  • 出版时间: 2014-10-18

主办单位:中国工业经济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产业转型升级与产能过剩治理”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关于经济体制的问题,逐渐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实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从体制上肯定了市场经济的作用。但是对于如何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问题,存在着广泛的争议。本文并不否认必要时对生产侧进行直接干预的必要性,而是通过对家电下乡政策的实证分析,提醒政策制定者在必须实施干预时,途径上可更多地考虑从需求侧着手。实证及其后的直接的图示,证明了如国家实施类似于家电下乡的政策,对竞价入围并限价的商品,实施需求侧的适度补贴,可通过市场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流动,显著降低生产成本,产生正的社会福利。为了避免规制行业违反政策安排,政府常需要投入较大的监督费用与时间,却常常出现已关停企业“死灰复燃”。但采用类似家电下乡政策,政府只需公平地进行产品供给商招标,并实施适度地监督即可,不需要直接干预企业行为,使得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生产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以提高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基于本文的实证和图示,呼吁政府在考虑干预市场时,更多地考虑从需求侧着手。
  • 摘要:本文通过对黎明重工这个制造型企业案例进行初步分析,研究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策略。提出积极拥抱互联网思维,进而对研发、生产、服务等环节进行改造提升,借助大数据挖掘对产品设计、制造环节进行改造提升,形成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工厂,提高大规模定制能力,提升运营效率。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做好售后服务,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产业互联网主要是借助网络技术对产业链价值链进行整合,而网络具有巨大的规模效应,政府应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打造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制造业生产、设计、销售、服务等资源的云端化,引导第三方在物流、金融、创新等领域建设云服务平台,为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平台,使得工业企业更便利地利用公共平台实现互联网转型。
  • 摘要:本文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倒U形关系,验证了链中学效应与俘获锁定效应的存在,这对“全球价值链低端嵌入锁定限制了中国技术进步”有关观点是一个重要补充,有利于重新审视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价值,对中国企业转型升级与技术进步战略具有颠覆性启示。另外,研发密集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技术进步,而GVC嵌入能够弱化研发密集度对技术进步的抑制作用;行业集中度越高的行业技术进步越明显;产权制度的改革和私有经济的发展存在“制度改进效应”;行业外向度的加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进步,但GVC嵌入程度加深能够使得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一定的话语权;高技术密集度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效果并不明显,可能遭遇到“技术瓶颈”。建议改善国内研发投入的结构、效率与分配机制,提升其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政府应建立相关产业集群,一方面使得企业通过集群“抱团出海”,与跨国公司建立相对均衡的合作关系,提升其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另一方面通过搭建包括信息共享、标准检测、金融保险等一条龙服务平台,为企业价值链攀升提供有效保障。
  • 摘要: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剖析行政垄断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对立统一性,厘清《反垄断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与行政垄断权力之间的法律关系及监督机制,分析这些法律法规之间的对立统一性,从而揭示反行政垄断工作遇到困难的根本原因,为我国的反垄断法制建设与垄断性行业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只有彻底解决这个困难,《反垄断法》才能对涉嫌违法的行政垄断行为进行强有力的实质性制衡,从而保护企业的合法权利与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进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行政垄断与法律制度的矛盾,则更多地表现为关乎今后反垄断法制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重大现实问题。这意味着,在试图解决行政垄断的这两个“二元性”矛盾时,轻重缓急显而易见——完善反行政垄断的法制体系,减轻行政法与《反垄断法》之间的对立性,提高《反垄断法》的法律效力与司法效率是当务之急。反行政垄断法制体系的完善必将推动垄断性行业的体制改革进程。
  •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混合寡占竞争模型,从理论上探讨政府对我国国有企业的软预算约束与国有企业经理人员激励制度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产能选择的影响。建议定位好政府与市场在产能过剩治理中的角色,应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和市场的角色错位,政府在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时大包大揽,这样不仅会造成市场的大起大落,而且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要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制度改革,改变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方式,由粗放式经营改为集约型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让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同时,对国有企业经理人员的薪酬与考核制度改革,将企业利润与经营绩效作为经理人员报酬的主要依据。此外,要积极推进财税、金融制度改革,取消国有企业尤其是盈利性国有企业的各种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国有企业在投融资等环节的政策性优惠,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 摘要:基于对产能过剩内涵与根源的理解,对产能过剩治理要求的认识,认为科学治理产能过剩的根本措施有三个。首先要建立科学的产能过剩评价指标体系,合理界定产能过剩治理的边界;其次要加强市场体系和市场主体建设,扩大市场竞争领域,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形成产能自我调节、自我修正的内在机制;最后,要创新政府管理,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改进政府对产能进退的干预,扩大对外交流,促进国内产能对外输出。
  • 摘要:本文提出产业结构生态效率概念作为产业结构生态化的衡量指标,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1985~2012年30个省份的产业结构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产业结构生态效率在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过程中的演进趋势。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可以形成一些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提出应加快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调整速度,适当调整产业部门间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其能源效率;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与劳动生产率,改善地区与国家的生态环境;建立合理的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尤其是要充分发挥产业结构生态效率较高的省份的技术溢出等作用,带动产业结构生态效率较低省份的发展;同时也应当注意在区域间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避免发生将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的产业向邻近省份转移的现象发生。
