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第二届天然气地球科学论坛
第二届天然气地球科学论坛

第二届天然气地球科学论坛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浙江温州
  • 出版时间: 2016-05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

会议文集:第二届天然气地球科学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The specific properties of noble gases(chemical inertness,high potential for tracing of sources,simple physical properties)have been recognized to be of great interest in geology and geochemistry including the implication widely to trace the sources of natural gas and formation processes.Noble gases are relatively much more soluble in oil than in water. Thus, theseparation of noble gases from petroleum is very complicated and difficult, which is a key for analysis of noble gas from crude oil.We combine vacuum, heating and ultrasonic to extract noble gas. The theoretical extraction efficiencies for He with our method ismore than 99%, and for Ar is almost 98%. We analyzed two oil samples.
  • 摘要: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盒8段、山1段气藏具有低丰度、低物性、低产能的特征,但气藏的总地质储量大、含气面积大、非均质强,地质特征十分复杂,具体表现为连通形态多样化、气藏边界不确定化、气水分异与边底水特征相对不发育、含气饱和度不均一等.该类气藏常常在形态上连通,但成藏系统却不统一;气藏不同部位的含气饱和度具有差异性与不确定性;由于储层物性、含气饱和度、气藏压力的非均一性,气藏在不同砂体、同一砂体的不同部表现为离散性与非均质性.该类气藏既不等同于常规的具有统一成藏系统、统一气水界面的常规气藏,也不同于有明显边界、气水倒置的深盆气或其它“连续型”非常规气藏,研究认为苏里格上古生界盒8段、山1段气藏属于“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
  •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构造复杂,勘探难度大,应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对南段的沙井子段进行构造分析,划分了西部隆起区、中部双层构造区和东部基底卷入逆冲区,其中:西部隆起区地层向西逐渐抬升,地层分布稳定;中部崾崄壕双层构造区,以石炭系煤层滑脱层为界,上部发育构造楔,下部为原地岩体构造;东部四合掌地区即西缘冲断带与天环凹陷接触带发育高角度大型基底卷入型构造,多个构造楔处在逆冲断裂的下盘,故此形成“双楔构造”.中部的构造楔的定型期是晚侏罗纪,主要的生排烃是晚侏罗纪至早白垩纪,因此构造楔的形成期与主生排烃期具有一定的匹配性,而且构造楔处在二叠系地层中,埋藏较深,受后期改造较弱,保存条件好,勘探潜力大.
  • 摘要:轻烃中蕴含有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神木气田轻烃方面的研究甚少,本文采用GC技术对神木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显示:神木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甲基环己烷(MCH),相对含量为46%~73%,平均值为61%,甲基环己烷指数>(50±2)%;在C7轻烃系统三角图板中,正庚烷(nC7)相对含量较低,为14%~38%,平均值为18%;在C5~7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和环烷烃相对含量三角图板中,气样位于相对含量小于30%的区间;链烷烃指数(Ip)分布于1.17%~1.91%.根据上述辨识标准,认为神木气田上古生界主要以煤成气为主,部分气田可能有少量油型气的混入.K1、K2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神木气田的天然气来自同一含油气系统.气样异庚烷值分布在1.45~2.69,平均值为2.32;正庚烷相对含量为9.48%~17.68%,平均值为11.71%,均小于20%.根据上述辨识标准,神木气田上古生界煤成气处于低成熟—正常成熟阶段,该结果与Ro一致.
  • 摘要:基于高分辨率的克拉苏构造带阿瓦特段三维地震数据体,结合数字高程模型、野外地质露头信息、钻井数据和前人研究成果,选取若干阿瓦特地区的典型剖面进行精细构造解析,参照相邻工区典型地震剖面,梳理整个克拉苏构造带西段的区带结构特征.分析认为,阿瓦特地区独特的长距离逆掩推覆构造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三点:动力来源: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晚期,受印藏碰撞远程效应的影响,古天山洋迅速闭合,南天山剧烈隆起,在向南推覆过程中受到温宿古隆起的阻挡,整个克拉苏构造带西段发生大规模的挤压破碎,在阿瓦特段构造缩短量达到52%,为阿瓦特地区长距离逆掩推覆构造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来源.变形空间:A井的钻探结果表明,阿瓦特地区的古近系膏盐层厚度达到1855m,临近的博孜井区同期沉积的膏盐层平均厚度仅为236m,研究认为阿瓦特地区为古盐湖的一个沉积中心,岩性以石膏岩、膏质盐岩、盐岩和盐质泥岩为主,膏盐纯度高,可塑性与流变能力强,为阿瓦特地区长距离逆掩推覆构造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变形空间.逆掩条件:阿瓦特地处侏罗系煤系地层的沉积边缘,煤层较薄,内摩擦系数较上覆膏盐层大,滑脱效率底下,在向南持续楔入的过程中,上、下滑脱层的内摩擦力差导致早期叠瓦状冲断构造向前发育受阻,5号断裂以古近系膏盐为支撑,断距自东向西逐渐加大,最终,在A井区附近以长距离的垂向逆掩叠置构造变形,部分取代了原来向南传递的前展式叠瓦状构造变形.巨厚的膏盐层具有良好的垂向和侧向封盖性能,为阿瓦特地区的油气成藏提供了优异的条件.
  • 摘要:油气井流入动态是确定油气井合理工作制度及动态分析的基础,对于溶解气驱油藏,油气井流入动态呈非线性,目前常用IPR曲线计算压力与产量的关系.但气窜的油井,受气液比逐渐增大的影响,井底流压产生波动,导致利用IPR曲线计算出现误差较大.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适用油井气窜流入关系新模型,认为气窜是油井产气层且逐渐扩大,产油层厚度逐渐变小的过程,而对于采油指数是恒定.因此计算不同时期产油层厚度,即可建立压差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应用该模型对渤海油田的气窜油井实施压力监测,计算的地层压力与关井静压测试结果相符,且相对Vogel方法精度较高,可见该方法适用油井气窜下地层压力监测.
  • 摘要:同步挤压小波变换是一种联合小波变换和重组(挤压)的新时频分析方法,通过先对信号进行小波变换,得到小波系数,再对小波系数在频率方向上进行压缩重组,得到比小波变换等常规时频方法更高的时频分辨率.同时,它还具有可逆性和一定的抗噪性.在实际地震资料的分析当中,利用同步挤压小波变换对含气薄储层的地震数据进行分频处理,其低频处出现明显异常,而且频率越低异常越明显,有效地预测出了储层的存在.
  • 摘要:苏东气田是典型的“低渗、低产、低丰度”三低气藏,由于单井产量低、携液能力差,部分气井井筒存在积液甚至水淹停产.随着气田进一步开发,积液井比例逐渐增大,严重制约气井的正常生产.为了确保气井平稳生产,在排水采气多元化、成型化的基础上,根据苏东气田气井生产特征,通过加强老井资料分析,积极开发潜力储层,及时开展气井修井排除制约产能因素,分析排水采气适应性,进一步优化各项排水采气选井依据及技术路线等方法,不断丰富及优化苏东区块措施增产技术,并对各项措施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此外老井查层补孔、侧钻等措施增产技术取得了一定进展,下步需要在选层、工艺措施、动态眼踪等方面进行完善,力争形成一套完善的技术,为气田开发后期提供指导。
  • 摘要:本文基于White提出的球状斑块饱和模型,分析了含气饱和度对固结良好、中等压实和未固结的砂岩储层中地震波相速度和逆品质因子的影响,发现含气饱和度对于相速度的影响较明显,可高达数百米每秒量级.利用频率-波数域相移法波动方程正演对三类砂岩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进行模拟后发现,含气饱和度增大可使储层下界面反射产生“时间延迟”,且在未固结和中等压实的砂岩储层中表现十分明显,通过与前人研究对比认为,在周期排列球状斑块饱和模型理论下,含气饱和度是导致这一“下拉”现象的主要因素.
  • 摘要:从低频地震信号中提取的流度属性已经被证实能够间接反映储层的渗透率,但是由于受到弛豫时间和优势低频频率的不确定性影响,导致应用该属性用于渗透率预测会产生不确定性和多解性.为此,本文引入一个从地震高频信息和低频信息中提取出的K1属性,并且针对海上某含油碳酸盐岩储层井A区为目标,结合地质资料和钻井资料,利用流度属性、K1属性预测该区的渗透率,结果表明两个属性的结合使用能够吻合实际的测井资料,并且有效地反映了该地区的渗透率分布.
  • 摘要:地下烃类相态不同,其组分相对含量具有明显差别,因此石油和天然气组分是研究地下烃类相态的重要资料,而原油和天然气高压物性实验参数主要反映地下烃类相态特征.依据南八仙油气田在试井过程获得的大量天然气组分全分析数据,对该油气田深层E31油气藏地下烃类相态进行了分析研究.另外根据凝析气高压物性实验结果分析认为:深层E31油气藏具有未饱和烃类体系的特征,表现为地层压力远高于烃类体系的临界凝析压力.
  • 摘要:油气勘探开发的过程中,当不同的外来液体被注入地层时,储层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其中,一些敏感性会改变储层的孔隙结构并增大储层渗透率,而另外的一些会破坏和堵塞孔隙结构并表现出储层伤害.特别是相比于常规的储层,特低储层表现出更加严重的储层伤害.因此,如何减少储层伤害并提高储层保护是油气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与此同时,储层敏感性的机理探讨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解决这些现实性问题,本文以松辽盆地常家围子中的G463井区为研究区,对该区的葡萄花储层砂岩进行储层敏感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区为弱速敏、弱盐敏、弱碱敏;中等-强的水敏和酸敏.同时,结合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和阳离子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敏感矿物的类型、含量、形态和分布等影响储层敏感性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区特低储层敏感性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
  • 摘要:成熟阶段的热成因气往往具有正碳同位素系列(δ13C1δ13C2>δ13C3).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南部古生界常规气藏中亦发现普遍的负碳同位素系列或碳同位素倒转现象.本文通过对靖边南部古生界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分析及稀有气体组分、同位素分析,并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其他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靖边南部古生界常规气形成负碳同位素系列的原因.结果表明,靖边南部古生界气以煤成气为主,演化程度皆达过成熟阶段(Ro>2.6%),其负碳同位素系列是由于天然气过成熟阶段发生了湿气二次裂解,二次裂解形成具有较轻δ13C2的天然气,再与早期形成的干酪根初次裂解气混合从而形成δ13C1重、δ13C2轻的天然气.本文研究揭示,在处于过成熟阶段的非常规气与常规气、油型气与煤成气中均发现了负碳同位素系列实例,因此负碳同位素系列可能是天然气演化到过成熟阶段的普遍规律.
