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植被覆盖度

植被覆盖度

植被覆盖度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718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植物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9篇、会议论文86篇、专利文献172452篇;相关期刊556种,包括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地理空间信息、地球信息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76种,包括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2014年度学术年会等;植被覆盖度的相关文献由490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素红、汪小钦、吴炳方等。

植被覆盖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29 占比:0.88%

会议论文>

论文:86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72452 占比:99.07%

总计:174067篇

植被覆盖度—发文趋势图

植被覆盖度

-研究学者

  • 刘素红
  • 汪小钦
  • 吴炳方
  • 徐涵秋
  • 白中科
  • 贾坤
  • 郭福涛
  • 陈涛
  • 刘宝元
  • 宋文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慧娟; 王钊; 董金芳; 王娟; 邹继业
    • 摘要: 基于卫星植被指数与夜间灯光数据,利用相关系数法和变化趋势法综合分析了陕西黄河流域植被变化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协同和权衡关系。结果显示:陕西黄河流域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实现了较高水平上的稳定增长,灯光强度从2000年的2.04上升至2020年的8.86,呈明显上升趋势的区域占总面积的93.46%,形成了以中心城市带动的关中城镇发展群,和围绕能源化工开采为主的陕北城镇发展群,并由交通运输网建设发展带动中小城市发展;陕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总体向好,植被覆盖度由2000年的42.90%增加至2020年的64.19%。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的区域面积占67.45%,以陕北退耕还林(草)区植被增加最为显著;陕西黄河流域经济与生态高质量协同发展成为主要趋势,灯光强度与植被覆盖度同时明显上升的区域占总面积的63.49%,其中两者表现为协同关系的区域占比56.42%,主要位于退耕还林(草)区;有占研究区域总面积4.6%的区域灯光强度明显增加而植被明显降低,其中表现为权衡关系的区域占比高达71.75%,主要位于关中城镇化正在的快速发展的地区;城市核心区域及靠近城市的周边占总面积不到5%的区域,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在陕北能源化工区城市核心区域灯光强度下降而植被恢复较快,以西安为中心关中城市群,市中心这一概念逐渐弱化,原来的市中心灯光强度下降,并且随着老城区设施逐渐老旧,新城区人口不断涌入,城市生态环境有待改善。
    • 李雨鸿; 李晶; 王婷; 郭婷婷; 周斌
    • 摘要: 基于2000年-2020年MODIS NDVI遥感资料和气象观测数据,研究了森林和草地植被覆盖度(VFC)和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变化特征,探讨气温和降水变化及其对植被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2000年-2020年辽宁森林和草地植被生态质量整体改善,其中,97.9%的森林区域和96.8%的草地区域VFC呈上升趋势,草地增速明显高于森林;96.5%的森林区域和94.2%的草地区域NPP呈上升趋势,且草地NPP年均低值区增速较大;气温和降水对森林和草地年均VFC影响不显著,年降水量对森林及草地NPP影响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62和0.79,降水对草地NPP的影响程度高于森林区域。
    • 张铃林; 杨存建
    • 摘要: 基于1986、1995、2011和2019年4期Landsat TM/OLI遥感数据,以四川省剑阁县为研究区域,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像元二分模型,结合DEM高程数据,分析该地区在经历长江防护林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过后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及其地形分异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经过诸多生态工程的改善,剑阁县的植被变化情况较好,以高植被覆盖度和中高植被覆盖度为主,高植被覆盖度所占比例持续增加;(2)通过差值法分析,研究区域内植被变化以稳定和改善为主,在1986—2019年的年际变化中,除低植被覆盖度外,各等级植被覆盖度大多向高植被覆盖度转变;(3)与地形因子结合分析,植被改善区域主要发生在海拔500~700 m、陡坡地和半阳坡等地带,退化主要发生在海拔500~600 m、斜坡地和阳坡等地带,改善面积均大于退化面积。
    • 焦晓磊
    • 摘要: 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评价是划定生态保护极重要区一个重要环节[1]。文章以Landsat影像和DEM等数据源为基础,利用改进后的像元二分模型[7],研究陵川县水土保持功能的重要性。研究分析结果:陵川县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以极重要和重要为主,主要分布在植被覆盖度高、坡度大的东部山区。本研究数据精度较市级更高,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市级层面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评价结果的修正与校核。
    • 彭晓莉; 吴旺泽; 沈娟; 成宏斌; 贺江涛
