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页岩气

页岩气

页岩气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11055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工业经济、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28篇、会议论文890篇、专利文献212426篇;相关期刊964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等; 相关会议255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2014年油气钻井基础理论研究与前沿技术开发新进展学术研讨会等;页岩气的相关文献由16817位作者贡献,包括天工、蒋廷学、张金川等。

页岩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28 占比:3.63%

会议论文>

论文:890 占比:0.40%

专利文献>

论文:212426 占比:95.97%

总计:221344篇

页岩气—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心罡; 庞宏; 庞雄奇; 陈君青; 吴松; 马奎友; 张思玉
    • 摘要: 上二叠统龙潭组是四川盆地多个大中型气田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较高,无法通过热模拟实验或化学动力学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生、排烃特征和油气资源潜力研究,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基于国内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大量岩石热解、总有机碳(TOC)含量分析及成熟度资料,采用生烃潜力法,建立了龙潭组高、过成熟烃源岩的生、排烃演化模型,分析了生、排烃特征,评价了资源潜力,预测了常规和非常规(页岩)油气有利区。结果表明:龙潭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巨大。Ⅱ型和Ⅲ型有机质均在镜质体反射率(R_(o))为0.5%时达到生烃门限,分别在R_(o)为0.8%和0.9%时达到排烃门限;原始生烃潜力指数分别为570 mg/g和200 mg/g;龙潭组现今生烃量达7460×10^(8)t,排烃量达3840×10^(8)t,残留烃量达3620×10^(8)t,其中页岩气资源量为24.6×10^(12)m^(3),可采资源量为3.7×10^(12)m^(3);川北应以常规气勘探为主,川中及川东北油气勘探可以常规气与页岩气并举,川东和川南应以页岩气勘探为主。
    • 王月红; 耿浩男
    • 摘要: 威远页岩气田开发过程中,合理的井身剖面设计对降低钻井施工难度、保证井筒质量、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由威远地区地质条件对井身剖面设计的影响出发,通过计算分析目前威远常用的3种井身剖面类型,从现场可操作性、降低实钻难度、减小钻柱摩阻和扭矩以及钻井提速等方面,将二维+三维复合剖面模式与双二维剖面模式相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修正软杆模型计算,二维+三维复合剖面模式在相同条件下摩阻和扭矩及侧向力均较小,现场可操作性更强,施工难度更低。因此,采用二维+三维复合剖面模式可有效提高钻井速度、降低钻井成本,有助于实现威远页岩气田安全、优快、高效开发。
    • 赵迪斐; 郭英海; 朱炎铭; 赵圣贤; 陈振宏; 焦伟伟; 张志平; 华柑霖; 曾秋楠; 张海杰
    • 摘要: 深层页岩是我国页岩气资源进一步发展的潜力目标,勘探开发潜力巨大。深层页岩储层埋深大,地层环境相对极端,高温高压和储层特征的差异导致了压裂开发效果受限,成本显著增加,容错率低,深层页岩的精细评价与精准选层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深层页岩宏观均质性增强,但小尺度微观非均质性增强。储层物质组分、孔隙特征、物性和岩石结构等与中浅层页岩差异显著。具有优质物性与含气性的储层受控因素不同,闭合应力较高,流体流动性受限因素多,导致过去常用的储层评价指标、评价参数以及评价方法适用性变差。深层页岩经历了较强的成岩演化改造,在深层页岩地质条件下,具有过量石英来源的过量硅层段可以形成脆性矿物骨架,有效地保护孔隙。孔隙保护机制以及与富有机质层段的叠合是判断优质页岩储层的重要依据。对深层页岩储层开展精准评价预测,需要更新对优质储层发育控制影响因素的认识,增强评价参数指标建设的逻辑性、体系性和动态性,将沉积构造、孔隙保护机制、多因素耦合和非均质性等纳入评价参数体系。针对深层页岩储层评价与开发中在精准选层与预测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该文结合勘探开发与地质工作经验,在评述发展进展的基础上提出新思路与建议,为相关地质工作者提供参考。
    • 陈健; 管彬; 张涛
    • 摘要: 为了深入开展页岩气储层压裂水力裂缝主缝中支撑剂输送、铺置规律研究,进行了支撑剂输送大尺度实验装置研制。在分析主缝中支撑剂输送铺置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包括重力雷诺数、流动雷诺数、缝长缝高比等无量纲数为装置实验段设计相似准则,建立了两种平板裂缝实验段几何模型,根据雷诺数相似确定了模型的进出口边界条件,采用固液两相流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进行了缝内支撑剂输送过程数值模拟。以模拟结果为基础,在满足缝内流动特征观测的要求下,设计的实验段长、高分别为10 m、0.6 m,缝宽2-10 mm可调。在考虑裂缝可变倾角和可变走向等功能的基础上,模拟现场压裂施工流程对装置的泵注系统、实验段等部分进行了系统设计及实物制造。通过开展不同支撑剂粒径、不同裂缝倾角的支撑剂输送验证实验表明,所研制的装置运行正常,实验结果与设计计算及模拟结果相似符合度高,满足装置设计目标及后期实验要求。
    • 蒋佩; 曾凌翔; 朱炬辉; 张俊成
    • 摘要: 针对水力裂缝的延伸受天然裂缝控制,液体滤失增大,缝宽变窄,支撑剂在缝内运移受阻,加砂困难,易造成砂堵等问题,提出了一体化变黏滑溜水体系。该体系具有携砂性优、伤害小、实时变黏等特点,砂堤高度较常规滑溜水低40%,可极大程度应对现场加砂复杂情况;同时运用多簇射孔+暂堵工艺技术降低破裂压力,增加水裂缝条数,提高裂缝复杂程度,实现改造全覆盖。现场经A井试验,暂堵压力响应值0.6~10 MPa,停泵转向压力响应值2~11 MPa,封堵效果显著。该技术为现场复杂情况施工提供了解决方案,也为后续提高深层页岩气效益开发奠定了基础。