  • 摘要:本文基于Output—DEA模型对我国36个行业2000-2011年的产能利用率进行了测算分析,并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来检验产能过剩与宏观经济波动、固定资产投资、产业政策使用度之间的关系,从测算的2000—2011年行业产能利用率来看,多数行业产能利用水平处于逐年下降的状态,即产能过剩有加重的趋势。政府在强调经济建设的同时不能盲目追求GDP及经济增长的速度,必须发挥好宏观调控的作用,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增长,以防出现经济过热或极度萎缩。政府应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宏观调控作用,抑制市场失灵,要谨慎使用产业政策,减少政府的过度干预,政策性补贴也应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坚持市场的主体地位,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由起基础性作用向起决定性作用转变。必须努力提升科研创新的能力,加大科研投入,鼓励各企业与科研单位、院校合作,将科研成果运用于实践生产中,降低资源的消耗,尽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消费,扩大国内的有效需求,内部消化我国过剩的产能。
  • 摘要:本文实证测度我国电力产业链上输配电企业1999—2009年的TFP,发现TFP整体上呈下降趋势,2002年“厂网分开”后,下降趋势减缓,但并没有改变年均TFP负增长的状态。表明电力产业垂直一体化的打破并没有改变输配电企业低效率的状态,尽管改革后,垄断的输配电企业受到政府的规制,但实证测度显示输配电企业TFP呈下降趋势,意味着规制可能无效化。使用2006~2009年30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销售电价与输配电企业TFP回归显示,受政府规制的销售电价对输配电企业TFP无影响。因此,打破输配电企业的垄断可能是较好的解决方式,当前输配电企业自然垄断性质为“厂网分开”的遗留问题,输电作为电力供应的核心基础设施,加上自身的技术特性,在多数国家都作为自然垄断企业,而配电实质上不具有自然垄断的特性,在我国当前与电网一体,因而披上自然垄断的外衣。事实上,许多国家电力改革已形成输电和配电分离格局。例如英国英格兰和威尔±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前电力行业由中央发电局(包括发电和输电)和12家地区供电局构成,改革后形成了发电、输电、配电分环节设立公司的局面;在北欧、北美一些国家和地区,传统上存在市政供电企业负责本地区供电,改革后这些公司自然而然成为独立的配电公司,与输电公司独立。虽然我国有自己独立的国情,但若坚持市场化改革,彻底改变输配电企业低效率的状态,“输配分离”势在必行。
  • 摘要:本文将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上市公司的高管腐败与薪酬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薪酬管制对上市公司高管腐败具有推动作用;在薪酬管制下,企业高管兼职和担任执行董事的高管可以抑制高管腐败的发生。根据分析并且发现,高管任职年限与高管腐败也显著相关。建议采取福利补助方式缓解薪酬管制导致的高管薪酬差,允许高管兼职,通过兼职来缓解高管腐败行为的发生。对于只担任董事或者管理层人员的高管,给予适当的补助,以提高他们的忠诚度,减少他们发生腐败的可能性。对于高管们实行轮岗制,减少高管们分派抱团的行为,从而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降低腐败发生的可能性。
  • 摘要:中国经济经过几十年快速发展,已显示了发展的活力,然而经济发展要走科学发展之路,旧的落后的发展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要被淘汰的,应以新的发展模式,更快、更科学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人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在人才,因此,要大力发展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用人才的科研成果、科学智慧去完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发展民族企业独立创新为主,而民族企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民营企业家人才、高技术人才,要全面发展教育科技等基础事业,大力培养人才,应该重用这些人才,参与社会全面管理,实现对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的协调转型发展,为社会更加繁荣稳定,更加富强丽努力。
  • 摘要:本文以陕西省能源类重污染企业调研数据为基础,研究企业家个人特征对企业环境行为的影响,并分类和归纳了企业家环境类型,实证研究发现,不同环境类型的企业家带来了不同的企业环境行为,以期推动企业环境行为研究进展,并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实证基础。研究结果表明,自主推动型企业家的企业环境行为表现最好,并且与企业环境行为显著正相关;企业家环境意识、环境行为同企业环境行为之间显著正相关,可以通过扩大宣传,增加企业家的环境意识;企业家受教育程度与企业环境行为之间显著正相关,应该鼓励企业家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促使其更加关注企业环境行为;企业家职位与企业环境行为之间显著负相关,在具体的项目执行过程中,要求管理团队紧密合作,同时建议所有管理者负责部分工作。企业家通过执行环境项目,提高环境意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环境表现。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已经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信贷歧视问题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一动力的持续释放。本文认为,民营企业遭遇的信贷歧视,本质上是所有制歧视与规模歧视的复合物,根源在于我国新兴加转轨背景下信贷市场的制度失灵与市场失灵。相应地,民营企业突破信贷歧视的路径可分为三种:经由政企合作——规避所有制歧视导致的信贷约束;企业间合作——打破规模歧视导致的信贷约束;以及创新成长——实现内涵发展并以其深化合作剩余的方式推进政企间、企业间合作。在国家产业调控与产业初始政治利益禀赋不同的背景下,不同的路径分别对应资源效应与信息效应的异质有机组合,使信贷获取的最终效应呈现产业差异。本文利用世界银行2012年对中国民营企业进行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除证实上述观点外,还发现:合作式政治关联可以内生于企业信贷融资需求;以商业信用为标尺的企业合作可以作为消除银行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提高民营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企业科技创新对缓解企业信贷融资约束的绩效具有边际递增性。
  • 摘要:当前全球面临着经济、能源、粮食、气候变化等多种危机的影响,各个国家纷纷将实现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作为突破口,出台绿色新政,挖掘绿色财富,打造绿色经济转型升级版.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正考量着全球各国人民的执政能力和智慧.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转变对经济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使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基础上,着力提升环境竞争力,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扎实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为此,首先要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动全球形成可持续的绿色消费模式,实现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良性互动。其次,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官产学研合作,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最后,应加强国际合作,完善可持续发展全球治理,提高资源环境利用效率,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得到当前学术界对过度投资、产能过剩等问题的几种解释,然后通过建立一个理论模型,尝试在微观企业层面上分析可能的解释。本文通过模型讨论了引起管理者过度投资倾向的可能因素,从投资决策和报酬激励视角希望对过度投资、产能过剩问题的研究有所帮助。综观我国关于产能过剩问题的现有研究发现,现有的学术讨论可以说是已经囊括了目前我国产能过剩形成的各种宏微观因素。然而也应该看到,已有的研究主要是从供需、市场条件、政策制度等方面来进行研究,更多地关注中国现行体制下的具体和短期问题,大多偏重于理论上的定性逻辑推理,较少涉及量化和检验分析。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的支撑,以及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持,形成的结论和成果也往往难以贴近现实。这在根本上忽略了对组成市场的微观主体——企业及企业内部股东和管理者的行为来进行研究。实际上,不可否认,行业或地区的投资是由微观企业汇总而成的,因此,从企业层面探讨产能过剩问题变得很有必要。
