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山西组

山西组

山西组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378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18321篇;相关期刊152种,包括沉积学报、地下水、古地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国沉积学大会、香港中医学会、教育研究基金会2017国际针灸高峰论坛等;山西组的相关文献由1049位作者贡献,包括郭英海、田景春、陈洪德等。

山西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4 占比:0.3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8321 占比:99.68%

总计:118698篇

山西组—发文趋势图

山西组

-研究学者

  • 郭英海
  • 田景春
  • 陈洪德
  • 张翔
  • 李壮福
  • 李文厚
  • 邱庆伦
  • 郭艳琴
  • 高潮
  • 姜呈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段志强; 夏辉; 王龙; 高伟; 范倩倩; 师威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庆阳气田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气田,主力气层为二叠系山西组山1段,砂体厚度薄且变化快,储集层分布预测难度大,制约气田的产能建设。通过井震结合开展沉积砂体刻画和薄储集层预测,探讨储集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明确有利储集层分布区。结果表明:古地貌与古流向共同控制三角洲砂体的分布,溶蚀相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最有利的储集体,局部微幅度鼻隆构造为天然气富集区。综合砂体展布规律、储集层物性、成岩作用、构造特征等因素,建立了研究区储集层分类标准,在研究区南部和中部识别出2个Ⅰ类储集层富集区。
    • 卢玉杰; 徐影; 杨樱花
    • 摘要: 针对河南省焦作煤田山西组泥页岩储层,利用20余口井的测试化验数据对其储层特征进行分析,运用容积法对泥页岩含气量(吸附气+游离气)进行计算,发现焦作煤田泥页岩含气量为0.99~2.81m^(3)/t,平均1.87m^(3)/t,其含气量平面展布特征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结合研究区泥页岩储层基本地质属性,优选埋深、厚度、有机质含量、脆性以及含气量作为其可采性评价指标,对焦作煤田山西组泥页岩可采性进行分析,显示其可采指数为0.213~0.758,平均0.451,平面上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西部最低的趋势,与泥页岩含气量平面分布基本一致,认为焦作煤田山西组东南部为泥页岩勘探开发有利区。
    • 张明达; 郭晓宇; 史骁
    • 摘要: 报道了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马垌剖面山西组二_(1)煤组的植物化石21属42种。该植物群以真蕨纲和种子蕨纲繁盛为特征,楔叶纲、瓢叶目、科达纲、苏铁纲及石松纲植物亦有一定的数量,属于华夏植物群中期组合特征,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亚丁斯克期。结合国内同期植物群的对比,首次将该植物群的发育与全球气候变化及海平面升降相联系:当气候由冰室气候转变为暖室气候、海平面上升时,植物群演替加快,光合效率增加引起O_(2)剧增及CO_(2)剧降。
    • 孙震; 王凤琴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区山西组致密砂岩气有较好的勘探潜力,胶结作用在研究区广泛发育,为了探究该区山西组胶结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通过岩心资料、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多种测试手段对山西组填隙物成分、胶结作用和物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组胶结作用主要包括硅质胶结作用、碳酸盐胶结作用和黏土矿物胶结作用;黏土胶结物、硅质胶结物及碳酸盐胶结物使得储层致密化,使储层的孔隙发育变差,研究结果对该地区进一步的勘探有一定借鉴意义。
    • 陈凤杰; 张小东; 杨燕青; 刘晓; 李贵中; 张硕; 杨庆坤
    • 摘要: 通过溶剂抽提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对华北海陆过渡相泥岩可溶有机质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太原组—山西组泥岩的溶剂抽提率介于0.02%~0.23%,太原组抽提率略高于山西组,但均低于华南龙马溪组海相页岩;甲醇溶剂抽提率最高,正己烷溶剂抽提率最低;泥岩可溶有机质由大量的杂原子化合物和少量的脂肪烃组成,杂原子化合物中酯类最多,其次为醇类及卤代烃,脂肪烃以烷烃及脂环烃为主;太原组泥岩中的酯类含量略低于山西组,霍西泥岩中醇类含量较高,豫东泥岩中脂肪烃稍多;正己烷抽提物主要为酯类和醇类,氯仿抽提物主要为酯类、卤代烃和醇类,丙酮抽提物主要为醇类,甲醇抽提物主要为酯类、脂肪烃、醇类和醛类。研究认为泥岩中醇类含量、脂肪烃和卤代烃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示沉积环境受古海洋影响的强烈程度,可作为页岩气藏储层沉积相划分的参考或依据。
