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沉积环境

沉积环境

沉积环境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5034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75篇、会议论文728篇、专利文献155720篇;相关期刊676种,包括沉积学报、沉积与特提斯地质、中国地质等; 相关会议256种,包括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国地层会议、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等;沉积环境的相关文献由11826位作者贡献,包括胡斌、李勇、旷红伟等。

沉积环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75 占比:2.66%

会议论文>

论文:728 占比:0.45%

专利文献>

论文:155720 占比:96.89%

总计:160723篇

沉积环境—发文趋势图

沉积环境

-研究学者

  • 胡斌
  • 李勇
  • 旷红伟
  • 王剑
  • 李文厚
  • 宋慧波
  • 赵兵
  • 邵龙义
  • 张敏
  • 柳永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董欣君; 冯振东; 宁淑媛; 张鹏飞; 陈涛; 张琳; 高迪; 吴伟
    • 摘要: 米兰科维奇旋回是是研究细粒沉积物旋回性变化的一种重要理论和方法.以东营凹陷沙四上纯上次亚段深湖相细粒沉积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自然伽马测井数据的小波和频谱分析,对LY1井目标层段的深水细粒沉积岩进行米兰科维奇旋回划分,将划分结果与对应的岩石地球化学元素指标和矿物成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受控于米兰科维奇旋回的沉积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沙四上纯上次亚段可识别出2.5个IV级旋回,10个V级旋回,28个VI级旋回;东营凹陷细粒沉积岩在古气候、古氧相、古水深、古物源,古盐度等方面的演化阶段性明显,可划分为2个沉积环境演化阶段.长偏心率周期可分为暖湿气候半周期和干冷气候半周期:暖湿气候半周期内,地表径流较多,陆源输入多,有机质含量高,对应的岩性组合以富有机质为主要特征,常见层状、纹层状沉积构造;干冷气候半周期内,地表径流和陆源输入较少,岩性组合以贫有机质为特点,沉积构造以块状构造和层状构造为主.沙四上纯上次亚段沉积环境与天文旋回之间对应较好,长偏心率周期对湖相细粒沉积演化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 何钦; 肖蛟龙; 雷雳; 范小军; 李江
    • 摘要: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及流体包裹体测试,并与知名国画石的基本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五峰湾潭国画石矿体受地层和构造共同控制,主要赋存于奥陶纪大湾组、牯牛潭组和宝塔组中;围岩地层原始沉积环境为淡水贫氧环境;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型;其岩性、定名、成矿时代、矿床成因等基本特征与被誉为“中国国画石”的广西来宾草花石具有较高相似性。研究成果可为五峰湾潭国画石的鉴赏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苏志虎; 丁海兵
    • 摘要: 瓮安白岩含铀磷块矿床位于寒武系下统牛蹄塘下部黑色岩系中,富含海绿石及粉末状黄铁矿。矿体呈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体长一般500~800 m,厚0.3~0.8 m,平均0.4 m。岩相处于局限海台地东部边缘礁滩相,铀矿体在缺氧还原条件下形成。
    • 欧阳柳芸; 贺琦; 刘昆; 杨巍; 毛凯楠
    • 摘要: 马岭地区位于贵州省兴义市,其沉积地层经历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沉积环境演化,是研究早三叠世沉积环境变化的理想地区。通过对马岭地区嘉陵江组的野外踏勘,以获得的实测剖面资料为基础,结合室内薄片观察,并根据14种主微量元素的结果,进而探讨其沉积环境的演变。马岭河剖面主要出露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可分为四段,共取16件岩石样品进行送样分析,结合沉积相、古气候指标SiO_(2)/Al_(2)O_(3)比值和古盐度指标,古水深指标CaO/MgO、Sr/Ba比值,可指示马岭地区在早三叠世经历了如下变化:①由异常炎热、干燥气候逐渐过渡为整体湿润的气候,这可能为早三叠世及后期生物复苏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②发生浅海、深海的交替变化。嘉陵江组一~四段分别以开阔台地相、潮坪相、开阔-局限-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沉积为主,每段的古盐度变化、海平面升降等现象,加上腹足、双壳等生物碎屑的局部出现,印证了该区早三叠世海洋环境异常多变,并具有多期次恶化-改善的演化过程。
    • 束芳芳
    • 摘要: 通过对诏安湾海域6个站位的水文泥沙观测和18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结合海湾水深地形,应用Gao-Collins粒径输运模型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研究了福建诏安湾海域的粒度参数分布特征、表层沉积物的运移趋势和沉积环境划分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诏安湾表层沉积物共6种类型,以黏土质粉砂和砂为主,平均粒径介于0.54~7.43Φ之间,均值为5.85Φ,除湾顶潮汐水道外,大体呈自湾顶浅水区向湾口深水区变粗的分布趋势,以湾口的潮汐通道最粗。受波浪、潮汐潮流、径流、水下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湾口区域总体表现为从外海向湾内输沙,输运方向指向东北;湾中偏南部呈明显的自岸边向湾中水道汇聚的运移趋势,偏北部沉积物输运趋势不明显;湾顶区域表现为明显的沉积物向南输运。根据水动力作用条件、地貌特征和沉积物来源的不同,诏安湾可划分为4类沉积环境,分别为湾口潮汐通道地貌、湾中潮滩地貌、湾口近岸浅滩地貌和湾顶潮汐水道地貌。