  • 摘要: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东斜坡于JL2井区二叠系佳木河组获得了工业油气流,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邻近的k82井区佳木河组天然气具有明显差异.JL2井区佳木河组天然气气组分偏干,甲烷碳同位素偏重,乙烷碳同位素小于-30%,具有典型腐泥型成因天然气特征,与玛湖凹陷典型风城组来源的天然气特征相似,同时天然气丙烷与丁烷碳同位素具有倒转现象,可能为混源气.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认为JL2井区佳木河组天然气应主要来沙湾凹陷高成熟的二叠系风城组,玛湖凹陷佳木河组气源对其贡献应不大.
  • 摘要:靖边南区块位于靖边气田南部,其显著特点是上、下古生界复合含气.上古生界含气层系有石盒子组盒8段、山西组山1、山2段和本溪组,其中以盒8段、山2段为主力含气层段.由于该区上古生界仍处于开发评价阶段,对其砂岩储层基本特征及主要控制因素认识不甚清楚,严重制约了该区上古生界规模开发的进程.通过岩心、铸体薄片、粒度分析、扫描电镜、毛管压力分析等分析测试手段,从成岩作用和成岩相角度,探讨了靖边南区块上古生界盒8、山2段致密砂岩储层的主要控制因素,认为:该区上古生界储层总体表现为低孔低渗,但局部存在较高渗透性储层形成大面积含气有利区;首次对各种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认为压实作用对盒8储层孔隙影响大于山西组储层,而胶结作用导致的孔隙减少则是山西组大于盒8段储层;溶蚀作用在增加孔隙方面以盒8段储层最高;靖边南区块上古生界储层物性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影响,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但广泛存在的高角度裂缝与水平缝共同构成的裂缝体系与叠置高渗砂体相匹配,有利区天然气富集成藏.
  • 摘要: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中侏罗-下白垩统西山窑组(J2x)、头屯河组(J2t)和清水河组(K1q)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和成岩演化序列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研究区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的关系.通过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和孔隙类型组合可知石南地区中侏罗-下白垩统储层主要处于早成岩阶段A期-早成岩阶段B期,储集岩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等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是造成研究区储层孔隙损失的最主要原因,其次为胶结作用,储层孔隙主要以原生孔隙为主,溶蚀作用所形成的孔隙量所占比重很小.
  • 摘要:分析水沙运动规律是沉积动力学与泥沙动力学所面对的共同课题.泥沙动力学研究为解决江河治理和水利工程建设中泥沙问题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手段.介绍了泥沙动力学的研究方法、试验技术和理论成果.从沉积动力学角度借鉴泥沙动力学领域的研究方法、试验技术和理论成果,从动态观点研究沉积动力过程中各种变量与边界条件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而研究沉积物搬运和沉积的动力学机制,建立和完善受水动力学约束的沉积环境标志,必将拓展沉积动力学的研究思路,提高沉积环境研究精度,推动沉积模式的建立和学科概念的形成,丰富沉积动力学的内涵.
  • 摘要: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侏罗系天然气资源丰富,但关于其的科学研究却鲜有报道.本文以天然气同位素特征研究为手段,分析研究区侏罗系天然气地球化学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天然气烃类气主体为有机成因的煤型气和混合气,含少量的油型气,成熟度范围较广,主要处于成熟(包括低成熟)到过成熟阶段,不存在无机成因气和生物成因气,也不存在生物降解作用.非烃气主要为N2,其次为CO2,含少量稀有气体,非烃类组分主体为同烃类气同源形成的壳源有机成因气,不存在来源于石炭系碳酸盐地层的壳源、幔源及大气气源的无机成因气和生物降解作用,非烃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构造稳定、缺乏深大断裂与地幔沟通,整个气藏封闭性良好.
  • 摘要:桃2区块上古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开发难度大,坚持上、下古气藏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现场资料,对马家沟组上组合储层特性研究表明:该区储层岩性以含膏粉晶-泥粉晶白云岩为主,上组合马五13段、马五22段、马五41段储层岩性发育较好.孔隙类型以晶间孔、溶蚀孔、洞为主,局部含有微裂缝.储层物性较差,平均孔隙度5.2%,平均渗透率0.542×10-3μm2,并且两参数存在线性正相关,马家沟上组合储层以特低孔、低渗、强非均质性为特征.通过对储集岩性、空间分布、孔隙度、渗透率、有效厚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储层分类评价,结合目前勘探开发情况,分别选出马五段各小层中Ⅰ类和Ⅱ类有利富集区.并且指出了有利储层发育部位,提出了下一步勘探开发方向.
  • 摘要:近年来大规模油气勘探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中奥陶统海相碳酸盐岩是目前最主要的勘探层系.中奥陶统岩相古地理表明,临兴地区在中奥陶世马家沟期,受中央古隆起和台地边缘地形的控制,整体处于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局限-蒸发台地亚相.通过对临兴区奥陶系马家沟组地层的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发现有丘状反射存在,其内幕反射空白、杂乱,与围岩的地震反射特征明显不同;丘状的顶部披盖、厚度加大、两侧上超,在丘状内幕存在低速眼状效应.这些反射标志都表明临兴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奥陶系地层可能存在生物礁.这些认识对于加大研究区中奥陶统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摘要:本文从地层、构造,岩性-岩相和含气性等方面分析王府断陷火石岭组天然气成藏特征,总结天然气成藏模式和富集规律.火石岭组发育下部和上部两个气藏系统,下部系统分布在粗安岩段上部,上部系统分布在流纹岩段.流纹岩最有利于天然气成藏,而粗安岩是天然气成藏的主体,天然气主要富集在火山口杂岩相带,其次是火山斜坡相带.山东屯构造带是天然气主要富集区,在南北方向表现出分区性,包括三个主要成藏区,即X12成藏区、X14-X13-X18成藏区和X4成藏区.根据成藏特征和主控因素,总结出反转背斜-地层成藏,断块成藏,岩性-断块成藏和断块-反转背斜-地层复合成藏4种成藏模式,并以断块成藏和岩性-断块成藏模式为主.地层、岩性-岩相、构造与成藏的关系,揭示了王府地区断控-层控-体控复合的天然气聚集规律,即火山隆起带上只发育下部气藏系统,而其边缘至凹地区则发育2套气藏体系,这与源区位置和运移距离有关.
  • 摘要:渤海湾盆地天然气成因类型多样,资源丰富.包括:油型气(气层气、裂解气)、煤成气、CO2、生物气等.裂解气资源量丰富,未探明储量,勘探程度很低.对于济阳坳陷而言,根据烃源岩的埋深、厚度、演化程度、钻探显示综合评价认为:裂解气资源主要分布于东营、渤南、潍北三个地区.十一五以来,油田加大了天然气勘探力度,针对不同类型的天然气藏进行井位部署,在东营、渤南、潍北地区部署裂解气勘探井位,4口获工业气流,裂解气勘探取得重要进展.
  • 摘要:万金塔地区处于德惠断陷西缘的断垒带上,东临郭家洼槽,断陷期沉积充填沙河子组、营城组地层,受控于营末NW向挤压应力场,形成NE向背斜构造带雏形,后期受登娄库、嫩江、明水末期多次构造运动改造调整,基于张、压、剪三种地球动力学环境的构造样式均有发育,构造叠加复杂,形成深部断陷期基底断裂及浅部反转期叠加断裂两套断裂系统.其中,沟通深部和浅部的深大断裂性质呈分段变化特点.基于断裂的控藏作用,提出“三参数评价法”定量评价深大断裂活动程度,发现在逆冲走滑地区断裂活动程度相对较高,控制了平面上CO2气藏的富集,反之,在远离活动程度高的深大断裂、二期褶皱构造叠加断裂影响小、靠近沙河子组烃源岩灶的地区可能存在有机烃类气藏的富集.
  • 摘要:作为东非被动大陆边缘油气发现的重要储层类型,富砂深水沉积的展布特征及纵向演化规律的研究对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深水底流与重力流交互作用的研究是当前沉积学研究的前缘和热点.依据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在鲁武马盆地中中新统三级层序内识别出5种具有不同的岩性组成和规模深水沉积结构单元.研究表明,海平面变化及底流作用对鲁武马盆地中中新统深水沉积展布及演化具有重要影响:随着三级旋回海平面的不断变化,垂向上深水重力流沉积由早到晚发育程度和规模逐渐减小,四级旋回内水道复合体形成于复杂的多期侵蚀-充填过程,水道规模随延伸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沉积朵体不断向陆退积且规模减小.底流对重力流沉积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侧向迁移的水道段发育不对称天然堤,顺底流流动方向的天然堤不断加高,水道向底流流动反方向迁移并决口,沿着低洼处流动、快速沉积形成朵体.
  • 摘要:全球和国内深层油气勘探在过去的十多年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成为目前油气勘探和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过去十多年中对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凹陷、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和库车前陆区、四川东部和中南部进行精细地质建模和油气系统分析,集成地球化学和油气藏数据限定深层油气的成因和成藏过程,并与国外典型深层油气藏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深层油气成因和成藏过程研究存在以下科学问题,下文对这些科学问题的研究方向展开讨论。以前认为天然气成藏是生成和散失运聚动平衡关系,目前保存的天然气藏仅是源岩灶最晚期排出天然气,实际上大多数深层天然气剖析指示主体呈现累积成藏,说明至少对于深层气藏成因天然气散失量明显高估。认为深层条件中气一水表面张力是油一水表面张力的三倍,实际上深层条件下天然气运移的阻力可能与油接近甚至较油更难运移,深层条件下天然气的资源潜力和规模主要取决于源岩灶的生气量,深层天然气高效聚集的特色使得深层天然气是未来重要的勘探领域。
  • 摘要:随着国内外中上元古界油气藏,尤其是鄂尔多斯盆地长城系炭质泥岩和盆地北部伊盟隆起杭西地区长城系天然气的发现,使得鄂尔多斯盆地中上元古界日益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潜在油气勘探领域.目前对盆地中上元古界的研究程度低,对地层和构造的整体认识还很局限.本文利用拼接横跨整个盆地的区域地震大剖面及品质较好的新地震资料,精细刻画了中上元古界地层展布,并初步分析了油气勘探潜力.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上元古界发育4个近北东-南西向的陆内坳拉槽,自西至东分别为:贺兰坳拉槽、定边坳拉槽、晋陕坳拉槽、豫陕坳拉槽.坳拉槽向古陆方向收敛灭亡,向西南敞开与大洋相连.中上元古界积厚度大,盆地西南部厚度超过6000m.坳拉槽深部发育烃源岩具有一定生烃能力,同时局部地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具备为其供烃条件;中上元古界发育大套未变质或浅变质石英岩,具备良好储层条件.综合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中上元古界将是下一步油气勘探潜在目的层系.
