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致密砂岩储层

致密砂岩储层

致密砂岩储层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510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3篇、会议论文84篇、专利文献266745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科学技术与工程、石油天然气学报等; 相关会议55种,包括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中国石油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年会、第三届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勘探评价学术讨论会等;致密砂岩储层的相关文献由1765位作者贡献,包括成志刚、罗少成、张荣虎等。

致密砂岩储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3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8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66745 占比:99.87%

总计:267102篇

致密砂岩储层—发文趋势图

致密砂岩储层

-研究学者

  • 成志刚
  • 罗少成
  • 张荣虎
  • 席辉
  • 林伟川
  • 王俊鹏
  • 王珂
  • 卢双舫
  • 张泽文
  • 张海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延勇; 韩旭; 张兵; 陆小霞
    • 摘要: 为了查明致密砂岩储层天然气井低产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开发措施,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区块上古生界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研究对象,基于铸体薄片、压汞、物性、敏感性等分析测试,查明致密砂岩储层特征,确定适宜开发措施.结果表明:盒8段岩石类型以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塑性组分含量较高且以黏土矿物为主;储层表现出典型的低孔隙度、低渗透率、高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低退汞效率、强非均质性等特点.在上述地质和物性条件约束下,致密砂岩储层表现出中等偏强速敏、强水敏、中等偏弱应力敏感性,导致区块内天然气井低产.针对该储层特性,提出加强钻井过程储层保护、选取适宜压裂液配方和控制压裂返排时间、科学管理试气与试采是释放盒8段产能的有效工程措施.
    • 孙光远; 王哲麟; 刘培刚; 张志强
    • 摘要: 长石次生溶孔是致密砂岩储层微-纳米级别孔喉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明确碱性长石溶孔发育特征及其对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的改造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华庆地区三叠系延长组6段3亚段(长6^(3)亚段)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能谱分析获取各类长石的钾、钠元素分布特征及组成特点;基于ImageJ软件对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及参数提取,分别对具有典型溶蚀特征的波状条纹长石和斑块状条纹长石进行图像分析和理论计算,提出了基于溶蚀强度参数评价储层溶孔对储集空间贡献程度的方法;定量评价了长石溶蚀对孔隙发育的影响,精准刻画了长石发育特征、溶蚀率及孔隙度贡献率等参数。图像分析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碱性长石溶蚀微孔主要由弱溶蚀作用形成,形态特征为条带状和蜂窝状,面孔率大小分布在2.06%~35.20%,平均值为13.99%,因溶蚀作用形成的孔隙面积占比与碱性长石中K+富含区域面积大小呈负相关。
    • 朱兴娇; 赵军龙
    • 摘要: 致密砂岩是一种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型的储层,天然裂缝在储层油藏开发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规测井资料是储层进行识别划分的重要途径,但仅靠单一的曲线很难准确识别出天然裂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天然裂缝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和成像测井响应特征的总结分析,深入分析了每种测井方法的基本原理,总结归纳了六种基于测井曲线的裂缝识别方法,并将这六种方法识别后的效果与成像测井结果相结合,通过两者的结合可以有效对裂缝进行识别。
    • 李原杰; 廖发明; 柳先远; 吕波; 陈啸博
    • 摘要: 饱和度测井资料是评价储层动用程度、挖掘剩余潜力、进行开发层系调整的重要依据。常规套后饱和度测井在中、高孔隙度储层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而对于致密的低孔隙度储层的适用性差,无法进行定量评价。热中子成像测井系统(TNIS)、储层性能监测仪(RPM)和储层动态测井仪(RDT)是3种较为先进的测井仪器,它们的优势在于探测半径更大、仪器精度更高和适用的孔隙度下限更低。在基质孔隙度为6%~10%的塔里木盆地迪那2气田,开展了这3种仪器在致密砂岩储层饱和度测井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RDT测井效果最佳,其快中子截面参数能有效识别气层、差气层和干层;RPM测井效果次之,其气体探测对储层含气性有较高的敏感性;而TNIS测井获得的热中子俘获截面和长短源距热中子计数率与RDT、RPM相同参数相比无明显优势,其热中子衰减成像技术无法有效识别气层和干层。由于现场试验选取的测井段无水淹层,3种测井仪器对水淹层识别的效果还需进一步验证。通过3种仪器的对比测井评价,为同类型致密砂岩储层饱和度测井提供借鉴。
    • 马旭晴; 王浩男; 李昌庆; 刘庆茹
