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孔隙类型

孔隙类型

孔隙类型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408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5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19894篇;相关期刊128种,包括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代地质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等;孔隙类型的相关文献由144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琴、王成、钟大康等。

孔隙类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5 占比:1.75%

会议论文>

论文:32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19894 占比:98.09%

总计:20281篇

孔隙类型—发文趋势图

孔隙类型

-研究学者

  • 张琴
  • 王成
  • 钟大康
  • 唐相路
  • 张佳佳
  • 张金川
  • 李宁
  • 温志峰
  • 苗建宇
  • 邵红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毅; 张恒荣; 袁伟; 杨冬; 胡德胜
    • 摘要: 基于常规物性、铸体薄片、高压压汞等实验分析资料,运用分形理论研究乌石凹陷X油田始新统流沙港组常规砂岩与砂砾岩储层分形特征,分析分形曲线特征,分形维数及其与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评价分形维数对不同类型砂岩储渗能力表征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比常规砂岩,砂砾岩高压压汞分形曲线呈现分段特征,指示发育大孔、小孔、微孔三套尺度不同的孔喉系统,分段分形表征结果显示大孔与小孔分形维数大于常规砂岩,表明砂砾岩孔隙结构最复杂;常规砂岩分形维数与储渗性能相关参数关系较好,而砂砾岩样品分形维数仅与储集能力参数具有一定相关性。综上所述,研究区砂砾岩相比常规砂岩孔渗关系更复杂,孔隙类型多样,不同类型孔隙连通性差异较大,分形维数可表征其储集能力,但对渗流能力表征具有一定局限性。
    • 雷海艳; 郭佩; 孟颖; 齐婧; 刘金; 张娟; 刘淼; 郑雨
    • 摘要: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为盆地西北缘的主力烃源岩,具有较大的页岩油勘探前景。利用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以及高压压汞等测试手段,对研究区玛页1井风城组页岩油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精细研究和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储层以薄层状或块状云质、粉砂质、钙质或硅质泥岩为主,且泥岩中常发育大量白云石、方解石、及硅质条带、团块或斑块。(2)研究区风城组页岩油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孔、基质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晶内溶孔以及微裂缝等,以基质溶孔和晶间孔最为发育。储层物性差,孔隙度为0.4%~17.7%,大多小于3.0%;渗透率最大值为2.90 m D,大多小于0.03 mD,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3)研究区样品孔隙体积普遍较小,平均为0.25 cm3;均值系数平均为13.95;分选系数平均为2.44;偏态平均为0.97;峰态平均为1.25;变异系数平均为0.17;最大进汞饱和度低,平均为37.23%;退汞效率低,平均仅为25.73%。(4)研究区页岩油储层可分为Ⅰ,Ⅱ,Ⅲ等3类,其中物性好且内部孔隙连通性好的Ⅰ类页岩油储层具有好的油气勘探开发前景。
    • 王晨杰; 张新涛; 徐春强; 于娅; 郭瑞
    • 摘要: 渤海湾盆地中生界火山岩广泛发育,岩性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优质储层主控因素认识不清。为探索火山岩优质储层控制因素,充分利用岩芯、薄片、实验等数据,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火山岩储层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及储层控制因素。分析表明:研究区火山岩主要发育安山岩、玄武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4种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为"裂缝-孔隙型"。火山岩优质储层主要受岩性岩相、旋回界面和构造运动共同控制,其中岩性岩相控制了火山岩优质储层的纵向分布,旋回界面控制了火山岩优质储层的垂向分布,构造运动可以对火山岩储层进行再改造。
    • 李楚雄; 申宝剑; 卢龙飞; 蒋启贵; 潘安阳; 陶金雨; 丁江辉
    • 摘要: 为了表征松辽盆地沙河子组页岩微观孔隙结构,选取沙河子组9个页岩样品开展了饱和与干燥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测试,同步进行了岩石物性测试和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系统分析了核磁共振T2弛豫特征,孔隙类型与分布特征,对比了核磁孔隙度与气测法孔隙度的差异。结果表明:沙河子组页岩样品的核磁共振T2谱以单峰型为主,弛豫时间较短,孔隙直径主要分布在10~1000 nm;孔隙类型以纳米级无机孔为主,有机孔和微裂缝相对不发育;扣除基底信号后计算的核磁共振孔隙度分布在0.68%~3.66%,与He(氦)孔隙度具有较好的匹配关系;孔隙度较小的样品更容易受岩石基质背景信号影响而造成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总体认为,核磁共振技术能够准确分析低孔、低渗页岩样品的孔隙度和孔径分布,但需要注意页岩中有机质和黏土矿物束缚水产生的核磁信号干扰。
