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碳酸盐胶结物

碳酸盐胶结物

碳酸盐胶结物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973293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沉积学报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国沉积学大会等;碳酸盐胶结物的相关文献由408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国强、何生、史基安等。

碳酸盐胶结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73293 占比:99.99%

总计:973398篇

碳酸盐胶结物—发文趋势图

碳酸盐胶结物

-研究学者

  • 孙国强
  • 何生
  • 史基安
  • 王晔桐
  • 张永庶
  • 张立强
  • 操应长
  • 杨永恒
  • 王淑萍
  • 王艳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榕; 王翀峘; 陈曦; 雷宁; 董文娟
    • 摘要: 通过对马岭地区长6_(3)亚段砂岩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物性、压汞等资料分析,发现区内发育一套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粒间孔、长石溶孔、粒间溶孔为研究区的主要储集空间,孔隙结构主要呈中孔隙特征;成岩作用类型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其中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使得储层物性变差,而溶蚀作用能有效改善储层物性,交代作用对储层影响不大;储层中碳酸盐胶结作用普遍存在,主要类型为铁白云石、铁方解石、白云石和方解石,其总体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不断减少,来源主要与水介质中的碳离子和钙离子具有一定关系。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充填原生孔隙,增强储层孔隙的抗压实能力,对储层物性具有积极影响;而晚期碳酸盐胶结物不断形成和发育,且后期溶解作用逐渐减弱,碳酸盐胶结物不断沉淀并占据储层次生孔隙,使得区内砂岩渗透率降低,储层物性变差,对储层物性具有消极影响。
    • 郑智文
    • 摘要: 乌石凹陷流沙港组储层碳酸盐胶结物发育,导致储层物性较差。研究表明,研究区储层碳酸盐胶结物类型主要为菱铁矿、(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常见其充填于粒间,少量充填于次生溶孔;根据岩相学推测碳酸盐胶结物成岩序列为菱铁矿→(铁)方解石→铁白云石。
    • 汪林波; 韩登林; 王晨晨; 袁瑞; 林伟; 张娟
    • 摘要: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典型的超深层裂缝-孔隙型砂岩储层。通过岩石薄片观察和阴极发光分析对裂缝内充填的碳酸盐脉体和孔隙内赋存的碳酸盐胶结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微区原位元素测试等技术手段,对比分析了库车坳陷克深井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孔缝碳酸盐流体性质、期次和来源等。研究结果表明:(1)库车坳陷克深井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孔隙中赋存2期方解石胶结物和2期白云石胶结物;裂缝中充填2期方解石脉体和1期白云石脉体。(2)研究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孔隙中赋存的第Ⅱ期方解石胶结物与裂缝中充填的第Ⅰ期方解石脉体阴极发光均呈橙黄色,且具有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δCe弱负异常,δEu明显正异常),显示孔隙和裂缝中存在着同期同源流体,且该期流体的胶结倾向于发生在裂缝内,对裂缝周边孔隙的保存具有建设作用。
    • 李文茂; 张天操; 钟玉梅; 杨永剑; 南红丽
