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稠油油藏

稠油油藏

稠油油藏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772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8篇、会议论文586篇、专利文献10420篇;相关期刊214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石油天然气学报、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等; 相关会议143种,包括第十六届五省(市、区)稠油开采技术研讨会、中加重油和油砂技术交流会、第五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等;稠油油藏的相关文献由5761位作者贡献,包括蒋有伟、吴永彬、王红庄等。

稠油油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28 占比:12.89%

会议论文>

论文:586 占比:4.64%

专利文献>

论文:10420 占比:82.48%

总计:12634篇

稠油油藏—发文趋势图

稠油油藏

-研究学者

  • 蒋有伟
  • 吴永彬
  • 王红庄
  • 李秀峦
  • 吴光焕
  • 刘慧卿
  • 李兆敏
  • 关文龙
  • 沈德煌
  • 程林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朱义东; 戴建文; 王亚会; 涂乙; 马肖琳
    • 摘要: 南海东部海相砂岩稠油油藏普遍具有胶结疏松、强底水、隔夹层分布复杂、采出程度低等特点,现有的常规水驱油实验无法准确描述稠油单井波及规律。基于PY油田稠油地质油藏特征,设计了改进的底水平板水驱物理模拟实验,考虑储层韵律、隔夹层发育规模以及提液时机,综合研究单井的波及规律和稠油采出程度。实验结果表明:①均质韵律和正韵律储层发育隔夹层,将原来的底水驱动变为次生边水驱动,发育隔夹层井距越长,对底水锥进抑制作用越强,同时,受重力分异作用,多次控幅提液后,可将下部过渡带、中上部中、小孔喉内以及隔夹层附近的剩余油受效驱替出来,能提高单井波及系数。其中,特高含水期采取4级变速控幅提液后波及系数总体可提高34.1%~54.9%;Z1680均质韵律储层和Z1610正韵律储层通过多次控幅提液,实际日产油提高至提液前2~3倍,生产效果良好。②对于极差为5~10的反韵律储层,顶底部渗透性差异大,易在顶部形成高渗通道,层内隔夹层发育长度和提液方式变化,对波及范围影响不大,Z1640反韵律储层通过多次控幅提液,生产效果变化不明显。研究成果可为不同地质模式稠油油藏产液结构优化以及提液方式制定提供解决方案。
    • 刘群杰
    • 摘要: 受原油粘度大、抽油机型号适应性差及单井液量低等因素影响,G区块生产中存在吨液耗电量大问题,为此开展技术对策研究,包括优化加药制度、优选举升工艺设备和优化举升工艺等,现场应用效果著,2020年耗电量3013×10kw·h,同比减少342×10kw·h,创效232.2万元,低油价下实现降本增效目的。
    • 张伟; 戴建文; 王亚会; 涂乙
    • 摘要: 为了探索高-特高含水期稠油油藏不同提液方式下提高剩余油采出程度的机理,设计不同提液方式、不同原油黏度下的海相砂岩稠油油藏驱替实验,采用在室内搭建长岩心物理模拟实验,研究高含水期、特高含水期时不同提液方式、原油黏度等因素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结合核磁共振成像和T_(2)图谱研究不同注水方式下剩余油分布。研究表明,提液相比于恒定低速驱,可提高11%左右的采出程度;以驱替至含水率大于99%作为驱替结束条件,高含水期油藏通过多次控幅提液采出程度最高;岩心低速水驱至特高含水期后,岩心核磁共振图像饱和度明显降低,随着驱替的进行,孔隙度分量逐渐降低,即剩余油逐渐减少;高含水期多次提液对不同孔径动用程度比一次大幅提液效果好,微孔、小孔和中孔均有不同程度波及,整体采出程度提高17.01%,其中,中小孔导致采出程度提高13.31%,占提高幅度的78.2%;特高含水期,多次提液比一次大幅提液原油采出程度提高9.2%,其中中孔采出程度的提高作出主要贡献,占提高幅度的97.2%,微小孔波及程度较小。研究成果可为高-特高含水期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持。
    • 李文涛; 石先亚; 李翔; 王冠华; 史景岩
    • 摘要: 渤海稠油油藏原油粘度高、胶质沥青质含量高,易在筛管及近井地带处形成有机垢堵塞,导致渗流通道减小,降低油井产油量。针对稠油中有机垢堵塞导致产量下降问题,研制出适合稠油油藏的降粘解堵型清洗体系HC-1。HC-1由优选后溶剂油为主剂,添加一定量表面活性剂、高效降粘剂和互溶剂研制而成,并采用沥青质溶解速率仪、马尔文3000激光粒度仪和岩心流动试验仪等,测试HC-1溶沥青速率、分散性、降粘率、洗油率及储层保护性能。结果表明:20%降粘解堵型清洗体系HC-1溶解沥青速率为2.95 mg/(mL·min),对原油降粘率为97.37%;体系水溶液乳化分散成纳米和微米级别液滴,乳状液粒径体积粒度中值D_(v) 50为175 nm;对原油清洗效率为97.11%,岩心渗透率恢复值为96.92%,对原油清洗和储层保护性能良好。降粘解堵型清洗体系在L油田修井过程中现场应用3井次,清洗后油管外壁无油污,作业后日产油量为作业前的1.19~1.76,应用效果显著。
    • 薛罗; 马轮; 史忠生; 赵艳军; 陈彬滔; 史江龙; 王磊