    • 陈劲松; 郭莉; 宗国洪; 年静波; 韩洪宝
    • 摘要: 由于页岩气开发自身的特点以及从投产井获得的资料十分有限,技术和经济关键参数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评估页岩气开发项目可采储量时,可采储量的大小及其经济性也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为了定量描述和分析页岩气可采储量的风险,该文从概率统计的角度出发,建立基于改进ARPS双曲递减产量预测模块和国内财税机制现金流评价模块的一体化评估模型。通过对页岩气开发初期区块的实例评估可知,采用概率分布来定义技术和经济关键参数的范围以及描述页岩气可采储量评估结果的范围,相对于确定性法,能获得更多的信息1)一体化评估模型在模拟后获得不同概率下的技术可采储量及其对应的产量预测剖面,可以定量描述技术可采储量结果存在的风险;2)经济评价模拟不仅给出满足规范要求的经济可采储量结果,而且定量说明项目经济性存在的风险;3)页岩气可采储量不确定性法评估是一项持续的技术工作,需要根据开发井数的不断增加、单井生产动态变化以及项目实际经济条件变化适时更新,以反映页岩气项目的实际开发状况。
    • 何骁; 周鹏; 杨洪志; 闻雯; 吴建发; 黄浩勇; 王梅
    • 摘要: 地质工程一体化是促进页岩气勘探开发“降本增效”的必由之路,总结地质工程一体化管理实践经验对于页岩气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系统梳理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内涵、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借鉴页岩气开发国际经验,结合国内实际,对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管理优化提出了发展展望。研究结果表明:①集成管理是实现“降本增效”的快速通道,油气公司可设立具有统筹管理权限或协调功能的项目集成管理部门,并建立健全一体化项目中人、财、物等资源的统筹配置机制,以充分发挥一体化管理的集成、高效优势;②信息集成管理是油气行业实现数字赋能的基础,油气公司应加速推进一体化平台建设、强化信息质量管控,推动页岩气勘探开发数据的集成共享;③数字化工作模式是企业提升信息时代生存发展能力的重要依托,油气公司应重点提升“金数据”挖掘利用能力、打造一体化工作流程,加速数据资产价值释放。结论认为,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管理实践虽然成果丰富,但尚处于经验理念到理论体系的过渡阶段,亟需完善相适应的系统管理理论体系,应深化组织结构、业务模式、流程管理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进而促进页岩气勘探开发效益的全面提升。
    • 谭聪
    • 摘要: 为了加快推进国内页岩气发展、提升天然气安全保障能力,中国自2012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有力促进了页岩气的增储上产。由于页岩气开发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因此页岩气产业的发展受价格、财税政策的影响较大。为了分析页岩气财税政策对产业的影响,从国内页岩气现行政策解读、页岩气财税政策对产业的影响、国外(以美国为例)页岩气产业发展及相关财税政策以及新兴能源产业(以光伏为例)财税政策四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页岩气的补贴标准有下降的趋势;②页岩气每立方米生产成本估算约比常规天然气高0.17元,按照财税政策测算最新的页岩气的补贴标准约为0.1元/m^(3),可能会影响页岩气勘探开发企业增储上产的积极性。结论认为,为提高国内能源安全保障、提升国内页岩气资源动用能力、加强页岩气勘探开发企业资源开发,提出以下建议:①建议提前下发“全国当年非常规天然气奖补资金总额”中总金额的额度。页岩气开发企业根据确定性的财政补贴数据进行测算,实现页岩气的可持续经营和效益开发;②考虑页岩气的开发成本因素,建议增加奖补资金总额随开发利用量进行一定上浮的条款;③建议加大深层页岩气(埋深大于3500 m)的财政补贴力度,补贴标准0.4元/m^(3),补贴时间5年。
    • 范青云
    • 摘要: 页岩气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开发潜力,但页岩气在当前阶段仍有着较高的开采难度,需要结合现场情况大力研发全新的压裂技术,而我国也需要积极借鉴与学习国外先进的压力技术,以此为我国页岩气的开采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页岩气压裂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围绕着页岩气压裂技术的进展,提出了科学可行的发展建议,旨在为页岩气压裂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普及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
    • 谢通; 潘诗洋; 王亿; 任志军; 余江浩; 段轲
    • 摘要: 湖北省恩施地区恩地1井在上二叠统大隆组泥页岩中获得较显著的页岩气发现,页岩现场解吸最大含气量达到2.5 m^(3)/t,平均含气量为1.4 m^(3)/t。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分析、岩心样品有机碳含量测试、镜质体反射率测试、低温氮气吸附实验表明,大隆组页岩有机碳含量高,为生烃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有机质演化程度相对适中;页岩中大量的有机质孔隙提供了主要的储集空间;纳米级孔隙的大量发育增加了页岩的比表面积,有利于页岩气的吸附。与此同时,恩地1井所处构造环境相对稳定,受构造改造程度较小,大隆组裂缝发育规模较小;低角度裂缝改善了大隆组页岩储集空间,小规模高角度裂缝可沟通大隆组不同含气层段,改善渗透性,且并未切穿大隆组含气层段造成与其他高渗透性地层沟通,为页岩气保存提供了较理想条件。恩地1井页岩气的发现进一步证实鄂西地区二叠系中浅层页岩气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为下一步页岩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