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2450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22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329篇;相关期刊843种,包括合作经济与科技、经济研究参考、财会月刊(会计版)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2015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六届知识产权论坛、2015年度职教教改论坛、2013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交流会等;税收负担的相关文献由2624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斌、安体富、杨元伟等。

税收负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22 占比:87.15%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1.01%

专利文献>

论文:329 占比:11.84%

总计:2779篇

税收负担—发文趋势图

税收负担

-研究学者

  • 杨斌
  • 安体富
  • 杨元伟
  • 陈晓燕
  • 宋立根
  • 宋英华
  • 尹磊
  • 苏飞
  • 刘军
  • 卢远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丽丽
    • 摘要: 在现行税法下,研究专项附加扣除选择何种扣除方式,过渡期内全年一次性奖金是否并入综合所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计税时应如何避免纳税盲区,在规避税收风险的前提下,为纳税人提供纳税筹划方案,提高纳税人以及家庭的税后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从专项附加扣除、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角度出发,对纳税筹划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对个人所得税的进一步改革提出了展望。
    • 张丽丽
    • 摘要: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新技术研发的前沿,加快其技术创新是我国建设制造业强国和科技强国的必经之路。税收政策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方向更是发挥着一定的引导作用。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到2016年全面推行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我国税收结构不断优化,企业的税收负担不断减轻,对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也在不断凸显。本文对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情况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并对其所涉及的税收制度进行了梳理,对税收负担、税收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测算和分析。通过建立时间序列向量自回归模型发现,作为企业重要的支出部分,税收负担确实降低了技术创新的产出和效率;税收结构对技术创新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中直接税呈现出正向的影响。针对以上结论提出有助于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强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建议:一是继续深化减费降税改革,减轻税收负担,促进创新产出与效率的提高;二是优化税收结构,提高直接税占比,将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比例更加合理化;三是加大电子信息制造业基础研究领域的资源投入,夯实技术创新的根基,实现卡脖子等关键技术的突破。
    • 李小奕; 左英姿
    • 摘要: 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文章从金融化视角考察服务业“营改增”税改政策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支撑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营改增”税改政策降低了制造业实体税收负担,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制造业金融化的“蓄水池”效应成为支撑“营改增”税改政策提升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此外,“营改增”税改政策对民营制造企业、成熟期制造企业、高融资约束制造企业和高技术制造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水平提升的支撑作用尤为明显。
    • 李光龙; 刘秋晨
    • 摘要: 在国家把就业问题放在“六稳”、“六保”工作之首的背景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措施,但减税是否能真正促进小微企业吸纳就业?基于中国小微企业调查数据库(CMES)构建实证模型,分析小微企业税收负担对于其吸纳就业能力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小微企业税收负担与其吸纳就业能力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基于企业规模、企业行业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减税对于规模相对较大的小微企业与处于第二产业的小微企业的就业效应更为明显。文章对以减税促进小微企业吸纳就业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杨文斌
    • 摘要: 本文从OECD税收负担视角出发,把我国的国家税收收入加上社保基金收入作为国际意义上的税收,利用门槛模型对税收负担与居民最终消费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发现,税收负担对居民最终消费的三门槛效应确实存在,门槛估计值分别为0.0837、0.2288和0.3622。当税收负担低于0.0837时,其对居民最终消费的作用是负向的,其系数为-0.4638;当税收负担处于0.0837和0.2288之间时,其系数为0.2218,对居民最终消费的作用转为正向;当税收负担处于0.2288和0.3622之间时,其系数为0.1190,对居民最终消费的作用仍是正向,但呈现边际倾向递减的趋势;当税收负担大于0.3622时,其系数为0.0392,但并不显著。可以看出,税收负担在不同阶段对居民最终消费的影响程度和方向是不同的,原因在于不同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和税收的最终用途的不同。比较OECD各成员国也能看出,发达国家的税收负担普遍偏高,居民最终消费也偏高。我国当前的税收负担处于第三阶段的初始阶段,其结果恰好呼应了国家税务总局2021年7月提出的“要想方设法把名义税率降下来,想方设法把实际征收率提上去”,故应积极推进税收体制改革,以促进居民消费的上升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 崔景华; 谢远涛
    • 摘要: 收入流动性是动态反映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指标,主要被用来考察社会个体收入分布的机会均等程度及时间路径。本文探索税收对家庭收入流动性的作用机理和制度改革效应,从福利主义视角将总收入流动性分解为交换流动性和结构流动性两个指标,利用有限信息极大似然估计两阶段法,结合中国家庭微观追踪调查数据,检验了个税负担、税改带来的减税规模、地区和收入阶层差异对三类收入流动性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总流动性、交换流动性和结构流动性三者对家庭个税负担的反应程度依次降低;个税制度改革前后的减税规模对交换流动性的影响大于结构流动性,并且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和收入阶层之间的异质性,即东部地区和高收入阶层的总收入流动性受到减税规模的正向冲击最大,而西部地区和低收入阶层的减税规模对总收入流动性的影响较小或者甚微。此外,个税免征额比重与高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流动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工资额既定的前提下,提高免征额有利于增强高收入家庭的收入流动性,而低收入家庭却与之相反;每个家庭挣工资人数的差异也会导致个税负担对收入流动性产生截然不同的作用。有鉴于此,结合个体、家庭、地区和收入阶层的特征设置富有弹性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对于缩小贫富差距、防止收入阶层固化、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 柴佳利
    • 摘要: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协助推进我国第三产业现代化。“营改增”工作是近年来我国税制变化最大的税种之一,交通运输业则属于“营改增”试点行业里的重中之重,其改革备受瞩目。交通运输业“营改增”包括在水路运输、公路运输、管道运输、航空运输、研发以及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税制改革,“营改增”对于交通运输业来说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此项税制改革影响深远意义非凡,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保障。“营改增”对整个交通运输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交通运输企业要通过改革求生存求发展。本文对“营改增”前后的交通运输业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寻找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规律,了解改革带来的影响,研究交通运输行业税负的变化原因,提出交通运输业应对“营改增”的对策,最大程度上反映行业现状,为交通运输业的改革与管理提供参考。
    • 张青
    • 摘要: 为实现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解决国有企业税负过重的问题。本文选择沪深A股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2009—2019年的样本数据,基于国有企业外部环境的视角,实证分析营商环境、税收负担和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影响。研究发现,营商环境的优化有效降低了国有企业税收负担;同时,改善营商环境能够提高国有企业绩效水平;通过进一步验证,税收负担在营商环境影响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因此,为激发国有企业竞争力,应遵循竞争中性原则,完善税收监管机制,优化企业营商环境,降低国有企业税收负担
    • 李健; 张建成
    • 摘要: 宏观税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税收负担的重要指标,研究宏观税负水平,对保证政府履行其职能所需财力(主要为税收),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有重要意义。研究和分析宏观税负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民生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何钰子; 汤子隆; 常曦; 曹铭
    • 摘要: 基于中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的现实要求,借助2008—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与宏观区域经济的面板数据,检验地方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产业政策的确促进了企业创新活动,然而不同属性产业政策的创新驱动效果有显著差异。在区分企业属性差异的条件下,产业政策也有着明显的异质性效果。进一步地,地方性法规形式的产业政策能够有效利用补贴和税收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而地方政府规章形式的产业政策则无此效果。特别地,恰当的地方政府行为激励,能够引导产业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相匹配,这对于地方性法规而言更是如此。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