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3年内共计14375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09篇、会议论文2392篇、专利文献107181篇;相关期刊956种,包括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岩石学报、中国地质等; 相关会议344种,包括第六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第十一届全国矿床会议等;地球化学的相关文献由24551位作者贡献,包括毛景文、胡瑞忠、赵志丹等。

地球化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09 占比:9.65%

会议论文>

论文:2392 占比:1.97%

专利文献>

论文:107181 占比:88.37%

总计:121282篇

地球化学—发文趋势图

地球化学

-研究学者

  • 毛景文
  • 胡瑞忠
  • 赵志丹
  • 李永军
  • 莫宣学
  • 唐菊兴
  • 王登红
  • 赖绍聪
  • 李伟
  • 许文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陈克非; 林叶; 申文豪; 徐锡伟; 汪文帅; 刘少林
    • 摘要: 腾冲新生代火山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边界上.该区域构造活动强烈,火山具有潜在的喷发性,研究腾冲火山起源对于认识板块俯冲过程、火山活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腾冲火山起源的最新进展,包括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新成果,探讨了火山岩浆来源和火山形成的深部动力学机制.这些研究发现腾冲火山的形成主要与板块俯冲有关,早期俯冲形成的残余大洋板片和现今俯冲的印度板块都可能是交代物质的来源,大洋板片在深部释放融流体形成富集软流圈地幔和岩石圈地幔.后期岩石圈的伸展作用可能诱导了富集软流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导致岩浆物质喷出地表.根据^(87)Sr/^(86)Sr与SiO_(2)的相关性,得到腾冲玄武岩遭受到地壳混染作用不明显,而安山岩和英安岩遭受地壳混染作用明显.地球物理成像显示腾冲火山下方地壳中有不同尺度的岩浆囊,其中上地壳有若干小岩浆囊,在中下地壳有大岩浆囊.地震成像显示地壳中的低速体向下延伸至上地幔,很可能反映地壳中的岩浆囊有地幔热物质的持续供给.
    • 杨佳林; 刘福来; 宋维民; 杨晓平; 王舫; 王丹
    • 摘要: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胶-辽-吉带造山过程保存了丰富的变质-变形、岩浆-构造热事件与成矿作用记录,带内广泛存在的高压麻粒岩变质作用演化p-T-t轨迹呈顺时针,指示胶-辽-吉带经历了俯冲-碰撞-后碰撞折返伸展造山过程,但这时期的俯冲碰撞或陆-陆碰撞与之后伸展造山作用的时代目前仍有争议。本文对丹东地区大楼房古元古代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和Lu-Hf同位素测试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岩浆锆石加权平均年龄1873~1869 Ma,获得岩体的侵位时限为古元古代。大楼房岩体以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具有高SiO_(2)(72.39%~74.20%)、中等Al_(2)O_(3)(14.66%~15.40%)、中等CaO(1.35%~1.84%)和低MgO(0.07%~0.35%)含量特征,稀土配分曲线右倾型,具强烈的Eu正异常;微量元素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P、Ti等高场强元素,为准铝-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与Ⅰ型花岗岩类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εHf(t)值为-1.76~+1.45,锆石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607~2425 Ma,代表岩浆源区不仅来自地壳物质再循环,还有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物质加入到地壳中或有新生地壳的生成。不同于碰撞后伸展造山作用的花岗质岩石,丹东地区古元古代晚期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俯冲作用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弧花岗岩特征类似,且与北邻的集安地区泥质麻粒岩变质年龄相近,暗示胶-辽-吉带在古元古代晚期可能仍然存在俯冲碰撞作用,这对探讨该造山带的造山作用及其后的碰撞后伸展作用的过程和时限提供了重要约束。
    • 居维伟; 贾磊; 肖娥; 张悦秋; 刘小胡
