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油气分布

油气分布

油气分布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22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1篇、会议论文65篇、专利文献119705篇;相关期刊163种,包括海相油气地质、石油天然气学报、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41种,包括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2011年盆地动力学与油气储层研讨会等;油气分布的相关文献由1839位作者贡献,包括蒋有录、吕修祥、白国平等。

油气分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1 占比:0.53%

会议论文>

论文:65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19705 占比:99.41%

总计:120411篇

油气分布—发文趋势图

油气分布

-研究学者

  • 蒋有录
  • 吕修祥
  • 白国平
  • 陶崇智
  • 何登发
  • 刘华
  • 查明
  • 王永诗
  • 金之钧
  • 付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根
    • 摘要: 含油气盆地内凹陷区和斜坡区油气分布往往存在差异,为了明确凹陷区和斜坡区的油气分布规律,在断砂配置输导体系研究基础上,分析其控制油气分布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凹陷区和斜坡区的断砂配置输导类型不同,凹陷区发育牙刷状、树枝状断砂配置输导体系,而斜坡区发育同层阶梯状、跨层阶梯状断砂配置输导体系;凹陷区和斜坡区的断砂配置输导体系分布特征不同,凹陷区断砂配置输导体系主要沿断裂密集带呈条带状分布,而斜坡区断砂配置输导体系主要横切断裂密集带或沿油源断裂呈线状分布;受断砂配置输导体系控制,凹陷区油气沿断裂密集带或沿油源断裂呈条带状分布,斜坡区油气横切断裂密集带呈线状分布。研究成果为凹陷区和斜坡区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 刘乾乾; 罗贺元
    • 摘要: 通过综合分析测井和岩心资料,在南翼山油田下油砂山组Ⅴ油组优选出22个主要含油小层,根据储层非均质性参数在层内、层间和平面上的变化,并结合隔夹层分布规律等方面表征Ⅴ油组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从而分析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Ⅴ油组储层层内非均质性整体较强,但对油气分布的影响较小;层间隔层发育稳定,平均厚度约为3 m;平面上物性特征主要受沉积相和储集岩层展布特征的影响,颗粒滩微相物性最好,储层连续、含油连片。总体上来看,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对Ⅴ油组油气分布起着主要控制作用。
    • 罗曦; 罗家群; 杨云飞; 朱颜; 郑凯文
    • 摘要: 南阳凹陷西部地区是南阳凹陷近年来重要的储量接替领域,勘探早期已在东庄背斜上发现东庄油田,但是东赵庄、陈营地区研究较少,勘探程度较低。为厘清西部地区同沉积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拓展南阳凹陷勘探新领域,急需开展同沉积断层形成与演化、烃源岩与储层展布以及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研究。通过南阳凹陷西部地区新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新发现西部地区发育4条规模不等、呈雁列式展布的同沉积断层,这些同沉积断层对该区构造格局的形成和油气聚集分布有重要影响;同沉积断层的发育控制了优质烃源岩分布、优质储层展布,在不同时期对油气运移具有输导或封闭作用,位于南部的F_(1)断层对东庄背斜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 赵贤正; 金凤鸣; 蒲秀刚; 罗群; 周立宏; 韩国猛; 姜文亚; 董雄英; 时战楠; 韩文中; 张伟
    • 摘要: 负向构造区油气成藏理论认识是以“洼槽区岩性地层油气藏、深盆湖相页岩油、向斜区煤层气”三个成藏模式为基础,融合前人有关负向构造油气成藏研究理论成果,形成的负向构造区油气成藏机理与分布规律的系统知识体系,其核心观点是:①“从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油气藏横向有序成环形成分布圈,纵向依次成链形成放射状富集链”;②负向构造区由于构造背景的原因,导致其沉积特征、油气成藏条件、成藏机理与分布规律与正向构造区存在巨大差异;③深盆(深洼)—低斜坡以“原地留滞”为成藏机理,形成非常规油气分布环带(内环),中—高斜坡以“过路截流”为成藏机理,形成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环带(中环),而正向构造区则以高部位“汇流聚集”为成藏机理,形成构造油气藏分布环带(外环);④基于负向构造区油气成藏理论的勘探思路为“全域考虑,逐环深入;优选通道,顺藤摸瓜”。负向构造区油气成藏理论有效指导了冀中、黄骅坳陷的斜坡和深洼区一大批隐蔽油气藏和非常规油气藏的发现,丰富了现代油气成藏理论,对盆地负向构造区尤其是深层复杂隐蔽油气藏、非常规油气藏的勘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王鹏; 张宇飞; 杨丽丽; 杨双涛; 王芳; 万照飞; 贾昔东; 魏一冰; 姜宏宇; 王永君