    • 张岩
    • 摘要: 以福建沿海主要河流九龙江河口为例,基于九龙江河口北港厦漳跨海大桥北段东侧海域钻孔(ZKH3),并结合九龙江河口以往有关钻孔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和年代地层学对比方法,对钻孔所揭露的沉积地层,以岩石地层为基础,依据其地层岩性、岩相特征、沉积环境,配合AMS(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加速器质谱测年技术)^(14)C、光释光(OSL)测年等数据,对研究区第四纪地层进行综合划分对比,并初步分析探讨福建九龙江河口地区第四纪地层的沉积特征。从钻孔揭露地层来看,九龙江河口地区基岩以上的松散堆积物为第四纪晚更新世以来的产物,主要发育晚更新世早-中期龙海组冲洪积、晚更新世晚期东山组冲海积、全新世长乐组海积,地层发育完整,厚度较稳定,龙海组与东山组、东山组与长乐组间以平行不整合接触。地层序列和结构的可对比性较强,标志层发育较好,为九龙江河口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依据。
    • 王春伟; 孙志峰; 杜焕福
    • 摘要: 为了明确非常规油气藏中不同泥页岩岩石类型与沉积环境的关系,针对不同泥页岩特征及沉积成因问题,通过岩心观察,利用岩矿薄片、扫描电镜、显微荧光以及元素分析等分析化验手段,开展了牛庄洼陷沙三下—沙四上泥页岩沉积环境分析及其与泥页岩岩相类型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牛庄洼陷沙三下—沙四上泥页岩共发育纹层状泥质灰岩、纹层状灰质泥岩、层状灰质泥岩、层状泥岩、块状泥岩和块状砂质泥岩6种主要的岩石类型,前4种具有较好的储集性与含油性;沙四上至沙三下沉积时期古气候由干燥转向暖湿,古水深逐渐变浅,咸水环境转变为淡水环境;在水体相对较深的沉积环境中更容易形成纹层状的沉积构造,在古盐度相对高的咸水环境容易形成泥质灰岩或者灰质泥岩。以上成果认识,对非常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游远新
    • 摘要: 本文通过对八尺门海堤两侧海域表层沉积物和柱状沉积物的分析、不同时期的海图和实测水深数据对比,对八尺门海堤两侧海域沉积环境及冲淤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八尺门海域表层沉积物以黏土质粉砂为主,沉积物类型趋于单一;柱状沉积物^(210)Pb活度未呈指数型下降,表明沉积物受到扰动影响,沉积速率表明八尺门海堤两侧海域的沉积速率随时间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八尺门海域总体上为淤积状态,冲淤变化的原因主要为八尺门海堤对东山湾和诏安湾之间水体交换的阻隔,养殖网箱、吊养设施和养殖池塘对海流的阻碍,养殖过程中流失和残余的饵料及养殖生物的代谢物等。
    • 潘进礼; 马学东; 马玉学; 公亮; 侯尚杰; 何庆志
    • 摘要: 沉积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是研究古沉积环境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适用于露头局限分布的地区。银川盆地第四系覆盖广、沉积厚度大,古近纪—新近纪沉积仅分布于盆地周边局部地区,且露头不连续,沉积环境研究较薄弱。通过对银川盆地灵武地区古近系—新近系碎屑岩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的系统采样分析,探讨该时期沉积物源特征、沉积环境与古气候变化。研究结果认为:①银川盆地灵武地区古近系—新近系物源以长英质火山岩为主;②古近纪—新近纪的沉积环境总体上为氧化环境,含盐度较高,气候特征以干旱炎热为主;③新近系彰恩堡组与古近系清水营组相比,氧含量相对增加,含盐度相对较低,水体相对变迁,湖盆由封闭体系逐步向开放体系过渡。该研究成果为银川盆地和宁南盆地渐新世—中新世晚期统一湖盆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 刘旭东; 张世民; 晏云翔; 李林元; 计昊旻; 赵俊香
    • 摘要: 浅层地震勘探与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是隐伏断层定位与活动性鉴定的基本手段,需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完善。通过采用浅层地震勘探技术,查明了淮安市区附近隐伏断裂的基本格局,并结合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与第四纪年代学测定,确定了新发现的倪湖庄-七里墩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及活动特征。倪湖庄-七里墩断裂为近南北走向、倾向西的高角度正断层,断层倾角72°~82°,探测断裂长度为43 km。浅层地震勘探揭示其断面具有近直立或呈S形的上下反倾特点,指示具有走滑性质。该断裂错断了北东走向淮阴-响水断裂与北西走向无锡-宿迁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晚期。本次探测工作对技术方法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以下建议:针对新发现的隐伏断裂,宜采用从已知点向外逐次探测的方式,即完成上一条测线的设计、施工与解译工作后,根据探测结果布设下一条测线;基于地震时间剖面进行钻探设计时,既要考虑断层两盘反射波组延伸与变形特征,又要考虑物探解译上断点与实际上断点的埋深差异;在河流下游开展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与地层对比时,需充分考虑局部地貌条件差异与第四纪海平面对陆域地表过程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