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力裂缝

水力裂缝

水力裂缝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211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矿业工程、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28189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科学技术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5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2015年度钻井技术研讨会暨第十五届石油钻井院(所)长会议、2013年博士后学术论坛——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等;水力裂缝的相关文献由690位作者贡献,包括任岚、赵金洲、张广清等。

水力裂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28189 占比:99.59%

总计:28306篇

水力裂缝—发文趋势图

水力裂缝

-研究学者

  • 任岚
  • 赵金洲
  • 张广清
  • 胡永全
  • 郭建春
  • 周福建
  • 李秀辉
  • 孙志宇
  • 张潦源
  • 陈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健; 管彬; 张涛
    • 摘要: 为了深入开展页岩气储层压裂水力裂缝主缝中支撑剂输送、铺置规律研究,进行了支撑剂输送大尺度实验装置研制。在分析主缝中支撑剂输送铺置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包括重力雷诺数、流动雷诺数、缝长缝高比等无量纲数为装置实验段设计相似准则,建立了两种平板裂缝实验段几何模型,根据雷诺数相似确定了模型的进出口边界条件,采用固液两相流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进行了缝内支撑剂输送过程数值模拟。以模拟结果为基础,在满足缝内流动特征观测的要求下,设计的实验段长、高分别为10 m、0.6 m,缝宽2-10 mm可调。在考虑裂缝可变倾角和可变走向等功能的基础上,模拟现场压裂施工流程对装置的泵注系统、实验段等部分进行了系统设计及实物制造。通过开展不同支撑剂粒径、不同裂缝倾角的支撑剂输送验证实验表明,所研制的装置运行正常,实验结果与设计计算及模拟结果相似符合度高,满足装置设计目标及后期实验要求。
    • 蒋佩; 曾凌翔; 朱炬辉; 张俊成
    • 摘要: 针对水力裂缝的延伸受天然裂缝控制,液体滤失增大,缝宽变窄,支撑剂在缝内运移受阻,加砂困难,易造成砂堵等问题,提出了一体化变黏滑溜水体系。该体系具有携砂性优、伤害小、实时变黏等特点,砂堤高度较常规滑溜水低40%,可极大程度应对现场加砂复杂情况;同时运用多簇射孔+暂堵工艺技术降低破裂压力,增加水裂缝条数,提高裂缝复杂程度,实现改造全覆盖。现场经A井试验,暂堵压力响应值0.6~10 MPa,停泵转向压力响应值2~11 MPa,封堵效果显著。该技术为现场复杂情况施工提供了解决方案,也为后续提高深层页岩气效益开发奠定了基础。
    • 石朝龙; 陈军斌; 王晓明; 孙晨
    • 摘要: 为研究页岩储层天然裂缝剪切滑移特性,基于GCTS TRR-1000三轴力学系统,设计了注入流体和水力裂缝共同作用下的天然裂缝剪切滑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天然裂缝在与水力裂缝相交前就发生了微小的剪切滑移(<0.02 mm),但此过程的剪切滑移是天然裂缝压实所致;裂缝相交后由于注入流体的作用天然裂缝发生破坏,进而产生剪切滑移,此过程剪切滑移量约为相交前的2~10倍。(2)天然裂缝的最大剪切滑移距离和峰值滑移速率随偏应力的增大而增大,较大的偏应力有利于天然裂缝产生剪切滑移。(3)天然裂缝起裂形式随围压的增大由张性向剪切过渡,张性起裂下裂缝峰值滑移速率高、最大滑移距离较小,剪切起裂方式下裂缝峰值滑移速率低、最大滑移距离较大,高围压下裂缝的剪切起裂更有利于裂缝的剪切滑移。(4)天然裂缝破坏前后裂缝面正应力和剪应力差随偏应力和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天然裂缝最大滑移距离又与裂缝面正应力和剪应力差正相关。