    • 摘要: 通过铸体薄片观察、阴极发光与电子探针实验分析等手段,对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的碳酸盐胶结物富集规律及元素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砂岩均发育连晶方解石、晶粒结构方解石和白云石胶结物,但胶结物含量、阴极发光和微量元素组成等特征反映了胶结物离子来源具有差异性。连晶方解石阴极发光为亮黄色,Fe^(2+)、Mn^(2+)含量高,Sr^(2+)含量低,具有大气淡水成因的元素组成特点,证实了其受到大气淡水淋滤作用的影响。微晶、粉晶、细晶、中晶方解石具有橘红色到橘黄色的阴极发光特征,长石溶孔充填方解石的阴极发光具有暗明多个世代特征,反映其Fe/Mn值由高到低的变化规律。中晶方解石与充填孔隙的方解石具有高Fe^(2+)、Mn^(2+)含量和低Mg^(2+)含量的特征,认为这是由于长石及黏土矿物在埋藏成岩时期受到有机酸溶蚀的影响,成岩体系内高的Fe^(2+)、Mn^(2+)浓度,以及Fe^(2+)、Mn^(2+)在碳酸钙胶结物成岩过程中较高的分配系数决定了胶结物中元素的这种分布特征,因此晶粒碳酸盐胶结物离子应主要来源于埋藏期长石及黏土矿物的溶解。
    • 张庄; 庞江; 杨映涛; 操延辉; 戚明辉; 张烨毓; 张玲; 马森
    • 摘要: 碳酸盐胶结物是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四段砂岩中最常见的成岩矿物。应用激光微区取样碳、氧同位素测试方法,对研究区须四段砂岩中不同类型的碳酸盐胶结物的碳、氧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精细分析,结合岩相学特征和流体包裹体分析,查明了不同类型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时间和成因机制。研究表明,研究区须四段砂岩中发育Ⅰ、Ⅱ、Ⅲ三期碳酸盐胶结物。第Ⅰ期方解石的δ^(13)C_(PDB)值为-0.13‰~1.53‰,δ^(13)O_(PDB)值为-9.92‰~-6.41‰;第Ⅱ期方解石的δ^(13)C_(PDB)值为-2.44‰~1.85‰,δ^(13)O_(PDB)值为-13.97‰~-10.06‰;第Ⅲ期方解石的δ^(13)C_(PDB)值为-5.34‰~0.75‰,δ^(13)O_(PDB)值为-16.55‰~-14.44‰,第Ⅲ期白云石的δ^(13)C_(PDB)值为-0.97‰~-0.81‰,δ^(13)O_(PDB)值为-13.32‰~-12.91‰。从早期到晚期,碳酸盐胶结物的碳、氧同位素均表现为逐渐变轻,说明其沉淀温度逐渐升高,受有机流体影响逐渐加深。第Ⅰ期碳酸盐胶结物形成于晚三叠世末,储层处于浅埋藏阶段,是从早期过饱和碱性孔隙流体中直接沉淀出来的,其“碳”源主要来自沉积水中溶解的CO_(3)^(2-)。第Ⅱ期碳酸盐胶结物形成于早侏罗世,沉淀温度约45~70°C,其形成有少量有机流体的参与,有机轻“碳”、原始孔隙水中溶解的“碳”以及少量溶蚀作用释放出的重“碳”共同为该期碳酸盐胶结物提供“碳”源。第Ⅲ期碳酸盐胶结物形成于晚侏罗世,沉淀温度约100~140°C,其成因与有机酸性流体关系密切,有机成因的轻“碳”和部分由溶蚀作用释放的重“碳”是该期方解石的主要“碳”源;而该期白云石的沉淀受砂岩中碳酸盐岩岩屑溶蚀的控制更明显,由溶蚀作用产生的重“碳”是其主要“碳”源。
    • 王又春
    • 摘要: 碳酸盐胶结物是寻找低孔低渗背景下或深部砂岩储层油气勘探“甜点”的关键因素之一,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指导有利区带勘探和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中国含油气盆地碳酸盐胶结物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认为其分布具有盆地类型多样、时代跨度大、沉积相类型以丰富的三角洲相为主等特征;其类型以方解石和白云石两大类为主,根据铁离子质量分数可进一步细分为无铁、含铁和铁质碳酸盐胶结物三种类型。然后,对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期次、物质来源、离子运移及沉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总结,认为成岩过程中流体的来源、流动方式对碳酸盐胶结物的类型、成因机制及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最后,总结了碳酸盐胶结物对储层质量影响的几种观点,并提出了目前碳酸盐胶结物对储层质量影响评价过程中的一些建议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难点问题。
    • 吕焕泽; 邹妞妞; 蔡宁宁; 黄永志; 宁诗坦; 朱彪
