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动态变化

动态变化

动态变化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3年内共计7234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林业、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52篇、会议论文876篇、专利文献137010篇;相关期刊2411种,包括地下水、资源科学、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587种,包括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十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等;动态变化的相关文献由1884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涛、陈伟、姜琦刚等。

动态变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52 占比:4.07%

会议论文>

论文:876 占比:0.61%

专利文献>

论文:137010 占比:95.32%

总计:143738篇

动态变化—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锦伦; 邓鹏; 叶鹏程; 曹厚然; 曾会粮; 冯文俊; 曾建春; 曾意荣
    • 摘要: 背景:研究表明关节滑液人α防御素1-3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准确性较高,但关节穿刺对手术部位具有创伤性,不利于全膝关节置换后常规动态监测,长期重复检查可能会增加发生假体周围感染的风险,干扰骨科医生判断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的原因与时间。外周血检测具有创伤小、标本获取容易、利于动态监控的优点,但目前国内外尚无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后血浆人α防御素1-3动态变化规律观察的相关研究。目的:观察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后血浆人α防御素1-3和外周血炎性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全膝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早期筛查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4-12月因晚期膝骨关节炎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分别在全膝关节置换前、置换后第1,3,5天、置换后2周及置换后第1,3个月检测外周血炎性指标,并采用三文治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人α防御素1-3水平。结果与结论:最终共27例患者纳入研究。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后外周血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呈现“单峰状”动态变化,即置换后先升高后下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血浆人α防御素1-3均呈现“双峰状”动态变化,即置换后先升高后下降,再次升高后再次下降。血浆人α防御素1-3的升降速度与幅度均较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更加明显。突出的“双峰态势”提示血浆人α防御素1-3或许是全膝关节置换后动态监控炎症活动的良好生物标志物,可为全膝关节置换后监测并诊断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提供了新思路和佐证。
    • 王培东; 马文杰; 文丰; 马召威; 张平
    • 摘要: 以北京市为研究区,采用InVEST模型分析了200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以揭示生境质量空间分布规律,探索区域生境质量差异。结果表明:北京市良好和优等的生境分别增长39.52%和2.18%,中等级生境减少30.68%,生境质量总体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生境质量最高的区域为门头沟区,生境质量平均值为0.93,最低为西城区,均值为0.04。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质量有较大影响,林地、草地和水域对生境质量的贡献较高,耕地对生境质量的贡献相对较低,中南部的建设用地急剧扩张导致该区域生境质量下降。此结果可为北京市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和生态安全格局建立提供科学参考。
    • 李双成; 张雅娟
    • 摘要: 提升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国内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评估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有可能是碳汇抑或是碳源,且规模大小处于变化之中,取决于生态系统的内部属性和外部影响因素的作用。整体上,目前我国陆地生态系统是一个规模大约在0.25 Pg C yr;大小的碳汇,可以有力地支撑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未来的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评估应当采用更加可靠的方法和数据,减少误差和不确定性。通过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状况,可以为制定区域“碳中和”方案、实现国土空间保护与利用的低碳增汇目标等提供科学依据。
    • 张燕怡
    • 摘要: 用电高峰期家用电器电压不足的问题,来源于实际生活情景,是帮助学生理解交、直流电路规律的很好素材.基于高中物理教学中恒定电流和交流电相关内容的知识、模型,讨论了家庭电路中用电器电压损失的两种来源,并对人教版新旧教材关于此问题的处理进行了对比和评价.
    • 曹天棋; 徐宗玲; 崔凯; 刘文静; 李英娇; 郭鹏; 罗志文
    • 摘要: 【目的】为掌握四丰山风景区鳞翅目昆虫的分布情况,了解其分布规律,探究四丰山风景区鳞翅目多样性。【方法】自2021年4月至2021年9月,选取该风景区内林缘、草甸、湿地、灌丛等4种生境采样点,采用直接网捕法。【结果】采集鳞翅目昆虫1015头,经鉴定统计,共计54种,隶属于13科39属;对以上种类进行分析发现,4种生境样本个体数、物种数由多到少依次为林缘、灌丛、草甸、湿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都是在7月林缘达到了最大值,于9月林缘达到最小值。Pielou均匀度指数于4月湿地生境达到最大值,9月林缘生境达到最小。【意义】调查结果可为四丰山鳞翅目昆虫资源提供数据基础。
