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飞仙关组

飞仙关组

飞仙关组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01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7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143733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沉积学报、地球化学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届学术年会、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2012年天然气学术年会、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等;飞仙关组的相关文献由950位作者贡献,包括杨雨、王兴志、王一刚等。

飞仙关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7 占比:0.26%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43733 占比:99.72%

总计:144134篇

飞仙关组—发文趋势图

飞仙关组

-研究学者

  • 杨雨
  • 王兴志
  • 王一刚
  • 张林
  • 魏国齐
  • 文应初
  • 杨威
  • 谢增业
  • 郭彤楼
  • 马永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阳; 王兴志; 蒲柏宇; 徐昌海; 杨西燕; 朱逸青; 黄梓桑; 康家豪
    • 摘要: 为了厘清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侧三叠系飞仙关组层序地层格架下鲕滩的时空分布特征,明确海平面变化对鲕滩迁移的控制机理,开展了岩性特征分析、沉积构造标志识别、层序界面层序地层格架划分等。结果表明:①开江—梁平海槽东侧飞仙关组在持续海退背景下发育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可进一步细分出5个四级层序(Ⅰ—Ⅴ)。②研究区飞仙关组鲕滩主要分布于Ⅰ—Ⅳ层序,Ⅱ层序内的鲕滩最为发育,单体厚度大、连续性好,而Ⅲ,Ⅰ和Ⅳ层序内的滩体发育程度依次减弱,最差呈不连续的零星状分布。③鲕滩在垂向加积的同时也具有明显的侧向迁移特征,整体由台地内部向斜坡方向迁移,其中Ⅰ层序至Ⅱ层序鲕滩侧向迁移特征最明显。④局部地貌高地发生的高频旋回与碳酸盐岩生产速率协同变化,导致研究区飞仙关组鲕滩呈现垂向加积和多期次叠置现象,而海平面下降到基准面以下时,适合滩体生长的水动力条件由局部高地向局部洼地变迁,使得鲕滩由垂向生长演化为侧向进积。⑤平面上,研究区飞仙关组鲕滩主要沿北西—南东(即台地边缘一带)方向展布,以铁山坡、普光地区最为发育,其次为渡口河、七里北以及罗家寨等地。该研究成果可为开江—梁平海槽地区飞仙关组优质滩相储层勘探提供依据。
    • 梁欣阳; 付德奎; 张宁; 高秋灵; 张雄华; 陈建
    • 摘要: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发育碳酸盐岩储层,是普光气田天然气的主要产出层位。在飞仙关组四段的划分中,前人研究对飞一段与飞二段间是否存在不整合面这一问题有较大争议。对普光地区现有的4口钻井开展了岩心观察,在飞一-飞二段中部发现了岩溶角砾段,且在该段上下发现了一定的岩性分界面。飞一段底部为细晶白云岩,而飞一段顶部至飞二段开始发育鲕粒及模铸孔。采取PG104-1井岩心样品并进行了碳氧同位素测试,其碳同位素值普遍正偏,而氧同位素值均大于-5‰,指示相关流体为大气淡水流体,说明岩溶角砾段底部经历了一定时间的暴露,沉积间断发育。综合界面上下出现的碳氧同位素差异,模铸孔的出现及消失以及测井曲线的变化等因素,认为飞一段与飞二段的界限可以由因准同生岩溶而发育的岩溶角砾段划分并表征。
    • 完颜泽; 王明磊; 郑超; 王旭丽; 尹宏; 罗洋; 王宇峰; 胡欣; 李润彤; 汤潇
    • 摘要: 川西北部地区飞仙关组多口井测试获气流,由于储层物性差异,使得测试产量差别较大。为进一步明确飞仙关组滩相储层发育及演化规律,文中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岩心、测录井、地震资料,对飞仙关组地层层序进行逐级划分,并在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开展沉积模式与优质储层发育规律分析。研究表明:飞仙关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6个体系域,发育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台前斜坡—海槽(盆)沉积体系,台地向北东方向逐渐迁移,并在SQ1沉积期晚期将开江—梁平海槽填平补齐;SQ2沉积期台地边缘迁移至九龙山地区,广泛发育台内鲕粒滩与台缘鲕粒滩微相;SQ3沉积期整体为浅水、平缓的局限-蒸发沉积;具有白云岩化、强溶蚀作用的滩体发育区是飞仙关组优质储层发育区,即SQ2台缘滩发育区。