  • 摘要:近年来,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西部深水区天然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烃源条件及天然气分布规律、下一步勘探突破领域依然不很清楚.针对上述关键问题,本研究综合运用系列地球化学技术,微观与宏观有机结合,开展琼东南盆地东、西部深水区烃源条件与油气成藏机制对比研究,进而指出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下一步有利的天然气勘探突破领域.研究认为: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具良好的烃源与运移成藏条件,勘探潜力巨大.盆地西部深水区乐东-陵水凹陷上中新统海底扇岩性圈闭带、陵水凹陷南部斜坡古近系/潜山圈闭带以及盆地东部深水区的宝岛凹陷南部断阶带、长昌凹陷西部环A洼圈闭带为有利的天然气勘探突破领域.研究成果对于指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突破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勘探实践意义.
  • 摘要:基于对玻利维亚区域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特征的分析,研究盆地烃源岩、储集层及盖层条件等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差异,分析盆地勘探潜力.玻利维亚沉积盆地是在前寒武系基底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叠合盆地,盆内依次充填了古生代克拉通边缘海相沉积层序、三叠纪-白垩纪裂谷海相-海陆过渡沉积层序和晚白垩世至今前陆陆相沉积层序,3套沉积层序中发育不同生、储、盖组合,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通过对查科、马德雷德迪奥斯、贝尼等3个重点盆地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综合对比分析,认为查科和马德雷德迪奥斯盆地油气成藏地质条件优越,优质烃源岩发育,盖层和后期保存条件好,油气勘探潜力较大.
  • 摘要:利用新三维地震资料,相干切片等技术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宝南断阶带断裂进行了精细解释;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对宝南断阶带断裂形态、断裂活动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断裂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宝南断阶带断裂平面上以NWW-SEE向为主,主要呈平行状或网状;剖面上共发育三组断裂,主要呈顺向断阶状样式;断裂主要为三期活动:始新世—早渐新世,晚渐新世早中期;早中新世;宝南断阶带断裂控制了宝岛凹陷南部烃源岩的形成与演化,控制了陵水组、三亚组砂体空间展布和构造圈闭的形成,同时为主要的油气运移通道.并结合油气生排烃史认为断裂活动与油气成藏的匹配关系良好.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2个有利勘探层系.
  • 摘要:为准确刻画碳酸盐岩储层岩溶古地貌形态并评价不同微地貌单元储层发育,本文根据古地貌恢复方法优缺点,进行对比评价,综合应用地球物理法、残厚法、印模法、古地质学法,结合层拉平技术恢复前石炭纪岩溶古地貌,即首先利用地球物理法识别主沟槽,然后利用残余厚度法与印模法建立精细地貌恢复法,在划分二级地貌单元的基础上,精细刻画微地貌单元,最终实现了古地貌恢复的定量化评价.综合沉积相、岩溶特征、储层物性及试气结果等,建立岩溶有利区评价标准,对靖边气田进行了分区带的评价,明确了不同区块优势储层发育的微地貌单元,利用岩溶强度量化评价优势岩溶储层纵向发育程度,指出了有利的岩溶有利区.该认识对靖边气田天然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 摘要:2014年塔里木盆地ZS1C井在寒武系膏岩层下部6861-6944m井段获日产气158545m3,是塔里木盆地首次在寒武系深层发现的高产工业油气流的探井,它的发现,开辟了一个新的勘探层系.通过运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和全二维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GC-FID)等分析手段,在凝析油检测到十分丰富的金刚烷类化合物、硫代单金刚烷和硫代双金刚烷化合物、以及大量的含硫化合物.硫同位素、碳同位素等证实该区发生过强烈的TSR作用,凝析油可能是深层油藏发生TSR作用后的残余物.硫同位素证实凝析油中的硫来自于寒武系地层中的石膏类化合物.硫代金刚烷等含硫有机化合物的形成,与TSR作用有关,地层中的硫键合到有机物中,形成含硫有机化合物.硫代金刚烷和硫代双金刚烷、含硫化合物、原油的硫同位素、二氧化碳的碳同位素异常等,证实了强烈尺度的TSR作用,可以运用这些指标评价TSR作用强度,预测深层流体性质和相态.ZS1C井的油气发现,将引领塔里木盆地向深层寒武系开展大规模的油气勘探工作.本文研究发现,寒武系深层油藏遭受了强烈的TSR蚀变作用,深层油气主要以天然气为主,且高含硫化氢,在钻探中要高度防范因硫化氢而导致的各种安全生产事故.
  • 摘要:四川盆地安岳气田寒武系龙王庙组天然气藏经历了多期的构造演化和油气成藏过程,储层孔洞缝中多期矿物充填的现象非常明显,孔洞缝中矿物的充填序列为白云石→沥青→石英,他们记录了古油藏的形成→原油裂解为天然气→天然气藏形成的事件和序列;最晚期充填的石英矿物中主要为甲烷包裹体,其捕获时间可代表龙王庙组天然气的成藏时间.本文利用40Ar-39Ar定年技术获得了石英矿物流体包裹体的坪年龄、等时线年龄和反等时线年龄,其等时线年龄为125.80±8.20Ma,天然气成藏时间为早白垩世.这一结果和石英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175~190℃)反映的天然气成藏时间是一致的.
  • 摘要:致密砂岩气藏在施工作业和生产过程中都会引起孔隙压力的变化,进而会引起有效应力发生变化.有效应力的增大和减小都会引起储层岩石发生塑性或者弹塑性变形,导致纵波在致密砂岩中的传播行为发生变化.通过探究有效应力发生变化时的纵波传播特点对预测致密砂岩地层压力以及运用波速随有效应力变化程度评价应力敏感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二叠系典型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有效应力下干岩样纵波波速和渗透率.结果表明,当有效应力低于临界压力时,致密砂岩主要表现为微裂缝的闭合,纵波波速与有效应力呈幂指数关系;当高于临界应力时,致密砂岩发生层间错动、孔隙被压缩,密度增大,纵波波速随有效应力线性变化.同时,渗透率和波速对效应力的响应具有一致性,可以运用致密砂岩波速随有效应力的变化特点评价其应力敏感性.
  • 摘要:侏罗系地层是柴达木盆地北缘一套重要的烃源岩层系,理清柴北缘侏罗系凹陷的结构特征及烃源岩的分布对油田勘探至关重要.通过柴北缘早、中侏罗世时期的构造演化分析认为,侏罗系应充填在一系列的断陷湖盆之中,并且断陷湖盆中存在断-坳构造转换面,在地震资料中表现为强相位的同相轴,以此确定了侏罗系地层的断陷+坳陷的构造解释模型,克服了以往受制于地震资料品质较差,钻井较少等因素,侏罗系地层难以识别的问题.根据剖面形态及构造特征,将受到强烈改造的侏罗纪凹陷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并认识到凹陷的主干断层主要以北东向倾斜为主,断陷期的地层分布有限,坳陷期地层则全区分布,坳陷期的地层厚度与断陷地层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合理的解释了现今柴北缘侏罗系地层分布不均的问题.通过应力场与现在基底主干断裂走向关系分析,祁连山的阻隔以及阿尔金山左行走滑作用,控制了现今侏罗世凹陷的形态特征.早侏罗世断陷所在的地区,烃源岩条件更为优越,而且并联型的断陷结构,也有利于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向远距离运移,易形成源外油气藏.
  • 摘要:传统蚂蚁追踪较多注重蚂蚁体初始边界范围、追踪轨迹偏离度、追踪步长、非法步数与合法步数、停止门槛这六个主要参数,对裂缝倾角与方位角控制较少.玫瑰图分析能够显示出裂缝发育的方位角等产状信息.通过利用petrel中Stereonet模块,可引入裂缝产状信息控制蚂蚁体的刻画,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在玫瑰图分析基础上的产状控制蚂蚁追踪技术,排除了非期望方向的裂缝信息干扰,得到了精细显示的裂缝发育特征蚂蚁属性体.解释人员能够获得期望产状上的裂缝展布特征,为后期的钻井部署提供有力依据.
  • 摘要:利用最新地震、地质和钻井资料,剖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构造运动学、几何学特征,用综合估算法进行了剥蚀量恢复,分析了古构造特征及主成藏期构造与油气的关系,指出了有效圈闭类型及分布.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马家滩段具“三分”特征,断裂组合以顺层滑脱构造为主,而沙井子段则以逆冲断裂为主并发育构造楔.西缘构造演化经历了“四期”演化阶段,即早期埋藏期,晚三叠世雏形期、侏罗世鼎盛期和白垩世-第三系调整期.构造运动对西缘冲断带的成藏产生了破坏作用,但是断裂下盘原地岩体规模型岩性圈闭和上盘集群型构造圈闭仍有较好的成藏条件,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 摘要:根据岩心、铸体薄片、储层物性测试、压汞曲线等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塔中4油田下石炭统巴楚组生屑灰岩段沉积环境及储集层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属于碳酸盐岩台地环境,垂向上可区分出3期沉积演化阶段,其中第2期塔中402井区高频海平面下降时期形成的蒸发台地白云坪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基础.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晶间溶孔为主,局部地区发育溶洞,裂缝大多都被后期形成的方解石、石膏充填.白云岩储层物性明显优于石灰岩.利用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确定储层的物性下限,结合压汞曲线的特征制定研究区生屑灰岩段储层评价标准,将储层分为Ⅰ类好储层、Ⅱ类中等储层、Ⅲ类差储层、Ⅳ类非储层、Ⅴ类裂缝储层.探讨了碳酸盐岩储层的控制因素,沉积环境决定了储层的质量,白云化作用、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埋藏溶蚀作用都对碳酸盐岩储层改造起到了积极作用.
