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沉积相

沉积相

沉积相的相关文献在1972年到2022年内共计4226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97篇、会议论文266篇、专利文献121016篇;相关期刊484种,包括沉积学报、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古地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137种,包括第五届全国沉积学大会、2013油气田监测与管理联合大会、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等;沉积相的相关文献由993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文厚、胡明毅、郑荣才等。

沉积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97 占比:3.11%

会议论文>

论文:266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121016 占比:96.67%

总计:125179篇

沉积相—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文锋; 张小栓; 刘瑾铭; 艾力曼·道尔吉; 杨远峰
    • 摘要: 最近在玛湖凹陷斜坡区上三叠统白碱滩组砂体内钻遇工业油流,但其沉积成因还未见报道。以玛西斜坡区为研究范围,在岩心沉积特征观察、镜下岩矿成分分析及粒度分析等基础上,结合测、钻井资料等,对白碱滩组沉积相类型进行鉴定,并阐明沉积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白碱滩组内包含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两个相类型,并可进一步细分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辫状河三角洲及浅湖共计3个亚相类型,以及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远砂坝、浅湖砂坝等7个微相类型;纵向上,自白一段到白三段,表现为自浅湖亚相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的连续过程,演化规律十分清楚。白碱滩组三段内发育的大面积优质水下分流河道储集砂体,与三叠系—侏罗系区域性不整合面、玛湖凹陷斜坡区中浅层的正断层等组合较好,可形成良好的圈闭与油气成藏条件,应是今后玛湖凹陷西斜坡区白碱滩组油气勘探的首选目标。该研究对于玛湖凹陷斜坡区三叠系白碱滩组今后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 张璐
    • 摘要: 沉积相控制着油气储层的分布和储集性能,对地层的认识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安塞油田郝家坪南区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的研究,对其地质特征有更深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工作提供指导。
    • 甘立琴; 谢岳; 石洪福; 李珍; 张文俊
    • 摘要: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储层精细刻画决定了剩余油分布及油田挖潜方向。以Q油田北块砂体为例,针对区域生产动态矛盾,结合新处理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以沉积模式为指导,完成复合砂体内部小层、单砂体级别储层精细对比。依据目标区存在的曲流河砂体叠置关系,建立3种叠置砂体的地震正演模型,明确不同叠置砂体剖面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沉积背景,井震、动静结合开展平面储层精细刻画。研究成果指导了油田高含水期注采井网调整及挖潜,部署调整井8口,增加产能550 m^(3)/d。
    • 吴新斌; 李岩; 毛友亮
    • 摘要: 研究区位于扬子陆块北缘,地层区划隶属米仓山地层小区。新元古代—三叠纪地层出露较全,以新元古代—古生代地层为主体,缺失中上志留统、泥盆系、石炭系。在研究区划分了11种主要沉积相类型。新元古界—下古生界共划分7个层序,晚古生界划分出3个层序。经研究认为,克拉通盆地边缘沉积受构造相对活动期和平静期交替控制,在岩相上表现为滞流盆地相发展为陆棚相,最后发展为较稳定的碳酸盐岩台地相的交替出现。
    • 赵常亮
    • 摘要: 研究区地处河北省的西南部,太行山中南段的东麓,在大地构造位置上隶属于华北地台二级构造单元山西台隆的东部。中元古代长城系剖面连续完整,沉积层序清晰,沉积构造明显,是分析沉积环境的极佳区域。通过对临城地区中元古代长城系沉积相进行详细研究,得出其形成于受波浪和潮汐作用为主的沉积环境,以波浪为主的结论。沉积特征以发育大量的浪成层理及波痕,同时发育了潮汐作用的滨海浅滩相沉积特征为主。建立了滨海浅滩相的浪成斜层理与潮汐水流的砂岩沉积的发育特征的沉积模式。
    • 何文渊; 冯子辉; 张金友; 白云风; 付秀丽; 赵莹; 程心阳; 高波; 刘畅
    • 摘要: 为弄清古龙页岩储层的岩性、物性及脆性等特征,在古龙凹陷部署了一口全井段取心井——古页8HC井。岩心精描以及元素分析表明,Q1—Q9油层沉积时期,古龙凹陷沉积微相类型主要为半深湖—深湖相,发育了厚层的富有机质页岩,可细分为4种岩性:页岩、粉砂岩、介壳灰岩以及白云岩。按照“构造+岩性”的划分原则,结合岩性含量特征,将岩相划分成4类:纹层状页岩相、夹层状页岩相、块状白云岩相及块状粉砂岩相。古沉积环境为温暖潮湿气候下的淡水—微咸水+弱物源+强还原环境,为有机质形成与保存提供了良好的场所。通过对储集性、含油性以及可压性3项指标综合评价可知,Q1—Q3油层储集空间类型丰富,物性条件好,含油性优越,可压性能满足页岩油施工要求,是目前大庆油田中高熟页岩油勘探的最有利层段。