    • 摘要: 为进一步探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北斜坡下三叠统百口泉组砂砾岩储集层的成岩环境、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机理及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综合运用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及碳酸盐胶结物碳氧同位素测定,对研究区碳酸盐胶结物的类型、形成期次、成因及其对储集层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玛湖凹陷北斜坡百口泉组存在3期碳酸盐胶结物,从早到晚依次为Ⅰ期泥晶方解石、Ⅱ期铁方解石和Ⅲ期铁白云石;δ^(13)C_(PDB)为-47.23‰~3.88‰,δ^(18)O_(PDB)为-23.64‰~-17.98‰,δ^(13)C_(PDB)范围较大,揭示有多种渠道提供碳源及水岩相互作用复杂;通过碳氧同位素计算恢复的古盐度和古温度显示,碳酸盐胶结物主要形成于淡水环境中,部分受海水影响。玛19井百口泉组整体为低孔低渗储集层,百二段物性略好于百三段,推测有次生孔隙发育;钻井后分析发现,玛19井百二段和百三段均有油层发育,与碳氧同位素分析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 刘桂珍; 时晓章; 赵永刚
    • 摘要: 碳酸盐胶结物是影响致密砂岩储层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为预测储层“甜点区”的分布,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率,利用岩心、常规测井、微观岩石薄片等资料,分析黄陵地区长6段致密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特征、成因和分布规律.结果 表明碳酸盐胶结主要有早期方解石和白云石胶结,中期铁方解石胶结,晚期铁白云石胶结,其中早期方解石占主要含量,分析成因主要为内源成因,中、晚期碳酸盐胶结为内源和外源综合作用的结果.碳酸盐胶结物的分布样式主要有:砂体顶部、底部和中部3种形式,其中砂体底部和顶部延伸较远,中部延伸距离短,规模小.顶部钙质层主要分布在浊流成因砂体中,中部和底部钙质层主要为砂质碎屑流成因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分布明显受沉积和成岩作用的控制因素,钙质层在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中较上升半旋回发育,与深湖相泥岩相接触的砂岩更易于钙质层分布;差异成岩演化影响着钙质层分布.
    • 尤丽; 范彩伟; 吴仕玖; 罗静兰; 李才; 代龙; 李驰
    • 摘要: 乐东A区中新统黄流组是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高温超高压天然气勘探的主力层系,发育重力流水道-海底扇沉积的细、中、粗粒砂岩,中、低、特低渗物性特征,多期次、多类型碳酸盐胶结.研究碳酸盐胶结物类型、期次、成因机理及其与流体活动的关系,对于储层评价预测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胶结物表现为早、中、晚三期方解石与早、晚两期白云石,由早期到晚期,方解石及白云石的 δ13 C、δ18 O值负偏增大,MnO、BaO、SrO等含量增高,早—中期方解石的形成与生物碎屑、碳酸盐矿物溶解再沉淀有关;晚期铁方解石、(铁)白云石的形成与深部热流体、无机CO2、有机酸脱羧有关.方解石的溶解-沉淀受地层压力及CO2含量共同控制,地层压力与天然气组分中CO2含量相对较高,溶解作用较强,(铁)白云石发育;反之则溶解作用较弱,(铁)方解石发育.
    • 赵晓东; 杨少春; 鞠小玉; 陈刚强; 许涛
    • 摘要: 通过铸体薄片、AxioVision图像分析、岩芯常规分析、地层水测试等方法,在明确了碳酸盐胶结物类型的基础上,采用多方法进行了碳酸盐胶结物含量的测定,探讨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北部沙湾组碳酸盐胶结物差异性分布控制因素,并揭示了其对储层物性、油水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车北地区沙湾组储层中发育大量的早期碳酸盐胶结物,不均匀充填部分原生粒间孔,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在岩芯常规测定碳酸盐胶结物含量的基础上,利用多次数、多视域的AxioVision图像分析补充测定了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与岩芯常规测定结果对比相对误差-0.14,弥补了数据点的不足.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平面上具有"北高南低"的差异性分布特征,胶结物形成于封闭性好、水体交替停滞的还原环境中,地层水Ca2+含量的差异决定了碳酸盐胶结物分布的差异,而地层水Ca2+含量的差异主要受古地貌控制,古高地水体较浅易富集Ca2+是CaCO3沉淀的良好场所,沉积微相在局部井区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碳酸盐胶结物差异性导致研究区储层物性具有"双峰值"特征,并造成了高黏超稠油油藏复杂的油水分布关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