    • 摘要: 加纳北部上东部省ZA区,位于Bolo-Nangodi金成矿带的东北部。以往在南部阿散蒂等5个金矿带中发现了数个大型金矿床,而在北部的2个金矿带中只发现了一处大型金矿床。经勘查证实,研究区内大型工业开发价值金矿的发现,是北部成矿带中的找矿新突破。通过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分析了非洲加纳上东部省ZA区内金矿床化探异常特征,提出了找矿方向。对元素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成矿元素共生组合,进而圈定了成矿有利地段,共圈定金综合异常19个,其中甲类异常3个,乙类异常2个。经后期地表槽探和深部钻探工程验证,认为甲类金综合异常与金矿体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表明该区110000土壤化学异常能有效地指导找矿工作。通过与工作区已验证的异常对比,初步预测整个探矿权范围内具备100 t以上金矿的成矿潜力。
    • 秦身钧; 徐飞; 崔莉; 王金喜; 李神勇; 赵泽森; 肖林; 郭彦霞; 赵存良
    • 摘要: 稀有、稀散、稀土和稀贵等战略性关键元素是用于国民经济和军事国防中的重要原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传统矿床的逐渐枯竭和开采难度加大,煤炭和煤灰中伴生关键元素资源的综合勘探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望成为一种兼具可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双重价值的新型理想替代资源。将煤型战略关键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资源化利用作为一个整体,系统阐述了锂、镓、锗、稀土和贵金属等代表性“四稀”战略关键元素含量测定和赋存状态的常用分析方法,在中国煤中的分布富集、赋存状态与地球化学机理,分析了它们从煤到煤灰中的迁移转化和化学形态特征,并对重要关键元素提取过程中的活化浸出、尤其是富集提纯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一些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应关注的方向,以期为煤及煤灰作为战略关键元素潜在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 雷凯; 王选策; 庞崇进; 夏小平; 李武显
    • 摘要: 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是印度与亚洲板块碰撞过程中,地壳深熔作用的产物。尽管自由水对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形成的重要性已被多次报导,但仍存在许多争议。本研究汇编了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全岩地球化学数据,证明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可以由脱水熔融形成和水致熔融形成。进一步通过热力学模拟获得锆石结晶,并与锆石Ti温度计比较,限定了不同熔融反应中熔体的水含量。模拟结果显示锆石的结晶温度主要受控于初始熔体的水含量,可以依据初始熔体水含量的高低将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分为两组:有自由水参与的初始熔体具有高含水量,约为5%;贫水条件下的初始熔体水含量不超过1%。因此本研究认为自由水在深熔作用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水的存在促进了大陆地壳的壳内分异作用,增加了大陆地壳成熟度,并由此影响了大陆地壳演化。
    • 周桐; 孙珍军; 于赫楠; 王承洋; 刘广虎
    • 摘要: 内蒙古赤峰浩布高铅锌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大兴安岭地区南段,属黄岗梁—甘珠尔庙褶皱成矿带。对浩布高铅锌矿床小罕山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小罕山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143.9±1.1)Ma,属于早白垩世;地球化学组成上表现出高硅(SiO_(2)=66.96%~68.05%)、富碱(Na_(2)O+K_(2)O=9.91%~10.09%)、弱铝(Al_(2)O_(3)=15.69%~16.49%)、低钙(CaO=1.22%~1.41%)及低TFe_(2)O_(3)/MgO值(平均值为8.29)的特征,属于准铝质到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轻稀土富集,δEu(0.33~0.41)表现为明显的负异常,总体表现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等元素)和不相容元素(Th、U等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P、Nb、Ta、Ti等元素)的特征,显示出A2型花岗岩属性。样品初始^(176)Hf/^(177)Hf值为0.282829~0.282936,平均值为0.282888;ε_(Hf)(t)范围在4.4~8.4之间,平均值为6.7,表明小罕山岩体主要源于中下地壳部分熔融,且有少量地幔物质加入。综合认为小罕山岩体的形成与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大陆边缘的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有关。
    • 岳言; 李波; 刘月东; 王新富; 唐果; 刘凤泽; 向佐朋
