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土壤养分

土壤养分

土壤养分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8543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71篇、会议论文445篇、专利文献71744篇;相关期刊992种,包括生态学报、中国土壤与肥料、北方园艺等; 相关会议275种,包括云南省土壤肥料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福建省烟草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等;土壤养分的相关文献由2341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国顺、陈防、何腾兵等。

土壤养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71 占比:9.72%

会议论文>

论文:445 占比:0.56%

专利文献>

论文:71744 占比:89.72%

总计:79960篇

土壤养分—发文趋势图

土壤养分

-研究学者

  • 刘国顺
  • 陈防
  • 何腾兵
  • 李强
  • 何丙辉
  • 刘洋
  • 金继运
  • 李娟
  • 王辉
  • 薛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艳杰; 张丽娟; 韩建; 倪玉雪; 李记园; 武文斌; 王琛
    • 摘要: 为明确河北省苹果园行间生草现状,探究草种适应性,为河北省果园生草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依据。采用调研的方法探究河北省果园行间生草的现状;在邢台市浆水镇富士苹果园,设置清耕、苜蓿、白三叶和自然生草4个处理,测定土壤有机质、无机氮、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储水量和土壤酶活性等土壤性状,分析叶绿素、叶面积和新梢长等树体生长指标以及产量、果实品质。结果表明,河北省果园以清耕管理为主,生草园占31.96%,其中自然生草园占25.77%,人工生草园占6.19%;自然生草园草种选择更多样化;果农对生草认知缺乏且获知途径单一。自然生草显著提高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分别为15.46 g/kg和8.85 g/kg;苜蓿与白三叶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且对0~40 cm土层储水量有显著影响。白三叶与自然生草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SPAD值,苜蓿与自然生草则显著增加了叶面积,苜蓿与白三叶显著增加了新梢长,连续6年生草老园叶绿素SPAD值(58.96)、叶面积(18.57 cm 2)以及新梢长(28.00 cm)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苜蓿、白三叶与自然生草显著增产7.21%~13.40%。连续6年生草老园果实Vc(182.20 mg/kg)和可溶性糖(16.93%)显著高于各处理,可滴定酸(0.309%)显著低于清耕。河北省生草技术普及度低,行间种植苜蓿与白三叶能改善土壤性状、促进树体生长,改善果品品质、增加果品产出,因此推荐河北省苹果园种植豆科植物苜蓿和白三叶。
    • 季卫英; 斯林林; 王建红; 徐静; 曹凯; 张贤
    • 摘要: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置冬闲+不施肥(0GM+0CF)、 冬闲+常规化肥(0GM+100%CF)、 紫云英+常规化肥(GM+100%CF)、紫云英+92%化肥(GM+92%CF)、紫云英+84%化肥(GM+84%CF)、紫云英+76%化肥(GM+76%CF)、紫云英+68%化肥(GM+68%CF)和紫云英+60%化肥(GM+60%CF)8个处理,分析紫云英替代不同比例化肥对土壤养分、水稻产量、水稻养分含量和养分偏生产力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化肥相比,紫云英替代32%化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养分偏生产力显著上升.紫云英替代40%化肥处理,水稻籽粒磷含量显著降低,养分偏生产力和水稻秸秆氮含量显著提高.紫云英替代32%和40%化肥处理水稻均无显著减产.综合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指标,紫云英替代32%化肥生产单季水稻效果最佳.
    • 王忠波; 董海丽; 郑文生
    • 摘要: 为揭示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与水氮调控对土壤养分的影响,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秸秆还田结合水氮调控土壤养分及秸秆腐解率.结果表明,秸秆全量还田时,水氮调控可显著提升秸秆腐解率,施氮较不施氮秸秆腐解率高.秸秆还田与水氮调控还可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在培养周期内,全氮,有机碳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且同一给水条件下,施氮量越大,土壤有效磷和有机碳含量越高,在土壤水分为70%~90%时施氮量越大,土壤全氮含量越高;全磷含量在培养周期内无明显变化,但同一给水条件下,施氮量越大,土壤全磷含量越高.秸秆腐解率与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磷和有机碳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秸秆腐解率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土壤化学性质变化规律.研究可为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水氮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 董秋瑶; 温皓天; 宋超; 杨振京; 严明疆