    • 寇园园; 孙晨; 魏奔驰
    • 摘要: 针对储层压裂后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的复杂性,且目前尚不能清楚地对单条水力裂缝和单条天然裂缝相交的作用机制进行定量分析。因此,对其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是极其必要的。本文通过ABAQUS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应力差、不同HF与NF裂缝倾角、不同岩石抗拉强度等条件下裂缝扩展形态的求解。结果表明:在较低应力差、较低裂缝倾角、较高岩石抗拉强度的情况下,水力裂缝会被捕获,沿着天然裂缝方向延伸,有助于形成缝网;在较高应力差、较高裂缝倾角、较低岩石抗拉强度的情况下,HF直接穿过NF,对缝网形成不利。通过模拟裂缝相互作用规律,对现场压裂和缝网形态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 周鑫; 刘向君; 丁乙; 梁利喜; 刘叶轩
    • 摘要: 目前,水力压裂是开采页岩油气的关键性技术。压裂缝扩展过程中会遇天然裂缝,遇天然裂缝后的压裂缝扩展特征对压裂缝网形成有明显影响,从而影响最终压裂改造效果,因此,需要针对压裂缝遇天然裂缝开展研究。基于ABAQUS软件,考虑裂缝扩展形式及张性破坏,模拟在隔层效应下的二维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相交过程,并考虑不同应力差、相交角度、储隔层应力差以及储隔层弹性模量差对水力裂缝行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隔层效应下,裂缝的破裂程度和开启效果会更好,且随着应力差的增加,天然裂缝的开启效果越差,直至水力裂缝穿过天然裂缝。当相交角度较小时,隔层效应对裂缝扩展路径没有影响,天然裂缝仅开启上部分,裂缝的张开程度更好,随着相交角度的增加,天然裂缝的开启效果更好,当相交角度为90°时,水力裂缝直接穿过天然裂缝。随着储隔层间应力差的增加,相交点处孔隙压力增大,天然裂缝开启的效果越好,当层间应力差超过某一值时,水力裂缝将穿过天然裂缝。储隔层间弹性模量差越大,地层抗扰动性越强,相交点处孔隙压力越大,两者相互作用下决定了裂缝的扩展行为,当层间弹性模量差较小或较大时,天然裂缝的开启效果更好。
    • 谢紫霄; 黄中伟; 熊建华; 武晓光; 李根生; 邹文超; 龙腾达
    • 摘要: 地热能是一种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具有低碳环保、稳定高效等特点,水力压裂技术是有效开发干热岩地热资源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高温花岗岩水力压裂时天然裂缝对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未进行广泛地研究,对其水力裂缝扩展规律的认识尚不清楚。为此,以常见的干热岩类型(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实时高温下真三轴水力压裂实验,探究两种类型花岗岩在不同温度下的裂缝扩展特征及导流能力,揭示了干热岩水力裂缝在天然裂缝影响下的扩展规律,评价了压后裂缝的导流能力。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花岗岩温度的上升,其起裂压力降低,裂缝面迂曲度提高,水力裂缝扩展路径更加随机;②不同温度下花岗岩压裂后裂缝的导流能力不同,随着花岗岩温度的上升,水力裂缝的导流能力也随之提高;③相同条件下,裂缝型花岗岩起裂压力低于致密型花岗岩的起裂压力,且压裂后裂缝型花岗岩的裂缝导流能力显著高于致密型花岗岩的裂缝导流能力。结论认为,寻找天然裂缝发育的干热岩储层是高效开发利用地热能的关键地质因素,实验结果对指导干热岩储层水力压裂提供了理论支撑,有助于我国地热资源的有效开发。
    • 吴世伟; 刘得军; 赵阳; 王旭; 冯雪; 李洋
