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配置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0年内共计932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5篇、会议论文37篇、相关期刊576种,包括合作经济与科技、经济研究参考、辽宁经济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中国企业运筹学第十届学术年会、2014年全国电力行业两化融合推介会暨全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大会、2014年北京地区医院管理学术年会等;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关文献由1169位作者贡献,包括文宗瑜、庞英、张维迎等。
资源配置效率
-研究学者
- 文宗瑜
- 庞英
- 张维迎
- 孙巍
- 张天华
- 张立
- 刘春奇
- 叶刘刚
- 巴曙松
- 张云
- 张善伟
- 本刊编辑部
- 李刚
- 李玲
- 步晓宁
- 王伟
- 王锦慧
- 田昊
- 罗剑朝
- 董淑兰
- 黄静波
- 于静
- 云坡
- 代犟
- 何燎原
- 关雪梅
- 冮梦婷
- 刘善焜
- 刘浩
- 刘益敏
- 叶檀
- 叶红雨
- 吴粒
- 吴红
- 周中胜
- 周旭
- 姜睿
- 孙建国
- 宋建军
- 尹忠红
- 张军超
- 张双甜
- 张明
- 张海峰
- 张蓉
- 戴魁早
- 方月琴
- 朱俊生
- 朱龙
- 李伟
-
-
-
谢贤君;
王晓芳;
雷明
- 《财经论丛》
| 2020年
-
摘要: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经济增长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本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金融结构创新水平匹配程度,并在OECD绿色增长战略框架下,运用200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结构创新水平匹配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提高金融结构创新水平匹配度显著提升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金融结构创新水平匹配度通过显著改善劳动力和资本的配置效率从而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通过内生性处理表明了结论的稳健性.金融结构创新水平匹配度的提高对我国东部、 中部、 西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都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影响程度方面呈现差异;而在经济包容程度不同的地区,提高金融结构创新水平匹配度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效应也不同.
-
-
-
-
-
-
-
-
-
-
Song Jian;
宋建;
Zheng Jianghuai;
郑江淮
-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资本深化促进生产率提升、资源错配导致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低下的研究,学界基于大中型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对于小企业的情况是否与大中型企业一致,研究较少.本文构建了要素密集度、资源配置效率及企业生产率三者的理论模型,并基于江苏省2014-2016年中小微企业月度微观数据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资本深化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而对TFP的影响为“U”型.当资本密集度一定区间内,适当增加劳动力要素,对两者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另外,发现小企业需通过增加固定资本投资、提高劳动工资水平这两个手段,能够促使资本、劳动力从低效率企业向高效率企业转移,配置效率提升,同时提升企业的TFP水平,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相应的政策启示是政府在支持中小企业投融资的同时,对中小企业的人才和用工政策应予以更多地支持.
-
-
ZHU Pei-xin;
诸培新;
ZHANG Jian;
张建;
ZHANG Zhilin;
张志林
-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不动产高峰论坛暨中国土地科学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研究目的:对比分析政府主导和农户主导型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影响差异,衡量不同类型农地流转对农户土地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方法:DID模型,比较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对于全部样本农户,政府主导型土地流转对农户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更高,农户人均土地资源报酬比农户主导下土地转出户高出401.5元;而政府主导下土地流转农户劳动力资源非农配置效率较低,农户人均非农业收入比农户主导下土地转出户少1266元.(2)对于土地流转前以非农业为主的农户,政府主导下土地转出户人均土地资源报酬显著高于农户主导型土地转出户387.74元,但是对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户,农户主导型土地转出户土地资源报酬更高.(3)对于任意类型的农户,农户主导型土地流转对农户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均高于政府主导下的土地流转.研究结论:(1)政府主导型土地流转对农户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更高,因此应当鼓励农户通过政府建立的平台参与土地流转,显化土地租金价值.但是要考虑不同劳动力条件农户差异,尊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2)政府主导型土地流转对农户劳动力非农配置效率较低,主要原因是转出土地的农户未能顺利实现非农就业.因此,地方政府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增加转出土地农户非农就业机会.
