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泥页岩

泥页岩

泥页岩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4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3篇、会议论文122篇、专利文献36659篇;相关期刊191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西部探矿工程、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等; 相关会议66种,包括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第一届全国纳米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地质学会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等;泥页岩的相关文献由2885位作者贡献,包括卢双舫、薛海涛、王民等。

泥页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33 占比:1.69%

会议论文>

论文:122 占比:0.33%

专利文献>

论文:36659 占比:97.98%

总计:37414篇

泥页岩—发文趋势图

泥页岩

-研究学者

  • 卢双舫
  • 薛海涛
  • 王民
  • 田善思
  • 陈方文
  • 邱正松
  • 刘向君
  • 曾芳
  • 李吉君
  • 孟英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廖奉武
    • 摘要: 泥页岩地层钻井过程中容易发生井壁失稳问题,钻井液滤液侵入后,泥页岩水化膨胀产生的膨胀压加剧了裂缝的扩展,降低了岩石强度;钻井液的压力传递作用会减少液柱与井壁岩石的压差,降低了钻井液液柱对井壁的支撑作用。本文优选了纳米封堵剂GW-NBA、亚微米封堵剂GW-MPA、超细钙、磺化沥青作为钻井液的封堵剂,将刚性封堵剂与柔性封堵剂相结合,并且其粒径范围与一般的泥页岩微孔隙、微裂缝相近,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适用于泥页岩地层的水基钻井液体系。结果表明,该水基钻井液体系具有较好的封堵性能以及承压能力,具有较好的流变性、滤失性、抑制性、封堵性,适用于泥页岩地层钻井。
    • 夏瑞
    • 摘要: 泥页岩的研究是当今沉积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在之前研究中形成的“共识”开始受到挑战,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泥页岩不一定都沉积于低能环境,黏土颗粒可以在水流的作用下通过絮凝的方式沉积并产生絮凝波痕;富含水的泥岩(含水可高达85 vol%),在水流的作用下也会发生侵蚀作用。在深水泥页岩沉积中,并不都是正常悬浮沉积。有相当一部分的泥页岩是浊流成因的;泥页岩并不全部是来自陆源的,在早成岩过程中也可以形成石英。目前针对现有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笔者认为细粒沉积物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着力解决一些深水泥岩沉积水动力学、古气候、古物源、古构造、古水体性质的影响以及探讨事件成因(浊流、风暴流、碎屑流等)泥岩的沉积过程及沉积特征。这些方面的研究对于推动细粒沉积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刘思琦; 李晓松; 李金池
    • 摘要: 松辽盆地南部下白垩统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及营城组发育富有机质泥页岩,是重要的烃源岩。通过典型井岩心观察,结合扫描电镜、有机地球化学、全岩X衍射、低温氮气吸附等实验,对松辽盆地南部下白垩统泥页岩地质特征和孔隙发育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并探讨了孔隙发育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南部下白垩统泥页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热演化程度已进入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广泛发育有机质孔隙、颗粒内孔、粒间孔隙及微裂缝;泥页岩孔隙发育受沉积环境、热演化程度、有机碳含量、黏土矿物、钠钾长石的溶蚀等多种地质因素控制。