    • 徐敏; 李金芝; 梁虹; 王兰英; 彭才; 吴育林; 郭冉; 陈辉; 钟勇; 吴建学
    • 摘要: 近年关于四川盆地飞仙关组鲕滩的勘探开发多集中在开江梁平海槽两侧,为进一步拓展盆地内飞仙关组鲕滩发育有利区,利用大量新采集的盆地大格架剖面和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充分结合地质认识、钻井资料和测井资料,开展了川中川东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分布规律研究.通过优选整个四川盆地飞仙关组井位,精细标定鲕滩储层在不同相区的地震剖面上的响应特征和发育位置,结合盆地大格架剖面上飞仙关组沉积特征,建立了飞仙关组鲕滩从盆地中部到川东北地区的发育模式,发现了四川盆地飞仙关组鲕滩分布及迁移规律,提出了鲕滩储层发育是受物源方向和裂陷槽联合控制的沉积模式的地质新认识.研究认为四川盆地飞仙关组鲕滩具有"自西南向东北方向"迁移的特征,川中川东地区沿蓬溪武胜台凹和开江梁平海槽发育3期大规模鲕滩:飞一段前积鲕滩体,飞二、飞三段前积鲕滩体和飞二、飞三段加积鲕滩体,川中中部蓬溪武胜台凹处也发育与开江梁平海槽两侧一样的飞仙关组高能鲕滩储层,这一发现为飞仙关组地层的勘探提供了新的勘探区域,具有重要的勘探价值.
    • 董珊珊
    • 摘要: 飞仙关组滩相储层是普光气田的主力产层,其储层特征对开发部署具有重要作用。综合运用研究区岩心、薄片、压汞及生产测试等资料,对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各种类型的白云岩是储层的主要岩性,飞仙关组储层以中低孔-中低渗储层为主;储层空间类型分为孔隙和裂缝,以孔隙为主;储层孔隙结构可分为四类,其中Ⅰ类孔隙最优;储层的形成和演化受沉积相、成岩及构造等作用的综合影响。
    • 徐云强; 易娟子; 袁海锋; 叶子旭
    • 摘要: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观察、阴极发光分析、激光微区LA-ICP-MS分析以及锶同位素分析等技术手段,探讨川东龙门构造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滩相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研究区飞仙关组储层主要为亮晶鲕粒灰岩及粉细晶云岩,鲕粒灰岩主要受压实、压溶及胶结充填作用的影响,孔隙度为1%~3%;晶粒云岩由于白云石化和埋藏溶蚀作用发育,孔隙度多数大于4%.中-晚成岩时期的白云石化作用、第二和第三期埋藏溶蚀作用为研究区飞仙关组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
    • 魏国齐; 杨威; 刘满仓; 武赛军; 莫午零; 金惠; 沈珏红; 郝翠果
    • 摘要: 通过鄂西-城口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对长兴组-飞仙关组台缘带及台缘礁滩特征取得了新认识:①长兴组-飞仙关组为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由东向西依次发育盆地相、斜坡相、台缘礁滩相、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蒸发台地相;②发育一条长兴期—飞仙关期的台缘带,长兴期以台缘礁组合为主,飞仙关期以台缘鲕滩为主,礁滩分布连续、厚度较大且延伸范围较广;③长兴期台缘礁由礁基、礁核和礁盖组成,礁核主要为粘结礁和障积-骨架礁,礁基和礁盖主要为生屑砂屑滩,分布于万源蜂桶、宣汉盘龙洞、开县满月、奉探1井和见天坝一带,迁移特征不明显;④飞仙关期台缘滩以鲕粒白云岩和鲕粒灰岩为主,分布稳定、范围大,向盆地方向,台缘滩由飞二段逐渐迁移至飞四段,飞二段台缘滩主要分布于万源八台、开县满月、万州双河、寨沟湾和石宝寨一带,飞三段台缘滩向东迁移至宁厂一线,飞四段台缘滩迁移至孔家沟一线,飞二段台缘滩与长兴期台缘礁叠合,白云岩化程度较高.
    • 缪宇; 田瑜峰; 吴亮; 吕晓春; 李仕忠; 宋文婷
