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3540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65篇、会议论文357篇、专利文献106726篇;相关期刊350种,包括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沉积学报、沉积与特提斯地质等; 相关会议139种,包括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等;成岩作用的相关文献由8162位作者贡献,包括孟元林、孙卫、李文厚等。

成岩作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65 占比:2.87%

会议论文>

论文:357 占比:0.32%

专利文献>

论文:106726 占比:96.81%

总计:110248篇

成岩作用—发文趋势图

成岩作用

-研究学者

  • 孟元林
  • 孙卫
  • 李文厚
  • 朱筱敏
  • 郑荣才
  • 张哨楠
  • 王兴志
  • 柳益群
  • 肖丽华
  • 史基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杨佳奇; 纪友亮; 吴浩; 孟令箭
    • 摘要: 基于储层沉积学、岩石学理论基础及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孔渗等分析资料,对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3号构造带沙河街组一段(沙一段)储层特征与成岩作用进行详细系统地研究,明确了各成岩作用强度,重建了研究区深层储层成岩演化序列,并定量分析了各成岩作用对于储层孔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沙一段储层沉积相带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A2期,平均孔隙度为12.4%,平均渗透率为92.3×10^(-3)μm^(2),先后经历了压实、早期胶结、溶蚀以及晚期胶结作用,其中压实作用是最主要的减孔作用,压实造成孔隙度损失约17%,溶解作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物性,溶蚀增加孔隙度约7.6%。预测了深层储层孔隙演化路径和储层质量,并最终建立孔隙度演化模式,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了借鉴。
    • 摘要: 日前,“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拍摄到一张非常有趣的照片,该物体看起来像一朵小花,甚至能让人们联想到它具有某种有机特征,但好奇号研究小组成员表示,该物体是一种矿物结构,是由水中沉淀矿物质形成的精致结构。据悉,好奇号火星车之前曾观测到此类矿物质结构,它们被称为成岩晶体簇。成岩作用意味着矿物质重新组合或者重新排列,这些特征由三维晶体簇构成,它很可能是由矿物质组成的。
    • 周进高; 于洲; 吴东旭; 任军峰; 张道锋; 王少依; 尹陈; 刘雨昕
    • 摘要: 针对以往定性或半定量研究白云岩储集层形成过程所取得的认识存在争议的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为例,应用激光U-Pb原位定年技术,并结合碳氧同位素组成等分析测试数据,对马家沟组风化壳岩溶型和丘滩型两类白云岩储集层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结果如下:①8个储集层样品定年测试显示马家沟组主要经历了5期成岩作用,第1期为基质白云岩的沉积或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发生时间为距今444.0~494.0 Ma,第2期为犬牙状或叶片状白云石胶结作用,发生时间为距今440.0~467.0 Ma,第3期为白云石粉砂充填作用,发生时间为距今316.5~381.0 Ma,第4期为晶粒白云石充填作用,发生时间为距今354.0 Ma,第5期为晶粒方解石充填作用,发生时间为距今292.7~319.0 Ma;②马家沟组基质白云岩的形成与沉积或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有关,而胶结物的白云石化稍晚,属渗透回流—早埋藏期白云石化作用成因;③盐上风化壳岩溶型白云岩储集层依次经历准同生白云石化、压实、风化壳岩溶、充填与破裂等成岩作用,膏模孔形成于表生岩溶阶段,被白云石粉砂和方解石等矿物充填,孔隙度由10%~40%降低至3%~8%;④盐下丘滩型白云岩储集层经历准同生白云石化、压实、海底胶结、准同生溶蚀、渗透回流白云石化、充填和破裂等成岩作用,储集层原生孔隙度为10%~30%,经海水胶结作用后降至0~6%,准同生溶蚀作用使孔隙度恢复至5%~15%,之后由晶粒白云石和方解石充填,孔隙度最终降至2%~6%。上述基于激光原位定年技术的白云石化作用和孔隙演化恢复方法对其他盆地或层系储集层孔隙演化恢复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杨丽; 覃利娟; 彭志春; 甘永年; 晁彩霞
    • 摘要: 乌石东区已发现的商业性油田主要形成于复杂陆相沉积环境,受构造、沉积和成岩作用综合影响,储层非均质性强,油藏渗流特征复杂,直接影响着油田的开发方案制定。因此,有必要开展储层物性主控因素分析,从理论上和技术上实现甜点区预测。研究采用成岩数值模拟的方法,基于成岩环境参数,应用化学动力学模型,通过对镜质组反射率、古地温、伊/蒙混层中蒙皂石层含量和石英自生加大的模拟,加权平均得到成岩指数。根据成岩指数的变化对储层成岩阶段及孔隙度横向展布规律进行预测。模拟结果表明,乌石东区成岩阶段主要为中成岩A1-A2期,凹陷中心成岩作用较强,向北逐渐减弱。综合沉积、成岩等认识,建立孔隙度预测模型,对孔隙度进行平面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顺物源方向,随埋深增大,储层物性变差,同成岩作用变化趋势一致。
    • 江山
