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储层

储层

储层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9720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37篇、会议论文78篇、专利文献260507篇;相关期刊470种,包括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石油天然气学报、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等; 相关会议45种,包括中国石油学会2008年物探技术研讨会、中国石油学会第十五届测井年会、2007年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次国际学术会议等;储层的相关文献由20130位作者贡献,包括郭建春、王磊、李军等。

储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37 占比:1.41%

会议论文>

论文:78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60507 占比:98.56%

总计:264322篇

储层—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张宇; 曹清古; 罗开平; 李龙龙; 刘金连
    • 摘要: 二叠系茅口组是四川盆地勘探时间最早、目前勘探活动最活跃的层系之一。茅口组气藏按其储层类型可以分为裂缝型、岩溶缝洞型、热液白云岩型、滩相白云岩型和泥灰岩型5类,以岩性气藏为主,在不同区带、不同组段气藏类型表现出差异多样化特征。在梳理前期茅口组勘探成果和分析不同类型气藏特点基础上,明确了台缘滩、台内滩和深缓坡等有利沉积相带与准同生期白云岩化作用、后期热液白云岩化作用、表生岩溶作用、褶皱和断裂等构造作用叠加形成多类型的储层,是四川盆地茅口组天然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指出相(貌)控岩溶缝洞型储层、滩相白云岩储层和茅口组一段泥灰岩储层具有连片大面积分布、储层品质好等特点,是未来主要的勘探领域,川东北和川南-川东南是茅口组勘探最有利地区,多种类型和多个领域叠合可以形成立体勘探格局。
    • 赵芸; 李波; 龚文平; 朱锐; 董晶晶
    • 摘要: 湘中涟源凹陷是目前扬子板块页岩气和页岩油的热点地区。该地区经历多期构造抬升,地层剥蚀严重,构造极为复杂,为油气藏的预测带来了极大困难。杨家佬地区是涟源凹陷中优质的含气区块,通过对该地区的天然气特征、储盖条件及成藏期次进行分析,总结其成藏规律,为该地区乃至涟源凹陷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明确的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天然气以甲烷为主,氮气次之,系天然气单独成藏;研究区主要储层为下石炭统的生屑灰岩、云质灰岩、含泥质较少的微—细晶灰岩以及薄层状含砂泥页岩,储集空间为次生的溶蚀孔隙和构造破裂缝;研究区石炭系发育的测水段煤层区域分布完整,可作为良好的区域性盖层,与储集层之间形成良好的组合关系,形成了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2种主要圈闭类型,但圈闭形成后多次的构造运动对本区盖层造成了较大影响,从而破坏了天然气保存;本区的气藏成藏包括近源富集成藏、后期改造二次成藏以及晚期成藏3种天然气富集成藏模式。
    • 吴时国; 鲁向阳; 孙中宇; 钱星; 张莉
    • 摘要: 基于近年来获得的探测新资料和已发表地球物理大剖面,重新厘定了南海南部大陆边缘深水油气盆地构造区划与油气系统。考虑南海张裂边缘近端和远端裂陷盆地的构造差异,我们认为远端陆缘深水盆地大多以NE-SW向张裂构造为特征,据此厘定了NE向张裂盆地构造,包括南安、曾母和礼乐等深水盆地。从油气储层系统来看,南沙海区存在着特色深水油气系统成藏模式,包括孤立碳酸盐台地、深水陆源碎屑沉积体系及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油气成藏模式;位于南海和古南海盆地之间的南沙地块,在古近纪就进入深水,远离陆地,深水陆源碎屑沉积体系相对不发育,相反,发育了一套巨厚的碳酸盐层序,可望形成独具特色的深水油气系统。南沙海区的这类潜在深水油气系统在南海北部未曾遇见,特别是古近纪陆源碎屑沉积体系和孤立碳酸盐台地油气系统的共生规律,必将丰富南海深水油气成藏理论,拓展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 李朝旭; 王汝阳; 唐宏; 孙靖虎
    • 摘要: 为查明靖边气田高桥-杏河地区马五_(1+2)段储层的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本文通过观察岩芯、薄片及压汞实验分析储层孔隙结构及物理特性,分析沉积过程、成岩作用及构造因素对储层空间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马五_(1+2)段的储集空间为后期膏溶孔、溶蚀缝和构造缝,其吼道宽度较大,原生晶间孔少量发育,孔吼细小,储层渗透率整体较低,裂缝发育段渗透率明显增高。马五_(1)亚段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为简单的线性关系,马五_(2)亚段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关系不明显。强蒸发环境下的膏质沉积为储层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后期白云岩化作用增大储层的脆度,有利于构造微缝的形成,石膏的溶解有助于膏溶孔的形成,而石英和方解石充填作用等破坏储层空间的形成,因此构造作用产生的微裂缝为石膏溶解提供通道的同时也加大储集空间,沟通孤立孔隙,是后期溶蚀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