    • 牛杰
    • 摘要: 为明确禹州煤田西南部二叠纪山西组煤层沉积环境及其对煤层赋存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岩芯采样、室内测试及综合分析,对煤层的赋存特征和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组沉积体系包含滨海平原体系和三角洲体系,按照不同的沉积环境将山西组划分为上下两段。其中位于下段的二_1煤层为研究区山西组主要可采煤层,其成煤环境是建立在潮坪沉积基础上的滨海平原环境,属混合坪-泥坪相。煤层厚度和顶板岩性存在一定关联,顶板岩性为泥岩或炭质泥岩时,煤层原生厚度一般较大;顶板为砂岩时,受分流河道冲刷影响,煤厚相对较薄。研究区内冲刷面积较小,对二_1煤层厚度影响有限。
    • 高泉; 王冠民; 陈纯芳; 石晓明; 余志强
    • 摘要: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特征及物性主控因素不明确的特点,综合利用薄片分析、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高压压汞等分析测试手段,并结合沉积相的研究成果,在明确山西组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利用SPSS多元回归方法定量表征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山西组岩石类型为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砂岩分选好-较好,成分成熟度高,为低孔-特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山西组致密砂岩储层受到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控制。压实作用是储层物性变差的重要因素,平均压实减孔率为82.53%;胶结物以钙质和硅质胶结为主,平均相对体积分数为3.32%,对储层的物性影响有限;溶蚀作用较弱,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隙为主,占总孔隙的73.21%。回归模型表明,标准偏差、轻矿指数、杂基相对体积分数及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平均粒径及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小;最有利的储层沉积微相为边滩,分流河道储层物性最差。
    • 蔡光银; 蒋裕强; 李星涛; 孙莎莎; 付永红; 谷一凡; 王占磊; 季春海
    • 摘要: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逐渐成为非常规油气的接替能源,系统分析海相与海陆过渡相储层特征差异,可为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借鉴。选取大吉区块山32亚段底部海陆过渡相、威远区块龙一11小层海相页岩,开展TOC、有机质显微组分、全岩—黏土X衍射、物性、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氮气吸附、核磁共振等实验,厘清了海相与海陆过渡相页岩储层宏观参数与微观孔隙结构两方面差异。结果显示:与海相页岩储层相比,海陆过渡相页岩储层TOC含量高达10.91%,干酪根类型为Ⅱ2型,黏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孔隙度与含气量略低。微观储层特征方面,海相页岩储层孔隙类型以有机孔为主,孔径分布介于10~50 nm,微裂缝主要为生烃增压缝和成岩缝,而海陆过渡相页岩储层孔隙类型以无机孔为主,孔径分布介于5~20 nm,有机孔多为孤立状不规则孔隙,微裂缝主要为有机质边缘缝和黏土矿物层间缝。在此基础上,初步揭示了海陆过渡相优质页岩储层孔隙发育受控于有机质和黏土矿物类型,阐释了页岩气赋存的优势孔隙类型为黏土矿物粒间孔。借鉴浅层海相页岩气的成功勘探实践经验,仍需加强有机质、矿物组分、孔隙赋气机制之间的三元耦合关系研究,以期为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 魏亚军; 万晓飞
    • 摘要: 在调研致密砂岩气研究现状的前提下,分析了研究区地质概况,并对研究区致密砂岩气的藏的形成条件进行详细研究,综合判定山西组的泥岩属中等-好烃源岩;确定研究区山西组储层为特低孔特低渗型储层;明确山西组为源内自生自储自盖型组合类型,其生储盖属于较好级别;气圈闭类型为非常规岩性圈闭,油气运移通道以裂缝为主,就近运移和垂向运移是主要运移方式。确定研究区山西组的气藏为致密砂岩连续型气藏,认为为生、储条件为主要形成条件,其次为盖、保条件,圈、运条件不够重要。指出致密砂岩物性条件较好和裂缝发育的区域为山西组的"甜点"区域。
    • 郝竹清; 郝叶青
    • 摘要: 三烈煤矿位于山西省昔阳县,矿区基本构造格架为走向北东,向北西缓倾斜的波状起伏的单斜构造。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_(3)t)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_(1)s)是区内的主要含煤地层,山西组含煤5层,属不可采煤层;太原组含煤10层,8号和15号煤层为稳定的可采煤层;8号煤层主要为中灰、中高硫、低磷、特低挥发分、中发热量煤、浮煤回收率低等的无烟煤;15号煤层主要为低灰、中硫、低磷、特低挥发分、高发热量煤、浮煤回收率中等的无烟煤。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