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吸附作用

吸附作用

吸附作用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1416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8篇、会议论文190篇、专利文献120827篇;相关期刊684种,包括中国药业、安徽农业科学、非金属矿等; 相关会议142种,包括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3暨第八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等;吸附作用的相关文献由3576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晓彩、刘羽、胥焕岩等。

吸附作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28 占比:0.92%

会议论文>

论文:190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120827 占比:98.92%

总计:122145篇

吸附作用—发文趋势图

吸附作用

-研究学者

  • 于晓彩
  • 刘羽
  • 胥焕岩
  • 陈宝梁
  • 吴锦远
  • 杨超雄
  • 王恩德
  • 朱利中
  • 李爱民
  • 朱笑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彭晓夏; 崔泾洁; 逯晓青; 张丽波; 耿春春; 弓强; 杨李阳; 窦志芳
    • 摘要: 重金属污染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理方法而对公众健康有严重威胁,为了开发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生物新材料,本文以向日葵盘为原料提取天然的低酯化果胶LAHP,并研究LAHP对水溶液中Pb^(2+)的吸附性能、优化LAHP吸附Pb^(2+)的条件。采用草酸溶液80 oC提取、乙醇沉淀的方法获得LAHP,产率为14.68%±0.76%。质量分析显示LAHP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对食品添加剂果胶的要求,结构分析说明LAHP主要由半乳糖醛酸(GalA,86.34%)组成,甲酯化度为23.93%±1.57%,分子量为257 kDa,是天然的低酯化果胶。LAHP对Pb^(2+)的吸附能力受果胶用量、溶液pH、吸附温度和干扰离子等因素的影响,优化确定了LAHP吸附Pb^(2+)的最佳条件:果胶添加量为30 mg/L(Pb^(2+)浓度为11.0 mg/L)、溶液的pH=8.0、处理温度30°C。LAHP对Pb^(2+)的最大吸附量为44.57±2.50 mg/g,二价金属离子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LAHP对Pb^(2+)的吸附能力。因此,从向日葵盘中提取的低酯果胶是一种良好的天然重金属吸附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刘倩
    • 摘要: 油气煤铀的共生过程伴随着复杂的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对于加深理解油气煤铀共生/存机理及其能源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探与合理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相关的环境质量评估与污染治理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络合作用、还原作用、吸附作用、微生物作用以及铀的放射性作用在成矿(藏)过程中的意义及其进展,讨论了共生能源成矿模式的局限性。综合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共生能源形成过程中所涉及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能源空间分布的控制。由此指出了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在能源勘探开发、地质构造及成岩环境评价、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应用。
    • 刘丹; 李杰; 曹妍; 耿迎雪; 柴小龙; 蒋凡殊; 师伟萌; 赵群; 田森林
    • 摘要: 以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碳粉、纳米氧化锌、纳米氧化铈、纳米碳化硅和纳米四氧化三铁等纳米颗粒物(NPs)为代表,研究其对肺表面活性物质(PS)界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Ps对PS中的磷脂和蛋白组分均有吸附作用,其中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四氧化三铁分别对磷脂和蛋白组分的吸附能力最强,吸附率为89.3%和82.5%.NPs的存在会导致PS溶液的表面张力升高,这当中纳米二氧化硅的效果最为显著.纳米碳化硅和纳米二氧化硅等颗粒物会引起PS膜的π-A等温线的内缩/外扩,且颗粒物浓度越高,表面压力变化越明显.此外,PS也会对NPs的水合动力学直径和Zeta电位产生影响,导致其分散状态变化.由此可见,NPs可通过改变PS的组成和界面性质而具备危害人体健康的潜力.
    • 高亮; 李志合; 易维明; 王丽红; 王绍庆
    • 摘要: 为消除酸洗对生物炭吸附量的影响,更精确地量化分析各吸附机理在生物炭吸附重金属过程中的作用,该研究以棉花秸秆为原料,采用慢速热解法制备棉秆炭,棉秆炭经酸洗后制得脱矿炭;以吸附水中Pb^(2+)为例,研究该过程中棉秆炭的各吸附机理。采用先进技术表征吸附前后棉秆炭的表面形貌结构和理化特性,定量分析吸附前后棉秆炭上的含氧官能团和吸附溶液中可交换阳离子,从而计算出各吸附机理的贡献。结果表明,棉秆炭吸附Pb^(2+)的过程中包含沉淀、离子交换、π电子、络合及物理吸附五种作用机理;随热解温度升高,沉淀和π电子作用增强,离子交换和络合作用减弱;Ca^(2+)和Mg^(2+)在离子交换中起主导作用,占比超过95%;吸附机理的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无机组分对棉秆炭吸附Pb^(2+)具有重要作用,沉淀和离子交换的贡献不低于70.6%。研究结果可为生物炭/改性炭吸附重金属机理的量化分析、废弃棉秆的资源化利用、水体和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曾宪彩