    • 王志康; 林良彪; 余瑜; 张俊法; 王兴龙
    • 摘要: 结合物源特征分析川西新场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T3x2)储层的研究较少,严重制约了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开发进度。文中通过碎屑组分及重矿物分析等手段,结合薄片及压汞等资料对新场地区须二段物源特征、储层物性特征及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新场地区须二段主要物源为东北方向的秦岭大巴山,其次是西北方向的龙门山;须二段长石岩屑砂岩的物性最好,岩屑石英砂岩次之,岩屑砂岩最差;与龙门山物源控制的储层相比,秦岭大巴山物源控制的储层富长石,富火山岩岩屑,贫沉积岩岩屑,导致其溶蚀作用、绿泥石薄膜对孔隙的保护作用更强,碳酸盐胶结作用更弱,相对优质储层占比更高;秦岭大巴山物源控制的储层中,与近物源端相比,远物源端储层的粒度、分选性、磨圆度更好,且远物源端富长石,贫沉积岩岩屑导致其溶蚀作用更强,碳酸盐胶结作用更弱;压汞资料和薄片分析显示,远物源端储层孔隙结构更好,相对优质储层占比更高。
    • 巩雪男
    • 摘要: 环境扫描电镜在地质行业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为地质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解决了很多存在的难题。对环境扫描电镜在粘土矿物中的应用和保护储层中的应用进行机理研究,再对沉积岩微观形貌及成分和压裂液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实验表明:扫描电子显微镜,使用电子束轰击样品,激发出带有样品信息的信号,在保证纳米级分辨率的条件下,同时可以提供成分信息,同时高分辨的SEM图对于样品表面形貌分析提供了可行性,如表面孔洞分析及统计,表面颗粒统计及分析等。扫描电镜由于它们在反映化学和地理物质微区的信息量方面都具有图像的分辨率高、放大的倍数多、景深较大、立体感较强、样品设计及制备较简便等诸多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在进行地理和物质微区信息的提取中也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 鲁辉
    • 摘要: 利用现场取心、冲洗液消耗量、录井气显、测井曲线和井温特征等对苏北盆地热储层地质特点如盖层、热储层、地温梯度、热储孔隙度、渗物性分析研究,得出苏北盆地东台坳陷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温度高,储层裂隙为低孔、低渗透率类型,属于较好的干热岩储层;通过对储层的各向异性、岩石力学参数的分析研究,为储层的压裂改造和东台坳陷的干热岩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 石雪峰; 杜海峰; 仲米剑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1段是一套湖沼相含煤泥质沉积,也是重要的区域盖层。在盆地不同区域,针对长1段的沉积相和油气地质意义方面的认识较为模糊。本文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分析盆地内桥镇地区长1段的露头、钻井和测井资料,认为在长1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浅湖沉积,其骨架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长1段在含油气系统中兼具生、储、盖层的特点,不仅是区域盖层,还可以作为油气储层,其中富有机质的暗色泥岩还可以是长2段油藏的烃源岩。
    • 石书缘; 胡素云; 汪泽成; 文龙; 徐祖新; 刘伟; 谢武仁; 姜华; 卞从胜; 刘静江; 陆彬; 苏旺; 冯庆付; 周刚; 郝涛
    • 摘要: 寒武系洗象池组是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重要接替层系,规模储层控制了低勘探程度区的勘探发现。采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通过对该区洗象池组滩相白云岩原岩结构恢复,开展了储层特征、控制因素及发育模式等研究。(1)滩相白云岩储层岩石类型包括砂屑白云岩、含砾屑砂屑白云岩、砂砾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残余颗粒白云岩以及晶粒白云岩等,主要发育在滩—滩多期叠置、坪—滩—坪、潟湖—滩—潟湖和坪—滩—潟湖等多种沉积微相组合序列。储集空间类型以晶间(溶蚀)孔、粒间(溶蚀)孔和溶洞为主,少量(溶蚀)裂缝发育。储层段孔隙度在3%~6%之间,最高可达10%以上。(2)在同沉积古隆起影响下,洗象池组滩相白云岩受同生—准同生期高频次暴露形成了大量溶蚀孔洞,后期叠加了加里东期多幕次构造作用的影响,形成了规模发育的滩相白云岩储层。其中,洗象池组沉积末期的郁南运动影响范围大,全盆地广泛发生暴露,对洗象池组中—上部储层有进一步改造作用;都匀运动和广西运动可能对川中古隆起及周缘储层有改造作用。(3)全盆地洗象池组以Ⅱ类储层和Ⅲ类储层为主,其中,古隆起周缘斜坡带(合川—营山)规模储层分布面积过万平方千米,有望成为目前最有利勘探区带。
    • 贾焱; 张倩; 胡文昕; 梁斌; 何燕
    • 摘要: 油藏在经过长时间的注水开发之后,储层中的各种物性参数会发生明显变化,研究油藏储层参数变化对实现油藏的高效开发有着重要作用。结合油藏注水之前的地质资料基础,充分研究注水之后对储层孔隙结构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在水冲刷作用对储层各项参数的影响,分析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参数变化,对提高油藏剩余油的开发有积极性的作用,进而实现我国油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