-
-
CHEN Liyi;
陈历轶;
XU Longbing;
徐龙炳
- 《第八届(2015)《中国金融评论》国际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当风险投资拥有政治关联时,会影响所投企业的IPO表现,最终影响IPO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本文对申请创业板上市的民营企业进行研究后发现,风险投资利用政治关联显著提高了企业的IPO过会率.进一步研究发现,风投政治关联能有效降低IPO抑价率,说明提升了一级市场的定价效率;而且,风投政治关联企业在上市后表现出更好的业绩,意味着提高了二级市场的新股价值.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风投的政治关联有利于提高我国IPO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
-
陈山;
杨晶晶
- 《2014年全国电力行业两化融合推介会暨全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大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文根据电力企业管理实际情况,深入开展了资源配置效率研究.首先,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构建了基于战略目标驱动的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模型;其次,运用线性规划对模型进行参数优化,使优化后的模型能满足企业资源配置效率评估及优化的需求;最后,在两类典型的电力企业数据上对提出的模型进行了验证.本文的研究成果为电力企业开展效率分析及资源配置优化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方法和管理工具,将有效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高效实现.
-
-
Chen Wei;
陈伟;
Qiao Zhi;
乔治;
Huang Xiaofen;
黄小芬;
Hu Yunpin;
胡韫频
- 《2017中国工程管理论坛》
| 2017年
-
摘要:
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对实验区资源配置效率进行科学评价可以为其提供重要决策依据.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兼顾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从优化国土空间格局、自然生态环保、资源节约提升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4个方面,统筹建立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模型,对实验区资源配置效率进行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的评价.以湖北省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资源配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模型有效性,可为衡量和提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水平提供决策参考.
-
-
杜玲玲
- 《2017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北京各区基础教育规模和资源投入大幅增加,仍面临不均衡,研究发现:①区间生均公用经费差异高于事业费差异,小学差异在增加,初中稳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差异逐年增加;②幼儿园和高中专任教师增速高于学生增速,小学相反,初中稳定;③区间生均固定资产和图书差异在减小,生均专用设备差异很大且有增加趋势,小学生均校舍面积差异增大;④小学和初中资源使用相对最有效的有7个区,高中有10个区.为优化资源配置状况:①中央和市级财政教育投入应向学前倾斜;②市财政根据具体指标通过专项转移支付支持特定区县;③新入职的教师能够从数量、学历、职称、学科的角度全市统筹;④基础教育应更加关注校际差异、教育质量和资源配置效率.
-
-
黄俊;
李挺;
蓝博靖
- 《第十五届中国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以2007~2015年申请A股上市的公司为样本,从保荐人项目经验这一独特视角对公司IPO过程中保荐人的角色扮演进行了考察.我们研究发现,保荐人的项目经验有助于提高拟上市公司的IPO审核通过率,且这种提升作用在保荐机构声誉不足、民营公司及企业业务复杂的情况下更明显.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保荐人项目经验对公司IPO审核的影响主要通过降低发行人与发审委的信息不对称及提高企业上市的合规性而产生.最后,从经济后果来看,项目经验丰富的保荐人保荐的企业上市后IPO抑价更低,且长期股票收益更高,由此表明,保荐人项目经验对公司IPO的积极影响提高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
-
-
樊波
- 《2014年北京地区医院管理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得出了"中国医改不成功"的结论.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标志着新一轮医改的启动;《意见》着重指出"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认为公立医院的改革离不开"效率"与"公平"这一组概念,并对"公立医院的效率"这一概念展开了详细的讨论,进而提出了经济效率、技术效率、资源配置效率三项子概念,并提供了基于计量经济学和运筹学的效率评价工具与方法.
-
-
Yan Jie;
颜杰;
Zhu Peixin;
诸培新
- 《2016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
| 2016年
-
摘要:
研究目的:分析苏州太仓市合作农场模式是否具有普适性,其中包括探讨其合约安排方式的形成机制,并对这种合约安排方式的效率进行分析探讨.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合作农场是由政府推动的诱导性制度变迁,其外部利润由政府的政策补贴与行政体制激励组成,不包括交易成本,因此缺乏内在动力,不具备普适性.与市场契约相比,这种合约安排方式面临更高的效率损失与组织交易成本,虽然能缓解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村贫富分化与失业问题,推动农业机械化与基础设施建设,但以牺牲农业生产效率的方式实现政策目标意味着这种生产组织方式具有极强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