  •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中新元古界勘探程度较低,石油地质基础条件认识薄弱,但勘探潜力不容忽视.本着向源勘探的思路,根据空间分布情况,提出鄂尔多斯盆地中新元古界天然气三个勘探方向.深部气源方向受目前研究程度的限制,不适合作为现实目标,可作为远景勘探领域;上生气源来自上古生界煤系地层,气源条件良好,埋深相对较浅,是有利的勘探方向,也是勘探部署的重点目标,但勘探表明受构造及煤系地层分布等条件制约,可能成藏范围有限;自生气源成为中新元古界勘探取得突破的主要方向,由于盆地内钻井资料有限,以周缘地质露头为突破口,发现盆地周缘发育长城系烃源岩,盆地内部也具有发育长城系烃源岩的潜力,结合长城系相对较好的储集条件,认为长城系是自生自储型气藏的主要勘探层系.在明确勘探方向和主要层系的基础上,以寻找盆地内部长城系烃源岩为目标,提出了盆地中部定边-桃59和盆地东南部淳化-洛川两个有利勘探区带.
  • 摘要:海洋地质调查及勘查钻探表明,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丰富,是中国深水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最佳战略选区.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条件与油气成藏条件虽然存在差异,但亦有共同之处,即均需要有充足烃源供给及烃源供给系统输送与有利聚集场所的时空耦合配置.本文根据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与多年来油气及水合物勘探成果,深入分析研究了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气源构成特点与流体运聚输导系统特征,同时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分析,综合判识剖析了气源供给运聚通道系统类型与高压低温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时空耦合配置关系,并结合油气地质及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基本地质条件,总结和建立了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生物气源自生自储扩散运聚型”、“热解气源断层裂隙输导下生上储运移渗漏型”和“热解气源底辟及气烟囱输导下生上储运移渗漏型”三种成因类型的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模式,以期能为南海北部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预测及有利勘查目标评价优选等提供决策依据与指导.
  • 摘要:以宝岛凹陷钻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采用地震解释、古构造恢复、油气运聚模拟、3D地质建模等技术手段,在宝岛凹陷识别出了4级4组断裂、4套骨架砂体、多层不整合和4条主构造脊,首次建立了宝岛凹陷烃源岩-输导体系-储层-圈闭空间格架,划分了T型、阶梯型、受限网毯型3种输导体系.运移模拟表明南部断阶带、东北断阶带、松南低凸起前排构造带都是优势的运移方向,垂向+侧向运移为主.区带优选表明南部断阶带为最有利区带,具有“近源、断-砂-脊阶梯型输导、海底扇和扇三角洲储集、断块-岩性圈闭”配置特征.
  • 摘要:脉动水力压裂技术为深部低渗透性煤层的卸压增透和煤层气高效抽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然而,基础研究明显滞后于工程应用.本文理论分析了脉动荷载作用下裂隙起裂压力及荷载强度对起裂压力的作用机制,开展了不同脉动荷载强度裂隙演化的物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脉动载荷动态作用为多裂隙的起裂提供了可能;不同脉动荷载强度下,试件事件定位在数量、方向以及最终形态均有不同;起裂压力随着脉动荷载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提出了基于脉动荷载强度的脉动压裂裂隙演化控制机制.研究成果对于脉动水力压裂技术优化和基础理论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黄骅坳陷南区上古生界碎屑岩潜山是重要的煤成气勘探领域,勘探程度极低,由于对下石盒子组煤成气藏成藏条件和富集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其勘探整体部署和进程.通过对研究区上古生界的煤成气藏的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煤成气成藏主要受控于优质烃源岩分布、输导体系、继承性构造、发育稳定的盖层及裂缝等5个方面;依据生储盖的空间配置关系分区建立了研究区成藏模式,其中近源成藏模式是今后该区勘探的主体;明确乌马营-王官屯南段逆冲推覆带和乌马营背斜主体是2个煤成气勘探有利目标区.研究成果为孔南地区煤成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 摘要:川中须家河组气藏为典型的大面积、低丰度、致密岩性气藏类型,资源潜力巨大,是四川盆地增产上储重要层系,但该类气藏储层薄、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非常复杂,如何提高含气富集区(甜点)预测精度和建立气水识别方法是须家河组气藏勘探开发最关键的问题.笔者从储层岩石物理分析和模型正演等基础研究入手,深入分析不同岩性组合下气层和水层的AVO响应特征,建立了一套以AVO叠前道集、近远道叠加剖面对比分析为基础,AVO主振幅主频率技术为核心的须家河组致密气藏检测及气水层识别新思路和新方法,生产应用效果显著.
  • 摘要:煤层气以饱和或欠饱和的状态在煤层内赋存,且在垂向上易与上覆岩层连续成藏,但开发过程中大量低产煤层气井的存在制约了产能的突破,富集且高产煤层气藏的发现愈显重要.论文在系统整理煤层气富集成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和国外典型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地质规律和气井产能认识,提出了煤层气圈闭的概念和气藏类型的划分方案.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刻画了物性封闭、气压封闭、水压封闭和吸附封闭在煤层气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风氧化带和应力转折带作为上下界限定义煤层气藏.在气藏类型上,提出以构造、岩性、水动力和复合型圈闭分别为主导的气藏类型划分方案,并解剖了不同气藏类型.论文对简化煤层气勘探开发目标区优选,指导富气且高产煤层气藏的勘探和发现具有积极意义.
  • 摘要:常规二项式产能方程在煤层气井产能评价时,斜率出现负值,这与理论上为正值相矛盾.本文在综合排采曲线和渗流力学的基础上,推导适合煤层气井产能评价的新的二项式产能方程.研究发现:在排除井筒积液的情况下,由于修正前的二项式产能方程忽略了由于表皮因子等参数引起的额外压降,使得气井产能曲线斜率为负,实例证明,修正后的二项式产能方程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 摘要:Fort Worth盆地Barnett页岩气藏的成功开发,推进了全球页岩气勘探开发.研究表明,页岩气层通常是含油气系统中主力烃源岩.沉积环境和地质成藏过程是页岩气富集区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中国南方扬子地区沉积环境基本为浅水—深水陆棚相沉积,在这种沉积背景下寻找页岩气富集成藏区带,对页岩气成藏地质过程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以四川盆地蜀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着重探讨了页岩在沉积埋藏之后经历了生烃、排烃后页岩气富集过程,论述了构造抬升对页岩含气量的影响理论模型,提出了预测页岩含气量的基本地质方法,对页岩气地质选区具有指导意义.
  •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储层砂岩十分致密,非均质性强,粘土矿物的种类和含量是影响其渗流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岩心样本、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X-衍射等手段,对粘土矿物中的伊利石成分进行了特征分析和成因研究.结果显示:盆地东部太原组致密砂岩储层的粘土矿物中,以高伊利石含量和相对低高岭石含量为主要特征.伊利石的产状存在薄膜式、粒间孔胶结和充填式等多种类型;长石的伊利石化及高岭石的伊利石化是目的储层在成岩晚期经历的主要交代作用类型.剩余的钾长石和致密且封闭的砂岩,提供了持续向伊利石转化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并最终导致了伊利石的大面积富集;基于对研究区储层砂岩中伊利石成因的分析,预测其含量自三角洲平原向三角洲前缘逐渐升高;自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中部向边部逐渐升高;自河道交汇处向分岔处逐渐升高.
  • 摘要:水平井技术是提高致密气单井产量、实现致密气经济有效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与国外致密砂岩气田稳定分布的储层条件相比,国内致密砂岩气田一般具有储层规模小、纵向多层、整体分散、局部相对富集等特点,水平井开发地质目标优选是实现国内致密砂岩气田水平井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国内典型致密砂岩气田苏里格气田为例,通过实钻水平井地质综合分析和密井网区精细地质解剖,应用储层构型层次分析方法,根据砂体及有效砂体叠置样式的不同,将苏里格气田水平井划分为3大类6小类水平井钻遇储层地质模型:A1垂向切割叠置型、A2侧向切割叠置型、B1夹层堆积叠置型、B2隔层堆积叠置型、C1单层孤立型、C2横向串联型.其中分布在辫状河体系叠置带内的A1垂向切割叠置型和B1夹层堆积叠置型是水平井开发的主要地质目标.依据储层地质、生产动态、储量丰度、井网密度等关键参数,建立了水平井整体开发和甜点式开发两种开发模式下的井位优选标准,并成功应用于苏中X区块,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同时该地质目标优选方法与井位优选标准对中国同类气藏的开发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 摘要:论文以沁水盆地南部典型高阶煤为研究对象,通过ScCO2-H2O体系与煤岩地球化学反应前后煤岩样品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初步探讨了ScCO2-H2O体系与煤岩地球化学反应对高阶煤孔隙的影响,为高阶煤CO2-ECBM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研究认为,高阶煤主要存在3种类型的孔隙,即植物组织孔、次生气孔和矿物质孔,植物组织孔和次生气孔多被方解石等矿物充填,连通性较差;ScCO2-H2O体系能够有效溶解、迁移煤孔隙中充填和煤基质中嵌入的方解石等矿物,对煤储层结构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高阶煤的CO2-ECBM具有可行性.ScCO2-H2O体系可与煤中碳酸盐矿物发生碳酸盐化反应,并通过该地球化学反应,造成孔隙中充填和煤基质中嵌入的方解石等矿物大量消失,煤中孔隙数量明显增多,孔隙连通性大大改善.但是,ScCO2-H2O体系与煤岩地球化学反应对煤中未充填孔隙的影响微弱,连通性的改善主要由新产生的孔隙所贡献.
  • 摘要:随着致密砂岩气藏勘探的逐步深入,国内外众多学者在其成藏领域进行了研究,并对比了中美致密砂岩气成藏地质条件与气藏分布特征的异同,开拓了中国致密砂岩气的勘探思路.本文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系统梳理了致密砂岩气藏的地质特征、储层特征、气藏含气饱和度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测井评价方法,对致密砂岩气藏的评价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即测井评价应以石油地质规律为指导,基于地质思想指导测井解释,分类型精细解释、多信息综合评价,以储层的孔隙结构、孔喉配置关系为核心,建立符合低孔低渗特点与精度要求的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形成致密气藏气水识别方法,加强储层裂缝系统和渗透率的研究,为非常规致密砂岩储层的测井评价奠定坚实的基础.