    • 摘要: 城市绿化带土壤盐渍化成为近年来城镇化发展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本试验系统研究兰州新区城市绿化带植被覆盖度和不同肥力措施对盐碱地盐分的调节。结果表明"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unge)+花叶楸(Catalpa bungei C.)+四季玫瑰(Rosa rugosa Thunb.)"的景观组合Ⅱ,在有机肥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处理下,一个生长季平均植被覆盖度高达70.06%,表土脱盐率能达到53.51%,而"裸地"对照仅分别为20.62%和5.46%。景观组合Ⅱ处理pH值和电导率分别下降了12.54%和63.83%,"裸地"仅下降了3.14%和12.28%。相关性分析(P<0.05)表明,植被覆盖度与土壤含盐量(r=-0.949)高度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r=0.887)和全氮(r=0.853)高度正相关。本研究认为,通过增加绿化带植被覆盖度、改善土壤肥力能有效改良盐碱地土壤盐分。
    • 王国重; 李中原; 程焕玲; 张继宇; 高镜清; 杨丹; 李秀红; 卢圆章
    • 摘要: 为了探寻坡度分布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通过Landsat 8和DEM提取了偃师区坡度与植被覆盖度信息,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偃师区坡度较缓、植被覆盖状况良好,适宜人类居住、生活;植被覆盖度分布受2°、6°、15°、25°坡度影响较大,在≤15°坡度范围内10%~30%植被覆盖度占总面积的比重最大,但2°~6°带内60%~80%植被覆盖度占总面积比重最大,6°~15°带内>80%植被覆盖度占比最大;坡度超过15°后60%~80%、>80%植被覆盖度占总面积的比重占据优势地位,坡度超过25°后,>80%植被覆盖度所占比重又超过60%~80%的植被覆盖度,居于领先地位;>80%、60%~80%植被覆盖度随着坡度的增加呈先减少再增加而后逐渐减少的趋势,45%~60%、30%~45%、10%~30%、<10%植被覆盖度分布则是随着坡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偃师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成效显著,植被覆盖状况大幅增加,治理经验值得推广、借鉴。
    • 吴小伙
    • 摘要: 福建省长汀县是我国典型南方亚热带红壤丘陵区。由于山势陡峭,降雨量强度大等自然原因和人类不合理开采等历史原因,导致长汀成为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造成大量经济和生态损失。经过多年的水土流失治理和封山育林保护,长汀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但植被覆盖变化的时空分布格局仍然不清晰。为了解决此科学问题,本文基于多源卫星遥感分析长汀县1980-2020年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长汀县植被覆盖度40年间呈逐年上升趋势;除了主城区汀州镇外,其余乡镇植被覆盖度均逐年上升,其中三洲、河田、策武和濯田四个水土流失严重的乡镇植被覆盖增加速度最快;多源遥感NDVI数据具有一定差异,MODIS最高,Landsat次之,AVHRR最小;时间趋势回归系数上,多源遥感数据也存在一定差异;本文的研究结果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借鉴意义。
    • 李媛
    • 摘要: 文章以2019年太原迎泽区TM影像和DEM为数据源,基于像元二分模型对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迎泽区植被覆盖情况总体较好,空间异质性明显,空间分布特征坡度影响较大,覆盖度较高的区域为坡度5-35°的斜缓地带。为迎泽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提供科学、准确、定量化的评价依据。
    • 王逸男; 孔祥兵; 赵春敬; 姚贵琦; 郭凯
    • 摘要: 以2000—2020年MODIS-NDVI植被指数为数据源,反演计算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通过转移矩阵和重心迁移等方法分析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时空格局变化及其与降水、气温、坡度和土壤类型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由0.39提高到0.61,整体呈上升趋势,2017年后实现快速提升;(2)近20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显著好转类型与极显著好转类型改善面积比例达到37.93%,2009年前以低覆盖和中低覆盖植被为主,2010年后以中覆盖及更高等级覆盖植被为主,2019年以后中高覆盖植被所占比例最高;(3)从2000年到2020年,黄土高原低覆盖、中低覆盖、中覆盖和中高覆盖植被向更高等级覆盖植被转化比例分别为93.10%,96.57%,82.99%,43.34%,中低覆盖、中覆盖、中高覆盖和高覆盖植被向更低等级覆盖植被转化比例分别为0.30%,2.21%,7.83%,12.47%;(4)近20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变化与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表现敏感,斜坡地和陡坡地植被覆盖度较高,淋溶土类型下的植被覆盖度较高,国家政策和措施实施等人为因素对植被覆盖度改善发挥重要作用。
    • 李春娥; 马静; 何芷
    • 摘要: 利用2000-2015年植被生长季(4~10月)MODIS/NDVI产品反演生成同时相的植被覆盖度数据,运用趋势性分析方法和皮尔逊相关系数法,进行了不同类型自然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量、平均气温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从多年平均状态看,针叶林的植被覆盖度高于其他天然植被,灌丛类的最低,荒漠和灌丛类的植被覆盖度总体呈递增趋势;从年际尺度上看,草原和灌丛类植被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响应规律大致呈反方向;不同类植被在春季(4月)对气温和降水量反映的差异性最大,与春季为新疆融雪高峰期有一定关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