  • 摘要: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全国31个省份都有发展光伏产业,光伏产品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张,出现了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风险。从国外经验看,化解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调整有许多策略手段,如扩大内需、增加出口、对外输出等。但我国产能过剩的顽疾是GDP增长激励下的政府有形之手推动和保护、银行信贷支持、企业投资冲动的结果。因此,要在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宏观调节的大前提下,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决定产能、创新和结构调整。当前有三个方面的调节手段有待加强,以作为已经受到重视的策略手段的重要补充,即行业产能和市场情况的监测;货币价格杠杆的调节;资本市场的处置。可以通过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培育产业价值链,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等方面入手,化解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调整。
  • 摘要:本文在考察电解铝产能过剩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电价非市场化、体制缺陷、技术特征与电解铝产能过剩的关系,认为电解铝产能过剩是电价非市场化、体制缺陷带来的政策比拼,以及独有的产业技术特征等互相影响的结果,具有相对独特的成因。这三者的叠加又造成电解铝产能过剩治理的困难。由于篇幅所限,文章未进一步系统分析电解铝产能过剩的机理。短期来说,治理电解铝产能过剩仍然主要从供给端着手,当务之急是制定相对公平的区域电价,推动大用户电价的市场化定价,以遏制因电价政策差别很大导致的投资冲动。从长期来说,要厘清市场和政府在治理产能过剩中的各自的角色定位,政府应完善市场机制,推动市场真正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并矫正完善现有制度不合理的地方,避免政府干预扭曲企业行为。
  • 摘要:本文选取我国2000~2011年西部地区十二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区际间产业转移对于改善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城市居民与东部农村居民、城市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不同作用。虽然从描述统计上看,东西部城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表现出缩小的趋势,而农村居民间的收入差距表现出扩大的趋势,但通过把与东部的收入差距区分为农村和城市后,发现了很有趣的结论:产业转移虽然目前对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比较小(回归系数小),但产业转移确实有利于缩小东西部农村之间的收入差距,进而有助于扭转东西部农村差距加速分化的状态,但会扩大东西部城市间的收入差距,同时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也有利于缩小西部地区内部城乡收入差距。总之,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说明,当前产业转移的积极效果还没有很好地传导到居民,对居民增收和就业的影响效果还很小,但西部地区承接的产业转移主要是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确实产生了延缓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的消极效果,这一消极效果可以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得到部分印证。
  • 摘要:本文以天津市2003—2012年的制造业为例,在构造传统能源经济效率指标的同时,引进能源环境效率指标,对比分析了天津市制造业中各个行业的能源使用效率的差异,研究了要素密集度不同的行业的能源使用效率,并对能源结构对制造业能源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这对天津市在发展规划中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实现系统节能减排相当重要。能源结构是影响天津市制造业能源效率改善的重要因素。化石能源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和粉尘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在生态环境恶化和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约束下,必须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生产方式,压缩化石能源消费量,提高电力消费比重,用价格机制引导制造业动力系统从燃煤、燃油向电气化转变。能源结构调整目标应放在减少能源浪费和控制碳排放量上,鼓励资本进入清洁电力生产领域,减少资本向煤电企业继续流入,并且促使现有煤电企业加强管理,改进煤炭开发技术,提高煤炭利用率。随着清洁电力比重增加,适当降低用电价格,引导制造业以电力替代化石能源。
  • 摘要:本文选用蓄积量换算因子法和C02FIX V3.2模型,分别用于估算广东省现有森林静态的碳汇储量和未来新造林的碳汇潜力,并利用Moran I指数分析碳汇布局的空间效应,为广东省碳交易市场发展及其CDM造林碳汇项目开展提供决策依据。在森林碳汇潜力计算中,本文采用的是树种各年龄段的单位面积蓄积连年生长量,有的树种该统计量少,因此采用年平均生长量代替。另外,各树种具体种植面积的空间分布数据难以获得,而是依据往年种植比例,这对C02FIX模型的输出结果以及各城市碳汇潜力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在估算非用材林的碳汇动弹平衡时,未具体区分经济林、竹林、灌木、疏林等的碳汇潜力,这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实际结果的误差。
  • 摘要:本文从企业资源获取的角度,研究官员晋升激励对于微观层面企业行为的影响,分析地方官员任期影响产能过剩的机理,并利用企业数据对地方官员任期与产能利用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本文发现,在地方官员任期的第4—5年,企业的产能利用率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地方官员在该时期的晋升激励最强,向企业提供更多的土地和融资优惠。企业获取资源的成本降低,产生扩张产能投资的冲动,在市场需求难以快速扩张的情况下,容易导致企业产能利用率下降,形成过剩产能。
  •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标准竞争逐渐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共设计了四组实验,以便验证三种预期方法的现实性。每组有7个同学扮演消费者参加实验,每一轮消费者同时、独立选择兼容某种技术的产品,实验过程中消费者不能交流、协商,每轮结束后实验组织者公布消费者结果。综合来看,在简单的实验环境中,大多数消费者采用理性的预期,可实现预期的现实性较差,适应性预期的现实性最差。相应地,标准竞争战略中实施先发制人、预期管理的重要性下降了,产品质量(包括单独效用和网络效应系数)和信息披露仍是竞争的关键因素。
  • 摘要: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急剧上升,报废汽车的数量也随之不断攀升,导致大量资源、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与现行节能减排政策相悖,严重阻碍了汽车工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亟待进一步完善报废汽车回收行业节能减排政策。我国应构建“税收调控-财政补贴-许可权交易”闭环式报废汽车回收政策体系,并将之运用到我国报废汽车回收业中,从经济性、环境性和可回收性等方面监督政策的有效实施。建议出台有针对性的财税支持政策,将报废汽车回收行业发展和节能减排政策的研究相结合,提出汽车生产企业是废旧汽车回收的主要参与者,通过财政税收政策上补贴吸引企业,通过政策上的宣传呼唤报废汽车回收企业的节能减排意识。此外,可以借鉴国外汽车“全生命周期管理”经验,即从汽车设计生产之初就由企业考虑好回收问题并负责具体回收。通过政策完善对整个报废汽车回收体系的建立,有利于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通过实行差额计税,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更积极的致力于报废汽车回收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