    • 周磊; 冯兴强; 包书景; 谭元隆; 吴林; 张林炎
    • 摘要: 皖南泾县地区广泛出露下三叠统殷坑组,但其油气勘探程度相对滞后。通过野外露头调查、地质调查井岩心资料、测试分析数据,综合探讨皖南地区殷坑组沉积特征、生烃条件和储层条件。基于“无人机立体摄影”采集技术,对剖面露头进行创新的数字化调查,可提取构造和沉积信息。结合人工地质考察与剖面数字化,皖南地区泾县晏公堂殷坑组可划分为16小层;殷坑组岩性组合总体上为灰色泥粉晶灰岩、砾屑灰岩、角砾灰岩,夹黑色、黑灰色泥岩。殷坑组泥岩累计厚度43.8 m,TOC(总有机碳含量)为0.38%~2.21%,镜质体反射率为0.95%~1.21%,殷坑组页岩为较好烃源岩,具有巨大生烃潜力。殷坑组灰岩层段孔隙度在0.928%~2.626%,渗透率在(0.12~3.22)×10^(-3)μm^(2),基质孔隙欠发育,渗透率低,但微裂缝和裂缝发育。因此,斜坡和开阔陆棚相带成为非典型“自生自储”有利沉积相带,殷坑组具有油气资源勘探潜力。
    • 贺银军; 臧春艳; 杨纪磊; 宋修章; 郝鹏; 王岩岩; 赵伟; 秦冠男; 蔡涛; 郑薇
    • 摘要: 为了明确歧口A构造下侏罗统碎屑岩优质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通过钻井、测井、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常规物性、激光碳氧同位素等分析测试资料,对研究区碎屑岩优质储层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岩石类型包括砂岩和砂砾岩,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少量裂缝;储层物性主要为中孔低渗。影响研究区碎屑岩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如下:沉积作用,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辫状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坝和辫状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成岩作用,储层中发育微晶石英衬垫和早期粒间碳酸盐胶结物等成岩作用,有效抵御了碎屑颗粒进一步压实,保存了大部分原生孔隙,形成了以原生孔隙为主的有利储层;溶蚀作用,多类型、多期次的溶蚀作用影响了储层的发育,形成了以次生孔隙为主的有利储层。
    • 王辉; 侯文锋; 李婷; 石勇
    • 摘要: 为了研究前陆盆地坡折带对沉积相的控制作用,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三工河组为例,采取构造与沉积学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测井、岩性和野外剖面资料,分析三工河组沉积相特征、坡折带形成机理及其对沉积相和储层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三工河组沉积相类型包括冲积扇相和辫状河三角洲相。冲积扇相分布在三工河组下段,沉积物粒度粗,平面上分布于研究区西部和西北部等靠近物源的区域;辫状河三角洲相是三工河组主要的沉积相类型,划分为平原和前缘亚相;三工河组沉积在区域性不整合界面之上,垂向上岩性和沉积相组合指示沉积期湖平面逐渐上升;研究区坡折带为逆断层形成的构造型坡折带,划分为单断型坡折带和多断型坡折带;由于单断型坡折带长期的风化作用,在地形上并不能形成阻碍沉积物向盆地搬运的隆起;而多断型坡折带隆起的幅度较高,风化前后均能阻碍沉积物的搬运。冲积扇和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多分布在坡折带西部和西北部等逆断层上盘,前缘亚相分布在逆断层的下盘,体现了坡折带对沉积相的控制作用;沉积分异作用使坡折带南部多沉积中砂岩,该类砂岩储层物性最好,三工河组油气显示井多分布在该区域,体现了坡折带对储层和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 庞军刚; 常梁杰; 国吉安; 楚美娟; 马治国; 王梓萱; 王欣月
    • 摘要: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深湖重力流的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模式,利用钻井岩心,周缘野外露头及钻井测井资料,识别出深水区的块状砂岩、具撕裂屑块状砂岩、平行层理砂岩、沙纹交错层理粉砂岩、同生变形构造粉砂岩、水平层理粉砂岩、块状泥岩等7种岩相类型,代表了浊流沉积(高密度、低密度)、碎屑岩、滑塌岩、深水原地沉积等成因类型;其沉积微相分为水道、堤岸/漫溢、前缘朵体和水道间/深湖泥4种。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为一种深湖水道型重力流,由斜坡区向顺着水道延伸方向(或者由水道轴部向侧翼方向),水道的下切侵蚀作用逐渐变弱,水道成因的中厚层砂体发育,且往往垂向上叠置;在水道前端发育朵状体沉积,且侧向迁移频繁,形成了大面积分布、垂向上叠置的中薄层砂体。该研究建立了研究区湖相水道-朵状体的浊流沉积模式,可为研究区深水区的砂体精细刻画提供依据,从而进一步追踪湖底水道砂体及(部分)朵状体沉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