    • 摘要: 晚二叠世以来受印支造山运动及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事件的影响,上扬子西南缘地区沉积物源及沉积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引发学术界热议.本文以上扬子西南待补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碎屑岩为例,从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等方面对飞仙关组源岩属性、物源、沉积及构造环境进行约束.飞仙关组碎屑岩整体成熟度较低,岩石风化程度中等,源区曾经历过持续的构造抬升剥蚀,并于早三叠世扬子西南缘浅海-滨海相的氧化环境中沉积.其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集中在257±2.9 Ma,与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主喷发时限一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与峨眉山高钛玄武岩高度一致,指示飞仙关组主要物源区为近源的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源岩主要为板内拉张环境形成的峨眉山高钛玄武岩,并在玄武质岩浆上涌过程中混染了少量扬子陆块古老结晶基底成分.此外,康滇古陆及扬子克拉通也提供了部分物源,主要为Rodinia超大陆汇聚及裂解背景下产生的岩浆岩.年代学证据显示,Rodinia超大陆汇聚及裂解事件在区内具有较好的沉积物源响应,为全球性Rodinia超大陆汇聚及裂解事件的时限约束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 董庆民; 胡忠贵; 陈世悦; 李世临; 蔡家兰; 朱宜新; 张玉颖
    • 摘要: 碳、氧同位素是碳酸盐岩研究的重要地化指标之一,在反映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变化、成岩作用影响及进行地层对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川东北地区野外剖面考察、岩石薄片鉴定和微量元素分析,结合长兴组-飞仙关组241件碳酸盐岩样品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建立同位素演化曲线,重点对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响应特征进行区域性对比分析,进一步对其地质意义进行试验性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长兴期碳同位素演化曲线与海平面变化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并可与层序内部体系域进行良好对应,该时期氧同位素组成呈相对稳定趋势;在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碳、氧同位素值均发生强烈负漂移,达到最低值;进入飞仙关期后碳同位素值进入低幅波动的恢复阶段,在飞四段内部达到极大值后降低,氧同位素组成在飞仙关期也较为稳定.碳、氧同位素值在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处发生强烈负漂移可能与甲烷释放及火山喷发事件有密切关系.
    • 肖高强; 陈杰; 白兵; 李元彬; 朱能刚
    • 摘要: 云南峨眉山玄武岩和碳酸盐岩分布区为典型重金属地质高背景区,选取云南鲁甸县典型地质高背景区为研究对象,采集1406件表层土壤样品,系统研究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特征,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重点探讨不同地质岩性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分析土壤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①表层土壤中Cu、Cr、Cd、Zn和Ni含量均超出云南省背景值,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受成土母质影响,碳酸盐岩明显富集Cd、Cr、Cu、Hg、Ni、Pb、Zn,飞仙关组碎屑岩明显富集Cr、Cu、Ni、Cd,玄武岩明显富集Cu、Cd、Zn、Cr,均为典型的地质高背景区;②表层土壤重金属综合评价等级以风险可控为主,碳酸盐岩、飞仙关组碎屑岩和玄武岩土壤中污染风险较高的重金属元素主要为Cd、Cu、Cr、Ni,且明显受玄武岩岩浆活动影响;③主成分和空间分析结果显示,地质高背景区土壤重金属高含量主要为成土母岩中重金属高含量及其风化成土过程中次生富集作用导致,人为影响相对较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