    • 摘要: 为了解多层介质裂缝中电磁测井仪器的响应特征,以低频电磁场理论为基础,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单层介质和5层介质地层裂缝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层状介质水力裂缝接收线圈的感应电动势进行了正演模拟。模拟结果显示,裂缝位置处的感应电动势曲线变化显著。裂缝为对称裂缝,裂缝与井眼的夹角在25°~90°时,夹角越小,裂缝响应信号越曲折;夹角在90°~155°时,夹角越大,裂缝响应信号越曲折。裂缝为非对称裂缝,展宽角在30°~150°时,展宽角越大,多层介质条件下的裂缝响应信号的非对称性越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多层介质对裂缝响应曲线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水平井水力压裂探测和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 张小军; 李军; 张慧; 连威; 何龙; 刘伟
    • 摘要: 页岩气储层发育大量天然裂缝,在水力裂缝扩展过程中,当遇到天然裂缝时,其扩展形式会发生改变,近井筒附近的孔隙压力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文中通过结合现场蚂蚁体预测结果及微地震资料,建立多级压裂数值模型;采用Cohesive孔压单元分别模拟第1压裂段一侧、第1压裂段两侧、相邻压裂段对角侧以及相邻压裂段全局分布天然裂缝4种情况下的水力裂缝扩展规律,并分析了各情况下压裂后近井筒孔隙压力的变化情况;最后分析了压裂簇数、压裂液黏度和排量对孔隙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裂缝会促使水力裂缝的扩展发生转向,呈现非均匀扩展的现象,近井筒附近的孔隙压力扰动区也相应地呈现非对称性;当相邻压裂段全局分布天然裂缝时,水力裂缝和天然裂缝的沟通点会明显增多,且孔隙压力的扰动范围和扰动值也会明显增大;在天然裂缝发育段,增加压裂段内的压裂簇数以及适当降低压裂液黏度、排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孔隙压力的不均匀分布。该研究结果可以为页岩气水平井压裂施工作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李明轩; 杜克辉; 胡滨; 王滨
    • 摘要: 在坚硬顶板水力压裂工程中,为使水力裂缝更易穿过岩层层面,增大水力裂缝在顶板内的扩展范围,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水力裂缝经层面时扩展方向变化的影响因素,并采用ABAQUS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基于Cohesive单元的水力裂缝经过层面时裂缝扩展二维模型,分析在不同地应力条件和与层面夹角下,水力裂缝经层面时的扩展方向和孔内压力变化规律。结合益东煤矿1109工作面不同钻孔角度下压裂时孔压监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水力裂缝穿过层面一般与垂直于层面方向应力、逼近角、层面摩擦因数有关;垂直于层面方向应力越大,水力裂缝越易穿过岩层层面;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水力裂缝逼近角α与穿过层面所需最小垂直应力S y存在二次关系,且逼近角在70°左右时,水力裂缝最易直接穿过天然裂缝;若水力裂缝沿天然裂缝转向,则液压会有明显二次下降现象。
    • FIALLOS Mauricio; MORALES Adrián; YU Wei; MIAO Jijun
    • 摘要: 使用嵌入式离散裂缝建模(EDFM)方法优化具有复杂裂缝系统的油藏的数值模拟,完善了前人的Eagle Ford页岩油综合描述技术.根据裂缝支撑类型对具有100 000多个裂缝面的复杂裂缝系统进行分类后,对井底流压进行了历史拟合,对油田产量进行了预测,以更深入地了解复杂裂缝支撑效果对产量的影响.在为不同支撑类型裂缝组分配不同的压实曲线后估算的压降表明,如果采用EDFM方法而不是非结构网格方法进行裂缝建模和筛选,裂缝模型表达更精确,有效波及面积可能会小于非结构网格方法.方法优化后,能够将EDFM与第三方裂缝扩展模拟器自动耦合,同时考虑支撑剂强度沿复杂裂缝系统的变化.该方法能够从裂缝评价和多个全井眼的拟三维裂缝扩展结果中准确地模拟复杂的裂缝延伸和井间干扰,从而更准确地评价完井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