    • 卢玉杰; 徐影; 杨樱花
    • 摘要: 针对河南省焦作煤田山西组泥页岩储层,利用20余口井的测试化验数据对其储层特征进行分析,运用容积法对泥页岩含气量(吸附气+游离气)进行计算,发现焦作煤田泥页岩含气量为0.99~2.81m^(3)/t,平均1.87m^(3)/t,其含气量平面展布特征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结合研究区泥页岩储层基本地质属性,优选埋深、厚度、有机质含量、脆性以及含气量作为其可采性评价指标,对焦作煤田山西组泥页岩可采性进行分析,显示其可采指数为0.213~0.758,平均0.451,平面上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西部最低的趋势,与泥页岩含气量平面分布基本一致,认为焦作煤田山西组东南部为泥页岩勘探开发有利区。
    • 陈杨; 何伟; 曾繁如; 龙潇; 牟必鑫; 李轲; 宋金辉; 周瑞琦
    • 摘要: 昭觉凹陷上三叠统白果湾组是西昌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潜力层系之一,但目前尚处于勘探起步阶段,且未系统开展过生烃动力学研究,生烃能力、生烃规模及勘探潜力还不明确。为明确该区白果湾组泥页岩生烃动力学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基于黄金管热模拟实验,取得了昭觉凹陷白果湾组泥页岩产烃率及动力学参数,建立了生烃模式,并估算了油气资源量。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条件下,白果湾组泥页岩生成的天然气主要为C_(1),C_(2)~C_(5)次之。随着温度和EASY%R;的升高C_(1)和C_(2)~C_(5)的产率不断增大,而C_(2)~C_(5)、C_(6)~C_(14)和C_(14)的产率先增后减呈现典型的峰值分布,且不同的重烃气因其含碳原子个数不同导致产率不尽相同。(2)白果湾组泥页岩在0.5%≤R_(0)2.8%,C_(1)和C_(1)~C_(5)的产率增长速度仍然较快,依然保持增长趋势,重烃气的产率随之递减,为生烃的过成熟阶段,也是干气阶段,气态烃以C_(1)为主。(3)白果湾组泥页岩最大产油率为8.15 mg/g,最大产气率为22.68 mL/g;泥页岩生烃强度为54.8×10^(4)t/km^(2),有机碳-氢指数法估算泥页岩生烃量为8213.27×10^(4)t,具备形成中小型油气田的烃源岩条件。结论认为,该实验模拟恢复了白果湾组泥页岩的生烃演化过程,揭示了昭觉凹陷白果湾组泥页岩生烃潜力,为西昌盆地昭觉凹陷陆相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 高兵艳; 彭文泉; 张春池; 胡彩萍; 王会韬
    • 摘要: 鲁西南含煤区是山东重要的煤炭生产和储存区,也是山东省古生代海陆交互相沉积岩发育和保存较好的地区之一,本次以石炭二叠纪海陆交互相沉积泥页岩为研究目标,对泥页岩沉积环境和发育特征、有机地化特征、岩石物性特征、含气性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山西组和太原组是鲁西含煤区海陆交互相沉积岩最为发育层位,暗色泥页岩厚度100~200 m,有机碳含量为0.7%~3.5%,生烃潜量为0.5~6.0 mg/g,以Ⅲ型干酪根为主,镜质体反射率为0.7%~2.0%,脆性矿物主要在30%~60%之间,微裂隙发育,属特低—低页岩气层孔隙度和特低页岩气层空气渗透率,泥页岩解析气量0.15~0.30 m^(3)/t,最大吸附气量为2.33~2.88 m^(3)/t。认为鲁西南含煤区泥页岩具备页岩气形成的物质基础、演化程度、储集空间及压裂脆性条件。
    • 段悦
    • 摘要: 泥页岩中裂缝识别是一个难题,制约了济阳坳陷页岩油的发现。为了较为精确预测泥页岩裂缝,利用岩心、薄片、测井、数理统计等多种方法综合判识济阳坳陷泥页岩裂缝,预测构造缝、层理缝和超压缝在东营、沾化凹陷的分布范围。构造缝主要分布在断距大于100 m,距离断层上盘小于1.2 km的区域;层理缝主要发育在纹层状岩相内地层倾角大于6˚的区域;超压缝主要发育在压力系数 1.38和TOC 2的叠合区域。通过构造缝、层理缝和超压缝分布范围进行叠合,把裂缝发育区分为I类,II类发育区,为下一步寻找页岩油甜点打下基础。泥页岩裂缝是常规油藏、页岩油气形成的中转站;泥页岩裂缝是济阳坳陷页岩油富集高产的关键因素;泥页岩裂缝的存在有利于泥页岩储层的压裂。该成果对东部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勘探开发有一定指导作用。
