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苏北盆地

苏北盆地

苏北盆地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484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6篇、会议论文37篇、专利文献379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沉积学报、高校地质学报、地质学刊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2013年博士后学术论坛——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第十三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等;苏北盆地的相关文献由982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安定、刘玉瑞、宋宁等。

苏北盆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6 占比:51.74%

会议论文>

论文:37 占比:4.29%

专利文献>

论文:379 占比:43.97%

总计:862篇

苏北盆地—发文趋势图

苏北盆地

-研究学者

  • 陈安定
  • 刘玉瑞
  • 宋宁
  • 朱筱敏
  • 陈晔
  • 舒强
  • 邱旭明
  • 赵志军
  • 陈清华
  • 刘世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志强; 杨波; 王军; 韩自军; 吴庆勋
    • 摘要: 南黄海盆地迄今未获商业性油气突破,或与对其中-新生界3套湖相烃源岩的发育模式和生烃史研究薄弱有关。对来自3套烃源岩的41块样本进行岩石热解、微量元素、X衍射和色谱-质谱分析后发现,泰州组二段腐泥组含量高,为Ⅱ_(1)型干酪根,以水生有机质输入为主,C_(27)甾烷占优,受海侵影响碳酸盐矿物含量高,古水体还原性强且盐度高,利于有机质保存;阜宁组二段和泰州组二段古水体环境相似,但C_(28)甾烷含量显著增高,为藻类为主和陆源为辅的双重有机质输入,是典型的湖相烃源岩;阜四段的C_(29)甾烷含量占绝对优势,TAR比值高,为单一的陆源有机质输入,古水体偏氧化性且盐度低,不利于有机质的保存。烃源岩复杂的母质输入类型和沉积环境不利于对其热成熟度的评价,对以甾烷20S/(20S+20R)或Ts/(Ts+Tm)参数表达的“未熟”特征应谨慎。基于断陷型-拗陷型的构造背景转换分析,建立了潜力生油层的生烃过程,认为活跃的火山活动对烃源岩生烃有促进作用,且北部坳陷以早期生烃为主,南部坳陷存在早、晚两期生烃,以三垛组沉积时期生烃为主。研究对南黄海盆地下一步的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刘旭东; 张世民; 晏云翔; 李林元; 计昊旻; 赵俊香
    • 摘要: 浅层地震勘探与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是隐伏断层定位与活动性鉴定的基本手段,需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完善。通过采用浅层地震勘探技术,查明了淮安市区附近隐伏断裂的基本格局,并结合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与第四纪年代学测定,确定了新发现的倪湖庄-七里墩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及活动特征。倪湖庄-七里墩断裂为近南北走向、倾向西的高角度正断层,断层倾角72°~82°,探测断裂长度为43 km。浅层地震勘探揭示其断面具有近直立或呈S形的上下反倾特点,指示具有走滑性质。该断裂错断了北东走向淮阴-响水断裂与北西走向无锡-宿迁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晚期。本次探测工作对技术方法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以下建议:针对新发现的隐伏断裂,宜采用从已知点向外逐次探测的方式,即完成上一条测线的设计、施工与解译工作后,根据探测结果布设下一条测线;基于地震时间剖面进行钻探设计时,既要考虑断层两盘反射波组延伸与变形特征,又要考虑物探解译上断点与实际上断点的埋深差异;在河流下游开展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与地层对比时,需充分考虑局部地貌条件差异与第四纪海平面对陆域地表过程的影响。
    • 马永生