  • 摘要:2009年4月22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唐山人人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上诉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并以电视和网络直播的方式实时发布了案件审理情况。本文就百度案件的相关市场界定过程中,原被告及法院观点给出详细的分析,指出被告百度公司以其提供服务为免费产品,不存在反垄断意义上的相关市场这一观点存在严重错误,本文解释了该案件搜索引擎作为一个平台企业,是双边市场,这一点是学术界公认的,然而其服务搜索引擎广告市场却是一个简单的单边市场,在案件审理中必须清楚其市场类型。另外,若以搜索引擎市场这一双边市场分析,本文巧妙转化思路,将其免费服务边作为平台企业的投资,将双边市场转化为单边市场使得分析简化,方法运用也更加合理。故所有的反垄断案件不能将所有关注点集中于控辩双方企业,同时考虑产品市场的单双边属性,对于相关市场的界定,才会更加科学和合理。本文科学地运用SSNIP测试理论,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界定了百度案件中的相关市场。最终得到结论:本案的相关市场并非原告与法院界定的“中国搜索引擎服务市场”,也不是被告所说的不存在相关市场,而是网络广告(在线广告)市场。SSNIP测试对于反垄断案件中相关市场的界定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它是针对企业并购案中的单边市场的相关市场界定提出来的,但是找到合适的突破口转化,它的应用远不止于此,将其拓展到反垄断案件中所有市场的相关市场界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 摘要:本文采用2003-2012年世界179个国家(地区)的跨国面板数据,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迁和所有制改革三个视角实证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逐年扩张的内在动力。主要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对OFDI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以国有比重度量的所有制变量对OFDI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交互作用方面,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对OFDI具有显著的相互促进作用,而技术进步与产业高级化对OFDI具有互斥效应,技术进步在促进OFDI时主要通过国有产权发挥作用,并根据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分别考察非OECD国家和OECD国家OFDI的影响效应的差异。建议积极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不断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培育新产品、改进新工艺、完善企业组织管理制度创新、开拓新市场。国家应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进程演化,以产业结构高级化带动产业结构合理化来推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张和产业结构的转变。此外,国家应推动所有制转型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主动开发利用海外资源,促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弥补国内资源短缺和提高市场经济效益。
  • 摘要: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把确立主导产业发展,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地区经济创新发展的主要路径.本文主要从工业经济角度,通过安徽及其与长三角地区主导产业的比较分析,探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及作用.仍处在转型期内的我国市场,呈多层级和多元化特征。不同经济水平的地区,可以在不同层级的市场取向上构建自身的竞争优势,并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欠发达地区要按照产业循序渐进发展规律的要求,适时调整产业结构,才能在产业不断升级过程中赢得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此,欠发达地区的产业政策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要以规模化发展为基础提升产业水平;在产业发展上要防止盲目追高追新,要将政策和资金更多用于产业由低端向高端进发的关键环节或“瓶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工业园区要定位明确,走特色化发展道路,为此,各级政府要不断细化产业引导和扶持政策,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和考核的针对性,促使园区发展走上特色化道路。
  • 摘要:在现实的市场中,经济学家发现同质产品的成交价格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即不同商家那里)经常不一样.即便在众多企业的行业中,竞争的结果也经常是价格高得离谱,市场中赚取租(经济利润)的机会比比皆是.Stigler发现,市场中的价格越分散,消费者支付的平均价格将越低,为了获取商品而支付的总成本(包括搜寻成本在内)也越少。在市场中存在搜寻成本为零和大于零两类不同消费者的情况下,当企业数量增加的时候,竞争获利的空间将越来越小,每个企业都有充足的动机把盈利对象转向各自的忠实客户(搜寻成本大于零的消费者),制定高价以最大限度榨取这部分消费者的剩余。同时,这一观点表明市场结构并非唯一影响市场绩效的原因,还应考虑消费者的信息结构,不同的市场结构和消费者信息结构将会共同影响市场绩效。产品差异化和消费者信息不完美才是形成垄断竞争市场的真正原因。Chen和Rosenthal在差异化产品与消费者信息不完美的前提下研究了大宗商品的一种特殊售卖机制。Armstrong和Chen则揭示了在消费者信息不完美情况下,企业是如何做出价格和质量决策的。Zhou把商品价格信息与产品质量信息结合起来考虑,消费者在这一更复杂的未知信息组合下选择最有利的搜寻顺序。这无疑是一种更接近真实世界的模型设定。但结论却是令人悲观的,由于假设更多的信息不为消费者所知,市场最终会产生更高的成交价格,消费者福利会受损。
  • 摘要:在低碳经济开始取代传统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潮流的背景下,本文以中国29个省份1995~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详细考察了碳生产率增长率的潜在的改进空间。具体分析时,使用超效率SBM模型估算了各省份样本期的碳生产率潜在改进率,并使用随机前沿成本函数模型进一步将其分解成CO2外部环境效应改进率、CO2内部管理效应改进率、CO2随机偏差效应改进率、GDP外部环境效应改进率、GDP内部管理效应改进率和GDP随机偏差效应改进率六个细分因素。如何提高我国的碳生产率水平,在未来实现既要经济有增长又要环境有改善的绿色经济,可以对不同省份采取不同的碳生产率提升目标及具体措施。总体而言,东部地区的整体外部环境是较好的,主要工作应放在如何提高内部管理效率上,特别是要提高如何利用现有要素投入进一步增强产出的能力;中部地区的工作重点是改进CO2外部环境、CO2内部管理水平及GDP内部管理水平;西部地区的整体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水平均需全方位提升。相对而言,调整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降低要素投入中能源所占比率是重中之重。
  • 摘要:目前在产能过剩问题上,最主要也最突出表现在国有企业领域,是目前我国产能过剩的重灾区,大范围、大规模的产能过剩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将可能导致国有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而我国工业也将陷入长期的萧条。因此,当前国企改革中的产能过剩治理尤为迫切,而在产能过剩治理下的河南国企改革路径、战略目标也值得深入研究。河南国有企业改革要借鉴先进经验与模式,建议在国资委设立一个专门的研究小组,对发达国家国企改革经验、我国央企改革经验以及各地的国企改革样本进行研究和剖析,总结经验教训,研究成果及时上报供省决策层参考,有关成果可以以内部资料形式发送到各类国有企业,供企业参考。通过建立改制重组成本分担机制,重点解决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厂办大集体、离退休人员社会管理等历史遗留问题,减小国企改革阻力。本轮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大胆创新,建议省级层面要建立一个容错机制,在不越法律法规“红线”、不碰国有资产流失“底线”的前提下,支持鼓励各类国有企业创新思路,探索改革模式。