    • 摘要: 为了全面加强河南南阳西南耕区土地资源的利用、开发和管理工作,充分了解当地土壤的养分状况,通过实地调研、样品采集、实验分析等手段对研究区内各乡镇耕地土壤的pH值及养分(TN、TP和K)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讨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pH值及养分数据之间的差异及其各自的影响因素。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TP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TN、pH值、K含量以及有机质为球状模型。研究区pH、养分均表现出较弱的空间相关性,反映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较为强烈。研究区土壤pH平均值为5.44,偏酸性,总体上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养分等级评价显示:TN、TP、K含量较为丰富,而有机质较为缺乏,分别为分级标准中的Ⅲ级、Ⅲ级、Ⅱ级和Ⅳ级。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等级评价显示,全区养分等级总体上以中等为主,占总点位的69.1%,全区广泛分布。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研究区内土壤pH与有机质、TN弱负相关,与K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TN表现为显著正相关,与K为负相关。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各因子差异显著,旱地土壤pH值、TN、有机质以及K含量的平均值均小于灌木林地,而TP则相反。此外,区内作物调查显示玉米种植区平均pH值低于花生种植区。施肥方式、用量及种类、作物类型、土地管理、种植结构和土壤背景是造成全区养分及pH值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
    • 李卓凡; 杨海峰; 白艳; 杨芹; 高孝威; 李梓豪; 洪光宇; 张雷; 王晓江
    • 摘要: 本文以毛乌素沙地飞播杨柴林为研究对象,对4种平茬强度(预留盖度10%、20%、30%、40%)及未平茬杨柴林(对照)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及粒径组成进行研究,了解平茬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杨柴林分结构调控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预留盖度10%~30%平茬可提高0~2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预留盖度20%较对照提高了137.50%;预留盖度30%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对照提高6.29%;4种预留盖度平茬处理样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杨柴林土壤养分表现出一定的表聚效应,主要集中在0~5 cm土层。(2)平茬提高了土壤黏粒和粉粒含量,降低了砂粒含量,对0~10 cm土层影响较大,预留盖度20%较对照0~20 cm土层黏粒和粉粒含量提高了205.68%和144.97%,砂粒含量降低了7.65%。(3)基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考虑,建议飞播杨柴林在平茬抚育时选择20%~30%的预留盖度为宜。
    • 陈浩; 巩合德; 鲁志云; 王高升
    • 摘要: 为探索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的年际、年内及空间变化规律,以中国科学院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固定样地2005—2015年土壤长期定位土壤养分观测的数据为研究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趋势明显;土壤全磷含量下降趋势不明显,在0~60 cm土层呈缓慢下降趋势,60~100 cm土层则有所上升;土壤全钾含量在0~60 cm土层呈逐渐上升趋势,60~100 cm土层则呈明显下降趋势。(2)与2005年相比,2015年0~10 cm土层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其中,土壤全磷含量下降幅度最大,为23.45%;有机质含量下降幅度最小,为8.76%;全氮和全钾的含量下降幅度分别为15.40%和14.30%。(3)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3—8月份呈下降趋势,8—11月份又逐渐增加。土壤有效磷在冬春干旱期(12月—翌年6月)逐渐增加,雨季(7—11月)快速下降。土壤速效钾在1—5月份呈缓慢平稳增长状态,5—8月份快速下降,9—12月份又快速上升。研究结果可为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及循环研究提供参考。
    • 赵柏霞; 闫建芳; 潘凤荣
    • 摘要: 【目的】明确樱桃果园行间生草对土壤的生态效应,为选择适宜的人工生草种类和生产优质的甜樱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清耕为对照,在8年生樱桃果园行间进行种植鼠茅草(Vulpia myuros)、黑麦草(Lolium perenne)以及覆盖园艺地布处理,测定各处理的土壤温湿度、理化性质。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各处理土壤中细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相比,樱桃果园行间种植鼠茅草和黑麦草在春季可以提高土壤的温湿度,夏季则降低土壤温度,提高土壤湿度。樱桃果园生草栽培能明显提高樱桃果园土壤的有机质、氮、磷、钾含量。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共获得了2203个OTUs,主要分布在21个门,39个纲,85个目,119个科,221个属,263个种。多样性分析显示,鼠茅草处理的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各处理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等。与清耕相比,种植鼠茅草后使酸杆菌门细菌丰度增加,而种植黑麦草则富集了γ-proteobacteria纲的细菌。【结论】樱桃果园行间生草对土壤微生态环境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土壤中细菌的多样性显著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及各养分含量,改善了土壤质量。