    • 摘要: 2012年,中国石化在涪陵焦石坝部署实施了焦页1井,完钻测试获得日产20.3万立方米的高产天然气流,由此拉开了中国页岩气规模化开发的序幕。到目前为止,中国在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区,已建成涪陵、川南、威荣、长宁等多个页岩气产区,2020年产量超过200亿立方米。随后,中国的页岩油亦得到蓬勃发展,在松辽盆地古龙凹陷、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渤海湾盆地济阳和黄骅坳陷、苏北盆地湊潼凹陷等地均获得重大突破。从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到新生界,展现了中国广阔的页岩油气资源及勘探开发前景,形成了油气工业发展的新格局。
    • 潘文蕾; 彭金宁; 翟常博; 李海华; 邱建华; 曹倩; 李风勋; 陆永德
    • 摘要: 基于前人研究认识和勘探成果,结合区域地球物理剖面解析和钻井资料分析,探讨了苏北地区海相地层在经历了印支—燕山期挤压构造与喜马拉雅期伸展构造迭加改造下的变形及分布面貌。在此基础上,综合成藏组合分析,总结了研究区可能的油气成藏类型及其主控因素。研究认为:(1)苏北地区以淮阴—东台断裂为界,西侧残留地层以下古生界为主,纵向上基本表现为地层倒转,由北往南逐渐由老变新;东侧残留地层以上古生界为主,纵向上正常分布,同样由北往南地层逐渐变新。(2)苏北地区存在四类与海相地层有关的油气成藏类型,即早期原生残留型、晚期新生古储型、晚期古生新储型和晚期古生古储型。早期原生残留型必须同时具备早期成藏有利区及燕山期改造破坏程度弱两大要素;晚期新生古储型必须具备陆相烃灶与海相储层对接的良好配置要素;晚期古生新储型残留海相地层必须具备晚期生烃烃灶及垂向运移到陆相储层的通道两要素;晚期古生古储型残留海相地层必须具备晚期生烃烃灶及纵向区域盖层封盖良好两要素。晚期古生新储型油气藏是近期海相勘探突破的有利类型,晚期古生古储型油气藏应是海相勘探拓展的有利类型。
    • 仲米剑; 刘喜杰; 万欢; 刘玉明; 逄建东; 郭清正; 石雪峰; 葛岩
    • 摘要: 曲塘次凹阜宁组三段(阜三段)是苏北盆地海安凹陷增储上产的重要储层。利用粒度分析、X线衍射、铸体薄片、压汞实验等方法,结合测井资料、沉积类型、孔隙结构、成岩演化等,研究优质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提出适合研究区生产实际的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并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阜三段储层为中孔、超低—特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粒内溶蚀孔隙、颗粒溶蚀孔隙;喉道对储层渗流能力控制明显,当0.400μm<孔喉半径<1.000μm时,对渗透率的贡献最大;平均孔喉半径、排驱压力、相对分选因数可作为储层分类评价的参考依据。阜三段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原始孔隙度保存较少,胶结作用较强且微孔率较高,是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因素;溶蚀作用对储层的物性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的重要因素。储层主控因素表现为受沉积相带及成岩作用控制,坝砂的储集物性及含油性相对优越于滩砂的。曲塘次凹阜三段储层可划分为4类,其中Ⅰ、Ⅱ类储层处于坝砂沉积相带,物性较好,孔隙度大于16.00%,渗透率大于0.40×10^(-3)μ ^(2),孔隙结构条件相对优越,平均孔喉半径大于0.100μm,排驱压力小于1.50 MPa,粒间孔、粒内溶蚀孔隙较为发育,是研究区优质储层和主要勘探目标。该结果对研究区下一步勘探部署具有参考意义。
    • 邹鹏飞; 邱杨; 范迪富
    • 摘要: 苏北盆地作为江苏省地热地质条件最优的地区,发育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文章选择存在已探明的中温地热井及干热岩验证孔所在的盆地区作为研究区,利用地热流体携带的地球化学信息,了解深部地热储层基本特征及不同深度地热资源的成生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地热流体中优势阳离子为Na^(+),阴离子呈复合离子型,以Cl^(-)为主,Na^(+)、TDS与Cl^(-)均有着非常好的正相关性。经Na-K-Ca阳离子地热温标与SiO_(2)地热温标法估算研究区地热流体热储温度介于73.8~145.1°C,推测黄荡地热田深部地热流体循环深度为2.1~2.8 km。通过定量计算,获得了地热流体补给高程范围为203.5~418.5 m。经过贝叶斯算法校正后的地热流体^(14)C年龄自西向东呈增加趋势,与地热流体自西向东的径流方向有关,补给区可能位于研究区西南侧的沿盱眙老子山、明光、滁州分布的张八岭丘陵区。结合地热流体循环深度、循环周期(地热流体年龄)、氢氧同位素补给高程、热储温度及宝应1井测井成果,首次建立了宝应黄荡地热田的成矿模式。
