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区域差异

区域差异

区域差异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5725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20篇、会议论文492篇、专利文献51645篇;相关期刊1815种,包括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 相关会议371种,包括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第五届全国土地资源管理博士生论坛、第五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等;区域差异的相关文献由9584位作者贡献,包括孔锋、贺雪峰、成金华等。

区域差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20 占比:9.10%

会议论文>

论文:492 占比:0.86%

专利文献>

论文:51645 占比:90.04%

总计:57357篇

区域差异—发文趋势图

区域差异

-研究学者

  • 孔锋
  • 贺雪峰
  • 成金华
  • 欧向军
  • 王凯
  • 陆玉麒
  • 任建兰
  • 程前昌
  • 吕丽莉
  • 张平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剑; 栾朔琛
    • 摘要: 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利用FDI实现技术转移、结构优化,为新时期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新方向和新思路.基于此,以2005-2018年我国282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使用OLS、2SLS、U-test分析工具,研究FDI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使用中介效应模型从规模效应、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三方面分析了原因.区域差异研究发现,FDI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均为"U"型,FDI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会随着FDI流入量的增加由消极转为积极.其中,规模效应、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实际效果具有区域差异性.未来国内可持续发展需要继续夯实外资"量稳质升"的经济基础,持续增加外资流入数量,提高外资技术含量.与此同时,各地区推行具有区域特色的外资发展策略,促进东部地区逐渐形成以外资增质为核心的外资引入策略,中、西部地区优先解决外资规模不足问题.
    • 葛和平; 张笑寒
    • 摘要: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年社会,养老服务业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的民生事业.为充分发挥养老普惠金融的作用,促使普惠金融积极助力养老产业健康发展,在构建普惠金融指数以及养老服务发展指数的基础上,文章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就普惠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模式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明显推动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的进步,且其产生的影响是持续性的,对不同地区的支持存在着合理范围的差异.因此,建议政府进一步完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优化养老产业融资环境、完善民间资本支持效用,推动普惠金融支持养老产业模式的优化升级.
    • 戴飞燕; 曾喜喜; 常媛
    • 摘要: 本文以A股上市文化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内源融资、债务融资、权益融资和政府补助等方面研究文化企业融资结构对其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文化企业不同融资渠道中,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对上市文化企业价值均起到促进作用,其中权益融资对企业价值影响较大;在其他变量的共同影响下内源融资对企业价值也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文化企业融资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和产权性质差异.
    • 宋德勇; 许奥林
    • 摘要: 本文参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下文简称新动能指数)评价体系,建立并测算了263个城市2006~2019年的新动能指数,并比较了区域间的差异.之后使用FGLS估计方法与门槛模型研究了环境规制与新动能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环境规制强度的提升可以显著增强城市新动能水平.使用门槛模型进一步研究两者之间的动态演变规律后发现,随着环境规制强度提升,在大型城市以及中小型城市,环境规制强度对新动能水平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在超大型及特大型城市,该效应不显著.
    • 唐雪薇; 刘萍
    • 摘要: 本文以我国2003-2018年的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从经济治理能力、社会治理能力和环境治理能力三个方面寻找相应的指标来测算各个城市的政府治理能力,进而可以发现不同城市间的政府治理能力差异.根据测算出来的政府治理能力指数发现,在研究区间内我国城市的总体政府治理能力已经得到了缓慢提升.文章利用测算出来的政府治理能力指数,实证分析政府治理能力对消费规模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总体上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有利于促进消费规模的扩大;此外,进一步分地区回归发现,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对东部地区城市消费规模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而对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 陈小雨; 管志杰
    • 摘要: 基于理论框架,从"经济、 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2012—2017年我国31省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及区域差异分析.结果显示:2012—2017年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区域林业发展严重失衡;31个省份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被划分为"明星型、平庸型、落后型"三种类型.最后,基于以上结论,从区域层面提出了林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 吴宵; 王秋贤
    • 摘要: 本文基于1990、2000、2010和2015年山东省的四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采用目视解译方法,对山东省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人工解译得到四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库,运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来描述土地类型的变化强度,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计算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移矩阵,从而分析山东省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特征与区域差异.结果显示,(1)1990-2015年,山东省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主要向建设用地、水域、林地转变;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不断上升且呈"东中集中,西北西南相对少"的趋势;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增长较快的主要特点是"西北西南增幅大,自东向西蔓延",面积增长较快;天然湖泊等水域面积向人工水域面积转变,变化最大为南四湖;(2)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较大,整体来看,建设用地变化最大,其次是水域、耕地和未利用地;(3)土地利用变化原因主要在于经济驱动、市场导向和政策调控.其中,经济驱动因素主要在耕地—建设用地转换中最为明显,市场导向更多地影响了土地利用类型内部的相互转换,而政策调控直接影响了耕地—林地的相互变化.
    • 朱鸿翔; 张亚萍; 孟祥山
    • 摘要: 江苏是我国的经济和职教强省,但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所呈现出的梯度性特征,决定了发展涉农职业教育不宜采取“一刀切”的方针,而必须兼顾不同区域已有的产业基础、教育基础以及人力资源基础,通过在扶持政策、职教结构和教学重点等方面实施差异化战略,以达到均衡发展的目的。
    • 汪倩; 王兆峰
    • 摘要: 基于2005-2018年我国30个省份(西藏及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熵值法、线性加权法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动态关系、作用机制及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均存在依赖自身惯性发展的现象,新型城镇化的惯性发展趋势明显强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之间存在双向作用,且该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大于新型城镇化对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据此提出,应进一步强化正外部效应、推进区域合作发展、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等,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深度融合互动。
    • 陈永晴
    • 摘要: 随着广大农村地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流通业创新应用得以在各地农村普及,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质变的新阶段,同时我国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依旧十分突出,个别发达地区的农村已经迈向共同富裕,而落后地区的部分农村还刚刚脱离贫困。如何充分发挥流通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实现农村经济的区域均衡发展,是共同富裕的重点领域之一。本文首先对我国农村经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流通业效率提升对农村经济区域均衡发展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流通效率提升促进东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均衡化,但八大经济片区内部差距变化存在差异;通过产业集聚、城市发展、扩大中产群体规模及主导西向对外开放促进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进而从根本上改善东强西弱的局面。可以从加强农业的区域协同和错位品牌化发展、加快提高中西部都市圈和城市群内部的流通效率、加强对中西部农村经营主体建设的支持三个方面,促进区域间农村经济实现均衡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