  • 摘要:本文基于持续变化着的世情、国情,面对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中的新环境,吸收各方认识、观念,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进一步探讨新经济与时政环境下企业财务领域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十大关系。现代企业管理始终拥有两个重要概念,即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人是全部经济要素中最核心、最能动的部分,只有放松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束缚,生产力才能获得解放。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不仅需要始终坚守制度管理,而且还要注重以人为本,制度创新与人本管理完全是唇亡齿寒的辩证关系。在制度管理与制度创新的主旋律下,人本管理也应该被提升到相当重要的地位。制度创新是人本管理的前提,制度创新为人本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环境和渠道,公司的制度保证了公司成员在组织内部得到公平对待,从而在根本上为人本管理提供了条件。人本管理是制度创新的方向,人本管理能够提高公司制度创新的效率,人的积极性的提高一方面来源于有效的制度创新,另一方面也使得制度创新更加有效。协同两者关系时,要把制度创新和制度管理放在首要位置,制度创新不仅要考虑防止员工不良的行为,更重要的在于引导员工正确的行为,体现人本管理的思想,促使制度创新和人本管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实现有机的结合。
  • 摘要:本文基于污染排放程度,将中国36个工业行业分为重度污染产业、中度污染产业和轻度污染产业三类。进而在此基础上,借鉴原毅军研究产业结构变动的思路,选取2001—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相关指标的统计描述和模型建立,计算了工业结构不合理度,并深入分析了在促进污染减排的背景下,中国工业结构的现状和特点。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就促进污染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目标下的产业结构调整得出一些有益的政策启示:首先,中国应进一步完善环境规制制度和产业政策体系。结合中国工业行业的特点和环境污染状况,进一步适当提高环境规制标准,完善环境监测、监察体系,提高环境执法能力,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创新环境规制政策,改革环境规制体制,推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以严格的环境规制标准为依据,参照国家相关政策,修订完善产业分类指导目录,提高重度污染产业和中度污染的准入门槛。其次应加快技术进步,建立健全技术支撑体系,加大政府科研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鼓励发展产学研相结合的重点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平台,开展重点行业共性、关键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体系,培育节能环保服务市场。加快发展新能源技术,改变能源消费结构。通过技术进步发展壮大环保产业,降低传统重度污染产业的污染强度。
  • 摘要:本文将运用文献研究与定量研究方法,建立电器生产商回收逆向物流决策模型,探讨在有无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约束下企业的最优逆向物流策略;并运用差异化激励理论,从有无EPR制度约束层面,针对电器生产商分别提出相应的经济性和非经济性激励机制。基于我国现状,建立以循环经济发展为指导的绿色回收体系虽然短时期难以起到显著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强调严格EPR制度的实施以及非经济性激励是建立和完善废旧电器逆向物流体系的根本所在。只有针对生产商生产规模、企业文化以及我国不同时期基本国情的差异性,设计有不同侧重点的经济性和非经济性激励机制,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意识才能深入人心,从而逐渐地促进我国废旧电器回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 摘要:过去十年中国钢铁产能利用状况大部分处于相对过剩状态,近几年呈严重过剩状态。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制约钢铁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为了使我国钢铁行业健康发展,避免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情况,首先要明确政府职能,规范和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努力完善市场机制;必须解决大量已有钢铁企业的资产重组,在兼并、收购的基础之上,坚决淘汰那些低价值的中小型企业,实施相关政策,淘汰落后产能。此外,需要加快环境立法工作,制定并修改相关环境标准,完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污染治理特许经营制度,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达到环境可容纳的范围内。总之,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改变过去以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发展模式,钢铁行业也势必逐步走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
  • 摘要:本文做了点开创性的研究,从决定产业结构的根本要素出发,分析这些根本要素的发展变化规律,进一步对我国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各产业最终产品的需求量进行趋势分析,以及对我国产业的内生结构及其演化进行预测,因而为政府部门的宏观产业政策提供决策参考。要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GDP分配中居民收入比重,因为居民消费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但具有量上的拉动作用,还有质上的结构调整;而与之相比较,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则仅仅体现在量的方面,结构调整的作用并不突出。此外,对于能源、资源和一些上游原材料的开采、生产部门的产能要保持一定的合理剩余,因为这些产品同质性高,是下游各产业共同的投入,其价格的波动会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严重的冲击。在产业需求结构受制于终端需求而存在高度的内生性特征,经济发展的能源和环境约束又日益紧迫的情况下,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需要加速提高节能技术应用,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推广新能源。
  • 摘要:我国多数行业产能过剩属于结构性产能过剩,产品质量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均衡、技术落后及成本劣势。这导致了多数产能过剩行业一方面从国际进口产品,另一方面国内产能过剩。这使得不仅产品在国内市场无法满足市场要求,国际市场竞争力也不强,出口量不高。若调整结构,以实际冗余产能的要素投入到高端产品或关键环节中,产能过剩可得到化解。多年来,我国对于产能过剩行业均采取“关停压转”政策,但政策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首先应改变思路,在抑制产能过剩行业中,对于竞争性行业,可由其自由发展,只需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准等;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实现产业的自我调整,培育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形成完整均衡的产业链,形成合理产能,“关停压转”行政措施也不必实施。其次,要坚持杜绝地方政府以财政资金直接扶持企业,或政府担保企业贷款等不规范行为。再次,要从结构性产能过剩出发,产业政策应着重强调结构调整,把中低端冗余产能转换到高端产品的生产上。这需要大力提高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最后,针对我国某些产能过剩产业锁定在中低端环节,高端环节薄弱的现状,要促进产业链均衡发展,尤其是大力发展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 摘要: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市场供求关系和社会经济秩序,特别是以房地产行业为首的人为因素造成的生产相对过剩,其对社会的总体经济发展的危害是巨大的,如何解决和避免产能过剩现象的发生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作为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政府、企业、消费者都有责任和义务共同来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要鼓励企业使用柔性生产方式,源头上杜绝产能过剩,建议企业使用价格调节手段调控市场,把过剩的产量消化掉,从而达到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目的。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维护市场稳定,保证市场正常运行。市场的管理者应该引导消费者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不要跟风盲从或消极对待,应按需购买,将商品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同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和谐有序的市场环境,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不受损害。