  • 摘要:中国南方古生界发育下寒武统牛蹄塘/筇竹寺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上二叠统龙潭组等三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其中海相沉积的牛蹄塘组/筇竹寺组和五峰—龙马溪组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和突破,而海陆过渡相沉积的龙潭组泥页岩受关注比较少、研究程度较低,制约着中国页岩气的发展和新层系的拓展.川东地区在二叠纪龙潭期沉积了一套厚度稳定、演化程度高、含气性良好的海陆过渡相煤系泥页岩地层,具有页岩气成藏的地质条件,但由于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变化快,岩石组合类型和有机质组成比较复杂,这些特征可能控制着龙潭组泥页岩有机孔的发育特征.因而,研究龙潭组泥页岩有机孔发育特征及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对川东地区龙潭组页岩气的勘探和有利相带的优选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 摘要:针对川东北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微裂缝的类型、特征及分布进行研究.根据大量微观薄片观测,微裂缝分布差异性较大,马路背构造的挤压扭动作用力大,特殊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石英砂岩在成岩过程中形成大量原生微裂缝,微裂缝发育程度远高于其它须家河气藏.通过微裂缝的定量分析,马路背须二气藏地下微裂缝平均孔隙度0.38%-0.45%,地下平均渗透率2.9mD-4.2mD,用数据证实微裂缝的高密度发育形成以裂缝为主的孔隙型储层,微裂缝系统所起到的渗流作用使储层获得较高产能,其提供的储集空间使储层获得相对稳产.同时首次提出多因子微裂缝综合定量评价新方法,按相关性的高低,确定加权因子,达到对储层微裂缝发育程度的准确评价.
  • 摘要:薄储层预测精度是目前制约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问题.要实现薄层精确预测,关键在于如何井震结合、拓宽频带,获得合理的高频成分.传统的反演技术主要通过确定性或随机性模拟建立宽频模型,其高频成分主要来自于井,没有体现地震的横向约束.地震波形特征指示反演技术充分利用地震波形横向变化信息,代替传统变差函数,进行高频成分的模拟,对井的分布要求低,比传统方法确定性更强.在准噶尔盆地B地区薄层砂岩气藏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评价-开发阶段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基础.
  •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清洁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中国能源供应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中国煤层气资源分布广泛,加速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同时符合中石油的新能源战略.由于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的最大差别是以吸附状态赋存于煤层孔隙内表面,具有独特的成藏分布特征和主控因素,因此相对于常规天然气勘探而言,对煤层气储层预测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煤层气的岩石物理基础研究更是寻找预测方法的着手点和立足点.本文通过对12口不同煤阶的井,分析了不同煤岩和煤质的组分与地球物理参数的相互关系,确定了影响煤层气储层地震参数和吨煤含气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预测吨煤含气量的地震敏感属性和预测方法.首次分析了不同煤岩和煤质条件下,显微组分、灰分含量、吨煤含气量和地球区里参数的相互关系,说明不同煤岩对主要地球物理参数密度和纵波速度影响较小,利于用地球物理参数预测煤层气.而煤质对地球物理参数密度的影响比较大,对纵波速度影响较小,对低灰分煤(含量小于20%)利于用地球物理参数预测煤层气.根据模量属性对吨煤含气量检测比较敏感,同时在密度和纵波速度两个属性中,密度明显优于纵波速度的特点,建立了地震煤层气三参数弹性模量反演方法.通过蜀南煤层气资料的三参数弹性模量反演实例,证明了模量相对变化量异常可以有效预测煤层气储层富集高产区域,口井的预测效果和煤层气生产井相吻合,提高了煤层气勘探开发部署井的成功率,为蜀南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和一亿产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 摘要:受国际油价持续低位影响,国内油企受到综合开发成本上升、投资压缩、效益下滑甚至亏损的严峻挑战.立足生产现场,实施科技创新并及时应用于生产实践,是低油价形势下降本增效的解决办法.苏里格气田是非常规致密气藏的典型代表,在苏里格某合作区内从野外露头观测、钻井岩心描述、储层电性分析等特征综合识别出3类河道储层,尝试建立基于不同类型河道压裂段储层重要参数与现场压裂测试求取的试气无阻流量关系图版,在此基础上创新提出苏里格低渗致密气藏无阻流量预测新方法.该方法对压裂试气辫状河道储层和低弯度顺直河道储层单井无阻流量预测符合率分别达96%和92%以上.这种高效实用的低渗致密气藏无阻流量预测新方法能够有效减少现场试气作业,加快产建速度,快速评价储层压裂改造效果,在低油价形势下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 摘要:页岩孔隙结构是影响页岩气藏储集能力和页岩气开采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此以渝东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运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技术、低温氮气吸附脱附法和高压压汞实验对该区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类型可分为无机孔、有机质孔、微裂缝,以有机质孔和黏土矿物粒间孔为主;有机质孔多为为圆形或椭圆形,呈蜂窝状分布,相互连通,孔隙直径集中在30–100nm之间,有机质孔隙网络为气体在页岩中的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分析了该区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控制因素,认为页岩储层有机碳含量、黏土矿物含量和比表面积为其主控因素.
  • 摘要:内乌肯盆地位于阿根廷的西部,盆地主要发育了三叠纪以来的沉积地层,侏罗系Vaca Muerta组发育海相页岩,页岩厚度大,分布范围广,TOC含量高,处于生油-生气阶段,是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层.盆地中部TOC含量大于2%页岩厚度大于200m,表现出异常高压的特征,埋深1500-4000m,粘土矿物含量低,脆性矿物含量高,可压裂性强.总体上看Vaca Muerta组是优质的页岩油气层,盆地中心地区最为有利.甜点区P50地质资源量合计为332.8亿桶油当量,可采资源量合计为225.0亿桶油当量,甜点区初产高,压裂效果好,是页岩油气开发的重点地区.
  • 摘要:依据露头剖面、钻孔岩心裂缝特征统计成果,在对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地区上古生界盒8、山1段气层声发射地应力测量、岩石力学参数和单轴抗拉强度测试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法对裂缝形成期的古构造应力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印支运动构造应力场是以NNE-SSW方向(8°~17°)挤压为主,研究区最大主应力在84~100MPa之间,平均94.12MPa;燕山运动构造应力场是以近NW-SE方向(126°~133°)挤压为主,最大主应力在60~72MPa之间,平均66.22MPa;喜马拉雅运动构造应力场是以近NE-SW方向(49°~58°)挤压为主,最大主应力在39~46MPa之间,平均42.57MPa,进一步在主要构造形变期应力场数值模拟基础上,预测盒8段裂缝主要发育在研究区中部鄂33、李8等井区,密度值介于0-0.4;山1段裂缝主要发育在研究区北部鄂19井区及中部李3等井区,密度值介于0-0.86.并且通过对天环地区14口井的预测裂缝密度与实测进行对比,绝对误差值较小,拟合度高.
  • 摘要:气体在页岩孔隙结构中的流动行为复杂,研究页岩多尺度孔隙结构中的气体传质,对于明确产气机理和优化产能模型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四川盆地东部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样品,设计了页岩单相气体低速渗流实验,分析了滑脱因子大小及对渗透率的贡献程度,探讨了气体传质发生的平均水力学半径和流态.实验结果显示四块岩样的滑脱因子范围为0.092~0.151MPa,渗透率越大,滑脱因子越小,孔隙结构尺度对滑脱效应影响的强弱次序为基块>天然裂缝>人工裂缝.同一块页岩岩样,孔隙压力降低,气测渗透率增大,滑脱效应增强,而增大驱替压力能有效降低滑脱效应,减弱气体非达西流动特征.平均水力学半径的计算结果为126.00~229.66nm,rH(人工裂缝)>rH(天然裂缝)>rH(基块),平均水力学半径越大,气体流通尺寸越大,气体在页岩中更易流动.努森数的分布范围为0.048~0.228,气体传质方式主要为滑脱流和过渡流,孔隙结构尺度决定气体传质方式,并且传质方式是动态变化的.
  • 摘要: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埋藏深、物性差、直井产量低的特点,但勘探潜力大.致密储层物性以低孔低渗为主,围岩与致密砂层的阻抗差异小,煤层的强烈吸收衰减等现象使得致密砂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不明显,因此预测的难度大.常规方法主要围绕岩性和含油气进行预测,本文以地震为主导面向工程和开发方案进行预测,围绕预测脆性、物性为预测目标,结合叠前属性及统计融合等技术,可有效解决工程中甜点的识别等关键问题.该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sh186区块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实际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 摘要:分别通过土壤学束缚水饱和度模型法、分离压力模型法,密闭取心毛管压力曲线法求取了苏里格气田盒8气藏含气有效孔喉下限.束缚水饱和度模型法仅反映储层特征,不适合于致密砂岩有效孔喉下限求取;因油气受成藏充注动力大小的限制,无法驱替掉所有孔喉中全部的毛管水只留下水膜水,分离压力模型法求取的有效孔喉下限仅为有效孔喉的理论下限;密闭取心毛管压力曲线法体现了油气充注作用于储层的结果,适合于致密砂岩油气藏有效含油气孔喉下限的计算.苏里格气田盒8气藏含气有效孔喉下限约为105nm,直径大于105nm的孔喉体系是勘探开发的目标.
  • 摘要:致密砂岩气藏孔喉细小、毛管压力高、局部欠含水饱和,极易发生水相圈闭损害,降低气井产能.利用相圈闭系数法评价了石盒子组水相圈闭损害程度,展开了毛管自吸、液相滞留评价,分析了水相圈闭损害原因,利用界面润湿性修饰处理剂开展了损害预防及解除研究.结果表明,上石盒子组潜在强水相圈闭损害,物性相对较好的盒2+3段储层水相自吸能力较盒1段强,储层平均返排率10%~47%,物性好的储层返排率相对较高.采用能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的季铵盐氟化物开展液相自吸和返排评价表明,润湿性修饰为中性能有效抑制液相自吸、液相返排由56.3%提高到了83.4%,使气测渗透率恢复由66.1%提高到了88.2%.利用可界面修饰的处理剂改变岩石润湿性,是有效预防或缓解致密储层水相圈闭损害发生的重要途径,对恢复气井产能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储层的含气量是页岩气资源评价和目标区优选的关键性参数,也是评价页岩是否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本文为了研究川西南探区金石1井寒武统筇竹寺组海相页岩含气性主控因素,通过结合邻区地球化学特征和层系含气性特征,进行了川西南探区筇竹寺组泥页岩含气性与地球化学特征、矿物岩石特征、储集物性特征、地层温压特征、地层流体特征等的单因素分析,利用金石1井实验数据分析金石1井筇竹寺组海相页岩含气性的主控因素,利用回归分析法将各单因素结合建立探区金石1井寒武统筇竹寺组储层页岩气含气性预测模型.