    • 孙桂丽; 李雪; 刘燕燕; 郑佳翔; 马婧; 冉亚军
    • 摘要: 荒漠化是当今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开展荒漠化风险量化评估,有助于荒漠化风险调控,实现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从气候、下垫面和社会经济等因素选取指标,构建吐鲁番市荒漠化风险评价体系,基于3S技术分析评估其2000—2018年的荒漠化风险程度,并采用地理探测器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8年吐鲁番市荒漠化风险变化较大,总体呈现出局部变差整体向好的趋势,东部荒漠化风险程度高于西部地区。(2)研究时段内吐鲁番市东部鄯善县的极高风险面积增加;西部托克逊县的极高风险范围得到控制,面积明显缩小;中部高昌区极低风险面积减少,低度风险分布较为稳定。(3)单因子驱动力:起沙风天数、第一产业GDP、降水量、生境质量指数、牲畜数量、平均气温6个因子对吐鲁番市荒漠化风险影响较大;在两两指标交互作用中,起沙风天数与第一产业GDP、降水量、生境质量指数、平均气温、牲畜数量的相互耦合是影响荒漠化风险的主要因素。
    • 张玉杰; 王宁练; 杨雪雯; 邰雪楠
    • 摘要: 利用ICESat-1、CryoSat-2测高数据与水文站实测数据,分析了1970-2020年巴尔喀什湖水位变化特征,结合MOD09A1数据及相关资料分析了巴尔喀什湖长时间序列面积和水量变化状况,并利用巴尔喀什湖流域灌溉数据及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气象数据,简要探究了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湖泊长期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巴尔喀什湖水位在研究时段内总体呈现先下降后波动上升的趋势,1987年水位值达到最低(340.64 m),年内水位增长主要发生在2月底至6月初,且暖季(4-10月)水位波动比冷季(11月-次年3月)更剧烈;1970-2020年巴尔喀什湖面积从19996 km^(2)减少到16641.93 km^(2),湖面缩小约16.77%;在此期间巴尔喀什湖水量损失约为12.33 km^(3)。湖泊动态变化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970-1987年湖泊动态变化主要由卡普恰盖水库蓄水和哈萨克斯坦境内灌区耕地扩张等人类活动引起;气温与降水在总体趋势上与湖泊的动态变化并无明显相关性,定量讨论各因素对湖泊动态变化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 赵秋雨; 江鹏; 朱志强; 吴艳兰
    • 摘要: 基于1975—2020年间7期遥感数据,分析环巢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揭示研究区域的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采用基于样本的面向对象分类法,辅以高分辨率影像对错分地类进行目视修正。通过计算转移矩阵、动态度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景观格局特征与动态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讨论演变驱动力。结果表明:①1975—2020年,研究区域湿地面积总体上处于缩减状态,由971.77 km^(2)缩减到905.29 km^(2),主要转换成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植被用地;人工湿地在2013—2020年面积增加至39.58 km^(2),主要由农用地转化而来;非湿地景观中,建设用地面积增长最快,由13.85 km^(2)增长到566.56 km^(2)。②在景观指数分析中,斑块数量增加,不同类型斑块指数的波动变化存在一定差异;整体上景观破碎化指数从0.49增加到1.26,景观异质性增加,研究区域趋于复杂化;多样性指数总体呈现缓慢增长趋势,趋于均衡化分布。③由驱动力分析得出,自然因素在景观格局演变前期影响显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因素作用逐渐弱化,社会经济成为景观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政策因素在研究区域景观演变方向中起主导作用,随着一系列政策调控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景观类型的分布。
    • 钟云华; 张维
    • 摘要: 以H省三所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届非公费师范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分析非公费师范生高等教育在读期间,从入学之初至毕业前夕从教意愿动态变化的类型、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非公费师范生在读期间从教意愿动态变化共有积极稳定型、正向转变型、负向逆差型和消极维持型四种,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关键教学事件、重要他人、人格特征、兴趣和职业引力五种。此五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是,五类因素都通过中介因素间接对非公费师范生从教意愿产生影响:重要他人影响从教主观规范,关键教学事件影响从教行为态度和从教知觉行为控制,人格特征影响从教知觉行为控制,兴趣和职业引力影响从教行为态度,进而从教主观规范、从教行为态度和从教知觉行为控制形成合力导致非公费师范生从教意愿动态变化。基于研究结论,研究提出发挥重要他人主观规范效应、强化关键教学事件的影响、塑造师范生健全人格和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等一系列政策建议。
    • 王自堃
    • 摘要: 草地作为新疆最大的植被类型,是新疆自然资源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既是我国边疆地区主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新疆各民族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据了解,新疆草原管理数据一直沿用的是20世纪80年代在1∶10万和1∶20万地形图上勾绘的调查成果。30多年来,新疆草地资源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草地资源底数不清、动态变化掌握不及时、调查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亟待解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