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2015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
2015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

2015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5-11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电子工业出版社

会议文集:2015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利用1998-2013年中国省际科技创新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应用DF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对比1998年以来科技体制改革不同阶段下的中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值的变动情况,分析科技体制改革对中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中国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完全来自创新效率的推动,而技术进步与创新效率变化趋势呈显著负相关;东部地区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这种差距主要来自于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增速较低;在科研机构转制改革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阶段,中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较改革初期略有下降,但创新效率增速有所提高;在实施创新驱动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阶段,中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较改革初期均大幅提升.研究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在于提高创新效率.
  • 摘要:转换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已经成为当下中国面临的首要挑战.本文旨在探讨产业升级的微观机理及其制度基础.文章认为,产业升级的本质是企业升级,也即社会中的企业普遍更有意愿进行创新投入.现实社会中,由于政府扮演角色的差异,导致企业升级的意愿有所不同.通过构建动态博弈模型,文章得出两个推论:政府提供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越强,越有利于产业升级;政府掌控市场资源的能力越强,越不利于产业升级.随后,文章运用中国2001-2010年10年30省市的面板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基于以上分析,文章最后指出,转换政府职能,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减少对各类要素资源的价格扭曲将能增强企业创新动力,这是中国产业升级的重要制度基础.
  • 摘要:要素市场扭曲是否对具有不同特征的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选取2002~2012年中国31个省份的工业二位数行业和服务业一位数行业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计量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工业和服务业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要素市场扭曲有利于工业的增长而不利于服务业的增长,要素市场扭曲呈现出偏向于工业的特征.本研究同时还发现中国的FDI以及出口主要集中在工业部门的原因之一是相关企业为赚取中国工业偏向型的要素市场扭曲所形成的"扭曲租".这些研究结果对中国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相对滞后的现象给出了解释.为促进产业结构能够顺利实现战略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加快要素市场的改革进程,进一步理顺中国要素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厘清政府与市场间的边界,充分发挥市场对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为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的企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具体来讲,需要加快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土地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强化环保执法,明晰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产权制度,渐进有序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并同时实施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安排等。
  • 摘要:本文发现转型时期中国的市场化水平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本文采用1999-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门限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市场化水平下中国制造业集聚对创新产出的作用.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创新产出的作用受到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即存在一个门限值,当市场化程度高于门限值之后,地区产业集聚对于创新产出的推动作用更大.由此,为造成中国一些地区制造业集聚陷入困境以及制造业集聚与创新产出的地区差异提供解释.中国的制造业若要实现转型,以创新驱动发展,必然要促进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平衡区域市场化发展,促进企业内生化集聚,减少地方政府保护和政府主导下的"扎堆"集聚.
  • 摘要:农社关系(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的关系)与相应的交易治理模式差异,及由此导致的农户福利变化,是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评估合作社发展和功能绩效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农社关系与相应交易治理模式选择,及其影响农户收益变化的理论框架;然后利用中国15省微观调查数据建立双重选择模型(Double Selection Model,DSM),在处理农户的社员资格决策和惠顾决策内生性偏误的基础上,分析两种决策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并建立内生转换回归(Endogenous Switching Regression,ESR)模型,分析农社关系差异下农户的福利改进,并进一步验证合作社的亲贫分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成员资格决策和惠顾决策不仅决定了四种农社关系,同时也决定了农户的四种交易治理模式;价格溢价以及农户的资产专用性、区位专用性和关系专用性等专用性投资是影响农户社员资格决策和惠顾决策的重要因素,而农户的两类决策都对农户的农业收入有显著影响;随着农社关系由非社员向影子社员、松散社员、紧密社员的转变,农户的农业收入分别提高8.01%、1.65%和2.46%,而低收入组农户由松散社员向紧密社员转变能够提高4.31%的农业收入.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验证合作社的亲贫分配效应、明晰农社关系,以及为政府制定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政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摘要:本文从进出口贸易以及外商投资来分析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投资对各地区外向经济发展的影响.采用2003-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来验证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对各地区外向经济的拉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基础投资对地区进出口和外商投资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且拉动效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但对地区的综合外向经济拉动效应不显著.各地区对互联网基础适度投资,充分发挥其网络效应来为外向经济发展服务.