  • 摘要: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吸附气含量的准确测定是正确评价页岩含气量和资源潜力的关键参数.通常采用等温吸附实验的方法确定页岩吸附气含量.但是,现在多数情况下页岩高压时的吸附量出现负值,等温吸附曲线特征也呈现下降形态,与以往在煤层气领域的认识明显不同.为了正确解释此种现象,本研究中选取了国际页岩吸附量测定对比的标准样品(Kimmeridge页岩、Posidonia页岩)以及中国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和塔里木盆地奥陶系页岩等样品,开展了一系列的等温吸附实验和数值计算,对页岩吸附气含量测定影响因素的进行了半定量-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气体状态方程、自由空间体积、压力传感器精度和空白测试等是影响页岩吸附气含量测定的主要因素.气体状态方程中,Se-W方程最适用于页岩的甲烷吸附量计算,其次是S-R-K方程,最差的是P-R方程.自由空间体积与吸附量呈负相关关系,即自由空间体积偏大,吸附量比实际减小;相反,自由空间体积偏小,吸附量结果比实际大,高压条件下对吸附量的影响更为明显.相对于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精度对页岩甲烷吸附量的影响更为突出,万分之一精度压力传感器的等温吸附实验结果比千分之一精度的更精确.此外,未经过空白测试校正的页岩吸附量通常比实际吸附量低,且会导致吸附量出现负值.因此,开展页岩吸附气含量的测定需要对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认识和相应的校正.
  • 摘要:川东地区的页岩气勘探尚处于起步阶段,页岩地层厚度分布状况、优质页岩分布、资源量规模等因素目前尚不清楚,因此开展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及有利区带预测能够加快川东地区页岩气勘探进程.本文通过对研究区页岩的有利沉积相带,有效厚度,有机质丰度及成熟度,储集空间,矿物组成以及保存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表明川东地区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具有分布广,厚度大,埋藏适中,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类型好,热演化高—过成熟,生烃潜力大,页岩气成藏气源条件优越,易压性好等特点.总结北美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成功经验,结合川东地区下古生界页岩的具体地质特征,提出川东地区的页岩气选区评价的5个参数指标,其分别是:有效页岩厚度、有机质丰度、有机质成熟度、矿物组成以及页岩的埋深.在川东地区构造背景、龙马溪组沉积相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优质页岩厚度分布图、地层埋深等值线分布图,并考虑川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有机碳含量分布、热成熟度以及含气量,优选丰都—忠县和巫溪—奉节两个有利勘探区带.
  • 摘要:影响致密砂岩气藏水平气井水平段长度设计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地质因素(砂体规模和展布规律等),二是流动因素,主要是生产动态特征(沿井筒的摩擦阻力),三是开发效果(产量和累积采气量),四是经济因素(考虑效益最大化).文章以吉林油田长岭气田登娄库组气藏水平井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这四方面因素,对水平段长度进行了设计.研究结果表明,登娄库组气藏储层砂体大面积叠置连片,呈多层状分布,水平段长度越长越能控制更大的地质储量.同时,随着水平段长度的增加,泄流面积会大幅提高,气井产能和累积产量均增加.基于实际地质模型数值模拟预测认为,水平段长度至少在800米以上.而井筒流动摩阻仅在产量很高的中、高渗透率储层会对产量产生明显影响,对于致密砂岩气藏,产能较低,摩阻的影响很小.研究发现,经济条件成为限制水平井段长度的关键因素,在目前气价的条件下确定研究区水平段长度在1100-1600m为最优.为该类气藏开展水平井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摘要:非常规油气藏的复杂性使其相对于常规油气藏在勘探开发中面临更艰巨地挑战,一方面需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一方面需要开拓创新性的方法与技术.在诸多学科里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该领域针对非常规油气藏发展了一系列新技术.本文作者与其工作团队在应用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叠前弹性反演技术的基础上,引入叠前方位角反演技术,联合进行非常规气藏的甜点预测.通过叠前弹性反演获得与岩性、脆性相关的泊松比与杨氏模量;通过叠前方位角反演获得裂缝方位角、裂缝发育强度、法向与切向岩石弱度等各向异性属性,进而对获取的多个属性进行综合分析达到对非常规气藏甜点识别的目的.依托四川某区块致密气藏实例,阐述综合应用叠前弹性反演与叠前方位角反演技术对致密气藏进行甜点预测的研究思路.该目标区位于低幅背斜构造,为低孔低渗型致密砂岩气藏.分析工作包括三维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岩石物理分析、叠前弹性反演与叠前方位角反演.分析结果经过实际钻井资料验证,证实预测效果较为理想.该方法的成功应用探索出一套非常规油气藏甜点预测的方法,为该区块后续的勘探开发起到积极有效的推进作用.
  • 摘要:渝东南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外缘,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内坳陷构造单元,是页岩气勘探的核心地带,广泛发育富有机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前期大量研究表明渝东南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在垂向和平面上的分布均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加上该区尚处于勘探初期,地震和测井资料均比较有限,这就使得对该层段的优质页岩进行预测带来了极大地不确定性.目前在渝东南的若干研究探区内已经开展了系列面向页岩气的地质、地震和测井等相关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资料基础,就以渝东南黔页1井区为例,探讨在测井资料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对龙马溪组的富有机质页岩进行有效合理地预测展开讨论.
  • 摘要:页岩储层压裂后返排液的矿化度普遍较高,由于矿化度与页岩中粘土矿物组成和含量及裂缝面积有关,因此研究返排液中离子的扩散现象及规律可以更好得了解地层特征.为此,针对渝东南下志留龙马溪组、渝东北下寒武统鲁家坪组页岩开展室内自发渗吸离子扩散实验,深入分析压裂液中NaCl溶液,KCl溶液,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对页岩离子扩散能力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离子扩散速率预测页岩储层返排液矿化度的方法.结果显示,NaCl和KCl溶液都可以降低页岩在溶液中的离子交换过程,且K+对粘土的抑制作用强于Na+;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改变溶液的界面体系从而抑制离子的扩散过程;聚合物能够降低自发渗吸的速率,抑制离子交换.
  • 摘要:为研究煤层气压裂裂缝的几何形状及其动态延伸规律,预测煤储层压裂缝延展与支撑剂分布.本文从数值分析的角度,以pseudo-3D模型为依据,建立起适合煤储层非牛顿流体压裂液填砂裂缝的三维数值模型,通过分析压裂施工工艺及煤储层力学特征,开展填砂裂缝的几何特征计算.研究表明:随着裂缝长度的延伸,流体压降导致裂缝宽度逐渐降低直至闭合,缝高呈逐步降低的趋势,当压强达到含水层的破裂强度时,缝高就会穿透泥岩隔水层,沟通砂岩含水层,造成高产水.非牛顿流体压裂液可以将支撑剂带入裂缝远端,其携砂长度远远大于活性水压裂液(牛顿流体),可以优化施工以获取最佳导流能力、提高煤层气井产能.
  • 摘要:页岩气藏基质储渗空间为纳米尺度,超低含水饱和度,黏土矿物含量高,微裂缝发育,需经压裂改造投产,气体产出是一个多尺度、多种传质过程,但压裂液易产生滞留,影响气体产出.页岩渗透率为纳达西级,难以利用测量损害前后渗透率的传统方法评价页岩气层损害.文章采用四川露头页岩岩样和4种滑溜水压裂液体系,利用压力衰减法,结合水相渗吸实验和气驱水返排实验,评价了压裂液滤液对岩心尺度的损害程度,形成了以渗透能力恢复率为第一评价指标,返排率和渗吸量为辅助评价指标的气层基质损害评价方法.基于评价结果,结合目前部分压裂液返排率低的气井产量反而比较高的非常规现象分析,指出页岩压裂液诱发水相圈闭损害是一个动态过程,具有尺度性,在评价过程还要考虑滞留压裂液对气体传递的积极作用,压裂液作用及返排制度是未来5~10年值得研究的重点问题.
  • 摘要:基质孔隙和天然裂缝对页岩气富集、渗流和保存具有不同的意义.通过页岩野外露头和钻井岩心观察、样品扫描电镜观察,对渝东北下寒武统水井沱组页岩孔隙进行分类和定量评价,同时探讨了两种类型孔隙对页岩气富集、渗流和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井沱组页岩发育基质孔隙和天然裂缝两大孔隙类型,基质孔隙包括有机质孔、粘土矿物层间孔、矿物粒间孔、粒内孔和溶蚀孔5个亚类,裂缝包括构造裂缝、成岩裂缝和异常高压裂缝3个亚类.构造裂缝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张裂缝、剪切裂缝两类,低角度滑脱裂缝是水井沱组页岩中发育较普遍的一种特殊裂缝类型.水井沱组页岩基质孔隙以中孔为主,孔隙比表面积主要分布在3-9m2/g之间;裂缝以高角度裂缝为主,裂缝线密度在1.15-5.0条/m之间,平均为2.78条/m,裂缝发育程度较高.裂缝开度主要分布在0-4mm之间,开度小于1.00mm的裂缝占56.7%,裂缝开度较大,充填程度较高;水井沱组页岩较小基质孔隙孔径和较高裂缝充填程度是造成页岩孔、渗较低的主要原因;高角度展布裂缝系统匹配高角度产出的页岩层,对水井沱组页岩气纵向保存条件产生不利影响.
