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沙化土地

沙化土地

沙化土地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19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工程、林业、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3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1568篇;相关期刊274种,包括防护林科技、林业调查规划、林业资源管理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六届海峡两岸森林保育经营学术论坛、第十八届中国遥感大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等;沙化土地的相关文献由967位作者贡献,包括姜英、孙景梅、王永生等。

沙化土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3 占比:4.48%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1568 占比:95.44%

总计:12121篇

沙化土地—发文趋势图

沙化土地

-研究学者

  • 姜英
  • 孙景梅
  • 王永生
  • 刘彦随
  • 刘怀华
  • 李玉恒
  • 李瑞
  • 杨联安
  • 高志海
  • 曹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嵱
    • 摘要: 人类已经进入“以共同受益的方式存在于地球上的‘生态纪’”。中国已经进入生态文明建设快车道,按下生态修复快进键。然而,受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影响,部分已修复和治理的沙化土地近年来面临退化风险。防止二次沙化已成为重要议程。从绿化祖国到美丽中国,新时代林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于变局中谋先机,奋力谱写生态修复新篇章!
    • 达木拉·艾力亚司
    • 摘要: 新疆沙化土地治理的长期目标是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发展沙区特色产业,在帮助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使生态脆弱状况得到有效治理,绿洲生态安全得到进一步巩固,大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发展沙产业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要树立长远发展的观念,保证在治理好风沙的前提下进行。
    • 高俊臣(文/图)
    • 摘要: 山西省右玉县地处毛乌素沙地的天然风口地带,曾经是一片风沙成患、山川贫瘠的不毛之地。面对如此恶劣的生态环境,右玉人民向风沙宣战,坚持生态保护修复优先,科学造林复绿。如今,右玉山清水秀,满目苍翠,绿海荡漾,近90%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这道右玉人建设的绿色生态防线成功阻止了北部沙漠的侵蚀。
    • 摘要: 我国近十年完成防沙治沙2.82亿亩6月17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携手防治荒漠化,共建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82亿亩,封禁保护沙化土地2658万亩,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 马秀梅
    • 摘要: 阿拉善盟是内蒙古沙漠面积最大、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地区,是我国沙尘暴西北路径的主要通道和重要策源地。区域内的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巴音温都尔四大沙漠分布面积达9.47万平方公里,占全盟国土总面积的35.11%,占全区沙漠总面积的83.04%。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阿拉善盟荒漠化土地面积16.41万平方公里,占全盟国土总面积的60.85%,占全区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6.94%;沙化土地面积19.87万平方公里,占全盟国土总面积的73.67%,占全区沙化土地总面积的48.71%;全盟适宜人类生产生活的面积仅占国土总面积的6%。面对严重的风沙危害,阿拉善盟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大力推进防沙治沙,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西北边陲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盟森林面积持续增加,资源保护全面加强,重点地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沙产业快速发展,为将阿拉善盟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示范区、国家重要沙产业示范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 吴富雨; 伍杰; 张旭; 苟天雄; 李元会
    • 摘要: 本文分析了甘孜州沙化土地的现状及其成因,在对甘孜州11个县(市)的49个防沙治沙工程开展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工程取得的成效,总结出甘孜州针对不同沙化土地类型采取的植灌种草、土壤改良、沙障建立、围栏封禁、鼠害防治等综合治理技术,并对甘孜州沙化土地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总结,提出了提高思想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技术运用、建立科技支撑,提高投资标准、推进保护建设等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对策,以期为当地沙化土地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 王铁军; 冯长红; 肇楠
    • 摘要: 河北省地处华北,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北接内蒙古高原,环绕京津,属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带的土地沙化和荒漠化敏感区,是全国土地沙化、荒漠化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沙化土地面积3000万亩,主要分布在11个区市的84个县(市、区),荒漠化土地面积2580万亩,主要分布在除唐山、秦皇岛外的118个县(市、区)。其中,处于京津北部的张家口、承德地区是我国北方风沙南侵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沙化土地非常突出的重点地区,沙化土地面积达到1929万亩,超过河北省沙化土地的60%,大风沙尘、水土流失等严重影响了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 高飞; 李娜娜; 骆劲涛
    • 摘要: 为了分析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川西北沙化土地为研究对象,选取沙化土地治理前(2004年)和治理后(2014年)的Landsat影像,基于ENVI平台,从绿度、湿度、干度、热度4方面分别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湿度指数(WET)、建筑物-裸土指数(NDBSI)和地表温度(LST),并对这4个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选择信息量较多的主成分贡献率为权重,建立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4-2014年,研究区的RSEI均值由-0.0598下降为-0.0686,降幅为14.72%,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下降;较2004年,2014年优和良等级比例分别增加0.70%和1.77%,增加区域位于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区;10年间共有1.25%的区域生态得到改善,1.96%的区域生态发生了退化,生态环境改善区域主要分布于石渠县的防沙治沙工程实施区。因此,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摘要: 辽宁省将通过人工植树、森林抚育、草原生态修复、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等手段,加大沙土、荒漠化土地治理力度,计划3年内完成70万亩沙土和55万亩荒漠化土地治理。辽宁省沙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2%,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33%。辽西北是辽宁省沙化和荒漠化土地的重点分布区,生态脆弱。其中,沙化土地面积587.5万亩,占全省沙化土地总面积的87.3%,荒漠化土地面积742.53万亩。加快推进辽西北沙土和荒漠化土地治理,对维护辽宁乃至京津冀地区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 龙京; 彭海; 兰竹; 夏诗禹; 沈生涛; 杨佳伟
    • 摘要: 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以年度遥感影像作为信息源,依靠目视判读、实地调查建立解译标志库,提取2014年和2019年洞庭湖区沙化土地数据。结合实地调查资料分析洞庭湖区沙化土地的空间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洞庭湖区2014~2019年间土地沙化情况整体较为稳定,有向好趋势,沙化土地面积减少205.23 hm^(2),流动沙地明显减少,多数转化为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沙化土地植被综合覆盖度有所提升,极重度沙化土地明显减少,但局部地区沙化程度有所加剧。地方政府在研究期内采取的一系列退林还湿、拆除矮围等措施显著遏制土地沙化扩散,但是局部地区沙化土地程度的加剧表明沙化土地的植被修复刻不容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