    • 赖锦; 凡雪纯; 黎雨航; 赵鑫; 刘士琛; 刘小平; 李栋; 庞小娇; 李红斌; 罗瑀峰
    • 摘要: 通过岩芯、薄片、扫描电镜等岩石物理实验结合常规、成像以及核磁共振等测井资料,对苏北盆地古近系阜宁组阜二段页岩“七性关系”和“三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阜二段页岩储集空间包括粒间孔、颗粒溶孔、晶间孔、有机质孔以及微裂缝,不同孔径孔隙含油性均较好。根据物性参数、孔隙空间建立了储层品质划分标准,由I类到Ⅳ类束缚水饱和度逐渐变大。阜二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TOC基本都大于1%,根据自然伽马能谱测井K含量和ΔlgR建立了TOC测井模型,并根据TOC大小实现烃源岩品质划分。地应力方向主要为北东—南西向,阜二段脆性指数基本都大于40%,可压裂性好,根据脆性指数实现工程品质划分。在“七性关系”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储层品质、烃源岩品质以及工程品质三者叠加完成了单井“甜点”段优选,甜点主要分布在泥脖子、七尖峰、四尖峰和上山字和中山字段,结果与试油资料相吻合。研究成果可为页岩油测井评价和甜点预测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 刘天; 刘小平; 孙彪; 化祖献; 刘杰; 刘启东; 刘世丽; 毕天卓
    • 摘要: 金湖凹陷是发育自晚白垩世的断陷湖盆,有效烃源岩识别对凹陷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基于金湖凹陷三河次凹大量分析测试资料,对研究区阜二段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根据烃源岩演化过程中的物质平衡原理,将烃源岩现今残余总有机碳值恢复到生排烃前总有机碳值。通过烃源岩生排烃过程中饱和烃量与吸附烃量关系确定有效烃源岩下限,对研究区有效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有机质类型多为II_(1)型;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为0.05%~5.28%,生烃潜力(S_(1)+S_(2))为0.01~33.29 mg/g;镜质体反射率Ro为0.4%~1.2%,烃源岩主要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研究区烃源岩总有机碳恢复系数为1.05~1.25,用恢复后的总有机碳值来确定有效烃源岩下限,避免了烃源岩生排烃作用影响及高温压物理模拟实验带来的结果偏差。确定研究区有效烃源岩下限TOC含量为1.6%,与测井TOC预测结果相结合,进一步查明了有效烃源岩分布及其厚度,深凹带是三河次凹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区,其厚度可达160 m以上。
    • 龙海岑; 李绍鹏
    • 摘要: 沙垛1井的勘探突破表明,苏北盆地阜宁组页岩油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苏北盆地阜宁组二段泥页岩纵向发育特征及横向展布规律控制因素不清,制约了苏北盆地页岩油的发展。为了苏北盆地页岩油的大规模勘探与开发,开展了苏北盆地阜二段泥页岩层系纵横向非均质性研究,明确了阜二段泥页岩非均质性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苏北盆地阜二段泥页岩层系纵向可分为4种岩性组合,不同岩性组合具有不同的测井特征。受环境、岩性非均质性的影响,地层有机质分布也具有较强非均质性,高丰度烃源岩主要集中在下亚段下部及中亚段上部;横向上岩性及其组合非均质性强,上亚段的灰质泥岩及灰岩的分布范围最广,中亚段灰质泥岩及灰岩分布范围最小,自东向西灰质含量逐渐增高;非均质性主要受古水深、古盐度等控制,局部受周缘物源的影响。该研究旨在为非常规油气富集规律研究与选区评价提供借鉴,助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
    • 黄越; 金智荣
    • 摘要: 花庄区块页岩油埋藏深,储层物性差,目标储层最小主应力大于60 MPa,平均应力差异系数为0.2,改造难度大。针对存在问题,开展国内各油田陆相页岩油压裂技术调研,结合苏北盆地花庄区块页岩油储层特征,从压裂工艺、提高裂缝复杂程度、施工参数优化等方面进行对策研究,主要采用密切割增加裂缝密度、限流射孔和暂堵转向保障均衡起裂、大排量沟通激活天然裂缝、前置酸降低破裂压力等工艺,初步形成适用于花庄区块页岩油的压裂技术。现场应用表明,花XX井实施压裂后,日产油最高29 t,取得较好的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