    • 蒋柯; 曾萍; 蒲飞龙; 宋威国; 周文; 唐潮
    • 摘要: 页岩是渗透率最小的沉积岩,其表观渗透率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为了探究影响页岩表观渗透率的主控因素,对压力、孔隙结构、孔隙类型和微观渗流机理等4大类13小类页岩表观渗透率的因素影响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压力和孔径是页岩表观渗透率的主控因素,应力敏感效应、基质收缩效应、壁面粗糙度、阻塞率、迂曲度、页理、有机孔隙、无机孔隙、黏滞流动、扩散、滑脱流动、吸附、真实气体效应等因素均与地层压力和孔径密切相关。明确页岩表观渗透率因素有利于指导页岩渗透率测试及页岩气储层的勘探开发。
    • 李航航; 冯震
    • 摘要: 神木气田双3区块作为神木气田早期的主要开发区块,随着开发深入,储层地质情况发生变化,需要对储层情况进一步分析研究。通过对双3区块砂体厚度、有效砂体厚度统计分析,绘制有效砂体的平面分布有效厚度图,重新认识储层有效砂体展布规律;并从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孔渗分布和孔隙结构特征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区块的储层特征。在明确了区块的有效储层展布规律及储层特征,不仅可以指导该区块气藏开发和下一步区块气井的开发部署,也为神木气田东部区块气藏起指导作用。
    • 李楚雄
    • 摘要: 页岩具有岩性致密、矿物组成差异大、孔隙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等特征,难以使用常规油气储层分析方法开展研究。目前,页岩微观孔隙结构表征通常采用多种技术的联用,主要通过以高分辨率扫描电镜成像为代表的图像分析技术来定性观察,并结合以气体吸附、计算机断层扫描为代表的流体或非流体注入技术来定量分析。
    • 陈嵘; 胡向阳; 袁伟; 张顺超; 杨毅
    • 摘要: 乌石凹陷M油田主力油组砂体规模较大,岩性主要为含砾中粗砂岩和砂砾岩,其次为细砂岩。砂砾岩油层由于受特殊沉积和成岩作用影响,浅层油层表现为高阻特征,中深层部分油层电阻率与水层相差不大,为测井流体性质识别及渗透率定量评价带来较大困难。以核磁、压汞、铸体薄片等实验资料为基础,从微观研究高阻油层与低对比度油层储层特征的差异,并且将储层按粒间孔、混合孔、铸模孔分为3类,建立了M油田储层类型划分标准及渗透率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孔隙结构的复杂性造成的高束缚水饱和度是导致区域低对比度油层形成的主要原因;储层分类后渗透率计算精度明显提高,为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及钻后评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黄军平; 黄正良; 刘立航; 李相博; 胡海燕; 郭玮; 郑泽宇
    • 摘要: 以忠平1井乌拉力克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应用二氧化碳和氮气吸附、高压压汞、氦气孔隙度、水平衡实验等方法,结合分形维理论表征和探讨页岩孔隙、孔径分布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乌拉力克组页岩中微孔体积平均为0.00372 cm^(3)/g,占总孔体积的20%;介孔体积平均为0.01186 cm^(3)/g,占比为62%;宏孔体积平均为0.00333 cm^(3)/g,占总孔隙的18%;页岩比表面积为14.47~21.81 cm^(2)/g,微孔平均贡献67.92%比表面积,介孔31.93%,宏孔0.15%,直径<10 nm的孔隙贡献92.23%的比表面积;页岩微孔分形维数D_(m)为2.29~2.66,介孔分形维数D_(1)为1.31~1.51,介孔分形维数D_(2)为2.74~2.79。页岩孔体积和比表面积与黏土矿物和长石质量分数呈正相关,与石英质量分数呈负相关;水分降低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大约10%以上,水分和可溶沥青并存会降低储层孔隙和比表面积20%以上。因此,乌拉力克组页岩以介孔为主且孔隙非均质强,孔隙主要受矿物组分石英、长石、黏土矿物、水分与可溶沥青控制与影响。
    • 刘畅; 陈桂华; 路媛媛; 王恩博
    • 摘要: 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微观孔喉结构复杂,宏观上控制了储层物性差异、储层内气水分布及含气量。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纳米CT、高压压汞、恒速压汞及核磁共振等高精度实验技术开展储层微观孔喉结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1)孔隙组合划分为粒间孔型、粒间孔+溶蚀孔+晶间孔型、粒间孔+晶间孔型、溶蚀孔+晶间孔型以及晶间孔型5种类型;(2)粒间孔型对应最佳的进汞曲线形态,启动压力小于1 MPa,进汞饱和度大于80%,核磁共振右峰比例大,孔喉半径大,大孔含量多,孔隙度最高,一般大于10%。随晶间孔含量增多,启动压力明显增加,总进汞饱和度降低,核磁共振逐渐过渡为左峰型,孔喉分布逐渐减小,整体孔隙度小于6%;(3)粒间孔型大孔含量多,可动饱和度最高,可达60%。以晶间孔为主的组合类型主要为小孔组成,流体可动性差,可动部分一般小于30%,多为束缚流体。研究认识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的增储上产及下一步滚动勘探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