  • 摘要:中国依靠制造业的长足发展获得了数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然而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依赖要素价格扭曲以及未遵循市场价格信号的资源错配逐渐显示其对中国经济进一步持续发展的阻碍.本文利用2000-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通过引入单位要素成本的指标,在测算加总生产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效应、资源重置效应、市场总扭曲效应,并据此测算了相应的福利损失.结果表明,市场总扭曲和资源错配带来的福利损失分别占GDP的70%和30%.为了缓解市场总扭曲,市场化改革刻不容缓.在现有经济结构下,资源重置对生产率的贡献已经式微,进一步的增长动力依赖于对现有经济结构的改革.文章最后通过测算要素潜在流动规模,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改革提供了方向.
  • 摘要:本文首次创新性地将微观离散/连续选择(DCC)模型推广为加总DCC模型,使其在保留DCC模型特有的结构计量特征的同时,还能适用于实践中更容易获得的加总数据,在此基础上用该模型估计中国居民电力需求函数,并分析引入递增阶梯电价前后,居民用电需求响应的变化.根据本文的估计结果,在线性定价时代,中国居民用电的价格弹性处在无弹性区间,其中统一定价下的价格弹性为-0.34;但是引入递增阶梯电价后,价格弹性显著增加至-1.0.对价格弹性变化的成因进行初步分析,发现从线性定价到非线性定价的定价结构变化,是价格弹性变化的重要原因,即居民用电对阶梯定价结构更敏感.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阶梯电价改善了需求管理,其实施效果与政策目标一致.
  • 摘要:清洁生产标准规制是中国在节能减排压力下的重要政策选择,在产业转型的关键阶段,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从规制实施过程出发,研究清洁生产标准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对其动态边际影响予以验证.本文发现,清洁生产标准规制给产业施加的挤出效应具有一次性特征,其累积学习效应的边际影响呈现严格递增的J型特征,最终在规制实施3年左右超过挤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东部地区虽然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但受制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瓶颈,将最迟达到规制的影响方向转变的拐点,西部地区受此约束相对较轻,最早达到拐点;规制实施后期,由于具有更大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潜力与综合经济实力,中部地区累积学习效应更为强劲,西部地区则受限于自身综合经济实力,边际影响后劲不足,将被中部地区超越.因此,完善清洁生产政府补贴、加强清洁生产审核、深入推进环境规制政策优化以及实施差异化规制政策是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与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
  • 摘要:本文基于M/M/1排队模型,引入网络拥堵性和对网络拥堵的敏感性,考察了网络服务运营商偏离网络中立性向某些特定内容提供商收取额外费用或提供多级网速多级收费制度的福利效应和长期投资效应.本文研究结果发现:长期内,向内容提供商收取额外费用并不一定如运营商声称的那样提高运营商投资管道和网络的激励;相反的,偏离网络中立性可能会降低平均网络质量,消费者剩余和内容提供商的利润,因此并不一定是福利改进的.最后,利用模型的均衡结果,本文分析了网络运营商向微信提供者腾讯收费的事件,并基于网络中立经济学分析的角度给出了一些建议.
  • 摘要:文章利用世界银行2012年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所做的调查问卷,考察了"两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上来看,推动企业"两化融合"的建设,对于企业的研发创新、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都具有正向作用;从企业价值链的角度来看,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环节"两化融合"程度的提升能够激发企业产品创新的动力,生产与运营、合作伙伴关系环节的"两化融合"有助于实现企业的流程创新.研究结论表明加强企业"两化融合"建设对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是重要的,有助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 摘要:企业的生存并非只依赖于企业自身发展,与企业间的活动也息息相关.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278个城市30个制造业行业企业数据,通过构建cloglog生存分析模型研究集聚对新成立企业生存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都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的失败风险,且城市化经济的作用显著大于地方化经济;对于异质企业而言,新成立企业、中小型企业以及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可从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中获得更大的"集聚租",集聚程度越高的地区,企业的失败风险下降越多.工业园区的建设应延伸到中西部地区,政府应合理利用优惠政策带动工业园区的发展,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本文研究了在消费者收入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规制当局的递增阶梯定价设计问题,证明了在网络型资源领域中,递增阶梯定价与两部制定价菜单的等价性.研究发现,如果不考虑需求随机性,任一递增阶梯定价机制总存在与之等价的两部制菜单.鉴于两部制菜单在数学处理上的便利性,最优递增阶梯定价的设计问题可以过渡为最优两部制定价菜单的设计问题,从而极大地简化了最优递增阶梯定价的设计,也有利于评估和完善供电、供水和供气等网络型资源领域的阶梯定价改革效果.