    • 杨金钰; 许咏梅; 孙九胜
    • 摘要: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新疆东部灌漠土养分特征的影响。【方法】以新疆东部吐鲁番肥力长期监测点的黄土状灌漠土为研究对象,选取长期施用有机肥(M)、化肥(NP)、化肥配施有机肥(NP+1/2M、1/4NP+1/3M)、撂荒(CK_(0))5种典型处理,分析不同施肥措施下,0~20 cm、20~4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化。【结果】1)长期单施有机肥(M),0~20 cm、20~4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表层0~20 cm土壤的全氮、速效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长期单施化肥(NP),除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外,有机质在表层与亚表层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在表层0~20 cm土壤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在亚表层20~40 cm的含量无差异。3)化肥与有机肥配施的2个处理养分变化特征相似,即表层0~20 cm土壤的全氮、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纯施化肥NP和对照CK_(0)处理。亚表层20~40 cm土壤中,全氮、速效磷含量与其他各处理相比无差异,速效钾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化肥与减量有机肥配施的处理(NP+1/2M),表层土壤的速效磷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化肥与有机肥均减量配施的处理(1/4NP+1/3M),表层土壤的全氮、速效氮、速效P含量显著高于纯施化肥NP和对照处理CK_(0)。4)长期撂荒处理(CK_(0)),速效氮含量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处理。5)各处理养分含量因土壤深度变化,表层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含量均大于亚表层,NP处理亚表层全氮、速效P含量大于表层,化肥与有机肥均减量配施处理(1/4NP+1/3M),亚表层速效钾含量大于表层。【结论】在新疆东部灌漠土区,通过减施化肥和有机肥及合适配比,土壤养分保持较高水平,为灌漠土区推荐的施肥方式。各处理养分含量因土壤深度变化,不同施肥均对土壤浅层具有较强影响。
    • 王庆峰; 褚长彬; 赵峥; 周德平; 吴淑杭
    • 摘要: 利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法)分析了上海市崇明三岛(崇明岛、横沙岛和长兴岛)柑橘园上层土壤(0—20 cm)和下层土壤(20—40 cm)的养分含量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崇明三岛柑橘园土壤(0—40 cm)大量元素氮平均含量分别为22.7 mg∕L、16.5 mg∕L和9.8 mg∕L,磷平均含量分别为26.0 mg∕L、66.3 mg∕L和29.4 mg∕L,钾平均含量分别为30.0 mg∕L、114.7 mg∕L和42.2 mg∕L,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别为7.6 mg∕kg、7.1 mg∕kg、6.3 mg∕kg,且上层土壤的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下层土壤。崇明三岛柑橘园上层土壤的pH低于下层土壤,不同岛屿柑橘园土壤pH变动范围为8.23—8.41。崇明三岛不同岛屿之间柑橘园下层土壤的主要中量元素(钙和镁)含量无显著差异,而上层土壤差异显著;不同岛屿柑橘园上层土壤和下层土壤的硫含量均没有显著差异。柑橘园土壤微量元素铁、铜、锌含量处于较高水平,且上层土壤的含量高于下层土壤。可见,崇明三岛柑橘园上层土壤和下层土壤主要营养元素差异显著,上层土壤pH低于下层土壤。建议崇明岛果园多施用有机肥,调控土壤pH,降低土壤铁、铜、锌等微量元素含量。
    • 吴寿华
    • 摘要: 针对设施葡萄栽培中存在大水大肥的问题,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的方法,探讨不同灌溉及施肥方式对设施葡萄园土壤养分及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水肥一体化措施,可以显著提高设施葡萄园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碱解氮和有效钾残留量,同时提高土壤对酸碱的缓冲能力,有效缓解土壤酸化;并提高葡萄叶片中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增加葡萄叶片的质量、叶片干物质及叶片粗灰分含量;改善葡萄品质,提高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及pH,显著提升鲜食葡萄的口感。因此,鉴于水肥一体化措施在改善设施葡萄园土壤理化性状和提质方面的优势,建议加大在设施葡萄园上的推广应用力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