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孔径分布

孔径分布

孔径分布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建筑科学、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5篇、会议论文170篇、专利文献103991篇;相关期刊412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材料导报、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140种,包括第三届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勘探评价学术讨论会、第十八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2012年全国活性炭学术研讨会等;孔径分布的相关文献由3370位作者贡献,包括卢双舫、张利波、彭金辉等。

孔径分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5 占比:0.78%

会议论文>

论文:170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103991 占比:99.06%

总计:104976篇

孔径分布—发文趋势图

孔径分布

-研究学者

  • 卢双舫
  • 张利波
  • 彭金辉
  • 薛海涛
  • 齐宏进
  • 周素红
  • 夏洪应
  • 张世敏
  • 杜文琴
  • 狄剑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俊轲; 王斌; 周纯润; 马佳明
    • 摘要: 随着中国石化在涪陵地区页岩气开采取得重大突破,页岩被视为重要油气储层,本文针对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开展研究,进行核磁共振实验判明目标储层页岩的孔隙渗透性特征、岩石样品的油水饱和度和其他物理特性,为页岩储存的核磁共振研究提供基础。
    • 张波; 王起才; 代金鹏; 毕瑞枭; 何孟凯; 章鑫
    • 摘要: 研究-3°C和标准养护环境下,复合矿物掺合料的掺量与单复掺形式对混凝土抗压性能、孔径分布和抗氯离子渗透能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3°C养护环境下,复合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均不如标准养护的,且随着掺量的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逐渐下降,这与标准养护下的规律不相适应。复合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孔径分布与抗氯离子渗透能力也均不如标准养护的,但随着掺量的增大,混凝土孔径分布与抗渗性逐渐优化,这与标准养护下的规律相适应。中低掺量的复合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在抗压性能方面较单掺粉煤灰或矿粉相比,没有显著的优化效果,但孔结构和抗渗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高掺量的复合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在抗压性能、孔径分布、抗渗性方面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
    • 闫和平; 杨甫; 段中会; 田涛; 付德亮
    • 摘要: 煤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是煤储层特征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选取黄陇侏罗纪煤田转角勘查区4个典型低阶煤样品为研究对象,以煤质特征研究为基础,进行压汞和液氮吸附实验,获取了不同测试方法的煤孔隙结构参数。根据两种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在孔径50nm处采用曲线拼接法进行联合,分析了全孔径段的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分布。结果显示:煤的比表面积主要分布在微孔、小孔和中孔三个区间,呈现“三峰”特征,表现为微孔>小孔>中孔>大孔的分布特征;孔隙体积主要分布在微孔、小孔和大孔。灰分含量和阶段孔径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但相关性强弱不同,总体显示和微孔、小孔及中孔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大孔孔隙呈负相关关系,灰分含量与微孔、小孔的影响最大。显微组分中的镜质组和壳质组含量与大孔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呈正相关关系,与微孔、小孔呈负相关关系;惰质组含量与大孔孔隙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呈负相关关系,和微孔、小孔呈正相关关系。
    • 郭二宝; 余忠凯; 刘兴成
    • 摘要: 针对转炉一次烟气净化问题,选取9种袋式除尘滤料并测试除尘滤料的理化性能,研究滤料间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玻纤覆膜滤料经向断裂强力最优,为1751.3 N,氟美斯未覆膜滤料纬向断裂强力最优,为1642.6 N;聚四氟乙烯(PTFE)滤料具有较好的耐酸耐碱性,经纬向断裂强力保持率≥97%;氟美斯滤料和聚酰亚胺(P84)滤料的耐温性较好,断裂强力保持率≥100%,热尺寸稳定性≤1.5%;芳纶覆膜滤料孔径≤2.76μm,占总孔径的81.52%,捕集0.25~3.00μm微细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均保持在80%以上,覆膜处理后过滤阻力明显增加;PTFE乳液浸渍滤料拒水等级最高,为5级。覆膜处理后对于滤料的耐酸耐碱性、过滤效率、拒水等级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 王欢; 王战民; 冯海霞; 曹迎楠; 柳军; 许应顺