    • 鲍衍君; 张鹏辉; 陈建文; 梁杰; 孟祥豪; 付奕霖; 薛路; 张旭; 王拔秀
    • 摘要: 以下扬子陆域地区官地1井下寒武统幕府山组海相泥页岩岩心样品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气体吸附、高压压汞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等实验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官地1井幕府山组泥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和孔隙发育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官地1井幕府山组泥页岩矿物组成以石英、方解石胶结物和黏土矿物为主,其总有机碳含量较高,有机质类型以I型干酪根为主且均处于过成熟阶段;(2)泥页岩孔隙类型主要为基质孔隙(粒间孔隙和粒内孔隙)、有机质孔隙和微裂隙,其中以有机质孔隙含量居多,而粒间孔隙面孔率占比最高;(3)有机质丰度对有机质孔隙的孔径和比表面积具有一定的影响,压实作用则构成过成熟阶段孔隙演化的主要因素,而刚性矿物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并对有机质孔隙的保存具有积极意义;(4)分形维数与总有机碳含量和比表面积相关性较好,而与孔隙体积相关性弱,反映孔壁粗糙程度及孔隙结构复杂程度受有机质丰度影响。
    • 李磊; 杨进; 周波; 张昌超; 邹欣; 陈雷; 张灿
    • 摘要: 渤海渤中中深层油气资源是渤海湾增储上产重点领域之一,钻井过程中复杂情况发生率高、钻井周期长等制约了中深层油气资源安全高效规模开发。针对渤中中深井井壁失稳等问题,开展了中上部泥页岩、深部潜山砂砾岩等复杂地层岩石特性研究,结合区域地应力分析,揭示了定向钻进过程中坍塌压力、破裂压力随井斜角、方位角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渤中区域中深层钻井安全密度窗口图版;基于钻井液浸入后岩石强度特性实验研究,建立了渤中区域中深井安全钻井周期图版。研究结果表明,渤中区域东营组泥页岩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垂直方向取心的强度显著高于水平方向的强度;随井斜角和方位角变化,潜山组地层破裂压力当量密度在1.84~2.73 g/cm^(3)变化;地层坍塌压力当量密度在1.15~1.40 g/cm^(3)变化;渤中区域风化带附近裸眼段安全钻井周期在15天左右,潜山安全周期在20天左右。本文研究结果对渤中区域中深井钻井设计、施工作业降低复杂情况、保障作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孙建博; 郝世彦; 赵谦平; 罗腾跃; 姜磊; 高潮; 郭超; 尹锦涛; 刘刚; 徐杰
    • 摘要: 延安地区二叠系山西组1段(山1段)陆相页岩气资源丰富,但泥页岩储层非均质性强,成藏条件复杂。为明确该区页岩气勘探潜力,应用钻井、测井、压裂、岩心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围绕山1段页岩气地质和工程特点,开展系统研究和技术攻关,创建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表明:山1段砂泥岩互层发育,横向相变频繁,泥页岩普遍含气,相邻的砂岩也含气,具有砂岩、泥岩混合,复合成藏的特征;山1段泥页岩累计厚度平均为25m,地层压力系数为0.82;泥页岩中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干酪根为主,Ro在2.33%~2.85%之间,泥页岩中主要发育4种孔隙、两种裂缝,泥页岩解析气含量平均为1.2m^(3)/t;相邻的砂岩含气饱和度平均为45%,孔隙度平均值为7.2%。通过集成创新,初步形成了陆相页岩气“三品质”测井评价技术、页岩气储层识别及随钻地质导向技术、低成本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水平井CO_(2)混合体积压裂工艺技术等勘探开发关键技术,有力支撑了延安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现场实施的3口水平井钻井周期降低11.3%,薄层砂岩钻遇率平均超过75%,无阻流量突破6×10^(4)m^(3)/d。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