  • 摘要:本文选取了四川宜宾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的页岩,对样品的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和粘土含量等地质参数进行了表征,并利用MSB重量法进行等温吸附测试,对吸附实验结果进行了等温吸附模型拟合,运用吸附势理论对吸附过程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页岩样品吸附等温线具有Ⅰ型等温吸附线特征,饱和吸附量为2.51~3.63ml/g,吸附能力较强;TOC含量与页岩吸附性能有着较好的正相关性;D-R方程的等温吸附模型拟合效果最好,Langmuir-Freundlich方程和Toth也能较好的对吸附曲线进行拟合,Langmuir方程在低压区拟合效果较差,半孔模型的拟合误差都在10%以上,拟合效果最差;吸附势计算表明吸附势的零点与吸附曲线的拐点基本一致,可以用吸附势理论对吸附过程进行解释.
  • 摘要:厚层辫状河道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的层次分析,对砂体平面分布规律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如何从大块砂体提取单期河道,进而按单期河道发育顺序再次叠置,总结其河道主流线迁移演化历史与规律,完成复合砂体宏观分布规律预测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充分利用野外露头、现代沉积、钻井等资料,在单层精细划分对比基础上,根据旋回特征,借鉴将今论古原则,提出河道主流线方法去揭示复合河道内单期河道平面演化历史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苏X密井网区块盒8下1小层纵向上发育3期河道,平面上河道流向自北向南发育3条河道,每条河道不论规模和砂体展布方向,都受古水流方向控制,并有规律地侧向迁移摆动,由此控制了平面砂体富集规律,单期河道砂体平面规律的揭示,为苏里格气田大面积实施水平井部署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 摘要:黄骅坳陷南区上古生界碎屑岩潜山是重要的煤成气勘探领域,勘探程度非常低,其主力勘探层系下石盒子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尚属空白.综合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分析等资料,对研究区下石盒子组潜山内幕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下石盒子组属于辫状河沉积体系,岩石类型主要为河道微相的灰色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潜山内幕储层的储集空间以次生粒间溶蚀孔和构造裂缝为主,孔隙度主要分布在5%~10%,渗透率为0.5~10mD,属特低孔、(超)低渗的裂缝―孔隙型储层.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是控制储集层优劣的三大因素,其中,微相-岩相和构造作用决定潜山内幕储层的形成与发育,优质储层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河道、心滩砂体与裂缝带叠合区.综合研究认为,Ⅰ类储层位于逆冲推覆带主体部位,是今后获得潜山内幕勘探突破的首选储层.研究成果为碎屑岩潜山内幕储层的预测与评价及煤成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 摘要:水相圈闭损害是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综述分析致密砂岩气藏水相圈闭过程机理,着重研究初始含水饱和度、气藏压力与毛管力、物性与孔隙结构、流体性质、裂缝、作业压差等因素对水相圈闭损害影响以及现阶段水相圈闭损害评价方法的进展.致密砂岩水相圈闭损害不仅制约气藏的成功勘探和经济开发,还影响酸化压裂等作业的增产效果.研究水相圈闭损害,为注水、聚合物开采提高致密砂岩气采收率和有效保护气藏提供可靠的依据。
  • 摘要:珠江口盆地深水地区有极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地球物理技术在天然气勘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道集AVO分析是储层含气性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叠前道集容易受到多次波、随机噪音等影响,道集上能量变化规律不稳定,容易造成对AVO分析的误判.因此加强对AVO类型成因以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将有助于提高使用AVO分析技术的合理性,同时提高储层含气性预测的准确率.本文结合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的天然气勘探实践,采用道集优化处理等手段,得到高质量的道集进行AVO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含气并不一定表现为III类AVO特征,在特殊岩性组合下会表现为IV类AVO.AVO分析应先确定岩性组合特征.叠前道集进行优化处理将有效提高AVO分析的可靠性;基于已钻井资料,AVO分析可以作为珠江口盆地深水地区含气性检测的有效手段.
  • 摘要:莺歌海盆地东方区与乐东区泥岩有机质成熟度存在差异,相同深度时东方区有机质演化程度比乐东区的高.在莺歌海盆地构造演化、沉积过程、温压场与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基础上,地质分析与盆地模拟相结合分析热演化差异的成因.综合研究认为:莺歌海盆地的高温高压场对有机质热演化产生影响,但是造成东方区与乐东区有机质热演化的差异主要原因是新近纪至第四纪盆地沉积沉降中心由东方区向乐东区的迁移造成两地区沉积速率的差异.同时有机质热演化差异造成东方区与乐东区生气差别,东方区呈现出生气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而乐东区生气时间晚晚期快速生气的特征.乐东区中新统泥岩中有机质为晚期快速生气,有机酸形成时间也较晚,有利于乐东区中深层储层次生孔隙的发育.
  • 摘要:废弃压力是计算油气藏采收率或可采储量的重要参数,也是相关地面工程论证与设计的重要依据.气藏的废弃压力有通过类比分析和经验公式计算,也有借助气井的稳定二项式产能方程结合废弃井底流压计算.后者在矿场上应用广泛,原因是考虑了气藏原始地层压力、储集层温度和孔渗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但缺少对该方法适用特点的研究.在详细介绍经验公式法和二项式产能方程法的基础上,针对建立的单井模型,分别通过二项式产能方程和数值模拟手段计算废气压力,结果显示:随着储集层渗透率提高,二项式产能方程计算值下降幅度迅速收窄,而数值模拟计算值稳步降低,下降幅度缓慢收窄;随着气井经济极限产量提高,二项式产能方程计算值上升幅度迅速收窄,而数值模拟计算值稳步上升,上升幅度缓慢收窄.研究表明:当储集层渗透率较低或经济极限产量较高时,二项式产能方程法的废气压力计算值更可靠.
  • 摘要:裂缝性气藏水平井试井的难点在于其水平井试井典型曲线图版绘制,主要问题是对Laplace空间中井底压力进行Laplace数值反演时,变形贝塞尔函数的计算容易溢出,使得曲线绘制过程中的计算不收敛,进而难于获得典型曲线图版,难以应用试井解释.本文针对实际典型曲线绘制过程出现的问题,通过参数的重新组合,使得变形贝塞尔函数计算过程中不会溢出,成功地解决了裂缝性水平井试井解释图版绘制的难题,更有利于双重介质的试井分析.
  • 摘要:青海油田柴达木盆地西北部东坪地区基岩气藏的发现是中国在该领域的首次突破,也成为国内首个规模开发的基岩气藏.鉴于基岩气藏的特殊性,国内外可供参考的开发实例较少,因此对基岩气藏的储层特点、生产特征、评价方法和开发对策的认识存在不确定性.本文分析了基岩气藏储集空间特点和物性特征,明确了沿裂缝体系形成的溶蚀孔洞是基岩气藏主要的储集空间,而裂缝对孔隙度贡献较小,主要起到渗流通道的作用.在垂向上基岩储层可以划分为风化破碎带、裂缝发育带和致密带三个部分,其中巨厚的裂缝发育带是基岩储层的主体.基岩气藏气井产量较高,单井动态储量较大,受气藏非均质性影响,各井差异也较大.在气藏静动态特征分析得基础上,提出了基岩气藏形成的有利条件,明确了少井高产、整体评价、均衡开采的基岩气藏开发对策,为该类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借鉴.
  • 摘要:动用半径的准确确定是储量可动用性评价的核心和关键,针对致密砂岩气藏动用半径问题,采用长岩心多点测压物理模拟实验方法(长度最长200cm,每隔20cm设置一个测压点,配套有100cm、50cm),测试了气藏衰竭开采过程中沿程压力变化特征及分布剖面,与气藏开发特征结合,建立了稳态(实验出口端检测不到气流量,沿程各点压力保持平衡不变)和非稳态(考虑废弃经济产量)条件下的压力与岩心长度函数关系(P~L函数),建立了动用半径与地层压力关系图版,确定了致密砂岩储层在不同含水条件下的动用半径,为中国苏里格、须家河等气藏储量可动性评价、开发早期井网部署以及开发中后期井距优化加密提供了参考依据,研究成果可在国内、外类似气藏中得到推广应用.
  • 摘要:合理开发已有气藏并改建地下储气库,对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以及保障地区安全平稳供气意义重大.本文以兴9凝析气藏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气藏储层特征、密封条件以及气藏类型,结合开采特征研究、动态储量计算以及历史拟合,优化了开发方式并对改建地下储气库进行概念设计.应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历史拟合,其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较为一致,分析认为,衰竭式开采仍是目前比较适宜的开发方式.结合兴9凝析气藏实际情况,设计了7套改建储气库注采方案,通过分析、对比及预测,优选了一套最佳实施方案.储气库最佳运行指标为:库容14.2亿方,气库上限压力40.8兆帕,下限压力23兆帕,工作气量5亿方,工作井9口,注气期200天,日注气252万方,停气期30天,采气期120天.日采气420万方.预测10个注采周期累计产出凝析油7.614万吨,提高凝析油采出程度9.5%.
  • 摘要:岩溶风化壳型气藏是一种主要的碳酸盐岩气藏类型,在我国广泛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由于受地层水影响,岩溶风化壳型含水气藏的开发面临极大的难题.该类气藏主要表现为储层大面积展布、多层含气,储层薄、丰度低、非均质性强,气井动态特征差异较大,生产井受地层水影响严重等特征.气水分布主要受区域构造背景、气源的充足程度、小幅度构造、储层的非均质性、沟槽的分布及构造反转的地质过程等因素影响.高桥地区完钻水平井动静态特征分析表明,地层水影响是造成水平井生产效果较差的主要因素.针对动态和静态方法在研究地层水分布特征的过程中存在的各自的缺点和不足,结合各自的优点,首次采用动静态结合的方法进行储渗体类型划分,将储层划分为高渗无水、高渗凝析水、高渗封存水、低渗封存水、低渗凝析水和低渗无水六种储渗体,同时在平面上明确各类储渗体分布特征.在气水分布控制因素及储渗体分布特征基础上,制定了岩溶风化壳型含水气藏开发技术对策,为该类气藏科学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 摘要:靖边气田在进行水平井开发过程中形成了薄层碳酸盐岩气藏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近年来随着气田开发逐步扩大,部分区块面临入靶过程中目标层上移、上覆地层厚度变化大,且气测下降导致层位判识难等问题,水平井开发地质导向关键技术需进行相应完善.通过细化小幅度构造形态、加密等值线精度、总结目的层上部地层典型测井曲线特征等多种方法重新刻画地质模型,根据现场实钻情况及时调整入靶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邻井资料对比控制水平段轨迹,保证水平井地质导向关键技术在新区块成功实施.
