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InVEST模型

InVEST模型

InVEST模型的相关文献在2011年到2022年内共计426篇,主要集中在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5篇、专利文献145565篇;相关期刊169种,包括自然资源学报、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生态科学等; InVEST模型的相关文献由1434位作者贡献,包括巩杰、王耕、郜红娟等。

InVEST模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5 占比:0.29%

专利文献>

论文:145565 占比:99.71%

总计:145990篇

InVEST模型—发文趋势图

InVEST模型

-研究学者

  • 巩杰
  • 王耕
  • 郜红娟
  • 韩会庆
  • 吴楠
  • 孙小银
  • 欧阳志云
  • 谢保鹏
  • 郑华
  • 刘康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子龙; 朱彤; 姜秋香
    • 摘要: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重要驱动因素,高纬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及生境质量特征变化研究较少.文章以1980~2018年黑龙江省为例,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及区域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1980~2018年土地利用时间变化特征,运用CA-Markov和InVEST模型分别模拟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和生境质量变化,预测2030年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情况和生态环境质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42.37%和38.57%;多年来除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余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减少;预测2030年土地利用格局,除草地和水域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仍与原变化趋势相同;生境退化度高的区域多集中在生态脆弱带,如城市边缘和河流附近等;研究时段内黑龙江省生境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具有区域差异性.黑龙江省未来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有所提高.研究结果旨在为东北季节性冻土地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及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策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王子龙; 朱彤; 姜秋香
    • 摘要: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andlandcoverchange,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重要驱动因素,高纬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及生境质量特征变化研究较少。文章以1980~2018年黑龙江省为例,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及区域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1980~2018年土地利用时间变化特征,运用CA-Markov和InVEST模型分别模拟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和生境质量变化,预测2030年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情况和生态环境质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42.37%和38.57%;多年来除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余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减少;预测2030年土地利用格局,除草地和水域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仍与原变化趋势相同;生境退化度高的区域多集中在生态脆弱带,如城市边缘和河流附近等;研究时段内黑龙江省生境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具有区域差异性。黑龙江省未来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有所提高。研究结果旨在为东北季节性冻土地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及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策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王培东; 马文杰; 文丰; 马召威; 张平
    • 摘要: 以北京市为研究区,采用InVEST模型分析了200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以揭示生境质量空间分布规律,探索区域生境质量差异。结果表明:北京市良好和优等的生境分别增长39.52%和2.18%,中等级生境减少30.68%,生境质量总体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生境质量最高的区域为门头沟区,生境质量平均值为0.93,最低为西城区,均值为0.04。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质量有较大影响,林地、草地和水域对生境质量的贡献较高,耕地对生境质量的贡献相对较低,中南部的建设用地急剧扩张导致该区域生境质量下降。此结果可为北京市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和生态安全格局建立提供科学参考。
    • 朱丽亚; 胡克; 孙爽; 刘禹含; 梁佳欣
    • 摘要: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研究海岸带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碳储量的影响,对于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辽宁省海岸带地区为例,分析了1995—2018年海岸带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运用InVEST模型碳储量模块估算了1995—2018年区域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系统碳储量呈减少的趋势,累计损失了12.97×10^(6)t;(2)碳储量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西两侧以及中部的沼泽地,碳储量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锦州市的东部、盘锦市的北部;(3)林地、耕地是研究区最为重要的碳库,其碳储量占研究区所有土地利用类型固碳总量的83.86%。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和草地面积的减少是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 李亚楠; 多玲花; 张明
    • 摘要: 为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的影响,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规划体系的建立健全,以江西省南昌市为例,基于1995年、2005年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应用CA-Markov和MCE模型并结合InVEST模型,评价和预测了土地利用演变角度下的生境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1995—2015年,草地、耕地及水域是南昌市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别,占比超过90%;建设用地急剧扩张,20 a间涨幅高达96.44%,耕地和林地是流转为建设用地的重要地类。(2)研究区整体景观生境质量显著下降,大量高等级生境景观向低等级生境景观转化;城市附近和各个流域的生境退化比较显著;生境稀缺性高的用地类型大多是耕地和林地。(3)2015—2025年期间,区内景观格局和生境质量继续保持1995—2015年的演变趋势,建设用地等生境适宜度较低的地类高速扩张,进而侵扰林地、水域和草地等生境质量优质地区,致使威胁源规模和影响范畴急剧扩大,景观破碎度水平升高,稳定性降低,这将引起研究区生境质量的持续下降。1995—2025年研究区生境质量明显退化,城镇化扩张与生态用地缩减是其主要原因。