    • 摘要: 微观孔喉结构是影响致密砂岩油气充注与聚集、控制致密油气“甜点”发育的关键。本次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8致密砂岩为例,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及核磁共振等测试手段,定量研究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特征,并根据压汞及核磁等实验参数,分别探讨孔隙类型、孔喉体积比、孔喉分布大小以及孔喉的连通性对储层含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致密砂岩储层孔喉具有进汞压力高、中值半径小、束缚水饱和度高等特征,其含油性受物性和孔喉结构共同控制;储层含油性受孔隙类型、孔喉分布及大小、孔喉连通性等因素共同控制。粒间孔发育良好、孔喉体积比中等(Vr为1.7~3)、大于充注下限值(0.077μm)的孔喉含量高且连通性好均为储层含油性有利条件。以马岭地区长8储层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孔喉结构特征对储层含油性影响,明确孔喉结构对原油充注与聚集的机理及致密砂岩油气富集的有利孔喉条件,为致密砂岩油后期增储上产提供依据。
    • 王子文; 尹帅
    • 摘要: 本文利用有限元法构建了致密砂岩储层的甜点预测方法。应变能量(U)能定量表征不同类型岩石介质内部微尺度破裂发生的概率。其具体步骤为:首先,建立低幅度构造区地质模型,以相控原则对岩石力学参数进行了赋值,通过边界施加载荷恢复了目的层在燕山期的古构造应力场;然后,根据能量守恒原理求取目的层的应变能量密度分布。U值的平面分布具有明显呈带状分布的特征。分析了应变能量密度与低幅构造区强非均质性致密砂岩储层产能之间的关系,符合率较高。高应变能量区为甜点区。本文基于U值定义的甜点主要是从岩体变形及破裂角度进行的分析。在实际勘探过程中,还应考虑储层物性及保存条件等地质因素。本文建立了一套系统的基于U值计算的甜点预测方法。该方法适用于鄂尔多斯盆地低幅构造区强非均质性致密砂岩储层
    • 赵兰
    • 摘要: 杭锦旗地区十里加汗区带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1段砂岩平均孔隙度8.3%,平均渗透率0.89×10^(-3)μm^(2),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而微裂缝对改善致密砂岩储层物性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开展微裂缝研究是该区储层研究的重点。通过微观薄片观察,结合压汞、岩心物性以及构造特征,对该区微裂缝的类型与成因、形成期次、控制因素以及微裂缝对物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盒1段致密砂岩按照接触关系可分为粒内缝、粒缘缝和穿粒缝,按照充填程度可分为未充填缝、不完全充填缝和完全充填缝。根据成因分析,研究区至少存在三期微裂缝。其发育程度受内因(砂岩粒度、岩石碎屑成分、岩屑和填隙物含量以及颗粒间的接触关系等)和外因(构造应力)的联合控制。微裂缝主要影响储层的渗透率,多因素影响是微裂缝性致密储层的一个基本特点,平均喉道半径对储层渗透率起主要控制作用。
    • 马陇飞; 萧汉敏; 陶敬伟; 苏致新
    • 摘要: 岩性识别是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针对致密砂岩储层岩石成分复杂、岩性多样和岩性常规测井识别受限等问题,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在数据分析上的强大功能,采用泛化能力出众的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算法解决岩性识别中人力和物力耗费大的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敏感分析选取声波时差、自然伽马、电阻率、泥质含量、自然电位、有效孔隙度、含水饱和度和密度8个测井参数,构建基于GBDT算法的岩性识别模型,结合实际数据进行验证和应用效果分析。与朴素贝叶斯、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岩性识别相比,GBDT算法岩性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2%,高精度的GBDT算法岩性识别模型为致密砂岩储层岩性精确识别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
    • 白泽; 谭茂金; 石玉江; 李高仁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西部地区长8组地层是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低,孔隙流体对测井响应的敏感性不强,油层和水层的电阻率对比度低,影响了测井流体识别和测井解释评价。为此,从研究区低阻油层的微观和宏观影响因素出发,探索并建立了双视地层水电阻率差异交会图版法、物性与阵列感应电阻率差异交会图版法以及全烃录井测井联合交会图版法,并利用图版符合率和投票策略构建了一种综合流体识别方法。应用结果表明,造成研究区低阻油层的主要微观因素是高束缚水饱和度和高地层水矿化度,宏观上主要与上覆长7组烃源岩的排烃能力差异有关。综合流体识别法相比于单一流体识别方法,流体识别精度更高,对30口探井的流体识别符合率为83.3%,表明了综合流体识别方法对低阻油层识别的有效性,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 杨婕; 李治平; 赖枫鹏
    • 摘要: 纳米材料已被证明可以提高非常规油气采收率,但其在储层孔隙中的吸附与滞留机理尚未明确。以大庆油田上白垩统青山口组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低温液氮吸附、润湿角测定、扫描电镜、核磁共振及离心实验方法,研究了纳米-滑溜水压裂液在孔隙中的吸附与滞留,以及其对微观孔隙结构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滑溜水压裂液处理后,扫描电镜观察到纳米颗粒在孔隙中滞留,岩石润湿角降低30.28%~58.17%;孔隙结构由平板孔向墨水瓶孔过渡,比表面积及吸附量显著增加;微孔占比减小20%~25%,过渡孔占比增大21%~26%,总孔体积增大;分形维数变小更接近2,孔隙结构变简单。纳米颗粒在储层孔隙中的吸附与滞留导致微观孔隙结构发生变化。实验结果与认识对纳米-滑溜水压裂液在致密砂岩储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