  • 摘要:本文试图分析如何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维持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了能源价格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理论上,能源价格的上涨将激励能源使用者用其他生产要素替代能源或改进能源利用技术,这将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本文选取12个经济大国作为研究样本,计量分析表明,能源价格提高10%,将导致能源效率提高l%。这意味着,提高能源价格能够明显地减少能源消耗。以汽油为例,与其他大国对比分析发现,我国能源价格明显偏低,长期以来一直低于欧洲各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这是我国能源效率低于许多其他国家(如印度)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能源效率提升缓慢的重要原因。进一步分析表明,我国能源价格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税收偏低。相对欧洲、韩国、13本等国,中国的能源税明显更低。因此,政府可以通过提高能源消费税的方式提高能源价格。建议通过各种措施提高能源的总体税率。例如,提高成品油和电能的消费税,将煤炭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简化能源税收体系,以成品油相关税为例,它包含了消费税、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税(中央和地方)和营业税,过于烦琐,有必要在提高消费税的同时,取消对能源的城建税、教育附加税。为了降低能源价格上涨对居民和企业造成的负担,可以对节能措施和设备给予更大的补贴;应进一步整合煤炭企业,减少煤炭企业的数量,从而减少煤炭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 摘要:为了客观了解青岛市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短期和长期效果,笔者以青岛市规模以上工业32个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2000-2011年的能源使用强度面板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过程中青岛市规模以上工业各部门在2004—2005年和2006~2011年是否具有收敛性,评价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效果,为继续深入开展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持续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提供一些参考信息。为了促进青岛市工业能源强度的持续降低,尽早地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效发挥先进技术在节能中的特殊作用,加大节能技术的投入力度,颁布朝新能源科技和新节能科技角度倾斜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加大对科技开发方面的经费支持力度。总之,加强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是促进青岛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强度不断收敛,缩小差距的有效途径,因此,继续开展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将能促进青岛市工业能源强度继续保持收敛态势。
  • 摘要:本文首先将剔除生产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从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出发,利用索洛余值法估计广义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然后对广义技术进步做回归分析,以验证西部大开发政策是否对西部地区广义技术进步有显著影响,从而证实西部大开发政策是否对西部地区生产要素效率提高有显著影响。西部大开发的确带动了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但这种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并没明显提升西部地区生产要素效率而使其实现集约型增长。为此,本文建议今后西部大开发政策应从注重生产要素投入转移到生产要素投入和生产要素效率提高并重的方向,特别是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西部地区广义技术进步以促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总之,西部大开发近14年来取得的成就虽已惠及西部地区以及全中国,但从本文分析结果看,西部大开发政策对西部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生产要素方面,这种方式是不能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此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适时调整,从过去主要依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粗放型”增长,转向以提升西部地区生产要素效率实现西部地区经济“集约型”增长。
  • 摘要:本文采用1998—2007年我国非制造业工业企业相关数据,基于Gibrat定律的实证研究框架,考察了企业规模与生产率对我国非制造业工业企业成长及企业规模分布的影响。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培育一个高度发达、信息完备、法制健全、运行高效的市场经济体系,削减企业成长对其规模的依赖,为我国非制造业工业企业成长提供一个良好市场环境,这将有利于我国非制造业工业企业的快速成长与企业规模结构的合理化。应突出强调企业技术的进步、效率的增进以及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等生产率提高的内在因素在我国非制造业工业企业成长及其企业规模结构合理化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在制定推动我国工业企业生产率及企业成长率的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我国非制造业工业企业的自身特点、产权特征、地区差异以及出口需求等因素对其影响的不同效应。
  • 摘要:本文从技术创新角度出发,认为技术水平低是引起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国内外现状分析了中国技术创新存在的机遇和挑战,并利用点名时间平台的众筹数据说明众筹模式可以助力“微笑曲线”两端资金的获取和市场的推广。首先,应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重视通过创新驱动夯实中国产业发展的基础与环境,营造有利于创薪创业的氛围。及时修正中国在技术引进方面存在的重引进、轻消化,以及技术引进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并选取清洁能源和先进制造技术等领域重点进行再工业化突破,促进中国形成一批具有战略优势的新兴产业,缓解产能过剩压力。其次,应致力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依靠自主创新解决产业发展中的诸多难题,依靠自主创新积累起适合中国国情需要的知识产权、技术、产品及品牌等,从而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最后,合理指导众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众筹的主要目的在于企业资金的融通,可以为初创企业提供最初的研发资金投入,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有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平台展示可以进行信息反馈、市场验证和推广,不仅能为专注于研发的团队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还能通过更有效率的推广为技术创新的产业化提供市场资源,帮助更多的创新型企业成长,从而助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然而,目前国内的众筹还刚起步,模式还未清晰,监管还未明朗,急需要合理的指导,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
