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城市效率

城市效率

城市效率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08739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城市问题、企业活力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城市财政与政府创新中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2009学术年会、2008年全国资源环境经济管理论坛等;城市效率的相关文献由216位作者贡献,包括袁晓玲、许新宇、丁成日等。

城市效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8739 占比:99.90%

总计:108852篇

城市效率—发文趋势图

城市效率

-研究学者

  • 袁晓玲
  • 许新宇
  • 丁成日
  • 贺斌
  • 陈兴鹏
  • 黄磊
  • 付洪凯
  • 任世鑫
  • 吴传清
  • 孙久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乐文
    • 摘要: 文章构建了包含城市创新水平的城市综合效率指标,并基于2010—2019年26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验证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提升城市综合效率的假说。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显著促进了城市综合效率的提升,其促进作用在经济发达区域更为显著。
    • 高禄年; 董会和
    • 摘要: 城市收缩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特别是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枯竭、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一定时间内会出现城市人口减少、经济水平下降等城市收缩现象。鞍山市作为东北地区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在资源开发和钢铁工业的带动下,城市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近年来也出现了明显的收缩问题。本文以鞍山市为研究区域,在城市收缩背景下,从社会、经济和空间三个维度构建城市综合发展指数评价体系,测度2009—2020年间的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鞍山市经济、资源和环境效率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2013年以来鞍山市城市发展进入收缩状态,2013—2016年收缩比较明显,2016年以后趋于平稳;②2013年鞍山市经济效率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而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③城市发展与经济效率具有正相关性,与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不具有相关性;④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集约式发展方向的转变是资源型城市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
    • 黄磊
    • 摘要: 产业集聚过程存在密集的物质能量流动,极大影响着地区和产业绿色发展能力.从规模扩张效应、产业协同效应和梯度转移效应梳理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影响的作用机理,基于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2016年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系统分析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产业集聚整体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较强的抑制效应,传统高能耗产业为样本期内集聚产业主体;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影响的地区异质性显著,促进作用呈上游、中游、下游地区梯度递增格局;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的"U型"空间溢出效应,在中下游地区城市表现尤为明显.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能力,应加快工业生态集聚,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产业绿色协同合作.
    • 袁雨辰
    • 摘要: 基于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5-2017年的城市经济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进行城市效率的静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各城市的效率普遍偏高,然而大部分地级市的资源配置水平仍处于低效状态.因此,在促进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安徽省需着重提高生产要素配置的合理性,以进一步提升城市效率.本文的研究为安徽省的相关政策调整与制定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黄阳平; 贾品品
    • 摘要: 以2003—2018年中国26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BBC-DEA模型测算各个城市的效率,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评价产业集聚对中国城市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中国城市效率存在非线性影响,且其影响存在产业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在全国层面,制造业集聚和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效率的影响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从传导渠道来看,制造业集聚效应主要在于改善城市纯技术效率,而服务业集聚效应在于促进城市规模效率提升;在区域层面,服务业集聚对东、中、西部城市效率的影响与全国层面的一致,而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效果出现了差异,在东部出现了"拥挤效应",呈现先负后正的"U型"特征,在中部为"倒U型",在西部的影响暂不显著.因此,中国的产业发展应立足区域特征,制定差异化的集聚政策,从而有效地助力城市效率提升.
    • 孙久文; 苏玺鉴
    • 摘要: 中国经济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支点,城市群和城市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日益重要.但是,"一市独大"割裂了现有的城市体系,造成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效率损失,不利于城市高质量发展.本文利用经济首位度和人口首位度对中国城市规模"一市独大"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从城市要素过度集聚和城市化动力失衡两方面分析了"一市独大"的成因,在探究其效率损失的基础上,提出卫星城与轴带式两种城市多中心发展模式.认为要推动城市体系多极化发展,需要合理限制中心城市或首位城市规模,提升次级城市质量,同时加强城市体系内部各级城市的联系.
    • 汪彬; 郭贝贝
    • 摘要: 城市化发展方针决定了不同规模等级城市优先发展的政策取向,决定了资源要素的流向和区域经济空间布局.研究选取了2003—2018年国内285个地级市数据,对集聚经济、拥挤效应与城市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集聚经济对城市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环境拥挤对城市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交通拥挤主要体现为城市汽车数量增加带来的正向效应大于道路拥挤造成的负向效应.我国城市集聚经济对城市效率的正向贡献明显大于城市拥挤效应的负向抑制,且进一步验证了城市规模与城市效率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当前,我国城市规模尚未达到理想的最优水平,城市的集聚效应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应继续推进以大城市为依托,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实现由单中心城市结构向多中心转变,建立以城市效率为核心指标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进一步增强城市集聚功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 王新涛
    • 摘要: “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河南城市仍然面临用水需求持续增长与水资源供给约束不断加剧的发展困境。对2010—2019年水资源约束下河南城市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进行分析,认为河南部分城市存在水资源投入冗余等情况。同时,河南城市效率的提升与技术进步相关性最强,进而从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科技创新、要素配置相结合的视角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张东超; 焦方义; 郑茜月
    • 摘要: 文章采用熵值法和DEA法分析东北地区2000—2018年城市经济增长动力的时空演化过程及效率匹配情况,解读了"新东北现象"产生的原因和两轮东北振兴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时间维度上,2003年和2016年两轮东北振兴取得的成绩源于五大经济增长动力显著增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新东北现象"产生也是由区域五大经济增长动力下降导致的;空间维度上,哈长城市群经济增长动力强于外围,辽宁省中部强于周边、西部内陆低于东部沿海。黑龙江省和吉林省沿边、辽宁省沿海城市呈现多样化增长类型,新的城市增长极有东移的趋势;城市经济驱动类型、效率水平和动力水平存在对应关系,城市驱动类型和效率水平相匹配。
    • 黄磊; 吴传清
    • 摘要: 绿色技术创新兼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文章基于绿色技术创新的理论机理,采用超效率EBM模型从全国视角测度分析2017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空间格局,进一步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探究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内在驱动机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上中下游地区差异显著,呈右偏“V型”空间格局,下游地区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优势突出;经济发展、政府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是直接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主导力量,发挥着绿色创新核心驱动作用;环境规制、外商投资、产业结构高级化、企业效益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但城市间绿色创新要素竞争严重。进一步增强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应加快地区绿色创新协同发展进程,加大政府绿色创新支持力度,优化环境治理模式,推动产业结构绿色高级化,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积极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