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粒捕集器

微粒捕集器

微粒捕集器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349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公路运输、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2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2933308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业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2015年APC联合学术年会、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等;微粒捕集器的相关文献由723位作者贡献,包括龚金科、伏军、资新运等。

微粒捕集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2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933308 占比:99.99%

总计:2933533篇

微粒捕集器—发文趋势图

微粒捕集器

-研究学者

  • 龚金科
  • 伏军
  • 资新运
  • 姚广涛
  • 陈韬
  • 张献安
  • 王曙辉
  • 左青松
  • 吴钢
  • 李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袁文华; 黄雅兰; 伏军; 黄启科; 李光明; 王本亮
    • 摘要: 传统的微粒捕集器喷油助燃再生燃烧器内的流场分布对其油气混合的情况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在燃烧室内形成稳定持续的回流,促进油气混合进程,课题组探究旋流数对流场特性的影响,设计并提出了单、双级两种旋流数的供风系统结构,并限定发动机排气以及补气条件相同,对燃烧器的冷态流场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旋流数的增加大大改变了气流进入燃烧器时的流动特性,为进一步研究该旋流燃烧器旋流数对流场特性及性能预测分析奠定了基础。
    • 何勇; 黄雅兰
    • 摘要: 微粒捕集器喷油助燃再生旋流燃烧器内的流场分布对油气混合和火焰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课题组设计了四种不同叶片安装角度的旋流燃烧器,采用相同的入口边界条件对其流场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叶片安装角度的增大,中心回流区的长度、回流速度也不断增大,重附着区长度却不断减小。
    • 卢志美; 覃神全; 李艳勤; 黎华扬
    • 摘要: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作为降低PM最有效的后处理装置之一,凭借其简单高效的工作特性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发电等领域。为了提高柴油机颗粒过滤器的再生性能,随着世界各国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降低柴油机的颗粒物排放成为研究的重点。采用三维模型研究不同形状孔道结构对其主动再生过程中温度场、压降和再生效率的变化规律,通过验证模型及比较不同孔道结构的DPF,研究了再生过程中性能变化。研究表明:从峰值温度、压降和再生速度来看,六边形通道在与正方形通道保持峰值温度差最小的情况下,具有更低的压降和更快的再生速度,优势明显;方形通道综合再生性能次之,八边形通道最差。研究对DPF再生过程中的结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王特; 黄豪中; 李之华; 王辉; 黄荣; 陈英杰
    • 摘要: 使用AVL-Fire软件建立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三维计算模型,模拟DPF内的压降损失、深层微粒沉积、滤饼层微粒沉积和总微粒沉积特性.研究不同的排气流量、排气温度、初始灰分、灰分分布和微粒分布对DPF流通性与微粒加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粒加载过程中(考虑微粒再生的影响),DPF压降主要由壁面压降损失、微粒深层压降损失和微粒滤饼层压降损失组成,壁面压降损失呈现主要作用;当排气温度超过610 K时,壁面压降上升速率与深层压降上升速率之和大于滤饼层压降上升速率;升高排气温度和增加初始灰分,DPF压降损失增加;增加排气流量,深层微粒沉积速度和滤饼层微粒沉积速度加快,导致DPF压降损失增加;层状灰分对DPF压降损失升高作用大于堵塞段灰分;微粒在入口孔道表面呈抛物线分布(最小在DPF载体中间)时DPF压降最小;提高排气温度,有利于微粒与O2进行再生反应,但C与NO2反应速率没有明显变化;当排气温度升高到710 K时,深层微粒沉积量先上升后下降,滤饼层微粒沉积量先保持不变后缓慢上升.
    • 何帆; 吕明; 宁智; 陈晓明
    • 摘要: 柴油机排气微粒捕集器的连续再生技术(CRT技术)是柴油车排气后处理技术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文中利用建立的某重型柴油车GT-Drive仿真模型,对该柴油车不同道路工况下排气微粒捕集器连续再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道路工况下捕集器微粒沉积量以及柴油车载荷对捕集器连续再生特性的影响.通过研究,获得了该柴油车不同道路工况下排气微粒捕集器的连续再生特性以及捕集器微粒沉积量和柴油车载荷对捕集器连续再生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工作可以为柴油机排气后处理CRT技术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和参考.
    • 郭瑞瑞
    • 摘要: 文章首先对微粒捕集器发生劣化的原因进行了阐述,之后对主动再生的几种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归纳,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几种影响因素对再生效率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排序,可为微粒捕集器再生性能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万明定; 肖奔; 毕玉华; 唐成章; 申立中; 雷基林
    • 摘要: 为了对比高原与平原环境下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的主动再生温度特性差异,该研究通过台架试验对0、1000和1960 m海拔下再生温度为550、575和600°C时DPF的载体温度特性及温度梯度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原环境下,DPF载体的温度变化规律与平原环境一致,径向方向从DPF中心到边缘温度逐渐降低,轴向方向从DPF入口到出口温度逐渐升高,最高温度均出现在DPF出口中心;随着海拔高度升高,DPF载体的峰值温度和径向、轴向温度梯度均升高;海拔1000 m时,550、575和600°C再生温度时的最大峰值温度比海拔0 m时分别升高了4.6%、10.3%和16.6%,最大径向温度梯度分别升高了48.7%、118.9%和145.5%,最大轴向温度梯度分别升高了84.3%、81.6%和198.2%;海拔1960 m时的最大峰值温度比海拔1000 m时分别升高了6.3%、14.3%和17.2%,最大径向温度梯度比1000 m时分别升高了65.5%、91.1%和166.9%,最大轴向温度梯度比海拔1000 m时分别升高了20.2%、83.2%和43.2%.由于高原环境下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的入口温度比平原环境下高,导致DPF的入口温度升高率、载体峰值温度和温度梯度均比平原的高.高原环境下更容易出现DPF损坏的危险.为保证DPF的安全可靠再生,海拔1000 m时再生温度应低于600°C,海拔1960 m时再生温度应低于575°C,以减小温度梯度,防止局部热应力过大.
    • 郭瑞瑞; 曹福来
    • 摘要: 文章在对微粒捕集器的劣化机理分析的基础上,以与性能劣化最相关的参数压降作为评价指标,运用模糊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排气流量、排气氧浓度、微波功率、催化添加剂的质量浓度和灰烬沉积量五个运行参数对劣化性能影响进行分析,为微粒捕集器性能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 唐宁
    • 摘要: 微粒捕集器(DPF)具有捕集效率高、使用方便,配套成熟的部件多,对发动机原结构改动小的特点,被认为是解决柴油机微粒排放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尽管使用寿命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仍受其再生问题的困绕.能否建立一套合理的再生控制策略及其控制系统对于微粒捕集器的商用化极为关键.本文基于AT89C52单片机,针对微粒捕集器的喷油助燃再生技术中的电路控制部分,进行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该电路控制系统经过仿真分析,达到了良好的控制效果,实现了微粒捕集器控制的自动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