  • 摘要: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13年中国工业通信业运行报告》显示,我国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且呈现出行业面广、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本文将以CD市1949个小微企业的调查样本作为分析对象,描述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现状,探究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并提出相关的改善措施。首先,要从多角度提高小微企业的生存能力,如完善小微企业财务、资金管理,解决回款慢的问题;增强小微企业自身素质,提高其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小微企业的盈利性;增强企业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获取能力,提升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的讨价还价能力。其次,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通过提高企业自身盈利能力、政府服务能力等途径解决。小微企业应从提高自身盈利能力的角度,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及更低的融资成本。政府则可以通过加大小微企业税费优惠力度,帮助建立小微企业融资保障体系,构建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完善信用担保制度,提供更多、更有效的融资服务。最后,政府在对小微企业提供支持政策时,需关注政策的宣传环节,确保小微企业管理者都能及时了解相关支持政策。在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小微企业的参与热情,使政策能更好地落地,真正有效实施,最终惠及真正需要帮助与服务的小微企业。
  • 摘要:本文试图以灰色关联模型结合中国细分行业下的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探讨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并研究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否转移了国内的过剩产能,为解决国内过剩产能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美日等发达国家都是通过向外转移劣势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而中国在纺织业、食品加工业、轻工业等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应将这些产业转移至国际分工体系中更低阶的国家。应将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产业转移出去,利用国内自主研发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各项反向溢出效应,快速使国内经济增长方式向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率、高质量转变,进而参与到更高阶地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当中。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结构产业影响的方式之一是对相关产业的辐射作用。“一般而言,产业内垂直贸易量与产业关联的深度和广度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在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上,国家应优先考虑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链较长并与国内产业内贸易量较大的产业。
  • 摘要:本文在对稀土行业产能过剩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委托代理问题视角探讨了政府管控与稀土产能过剩的联系,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提出要打破行政垄断,建立健全公平规范、有序开放的国内稀土市场;转变政府职能,减政放权,提高监管效率,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稀土产业的战略规划指导,通过产业政策引导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增强稀土政策之间的协同配合,采取联动措施,严格执行政策,通过对稀土开采、稀土生产和稀土产品出口同步管理,避免形成新的社会不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兼顾各类稀土政策要求,引导中国稀土企业积极开发国际稀土市场和稀土资源,有序参与国际稀土市场竞争,实现全球稀土资源合理配置。总之,化解稀土产能过剩,要积极稳妥加以推进,注重发挥市场在稀土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防止过度生硬的行政手段。对于稀土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地区,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失业风险和产业转移中出现的产业空心化等问题。
  • 摘要: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现阶段,商业地产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驱动力,体现了新阶段我国商业地产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在现行宏观经济政策下,我国商业地产企业主要向绿色生态商业地产——独立生态写字楼、在消费模式上以体验式消费为主、在经营模式上“开发+持有”型成为主流方向发展。考虑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共“十七”大提出把内需作为主要工作来抓,“十八”大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创新建设。为此,国际IS026000和国内“两期”背景下,我国商业地产企业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升其竞争能力。商业地产企业要根据各大城市的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规划,要对地产规模、性质等准确定位,进行合理竞争。要注重联盟合作,在联盟合作时要考虑到项目运行风险防范对策,要注重联盟伙伴选择、加强市场研究和项目可行性研究、加强开发过程风险控制、打造商业运作团队,加强商业运作的统一性。目前,我国商业地产企业的从业人员很多来自于住宅领域或零售领域,对商业和地产都精通的人比较少。因此,我国应该注重产学研结合,培养商业地产专业人才。
  • 摘要:近年来,中国市场上发生的企业并购数量逐年增多,并购金额屡创新高,并购对市场有效竞争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强化对并购的评估审查。对横向并购单边效应进行模拟分析,首先需要构建需求系统估计模型。为了在模型复杂度和实际可操作性之间寻求平衡,在PCAIDS模型的基础上改变加总性假设,引入零次齐次性假设,构建了H~PCAIDS模型,从而减少待估计的需求参数;然后通过矩阵变换推导了适用于双产品市场需求估计的SH—PCAIDS模型,降低了需求系统估计对数据的要求。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使用以上两种模型估计了中国冰箱行业的需求系统,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比较。在实证分析中,通过简单的静态均衡分析,引入效率参数入,系统分析了中国家用电冰箱行业并购的单边效应以及可能产生的效率对单边效应的抵减作用,并从需求、成本和行为三方面对单边效应模拟分析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论显示,行业集中度较高的行业中,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间并购单边效应较大,而市场份额较小的企业间并购可能由于效率的传递单边效应较小。
  • 摘要:本文主要是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为背景,重点考虑的是国有部门规模的减小及户籍制度改革下劳动力流动摩擦的减小,研究我国经济结构发展转型的推动力的相关问题。建立了一个三部门的经济结构变迁模型,模拟1978~2012年中国三部门劳动力的变化路径,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拟合中国这34年间实际变化路径,然后利用模型进行了一系列的反事实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第一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劳动力文化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如果加大农村劳动力文化素养的提高,加大力度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将会加速我国的现代化步伐。其次,我国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相比第一、第二产业较低,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服务业创造了第三产业中最多的就业岗位,但主要是以低效率部门为主,并未带动其劳动效率相应的提高,并且第三产业的就业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部门为主,因此,提高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部门所占比重,提高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对于劳动力的再分配会起到促进作用。再次,这三十几年间,国有部门规模的减小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结构变迁。最后,减小劳动力的流动成本会进一步加快我国工业化的进程。