    • 摘要: Melut盆地Ruman潜山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导致该区油气成藏规律复杂。为落实Ruman潜山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一步探索油气勘探潜力,综合利用地震、钻井及区域构造资料,开展基于平衡剖面技术的构造演化分析,并结合烃源岩生排烃史,对Ruman潜山周缘油藏动态成藏过程进行剖析。结果表明:Ruman潜山自白垩纪以来经历了2期规模较大的翘倾抬升;白垩纪末期的翘倾抬升有利于潜山周缘地层-岩性圈闭的形成,古近纪末期的翘倾抬升导致潜山暴露,先期成藏的原生油藏遭受破坏,形成次生型稠油油藏;新近纪以来构造活动弱,围绕Ruman潜山形成晚期成藏型白垩系Galhak组地层-岩性稠油油藏以及新近系Jimidi组构造-岩性稠油油藏,二者均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 邹剑; 高尚; 刘长龙; 符扬洋; 张丽平
    • 摘要: 疏松砂岩颗粒胶结较差,高粘原油的携带和热采施工会加剧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的出砂问题,大量出砂将带来生产隐患和降低经济效益。目前主流防砂技术主要有机械防砂和化学固砂,化学固砂凭借其施工简单、高效、适用于细粉砂出砂的特点而得到了较快发展,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总结了用于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的主要固砂技术,并提出化学固砂作为主流固砂技术将向着价廉、实用、高效、耐高温、能复合其它防砂工艺的方向发展。
    • 崔传智; 郑文乾; 祝仰文; 元福卿; 夏晞冉; 吴忠维; 滕世婷
    • 摘要: 考虑油相、水相黏度的时变特征,建立蒸汽吞吐后转降黏化学驱的油藏数值模拟系统,基于蒸汽吞吐后的储层参数分布和降黏化学驱过程中参数变化,结合模拟计算得到的注采井间驱动压力梯度与启动压力梯度的关系提出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化学驱极限井距的计算方法,并制作技术极限井距实用图版;以胜利油田Ng3^(1)-4^(2)小层为目标油藏,根据技术极限井距图版在实际区块进行井网部署。结果表明降黏剂的质量分数一定,初始原油流度增加时,极限井距增大,当初始原油流度一定时,增加降黏剂质量分数,极限井距也增大;根据图版指导井网部署后,胜利油田Ng3^(1)-4^(2)小层5 a地层压力恢复至原始地层压力的96.80%,采出程度增加14.92%。
    • 黄祥光
    • 摘要: SEC准则下,递减法是评估蒸汽吞吐稠油油藏证实储量的唯一方法。针对产量剖面递减规律不明显,递减率难以确定的问题,把中国国内计算经济可采储量的累积汽油比法引入到SEC储量评估中。在SEC准则下确定递减率时,先用累积汽油比法计算出评估单元的经济可采储量,代入指数递减法经济可采储量计算公式中,即可求得评估单元的递减率。以辽河油区DuX块为例,运用该方法计算递减率为11.6%,计算结果符合油田开发实际,证实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对其他同类型油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郑万刚; 束青林; 曹嫣镔; 管雪倩; 于田田; 张仲平; 初伟
    • 摘要: 稠油油藏经过多个周期的蒸汽吞吐开发后,油汽比大幅下降,无效低效井增多,经济效益变差,亟需探索多轮次吞吐后稠油转型开发技术。针对现有化学冷采助剂无法满足现场油藏低动力降黏驱油要求的问题,合成了一种梳形两亲渗透降黏驱油剂(PDE-1),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等聚合条件对PDE-1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微流控等技术手段对PDE-1的渗透解聚性能、润湿性能、降黏性能和静态洗油性能开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成PDE-1时最佳单体配比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功能单体BBAM∶含醚键单体为75∶20∶1.5∶3.5,引发剂用量为0.3%,聚合温度为40°C,单体总质量分数为25%,反应时间为6 h。所合成的PDE-1在储层低动力条件下可自发渗透解聚稠油;能改变毛细管内的岩石润湿性,变储层毛细管阻力为驱油动力;在质量浓度为1500 mg/L时,PDE-1对普通稠油的降黏率达97.5%;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对油砂的洗油率达58.7%,具有优异的降黏性能和洗油性能。
    • 孟庆雨; 谭成仟
    • 摘要: 滨里海盆地K区块稠油油藏储层类型独特,目的油藏埋深较浅。针对哈萨克斯坦K区块开发后期含水上升快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区开发后期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建立符合盐上稠油油藏的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及水淹级别划分标准。结果表明,K区块为注入水水淹,水淹程度为中水淹,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在水淹后均增大,泥质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电阻率随着水淹程度的增高而降低;水淹程度主要受沉积韵律及物性的影响。据此建立了定量判别水淹级别图版,适合泥质砂岩稠油油藏的水淹层测井解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