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技术溢出

技术溢出

技术溢出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1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贸易经济、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6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154206篇;相关期刊463种,包括生产力研究、商业研究、工业技术经济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2013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学术年会暨全国高等院校农林经济管理学科院长(系主任)联谊会等;技术溢出的相关文献由145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平、何雄浪、周德群等。

技术溢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6 占比:0.67%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54206 占比:99.30%

总计:155286篇

技术溢出—发文趋势图

技术溢出

-研究学者

  • 李平
  • 何雄浪
  • 周德群
  • 李有
  • 李箐
  • 杨春
  • 葛永智
  • 陶长琪
  • 于英川
  • 侯光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凡
    • 摘要: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20个子行业2005~2019年的投入产出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制造业总体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和不同技术密集度的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2005~2019年中国制造业总体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先下降后缓慢上升.同时,本文通过对不同渠道下的技术溢出对中国制造业绿色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渠道的技术溢出对制造业总体及不同技术密集度的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方向基本一致,具体表现为贸易溢出的影响不显著,FDI溢出抑制绿色生产率的提高,ODI溢出对绿色生产率有较强促进作用,但每种渠道技术溢出对不同技术密集度的制造业在影响程度上存在差异.本文认为,中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未来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加大对外投资是提升中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最有效渠道.
    • 赖晓敏; 张俊飚; 张艳; 李兆亮; 赵丁洁
    • 摘要: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以专利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考虑技术存在溢出效应,如何科学评估中国农业专利对农业经济的实际贡献水平,有待深入探究。本文从技术扩散的地理和供需两个视角出发,基于1985—2017年31个省级行政区种植业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累积有效发明对经济产出的贡献和空间构成。研究发现:不同空间矩阵下,专利技术对农业产出的显著贡献均仅次于化肥和劳动;反距离矩阵下,专利产出因区域间知识流动而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地理相邻矩阵、技术相似矩阵和产业相似矩阵下,专利的空间溢出效应则显著为负,但仍小于正向直接效应。专利的溢出效应方向表明,专利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既包括随距离而衰减的技术扩散产生的积极效应,也包括同一农业区划中因产权排他性产生的抑制效应。因此,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应该统筹本地和周边地区专利产出的经济效果,有效利用专利产出,从而推动农业可持续增长。
    • 何雄浪; 叶连广
    • 摘要: 大多数新经济地理模型主要关注产业空间分布的长期均衡问题,而忽视了对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关注。本文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融入新经济地理模型,并在考虑到技术溢出与环境污染对企业固定生产成本的影响情况下,探讨了技术溢出效应和环境污染效应对产业空间演化和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本地技术溢出效应的增强和跨界技术溢出效应的减弱是促使企业走向集聚的动力,本地环境污染效应的增强和跨界环境污染效应的减弱是促使企业走向分散的动因。产业空间结构的稳态并非都必然表现为棒棒均衡结构的特征,贸易自由度的变化可以引起任何形式的产业空间结构稳态。当技术溢出向心力不低于环境污染离心力时,随着贸易自由度的增加,产业空间演变的总趋势为“分散-集聚”;反之,产业空间演变的总趋势为“分散-集聚-再分散”。
    • 余思含; 李佳
    • 摘要: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推动经济长期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引入外商直接投资是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但也会受到地方政府不同政策环境的调节作用。因此,基于2010—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将外资技术溢出、区域创新能力及地方财政科技补贴纳入同一研究框架中,研究外资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财政科技补贴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IFDI)技术溢出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地方财政科技补贴的水平越高,外商直接投资(IFDI)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越显著,但我国大部分省份未能跨越财政补贴门槛。这一结论为外商直接投资(IFDI)产生溢出效应的条件提供了新思路,对我国各省份制定外资引进政策以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启示。
    • 周伟; 郭杰浩
    • 摘要: 文章应用索洛余值法,基于2000—2018年的面板数据测度了京津冀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构建反距离权重矩阵的空间滞后模型(SLM)与空间误差模型(SEM),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对国际产业转移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进行解析。实证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全要素生产率较高的地区对邻近地区有负向影响;国际产业转移与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关系,其对相邻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尚未形成;从直接效应看,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基础设施与经济密度指标均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从间接效应看,仅人力资本指标对邻近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负向影响。
    • 李丹
    • 摘要: 基于河南省18个省辖市2010—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法,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双向FDI技术溢出对河南省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IFDI的影响系数大于研发人员投入和研发资本投入,OFDI的系数估计值小于研发资本投入但大于研发人员投入,地区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经济结构不显著.各地区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的渠道具有差异化特征,中原城市群IFDI的影响系数大小和显著性均优于其他三个地区,豫北经济区的研发人员投入和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效果更优,豫西、豫西南经济区的研发资本投入力度能够更好地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黄淮经济区的经济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更加显著.
    • 崔春山; 郑海燕
    • 摘要: 文章通过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2009—202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技术溢出对碳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集聚显著推动碳生产率提升;同时,技术溢出在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碳生产率的影响中具有正向杠杆效应。就产业异质性而言,高技术制造业集聚对碳生产率的提升效能大于高技术服务业,但技术溢出对高技术服务业的调节作用大于高技术制造业。就地区异质性而言,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碳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东、中部地区。因此,应当推进高技术产业供给侧改革、优化区域高技术产业资源配置、打造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园区,着力推进高技术产业绿色发展。
    • 杜晨妍; 陈敏
    • 摘要: 借鉴C-D型生产函数,采用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指标衡量技术创新水平,构建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四个变量的双对数模型,利用2010—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维度研究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都促进了中国创新投入数量的增加和创新产出质量的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创新投入的数量和创新产出的质量产生较为明显的积极影响;进口贸易对中国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均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对西部地区创新产出的质量起到明显的负向作用。
    • 叶进
    • 摘要: 自2014年互联网战略实施以来,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影响国内国际贸易的关键因素。在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成为国家的战略目标。基于以上背景,探究互联网、技术创新因素对出口的影响,对我国加快地区产业升级,寻找新的出口增长点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运用了计量模型,重点探讨了广州、深圳、珠海三市互联网水平、技术创新水平对净出口额的影响,以2000—2019年三市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发现,技术创新水平对出口有着消极影响,互联网发展水平对出口有着积极影响,并基于该结果提出结论以及政策建议。
    • 刘翎; 郝凯
    • 摘要: 采用2003-2018年3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面板Tobit模型研究中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东道国的技术溢出效应。整体检验发现中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东道国技术溢出效应不显著;在基于东道国差异的检验中,中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促进发达经济体产生技术溢出,对于发展中经济体技术溢出效应不显著。我国今后应调整海外投资结构,引导企业深入了解各国特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应注意国家异质性。各国应欢迎中国资本的进入,为巩固双边关系、提升技术水平、实现共同进步添砖加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