  • 摘要:我国光伏产业当前遇到的困难,既是严峻挑战,也是促进产业调整升级的契机,因为我国国内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当前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只要政府做出正确的应对政策和措施对光伏产业施以“援手”,从长远发展来看中国光伏产业的前景广阔。建议启动国内太阳能光伏市场,光伏发电建设采取并网和离网两条腿走路,这其中应重点支持建设分布式光伏系统。此外,要推进光伏行业兼并整合,加强技术创新能力,重点推动高端装备制造、关键零部件、主要辅助材料领域的技术引进、吸收和消化能力,巩固和发展核心竞争力。通过优化资金使用,以有限的补贴带动尽可能多的光伏发电,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竞争机制,促进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最终达到可以与常规电力相竞争的水平。还要加快建设完善我国光伏发电系统的技术标准和监管体系,将相对成熟的企业标准转化为国家和行业强制性标准,尽快实施光伏产品和装备的质量认证制度,优先支持那些符合标准的产品和企业,加快淘汰不符合标准的产能和企业,通过加强标准管理,强化市场优胜劣汰的功能和作用。
  • 摘要:本文利用工业企业的大样本数据,从本土企业的所有制、本土企业规模和本土企业技术能力等角度,对影响FDI溢出效应发挥的微观企业因素进行分析,并且基于竞争示范模仿、人员流动、前向关联、后向关联等FDI的溢出途径予以差别化分析,力求更为全面、细致地梳理各因素对FDI不同途径溢出效应的影响。建议增强国有企业经营和管理活力,完善股份制改革;有效促进私营企业扩大规模,积极发挥规模优势,获得正向的溢出效应。应该落实和扩大支持政策力度,消除所有制歧视,为企业竞争搭建更公平的平台,构造更加合理的法制环境,培育企业的竞争能力,支持其通过合理途径适度扩大规模,对提升国内工业整体的技术生产水平尤其重要。此外,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保持适中的技术差距最有利于获得溢出效应,因此在外资引进时既要注意量的总额度,更要注重质的需要,有选择地倾向具有国际先进技术的外资企业,充分发挥竞争示范、人员流动和后向关联效应对内资企业的积极影响,在利用外溢技术的同时,鼓励其增加自身研发力度和研发投资,强化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 摘要:本文给出北京城市公用事业价格形成机制目标与改革路径。考虑到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我国法律不健全,同时并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规制,因此我国公用事业规制模式改革是放松规制与强化规制并存的过程。一方面,需要建立、强化、完善我国缺失的、合理的规制;另一方面,又要不断地减少、废除过时的、不合理的规制。北京城市公用事业价格形成机制应包括近期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致力于在政府依法监管下,建立基于绩效评价的价格形成机制;远期目标将在市场化完成后,随着竞争的充分引入,建立基于市场竞争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基于社会公平的消费补贴机制。
  • 摘要:作为中国高速工业化进程中的典型行业,电解铝行业结束21世纪以来“黄金十年”高速发展期,正站在由高速增长向平稳增长、由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的转折点上。从根本上解决电解铝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一定要从地方政府、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多管齐下,推动铝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由铝工业大省向铝工业强省的转变。化解电解铝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要控制总量,按照铝消费增长速度引导产业发展,使产能增加与实际消费相匹配。要切实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理顺资源、要素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完善差别化价格政策,提高电解铝产业准入的能耗、物耗和生态环保标准,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上限,倒逼超标产能退出、节能减排达标和自然环境改善。要鼓励电解铝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和行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从而优化产业整体布局。要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倒逼企业增强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推动电解铝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提升以产品质量、标准、技术为核心要素的市场竞争力。
  • 摘要:现行地方政府官员考核与晋升激励驱使下的地区竞争,引发了投资规模扩张,其结果必然会导致产能过剩。因此,治理产能过剩,应从规范现有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出发,合理进行制度设计,约束地方政府不当干预行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建议调整财税体制,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制度,完善地方政府间协调机制,促进地区合作、规范区域竞争。通过改革现有土地管理制度,明晰并依法保护土地产权,严格土地征用,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理顺土地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从根本上杜绝地方政府以低价甚至零价供地为企业提供补贴;进一步改革金融体制,理顺地方政府与银行的关系,减少地方政府对企业信贷获取的不当扶持,通过市场手段提高企业投资中自有资金的比例,降低企业对外转嫁风险的机会。
  • 摘要:本文在中国渐进式改革的背景下,考虑政府产能管制共同执行者中央、地方两级政府间存在利益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的现实制度特征,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论证了市场化进程中钢铁、电解铝等竞争性行业市场化改革滞后与产能管制将共同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建议短期内大致维持现有管制强度,并进一步探索产能管制政策的退出路径;调整倾向于国有企业的产业政策,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国有企业改革;要以市场化为导向健全退出机制,如可建立以援助失业人员为重点的行业援助退出机制,而不宜采用行政手段强制淘汰“落后产能”。另外,要规范地方政府对当地濒临破产企业进行各项补贴的行为,否则,过剩的落后产能将长期在市场中存活下去。
  • 摘要: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产能过剩相比,我国目前的产能过剩类型更加复杂,除了普遍存在的周期性过剩和结构性过剩外,还有转型期特殊制度环境所诱发的体制性过剩。本文尝试对“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是治理产能过剩根本路径”这一重要命题的内在逻辑进行探讨,进而给出可能的政策工具选项。毫无疑问,这将是对产能过剩治理对策研究的有益补充,也对于我国产能过剩矛盾的化解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以上分析,将从政府转型以及实施水平型治理政策两个方面给出利用负面清单管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政策建议。政府应逐步用经济调控来替代行政控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积极打造对外贸易升级版,推动由鼓励产品出口向鼓励企业“走出去”转变。此外,还应破除体制障碍,加快企业区域内或区域间兼并重组,完善政策工具,提升企业创新效率,规范补贴资金的分配和管理监督,引入第三方资金使用绩效评估机制。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