    • 摘要: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发育于太古宙变质岩结晶基底上,其经历了中晚元古代裂陷槽阶段、古生代克拉通盆地阶段、中生代构造转换调整阶段和新生代断陷型盆地等4个阶段,为一典型地台-断陷-坳陷多层结构的复合盆地。盆地历经多次构造运动改造,潜山较发育,类型多样。在总结前人对潜山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束鹿凹陷三维连片地震资料,对该地区潜山类型进行系统划分,并对典型潜山的构造特征及生储盖匹配关系进行了描述。研究区潜山根据成因可划分为剥蚀型潜山和拉张型潜山两大类,根据形态可划分为剥蚀残丘型潜山、不整合潜山、断阶型潜山、断槽冲蚀沟型潜山、断垒型潜山和断块型潜山等类型。束鹿凹陷潜山的发育具有分带性,按潜山的构造位置,分为凸起潜山带、缓坡潜山带、洼槽潜山带和陡坡潜山带,不同构造带发育不同类型的潜山。研究结果表明束鹿凹陷中新元古界、古生界潜山数量众多,规模较大,是束鹿凹陷实现油气突破的一种重要油气藏类型。
    • 陶叶; 何幼斌; 刘建宁; 吴东胜
    • 摘要: 为探明尼日尔三角洲烃源岩对油气差异分布的影响,基于现有研究成果,以源控论为理论指导,利用钻井、地化资料,对尼日尔三角洲的烃源岩特征、油气田(藏)的平面分布特征及烃源岩对油气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烃源岩发育区与油气聚集区在平面上对应良好且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以Ⅱ、Ⅲ型为主,且具有二元特征,成熟度为成熟至过成熟。油气差异分布主控因素具有明显的分段性,西北段油气藏(田)分布由有机质成熟度和保存条件2个因素共同控制,中段则主要受控于有机质成熟度,东南段油气藏(田)的分布以有机质类型控制为主。
    • 张俊锋
    • 摘要: 哈萨克斯坦Mynteke区块是中石化与哈萨克斯坦合作钻探开发的一系列含油气区块中的一个,含油气较丰富,具有较好的钻探开采前景.文章简要分析了该区块的地层概况、地理位置、主要组成成分及盐上地层的含油气来源等情况.
    • 李鑫海; 崔耀科; 穆睿; 李军
    • 摘要: 层理缝在致密砂岩中大量存在,层理缝的存在对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针对层理缝的研究工作却较少进行。本文对层理缝的定义进行重新厘定,对层理缝的识别进行了对比。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岩心描述及镜下观察,对层理缝的赋存特征及对油气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层理缝一般发育于河道、海(湖)岸和海滩等高能水动力环境中,其中平行层理是层理缝发育的主要层理类型。层理缝沿砂岩纹层间的暗色条纹裂开,裂纹一般沿黑云母解理面开裂。层理因暗色矿物的存在导致纹层之间的粘结力变弱。层理缝的孔洞发育情况要优于其上、下的砂岩纹层,层理缝的产生改变了原有致密砂岩的物性,层理缝发育的储层渗透率是不发育的3.01~18.95倍。受此影响,层理缝成为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宏观的层理缝控制着致密砂岩中油气的砂体间横向运移;微观层理缝与构造缝一起控制着油气在单砂体的运移和分布。研究成果对加强致密砂岩中层理缝后期研究,提高致密砂岩甜点带预测成功率,增加致密砂岩勘探成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 杨文涛; 吴东胜; 谢睿; 林小云; 祝懿斌
    • 摘要: 通过对代表上扬子盆地西南缘上组合气藏特征的平落坝、白马庙和观音寺3个典型气藏进行解剖,明确了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天然气分布特征.结合输导体系、流体包裹体成藏期次和构造演化研究成果,分析了气藏成藏过程,总结其成藏模式,以期为有利勘探目标区的选择及评价提供地质依据.上扬子盆地西南缘沙溪庙组气藏以构造-岩性和岩性气藏为主,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沙溪庙组Ⅰ、Ⅱ、Ⅲ段,主要聚集于构造高点.油气成藏时间集中在93~72 Ma,发生过至少2幕油气充注.燕山运动是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其形成的断层是沟通气源的主要通道;喜山运动是气藏天然气调整的主要时期,喜山期逆冲断层的活动及构造高点的迁移是天然气调整的主要原因.不同构造区域成藏具有差异性:西部褶皱带断-砂匹配、构造、砂体物性是主要控藏因素,构造高点、断层封闭性控制其含气丰度;东部斜坡带断-砂匹配、构造、封闭断层是主要控藏因素,构造高点、砂体物性控制其含气丰度.
    • 王中昱; 陈书平; 武刚; 曹默雷; 薛冰; 赵怀博
    • 摘要: 断裂分布与组合方式反映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和背景,也影响着油气的运移与成藏.辛镇构造位于胜利油田东辛矿区中部隆起带,断裂结构复杂有序,形成机制尚无明晰认识.基于东辛矿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分析了断层在平面、剖面上的分布及组合特征和演化,结合剖面砂箱物理模拟实验,对断层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讨论.辛镇构造发育的断层多呈东西走向平行排列,剖面上呈"卷心菜"式或阶梯式断层组合,这些断层主要活动期为沙二段至馆陶组沉积时期.理论分析和模拟实验表明:除了受伸展作用与"泥底辟"作用共同影响形成"卷心菜"构造,大部分次级断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是南北向伸展作用,而断面倾向的变化则受陈南断层坡坪式断面形态及其上盘地层厚度的控制;当上盘地层较厚,陈南断层面缓坡相对较短时,发育倾向与主控断层相同的断层组及其调节断层;当上盘地层较薄,陈南断层面缓坡相对较长时,主要发育倾向与主控断层相反的阶梯式断层组;同向倾斜断层组较反向倾斜断层组有更好的控藏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