  • 摘要:本文考察了地区宏观税收负担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将世界银行2012年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与城市层面的税负指标数据进行匹配,并使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宏观税负的测量误差问题,研究发现:较高的增值税负担会显著抑制企业的研发创新,而营业税与企业所得税负担的影响较小.就具体形式而言,增值税负担显著抑制企业通过开发新产品与服务、在现有产品基础上添加新特征、引进新的技术与设备、采用新的品质控制控制等"硬性"研发创新形式,而对要素投入需求较少的"软性"研发创新形式影响较小.分样本研究揭示:民营属性、中小规模、传统制造业和非出口企业的研发创新受增值税负担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地方政府在税收管理与执法中的"所有制歧视"与财政补贴的"援助之手"使较重的宏观税负反而轻微促进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研发创新.
  • 摘要:本文从五个方面总结了人口老龄化引起产业结构转变的理论机制,通过构建多维产业升级指标并运用中国1993-2013年的分省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显示,人口老龄化不仅促进了中国一二三产业间结构的优化,还推动了制造业与服务业内部技术结构的优化.人口老龄化主要通过增加消费需求、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和"倒逼"企业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来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渠道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也通过降低劳动生产率对产业结构升级造成了负面影响,总体而言,人口老龄化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净效应为正.此外,本文还发现人口老龄化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在中国各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中西部地区表现较强,而东部地区较弱.以上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并不是对立的,中国应当顺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宏观经济政策上做好顶层设计,并充分利用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诱发作用,推动产业结构向更高级化转变.
  • 摘要:企业人力资本投入的一个重要功能和目的就是提高企业学习、吸收和转化新知识的能力,即产生企业人力资本投入的"学习效应",这种"学习效应"或许能够帮助企业的研发与创新.因此,本文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2005-2007)首先估计了企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然后构建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将企业研发、人力资本投资与生产率联系起来,并引出了企业研发决策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Bivariate Probit模型和生产率演化的Tobit-Ⅱ模型.研究主要发现:研发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均存在着"自选择效应",并且具有较强的决策惯性;研发和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显著的策略互补性;人力资本投资能帮助企业提升研发效率,显著地提高企业生产率.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R&D投入、人力资本投资的策略互补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这是"新常态"下企业转型升级,建立创新驱动发展方式的有效路径,即企业需要在加大研发的同时,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 摘要:论文用演化博弈分析的方法研究产业融合过程中博弈主体(产业间企业)的互动关系(竞争与合作),以融合产品为纽带,建立企业竞争与合作的演化博弈分析框架.通过构建复制者动态方程组,分析了企业在融合背景下竞争与合作行为演化规律,阐述产业融合的融合状态,揭示不同产业融合方式下制约产业融合的关键影响因素.最终认为,产业融合发生与否,以及会发生哪种融合演化结果,受制于两种约束,第一,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其中包括融合收益、融合成本、融合实力三个方面.第二,受制于融合状态的影响,即融合产品对原有产品替代程度的影响.
  • 摘要:文利用中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库2000-2011年数据刻画了中国城市贸易结构构成和转换.本文发现东中部地区的城市在2000-2011年间出口结构因中高复杂度产品出口的增长在不断升级,且东部地区的城市升级要快于中西部地区,开放时间早的城市以及规模较大城市在中高复杂度产品上的出口份额要高于开放时间晚的和中小城市.分不同所有权和贸易方式进行考察,本文发现城市外资和加工贸易的出口结构要优于内资和一般贸易.整体上,中国城市出口复杂度在升级,但在高复杂度产品上仍然存在相对劣势.本文还发现,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要素禀赋(资本劳动比)、人力资本和产品对城市的适宜度对城市贸易结构升级起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 摘要:已有研究大多认为加工贸易企业不存在"出口学习效应",但这些研究均未给出可靠、明确的经验证据.本文使用中国工业-海关匹配数据和倾向分值匹配方法分别研究一般贸易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学习效应".研究发现,加工贸易企业具有显著的短期"出口学习效应",并且其短期"出口学习效应"的强度甚至高于一般贸易企业,但并不存在长期"出口学习效应";按出口强度分类后,进一步发现,加工贸易企业中,只有低出口强度企业具有显著的"出口学习效应",高出口强度企业不仅不存在"出口学习效应",出口对生产率还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还发现,一般贸易企业,无论短期还是长期,无论低出口强度还是高出口强度,均具有显著的"出口学习效应".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