  • 摘要:随着全球油气开采对象明显劣质化和能源勘探难度的提高,国际上油气勘探进展主要集中在深水油气、深层油气和非常规油气(包括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三大领域,深水油气将逐渐成为增储主体.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涉及的新技术方法主要包括超深钻井技术、深水平台技术、水平井-多分支井的多级分段压裂、优快钻井、精细地球物理、提高采收率、油气高效开发等,这些技术方法的应用打破了化石能源获取发展的瓶颈.新的能源勘探形势对油气勘探理论和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新的需求,因此能源勘探领域在科学(基础研究)、技术、产业应用等三个层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与突破.中国在深层油气、致密油气、复杂油气勘探等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特别是在古生界深层海相碳酸盐研究方面有重大突破,发现了多个亿吨储量油气田;但是在深水油气、页岩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等领域因为起步晚、基础薄弱,距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目前国际油气勘探进展主要集中于深水、深层、非常规(包括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油气三大领域,深水油气逐渐成为增储主体。我国在陆相生油理论、古生界海相碳酸盐油气勘探等方面取得国际领先地位,在页岩油气、深水油气等方面也迎头赶上,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目前基本处于国际跟跑水平。
  • 摘要:2007年南海神狐海域地质调查SH2钻探地点的结果显示,在南海大陆架有高饱和度的水合物存在.再过去的研究当中,降压开采法一直被认为是相对低能耗的开发方式,是一种比较使用且技术上可行的方法.为了研究在实际地质模型降压开发过程中各生产因素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本文进行了井距、井型、井底流压和射孔层段的敏感性研究和分析.一年的数值模拟过程显示,在井底流压3000kpa,井距1000,高部位射孔,直井加水平井的条件下,日产气最多可达4325.02m3,累计产量为1.291×106m3.更重要的是,对生产过程中个参数动态分析和解释使得对实际矿藏的降压开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正交实验法对生产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为射孔层段最敏感,井底流压次之,井距最不敏感.
  • 摘要:随着水平井加体积压裂改造技术的突破,致密油气已经成为现实接替领域.脆性是致密储层测井评价的主要内容,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脆性解释以及储层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时脆性如何变化均需深入研究.通过对计算脆性指数的矿物组分法和弹性参数法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指出这两种方法解释脆性的关键,为方法选择提供依据;并假设地层为块状均质条件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到脆性指数与横纵波时差比值的关系图,以此确定脆性随岩石内在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同时通过确定储层横纵波时差变化范围,确定脆性指数解释的合理范围.通过研究后,选择弹性参数法解释徐家围子地区沙河子组的致密储层脆性,为该区致密气储层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保障.
  • 摘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根据区域地质、沉积层序、沉积相、有机地球化学、岩性物性特征以及含气量的测定得出,龙潭组地层以大方-息烽一线为沉积中心,沉积中心呈长轴型展布,最厚达30-40m,向南、向北厚度逐渐减薄.受深部断裂和整体黔中隆起构造格局的控制,在习水地区埋深最大,向南东方向逐渐变小,且底界深度差异性增大,其沉积相为泻湖-三角洲-泥炭沼泽-障壁岛及潮坪相为主;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结合显微特征及荧光特性,龙潭组为Ⅲ型.TOC主体分布在1.0%-10.0%范围内,平均为6.07%;受沉积环境及地化条件的影响,储层孔隙类型及分布与南方海相页岩不同,有机孔相对不发育,无机孔相对较发育;研究区目的层粘土矿物的平均含量为41.4%,伊蒙混层占主体,石英的平均含量为47.8%,还含有少量长石、碳酸盐岩和黄铁矿等;通过分析页岩气现场解吸实验的结果表明,含气量普遍较高,主体在2.5~10.0m3/t之间,最高值达到19.1m3/.龙潭组等温吸附实验结果显示:富有机质页岩饱和吸附量在1.88~8.8m3/t之间,平均为4.51m3/t,说明该层系的页岩都具有较好的吸附潜力,综合各项指标,认为认为上二叠统页岩气聚集发育的有利区位于研究区的中部大片地区,包括金沙、大方、黔西、纳雍地区.
  • 摘要:库车地区深层致密砂岩是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力区块,由于埋藏深、地层压力大、温度高,孔隙流体测井识别存在较大困难.利用斯通利波渗透率与视裂缝孔隙度交会可很好的评价储层裂缝有效性及联通性.考虑低孔隙度影响,建立基于水联接指数的基质饱和度新模型;分析裂缝孔隙度及其产状对胶结指数的影响,确立库车地区高角度裂缝胶结指数在1.2-1.5之间;以视裂缝孔隙度0.055%为截止值,大于该值的储层采用双重孔隙理论饱和度模型,小于该值的采用基于水联接指数的饱和度模型.经压汞饱和度验证该套方法的准确性.
  • 摘要: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浅部探测手段.本文以江苏南通地区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结果为例,论述了它在第四系岩性和层序结构划分、储层识别和气层预测等方面的应用结果.结果表明,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所测的电阻率断面图,在实测物性的基础上,可以详细的划分出南通地区第四系内部150m以浅的地层结构.该区第四系内的沉积界面均较平缓,可以实现连续追踪粘土层和砂体.当砂体含气时,表现为高阻;当砂体无气而充水时,则为低阻.利用这种特征,可以识别浅层生物气储层并预测含气层.
  • 摘要:油气藏储层岩石的压缩系数,作为岩石弹性能量重要的度量参数,被广泛应用于油气藏工程领域中的钻完井设计、试井解释、弹性产能评价及动态地质储量和水侵量计算等,一直是油气藏工程领域研究的热门问题.由于实验测量耗时繁琐且成本昂贵,所以利用其它资料间接地计算岩石压缩系数成为重要的方法.然而目前的计算方法大多针对孔隙型岩石,而对于具有裂缝的双重孔隙介质的岩石和具有裂缝和洞穴的三重孔隙介质的岩石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基于气体不稳定渗流理论,推导出了考虑应力敏感的缝洞型岩石压缩系数的计算公式,实例分析表明,新公式能很好地计算缝洞型岩石的压缩系数,对油气藏的高效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摘要:泥页岩孔隙致密,国内外目前还未建立全面表征泥页岩孔隙结构的标准方法.孔隙结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三类:以压汞和气体等温吸附为主的流体注入技术;以微区分析为主的图像分析技术;以核磁共振、中子小角散射原位分析技术.每种方法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第一类研究方法中二氧化碳吸附测试页岩微孔分布(孔径<2nm),低温氮吸附测试孔径约为2-100nm的孔隙范围,高压压汞测试孔径>4nm的孔隙,高压压汞、低温氮吸附在测试孔径分布时,介孔范围存在重复段.本次研究将低温二氧化碳吸附、氮吸附、高压压汞的测试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以置信区间计算理论为基础的页岩微纳米全尺度孔径分布测试方法,提供了一种定量研究微孔、介孔、宏孔的研究手段,更适合致密油藏、页岩气藏岩心孔隙研究.
  • 摘要:缝洞型气藏由于存在高渗裂缝和大尺度洞穴,气藏储集空间分布和储层流体性质异常复杂,已有的物质平衡方程已不能适应这种复杂性.为了真实地反映缝洞型水驱气藏的实际生产情况,在物质的量守恒原理基础上应用三重孔隙介质模型,同时考虑储层孔隙度应力敏感和重力分异作用及毛管力自吸作用的综合影响,推导出了适应于高压缝洞型水驱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新方程可以预测此类气藏总储量,也可以预测基质体系、裂缝体系和洞穴体系中占有的储量.实例分析表明,到废弃压力时,岩心孔隙度减小程度为56.7%,孔隙度应力敏感性强;对于高压缝洞型水驱气藏,孔隙度应力敏感和重力分异作用对气藏储量的预测影响较大,但孔隙度应力敏感的影响占主要地位,使储量预测值减小了21.8573%,忽略其影响将夸大气藏储量;新方程可以预测水驱气藏总储量,也可以预测基质、裂缝系统和洞穴系统中占有的储量,与实际气藏储量相对误差仅为1.1176%,提高了预测精度,为此类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有效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摘要:四川盆地下奥陶系和上志留系的五峰-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由于富含有机质、埋藏深度适中以及有机质演化程度高,成为国内非常规油气勘探突破的首选区域.本文采集了该页岩储层一系列不同有机质含量的样品,并在不同围压下使用超声穿透法测定了其动态弹性性质,同时对其矿物组分及储集空间进行了研究并分析这些储层参数对于样品弹性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TOC(总有机碳)含量与石英含量成正相关,与粘土含量成负相关关系,并且有机质孔与粒内孔是页岩储层最主要的孔隙类型.由于富含有机质与石英颗粒,页岩储层呈现出低纵波阻抗与低纵横波速比的特征,同时由于承压颗粒的变化,在石英含量很高的样品中也发现了高纵波阻抗的现象.通过对大量页岩样品进行测量表明传播速度与各向异性随围压变化表现出很强的复杂性,同时由于页岩的微观层理结构使得各向异性与粘土含量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
  • 摘要:页岩含气量对储量计算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页岩的产量、递减规律等.页岩气中主要是游离气和吸附气,有重量法等温吸附、体积法等温吸附、现场含气量测试等不同方法测试吸附气、游离气.本文通过测试页岩气解吸过程中气体体积变化,建立了同时测试页岩吸附气、游离气的方法和装置,分析了压力、有机质含量、温度、含水饱和度、气体组成等因素对页岩含气量的影响.该方法采用柱状页岩岩心,能模拟不同温度、压力、含水、真实孔隙结构等条件(实验温度<100℃、压力<50MPa),直接测量页岩的游离气和吸附气,消除了等温吸附曲线的异常.实验结果表明,页岩吸附量随压力增加而增加,压力15MPa左右达到吸附/解吸动态平衡,高于此压力值时吸附量不再增加;有机质含量TOC增加时吸附气量增加;温度增加时吸附气量降低;页岩含水后吸附气量降低;甲烷气吸附量高于氮气吸附量;焦石坝龙马溪组主力小层页岩在温度20℃下页岩气吸附气量2~3m3/t,总含气量5~7m3/t,游离气占总气量60%以上.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