    • 摘要: 2月25日,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拍到了某个外形奇特的物体。虽然这个物体看起来像花朵,甚至可能是某种类型的有机物,但火星车团队确认这是矿物构成的岩石,具有自然形成的精致结构。好奇号火星车以前发现过这类物体,被称为成岩作用晶体簇,是由硫酸盐构成的,最初嵌入在岩石中,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被侵蚀掉。机遇号火星车此前曾发现被戏称为“蓝莓”的凝结物,因为它们是小而圆的。
    • 胡榕; 王翀峘; 陈曦; 雷宁; 董文娟
    • 摘要: 通过对马岭地区长6_(3)亚段砂岩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物性、压汞等资料分析,发现区内发育一套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粒间孔、长石溶孔、粒间溶孔为研究区的主要储集空间,孔隙结构主要呈中孔隙特征;成岩作用类型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其中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使得储层物性变差,而溶蚀作用能有效改善储层物性,交代作用对储层影响不大;储层中碳酸盐胶结作用普遍存在,主要类型为铁白云石、铁方解石、白云石和方解石,其总体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不断减少,来源主要与水介质中的碳离子和钙离子具有一定关系。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充填原生孔隙,增强储层孔隙的抗压实能力,对储层物性具有积极影响;而晚期碳酸盐胶结物不断形成和发育,且后期溶解作用逐渐减弱,碳酸盐胶结物不断沉淀并占据储层次生孔隙,使得区内砂岩渗透率降低,储层物性变差,对储层物性具有消极影响。
    • 邹敏; 夏东领; 夏冬冬; 庞雯
    • 摘要: 从致密砂岩储层形成过程入手,以分析不同测试化验资料反映的储层差异性为主要方法,开展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红河油田川口条带延长组长;段致密储层非均质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沉积、成岩和裂缝是致密砂岩非均质性形成的重要因素。沉积作用导致的砂体叠置样式和碎屑颗粒差异形成了宏观非均质性,并且砂体叠置样式对后续成岩作用和裂缝发育有较大的影响。破坏性成岩作用形成了储层非均质分布的基本格局,其中,压实与钙质胶结作用在垂向上形成砂体物性中部好顶底差的特征,泥质胶结在平面上形成上下游储层质量的整体差异,晚期溶蚀作用主要发育在砂体中部,局部改善了储层物性,强化了储层非均质。裂缝主要发育在不同叠置样式的相对薄砂体中,增强了局部导流能力,使储层非均质性更加复杂。经红河油田川口条带钻井验证,不同阶段地质作用对储层非均质具有不同影响,形成了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分布。
    • 邓琳
    • 摘要: 针对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二段陆相断陷湖盆环境的沉积特征、储层成岩作用开展攻关,综合利用测井、录井、岩心及地震资料,通过单井相、测井相及地震相分析,确定研究区沉积相类型及各类沉积相的岩、电及地震特征,同时,成岩作用主要通过薄片、扫描电镜等微观实验技术来开展,通过定性识别与定量计算,可精细描述储层成岩特征及演化规律,对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阶段进行划分,搞清沉积体系及成岩相带的发育分布规律,为下一步优质储层的成因机制与分布模式、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规律提供可靠的基础。对渤南地区油气勘探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同时对整个沾化凹陷的勘探开发、储量接替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倪玲梅; 李忠; 郭春涛; 罗威
    • 摘要: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线衍射、地层水及物性参数等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下侏罗统阿合组砂岩的岩石学、成岩作用及地层水等特征,结合依奇克里克构造带阿合组热史—埋藏史、裂缝和断层分布规律,探讨依奇克里克背斜轴部和翼部阿合组砂岩储层成岩流体封闭性特征及其油气保存条件。结果表明:依奇克里克背斜轴部阿合组砂岩自生高岭石体积分数较高,背斜翼部的较低;背斜轴部与翼部阿合组砂岩成岩演化序列出现差异的时间距今约为5 Ma;相较于背斜翼部,背斜轴部阿合组地层水中钠氯系数及脱硫系数较高,变质系数较低;背斜轴部阿合组砂岩的成岩流体系统封闭性比背斜翼部的弱,影响天然气聚集。该结果对预测依奇克里克构造带油气藏分布具有指导意义。
    • 江文剑; 秦明宽; 范洪海; 黄少华; 郭强; 肖菁
    • 摘要: 碎屑岩成岩作用过程中铀元素迁移、聚集规律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文章通过对松辽盆地西南部含矿目的层姚家组碎屑岩成岩作用特征研究,探讨了成岩演化过程中板状铀矿床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研究区姚家组含矿砂岩主要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成岩作用强度达到中成岩A期,可划分为同生期、早成岩A和B期、中成岩A期和表生成岩期等4个成岩阶段,同时,将成岩演化过程中的铀成矿作用划分为预富集阶段(沉积-同生期)、排铀阶段(早成岩期)、叠加改造作用阶段(表生成岩期)等3个阶段。在沉积-同生期,含矿层段中暗色泥岩发生了铀的强烈预富集作用,其富集的铀可能是铀成矿过程中最主要的铀来源;在早成岩期,压实作用导致铀从高含量暗色泥岩中排泄到邻近砂岩中可能是最重要的成矿作用,铀主要富集在靠近铀源的灰色砂岩中,其成矿流体迁移方向主要是沿垂向上的;在后期表生作用阶段,地表氧化流体对铀矿体产状进行了改造,促使其形成板状矿体。砂岩型铀矿体的产状可能与其铀的来源有着十分密切关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