    • 摘要: 土壤重金属污染会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而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问题。生物炭具有丰富孔隙、高比表面积、强吸附性及高稳定性,常用作较好的土壤改良剂,可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本文主要从生物炭的来源、制备、改性、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及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生物炭的进一步应用进行了展望。
    • 张国真; 赵文武; 李华; 张献宇; 张海成
    • 摘要: 生物浮床又称人工浮床,它是一种以水生植物为主体,以高分子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植物、浮床及微生物的协同作用[1],消减水体中的氮、磷等有机物质,净化水体的生态技术[2]。应用生物浮床技术净化水体,效果较好。过去传统的方法是物理和化学方法,但都不理想。物理方法为疏挖底泥,引水冲淤等,往往治标不治本;化学方法为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这些方法都易造成二次污染。现采用的生物浮床技术是按照自然规律去恢复自然界的本来面貌,强化自然界自身的自净能力,治理被污染水体。我国于1991年开始推广生物浮床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大型水库、湖泊、城市河道、运河等水域的生态修复,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净化效果[3]。现对生物浮床的构建、组成,浮床植物的选择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内容作介绍,供大家参考。
    • 景文东
    • 摘要: 对于受污染的生态环境,水生植物可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具有成本低、见效快和实现简单等优点。确定园林生态环境污染评价指标,以河北廊坊市某受污染的生态园林为例,分析小群落水生植物对受污染环境的修复机理。分析该园林的水体环境、土壤特征、气候条件及原生态植被现状,在保证水生植物自身生长环境适宜的前提下,将4类12种小群落水生植物应用到该园林中,使受污染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体pH值和氮含量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水质的综合污染指数为0.39,水质较好。
    • 郭正材; 郭华明; 魏亮; 高志鹏
    • 摘要: 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形势严峻,主要表现为Cu等重金属元素严重超标。污水灌溉以及含Cu饲料过量使用等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导致Cu在耕地中富集的主要因素,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以河北保定典型污灌区为研究区,通过静态吸附批量实验探究土壤吸附Cu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经验模型中得到的参数一致表明,表层土壤S1对Cu的吸附能力强于底部土壤S2。S1的有机质含量高于S2,提供了更多的表面吸附点位,这可能是导致土壤S1对Cu的吸附能力更强的原因之一。离子强度对土壤Cu吸附率的影响较小。溶液pH和溶解性有机物(DOM)含量对土壤Cu吸附率的影响明显,pH值与吸附量呈正相关,DOM浓度与吸附量呈负相关。由于土壤对pH有很强的缓冲能力,短时间的酸雨可能不会导致Cu的迁移。施用有机肥时,有机肥浸出液中高浓度的DOM可能会与Cu形成水溶性Cu-DOM络合物,促进Cu在土壤中的迁移,导致浅层地下水污染。
    • 王洒; 温怡静; 郭丹煜; 周欣; 李忠
    • 摘要: 从天然气中回收C_(2)/C_(3)轻烃组分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吸附分离技术可在常温常压下实现轻烃的回收。对MOF材料进行次级结构单元(SBU)调控,可在继承其晶体结构和发达孔道的同时,优化孔道化学微环境并引入新的吸附位点。使用三嗪(TZ)取代Zr-TBAPy(NU-1000)SBU中的配位水分子,在其孔道内构筑对轻烃吸附质具有更强限域作用的碱性表面化学微环境,得到了高选择性的新型TZ@Zr-TBAPy吸附剂。TZ的引入在分子尺度上提高了孔道的表面粗糙度,同时强化对轻烃吸附质的限域作用,提高材料对烷烃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常温常压下,TZ@Zr-TBAPy对丙烷和乙烷的吸附容量分别为10.08和4.19 mmol·g^(-1),比Zr-TBAPy提高了27%和9%,是目前国际上已报道的丙烷吸附容量最高的吸附剂之一。此外,丙烷/甲烷的IAST选择性为1518,是原材料的6.27倍;乙烷/甲烷的IAST选择性为11.7,比原材料提高了22%。更为重要的是,以TZ@Zr-TBAPy吸附剂为核心的固定床吸附过程可实现在常温常压天然气中乙烷和丙烷的一步分离回收。
    • 陈泳; 马妍楠; 徐成
    • 摘要: 采用商用活性炭(AC)吸附二元混合染料亚甲基蓝(MB)和胭脂红(AR18),制备得到AC/(MB+AR18)电极材料。比较单一活性炭(AC)和吸附不同浓度的二元混合染料后的活性炭[AC/(MB+AR18)]的电化学性能。三电极体系的测试结果表明:在1mol/L H_(2)SO_(4)电解液中,当电流密度为1A/g时,吸附了浓度为400mg/L污染物的AC/(MB+AR18)比电容为182F/g,高于单一AC的比电容(10^(9)F/g)。随后选用性能最优的AC/(MB+AR18)-400作为电极材料,组装对称超级电容器器件,发现工作电压窗口从只用AC组装的对称超级电容器的1.1V提高到1.5V,电流密度为0.75A/g时,功率密度为843.84W/kg,能量密度可达32.23W·h/kg,远远高于AC组装的超级电容器(4.74W·h/kg),说明MB和AR18不仅为AC提供额外的法拉第电容,同时有助于提高其工作电压窗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