    • 摘要: 滇西北羊拉铜矿床为金沙江铜多金属成矿带内最为典型的铜矿床,矿区内构造极其复杂,其矿体产出明显受构造控制,F_(4)断裂作为矿区内最具有代表性的NE向断裂,对矿区内成岩成矿具有控制作用,但前人并未对其系统研究。以羊拉铜矿床F_(4)断裂为研究对象,采用构造解析和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对其构造特征和控矿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F_(4)断裂总体产状为NE40°~75°∠30°~78°NW,明显切断岩体、矿体,断裂带内为碎裂状绢云砂质板岩、变质石英砂岩及花岗闪长岩。F_(4)断裂经历了多期活动,早期为压扭性逆断层,晚期为右行张性正断层;F_(4)断裂既是破矿构造,也是导矿构造和容矿构造。F_(4)断裂带可划分为灰白色弱黄铁矿化粗晶大理岩带、灰白色构造碎粒岩带、灰白色构造碎粉岩—碎粒岩带、灰白—黄褐色构造碎粒岩及断层泥带、强褐铁矿化粗晶大理岩带等5个岩性—蚀变带,断裂带内成矿元素含量明显较高,F_(4)断裂上、下裂面以及NE向层间断裂均富集成矿元素。
    • 廖石丹; 刘金辉; 黎广荣; 赵凯; 阳奕汉; 邢拥国; 胡鹏飞; 王如意; 周义朋; 梁大业
    • 摘要: 为了了解巴彦乌拉铀矿床西南段铀矿石地球化学特征,通过运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SEM-EDS)、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仪器对该区含矿层的岩芯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和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矿石的主要岩性为砾岩和含砾中粗粒砂岩,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等,其中长石表面粗糙,黏土化较严重,酸法浸出导致长石进一步黏土化可能会在地浸过程中引起堵塞;铀矿石中主量元素SiO_(2)含量与K_(2)O、Na_(2)O含量呈正相关性,与CaO、Al_(2)O_(3)、P_(2)O_(5)、TiO_(2)、Fe_(2)O_(3)含量及烧失量呈负相关性;微量元素Nb,Sr,Sm,Y,Tm,Yb相对亏损。铀矿石轻稀土富集,且轻稀土分异较明显,重稀土分异不明显。矿石中的铀主要以显微颗粒的四价铀矿物或吸附态的铀酰离子产出。S和U、U^(6+)、U^(4+)含量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表明黄铁矿的还原作用是控制铀沉淀富集的关键因素。
    • 赵嘉峰; 王剑; 付修根; 沈利军; 郑波; 韦恒叶; 张豪薇; 唐为
    • 摘要: 沉积岩中的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可以指示其物源、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等。康托组地层沉积时代为古近纪,是青藏高原早期隆升后首先沉积的陆相碎屑岩,对该地层的物源信息及构造背景分析对于研究羌塘盆地新生代演化和高原隆升过程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羌塘盆地半岛湖地区康托组地层进行了地层学、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和黏土含量分析,研究了其物源特征及构造背景。研究区康托组主要为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差,发育平行层理。对17件样品进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结果显示中等的化学蚀变指数CIA值(69.57~80.81),较高的化学风化指数CIW值(81.07~95.02)和斜长石风化指数PIA值(77.32~93.96),表明物源区整体经历了较强的化学风化作用。Th/U、Sc/Th、Rb/Sr等微量元素比值接近大陆上地壳值,结合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表明近源快速堆积的特点。根据TiO_(2)/Zr、Co/Th、La/Sc、Th/Sc、Cr/Zr值和δEu、δCe的负异常,结合相关判别图解说明康托组物源主要来自于长英质岩石。La—Th—Sc、Th—Sc—Zr/10、TiO_(2)—Fe_(2)O_(3)^(T)+MgO、Al_(2)O_(3)/SiO_(2)—Fe_(2)O_(3)^(T)+MgO和主量元素双因素构造判别图解表明物源区主要为被动大陆边缘。结合构造演化分析,指示了半岛湖地区康托组形成于陆内沉积环境。
    • 邓飞; 杨晓聪
    • 摘要: 华南大陆南缘的加里东期构造演化过程尚不清晰,同期岩浆岩研究为探究其构造过程提供了窗口。对云开地块北缘粤西广宁地区花岗闪长岩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所采样品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440.1±6.4)Ma和(442.0±8.6)Ma,具有低钾、富钠、贫镁特征。花岗闪长岩富集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总体表现出I型花岗岩的特征。本区花岗闪长岩是由华南大陆陆陆碰撞造山阶段后期伸展环境下岩石圈地幔拆离导致软流圈上涌,使得古老(变)砂岩基底部分熔融形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