    • 韩念龙; 张亦清; 张伟璇
    • 摘要: 采用InVEST模型的产水模块研究海南岛1995—2015年的产水量时空变化,同时基于FLUS模型利用1995年与2015年两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及自然、交通和社会因子,模拟2035年海南岛不同情景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产水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995—2015年海南岛城镇化加剧导致建设用地增加,增加的建设用地主要来源于林地和耕地的转换;1995—2015年海南岛产水量处于增长状态,产水深度总体呈现出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035年自然发展情景下海南岛仍延续快速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建设用地将增加36.7%,由此导致海南岛产水量较2015年增长0.67%;生态空间保护情景下的产水量增长率为-0.21%,实施生态保护措施可以很好地抑制产水量的增加,能够降低洪涝风险,保障海南岛生态系统产水功能。
    • 张徐; 吕春娟; 白冰; 毕如田; 夏露; 许彩彩; 孙波
    • 摘要: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利用变化会对区域的生境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科学分析区域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为研究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沿黄中游丘陵沟壑区典型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县域柳林县为例,基于2008—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运用Fragstats分析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InVEST模型Biodiversity模块评估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生境质量空间的相关性和集聚特征。结果表明,2008—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城镇及工矿用地减少,林地、耕地和草地增加,呈现城镇及工矿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转向林地、耕地、草地态势;高等级生境质量面积减少,低等级生境质量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部分具有生态功能的林地、草地破坏,而采矿用地复垦增加的林草地尚在恢复期,达不到高等级生境质量。生境质量空间上整体呈现出“各等级生境质量全域交互分布、局部集中”的分布格局,具体表现为东北部及东南部高等级生境质量局部集中,中部县城低等级生境质量带状分布,其余空间高低等级相间分布。生境质量空间集聚性有所增强,生境质量热点及“H-H”型集聚区面积增加,主要位于柳林县北部,而冷点及“L-L”集聚区主要位于柳林县南部。整体上,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柳林景观破碎格局加剧,斑块形态趋于复杂化,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降低,同时造成生境质量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但生境质量空间集聚性有所增强。
    • 王耕; 畅天宇
    • 摘要: 人类工业水平进步和城市化发展使区域内热量积累,产生城市热岛效应,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选取大连市为研究区,收集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共三期的蒸散发数据(MOD16)、LUCC、DMPS、DEM等数据,使用InVEST模型进行了Urban Cooling分析,通过对大连市城市范围内每个单位面积冷却能力(CC)和减热能力(HM)的计算,模拟城市温度分布(Tair),利用ArcGIS生成的地形图、土地利用分布图以及人口密度分布图,综合评价了大连市城市冷却降温效果,提出了合理建议以控制城市热岛效应并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结果表明:①大连市全市降温效果总体北高南低;②林地灌木林等土地利用类型降温效果好,城镇用地等降温效果差;③人口密度低区和海拔较高山区降温效果强;④2000年以后,大连市北部地区冷却能力强的有林地总面积扩大,但连续性下降,尤其是2010年后,下降速率加快,大型绿地数量持续减少;⑤南部城市地区,降温效果差的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城市化进程提高。
    • 杨君; 周鹏全; 袁淑君; 谭鑫; 娄知斐
    • 摘要: [目的]探讨洞庭湖的生态服务功能物质量空间分布情况,提升研究区乃至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土壤保持、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基于InVEST模型,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区域,评估2005,2018年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碳储存和生境质量4项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及4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的权衡关系。[结果](1)土地利用转化以林地和耕地、水域和耕地间相互转化以及林地、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为主。(2)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功能显著提升,碳储存和生境质量功能略微下降。(3)水源涵养、碳储存、生境质量功能物质量低值区分布在研究区中部湖区附近,而高值区分布在东部地区;土壤保持功能物质量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部、西南部和西北部地区。[结论]受经济发展客观需要和退田还湖、退耕还林等相关生态保护政策影响,研究期内洞庭湖区土地利用情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均发生较大变化,且研究区内水源涵养和生境质量之间为权衡关系,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之间为兼容关系,其他各项生态系统服务间均为协同关系。InVEST模型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更全面。
    • 吕乐婷; 李青; 杨勇
    • 摘要: [目的]探讨辽宁省水源涵养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水源涵养功能恢复提供可视化评估依据。[方法]基于InVEST模型产水量模块,评估辽宁省2001—2020年水源涵养量时空动态变化状况,采用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探索水源涵养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2001—2020年辽宁省年均水源涵养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多年平均值为95.28 mm,增长速率为13.35 mm/(10 a);水源涵养量呈由东向西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丹东市、抚顺市和本溪市水源涵养量较高,盘锦市、锦州市、阜新市和葫芦岛市水源涵养量较低。[结论]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山区入渗量和林地比例呈显著正相关,与蒸散量、气温、地块破碎度、建设用地比例呈显著负相关。气候因子及土地利用因子是影响辽宁省水源涵养量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单因子解释力0.6以上,多因子交互作用强于单因子作用,其中降水、蒸散与各因子的交互作用解释力达0.92。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