    • 摘要: 为了提高ρ-Al_(2)O_(3)结合刚玉浇注料的抗爆裂性能,在其中分别外加0、0.025%、0.050%、0.075%、0.100%、0.125%(w)的防爆剂H_(2)O_(2),经混练、浇注成型后,一部分在室温下养护12 h后脱模,然后分别在450、500、550、600、650、700、750、800°C下进行抗爆裂试验;另一部分经养护、干燥、烧成后,检测其致密度、常温力学性能、透气度、孔径分布。结果表明:(1)随着H_(2)O_(2)加入量的增大,浇注料的抗爆裂性能逐渐增强,平均孔径逐渐增大,致密度和强度逐渐减小。(2)综合考虑,H_(2)O_(2)的适宜加入量应控制在0.075%(w)以内。
    • 刘金立; 余杰; 李利; 秦瑞宝; 黄涛; 谢岚
    • 摘要: 煤储层具有特殊而复杂的孔隙、裂隙网络,包含孔隙和裂缝。煤储层孔隙分布对天然气的储集性能和产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传统的实验技术不能完全描述煤储层的孔隙分布,为了准确描述煤储层的孔隙分布,研究了回波间隔时间和极化等待时间对煤储层核磁共振T2谱和孔隙度测量的影响,明确了回波间隔时间应≤0.2 ms、极化等待时间应≥6 s才能准确描述煤储层孔隙分布。与低温氮气吸附实验相比,核磁共振T2谱测量结果弥补了对煤储层孔径大于100 nm的孔隙、裂隙的描述。并利用核磁共振T2谱转化为煤储层孔隙分布,建立了煤储层纳米孔体积与Langmuir体积、Langmuir压力的关系,由此可以利用核磁共振T2谱描述煤储层对甲烷的吸附能力。
    • 马超; 郑世龙; 阮波; 张向京; 徐斌
    • 摘要: 和若铁路经过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夏季大气温度最高为46°C,地表温度最高可达70°C。为了研究养护温度对水泥改良风积沙微观孔隙结构的影响,开展不同养护温度下水泥改良风积沙核磁共振试验。试样养护温度分别为30°C,40°C,50°C,60°C,70°C和80°C,水泥掺量分别为4%和5%。研究结果表明:T2弛豫时间分布范围为0.1~10000 ms。随着养护温度的升高,水泥改良风积沙的T2谱分布曲线向右偏移即向孔径增大的方向移动,孔隙率和最可几孔径增大,水泥改良风积沙内部小孔和大孔占比增大,中孔占比减少。当水泥掺量从4%增大到5%后,水泥改良风积沙T2谱分布曲线向孔径减小的方向移动,孔隙率和最可几孔径减小,水泥改良风积沙内部中孔和大孔占比减小,小孔占比增多。水泥改良风积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孔隙率增大而呈幂函数降低。研究成果可为水泥改良风积沙铁路路基基床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 廖红建; 刘少华; 何玉琪; 孙俊煜
    • 摘要: 黄土结构疏松、水敏性强,在水力作用下,易导致强度骤降,水稳性减弱甚至丧失。黄土中水分以自由水、结合水等多种形式存在于土的孔隙中,孔隙的分布特征是决定土中水分存在和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该文基于压力膜仪试验,结合孔径分布的计算理论,做出了土水特征曲线和孔径的分布曲线,并结合分形理论,以分形维数为孔隙分布规律的评价指标,建立不同工况下黄土的含水状态变化特性与细观孔隙分布特征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中孔隙越小,分形维数越大,土的含水状态变化越不明显;土的残余含水率与分形维数呈线性相关,残余含水率增高的同时,分形维数和土体的持水能力也增大;土的进气值与分形维数呈正相关,但不呈线性关系;土中的大孔隙越多,土的进气值就越大,分形维数越大。
    • 张宁远; 姚素平
    • 摘要: 煤孔隙结构是煤层气勘探开发与煤矿安全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构造煤相比于原生结构煤非均质性强,是煤储层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结合NanoScope Analysis和Gwyddion分析软件,对脆性变形序列构造煤的孔隙结构和表面粗糙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构造作用整体上促进了脆性变形煤孔隙的发育,但不同脆性变形构造煤受构造作用影响的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根据煤受构造作用影响的程度,脆性变形煤孔隙结构演化可划分为强弱2个阶段:弱脆性变形阶段(原生结构煤—碎裂煤—片状煤—碎斑煤)构造作用对煤体的孔隙结构影响较小,平均孔数量缓慢增长,平均孔径缓慢减小,该阶段构造作用主要促进了100~200 nm大孔的发育;强脆性变形阶段(碎斑煤—碎粒煤—薄片煤)构造作用对煤体孔隙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平均孔数量迅速增长,平均孔径迅速减小,这一阶段构造作用主要促进了10~50 nm介孔和50~100 nm大孔的发育。这表明脆性变形构造煤孔隙结构并非简单的线性演变。不同脆性变形煤的算术平均粗糙度和均方根粗糙度参数分别为3.00~6.05 nm和3.94~7.62 nm,其中,弱脆性变形阶段粗糙度整体较高且无明显变化,而强脆性变形阶段粗糙度迅速降低。通过AFM剖面分析,建立了煤表面孔隙形态的数学模型。基于该模型的算术平均粗糙度模拟结果表明,大孔是煤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贡献者,构造作用主要通过影响煤中的孔隙结构,进而影响煤的表面粗糙度。
    • 李楚雄; 申宝剑; 卢龙飞; 蒋启贵; 潘安阳; 陶金雨; 丁江辉
    • 摘要: 为了表征松辽盆地沙河子组页岩微观孔隙结构,选取沙河子组9个页岩样品开展了饱和与干燥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测试,同步进行了岩石物性测试和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系统分析了核磁共振T2弛豫特征,孔隙类型与分布特征,对比了核磁孔隙度与气测法孔隙度的差异。结果表明:沙河子组页岩样品的核磁共振T2谱以单峰型为主,弛豫时间较短,孔隙直径主要分布在10~1000 nm;孔隙类型以纳米级无机孔为主,有机孔和微裂缝相对不发育;扣除基底信号后计算的核磁共振孔隙度分布在0.68%~3.66%,与He(氦)孔隙度具有较好的匹配关系;孔隙度较小的样品更容易受岩石基质背景信号影响而造成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总体认为,核磁共振技术能够准确分析低孔、低渗页岩样品的孔隙度和孔径分布,但需要注意页岩中有机质和黏土矿物束缚水产生的核磁信号干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