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疏松砂岩

疏松砂岩

疏松砂岩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583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建筑科学、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2篇、会议论文38篇、专利文献6605篇;相关期刊160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石油天然气学报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SPG/SEG2011年国际地球物理会议等;疏松砂岩的相关文献由1594位作者贡献,包括范白涛、邓金根、曾祥林等。

疏松砂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2 占比:6.37%

会议论文>

论文:38 占比:0.54%

专利文献>

论文:6605 占比:93.09%

总计:7095篇

疏松砂岩—发文趋势图

疏松砂岩

-研究学者

  • 范白涛
  • 邓金根
  • 曾祥林
  • 唐洪明
  • 闫新江
  • 孙福街
  • 张卫东
  • 李中
  • 李江涛
  • 刘书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崔国亮; 赛福拉·地力木拉提; 刘全刚; 董长银; 高尚; 刘洪刚; 王宏申
    • 摘要: 针对渤海油田低效井实施过筛管压裂增产措施投产后大量固体颗粒返吐产出问题,从储层条件、施工特征出发,结合中高渗储层高压挤注破坏模式,分析渤海油田油井过筛管压裂不同充填模式下的固体颗粒产出的3种机制,分析相应工程原因。低效脱砂作业、支撑剂充填带空隙压力降低、涂覆砂固结性能下降、地层胶结差等是固体颗粒产出的主要诱发因素。针对渤海油田过筛管压裂实施区块的10口典型井进行支撑剂充填层失稳判别,发现裂缝形成条件下失稳指数范围为-15.9~8.9 MPa,平均失稳指数为-1.7 MPa;塑性挤压条件下失稳指数范围为-10.3~10.5 MPa,平均失稳指数为-1 MPa;裂缝形成和塑性挤压条件下,5口井均存在充填带失稳可能性。重点考虑机械防砂、端部脱砂、支撑剂材料及生产制度等方面,提出提高涂敷砂封口带的厚度和强度、使用小尺寸筛管和化学固砂剂进行二次防砂、优化施工参数改善裂缝涂覆砂封口效果、提高封口涂覆砂固化性能等5项固体颗粒产出防控措施。
    • 唐放; 李海龙; 戴宗; 谢明英; 周江江
    • 摘要: 由于疏松砂岩的胶结程度较差,实验过程中容易破坏岩心的孔隙结构,实验结果可靠性较差;常规数字岩心构建流程包含的洗油、钻取小样等步骤依然会破坏疏松砂岩的孔隙结构。为解决疏松砂岩岩心实验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套数字岩心构建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冷冻保存疏松砂岩地层密闭取心,对含油岩心柱塞开展微米CT扫描、聚焦扫描,避免对岩心孔隙结构的破坏,在此基础上完成数字岩心的建立;该方法能够精确测试疏松砂岩物性及流动参数,实验结果与油田实际开发情况吻合较好,特别是与密闭取心饱和度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减少了常规方法带来的实验误差并缩短了实验周期,可应用于类似储层的岩心分析。
    • 邓晗; 孟召兰; 邢洪宪; 刘传刚; 王尧; 刘玉飞; 王晓; 李清涛; 李宁
    • 摘要: 注水井出砂问题在渤海油田疏松砂岩储层日益凸显。以渤海油田典型的疏松砂岩储层锦州9-3油田和绥中36-1油田为例,对注水井的出砂情况进行统计和梳理,统计结果表明注水井总体出砂比例在28%左右,风险较大。进一步结合储层物性、流体物性、生产现状以及开发历程等,对出砂原因进行了分析,表明高强度注水引起的冲蚀破坏以及水质问题是注水井出砂的主因,并结合冲蚀破坏经验公式,证明筛管存在较强的冲蚀破坏风险。针对渤海注水井出砂现状,提出了多项解决措施,对治理注水井出砂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邹剑; 高尚; 刘长龙; 符扬洋; 张丽平
    • 摘要: 疏松砂岩颗粒胶结较差,高粘原油的携带和热采施工会加剧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的出砂问题,大量出砂将带来生产隐患和降低经济效益。目前主流防砂技术主要有机械防砂和化学固砂,化学固砂凭借其施工简单、高效、适用于细粉砂出砂的特点而得到了较快发展,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总结了用于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的主要固砂技术,并提出化学固砂作为主流固砂技术将向着价廉、实用、高效、耐高温、能复合其它防砂工艺的方向发展。
    • 王晓超; 郭小哲; 刘全刚; 王壮; 崔国亮; 韩立杰; 李含秀
    • 摘要: 为了给疏松砂岩压裂提供低成本、简单快捷的人工裂缝半径和导流能力的定量分析信息,针对疏松砂岩储层油井内向型污染引起的产量大幅下降的油井污染规模难以定量评价问题,开展了受污染油井的污染程度和污染半径方法设计研究。采用渗流力学和采油工程相关理论,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手段,在对油藏参数拟合的数据基础上,以平面径向流压降损失70%为参照,设置20 m为污染程度计算的标准,再结合油井的产量降低幅度,通过数值模拟结果插值得到修正系数,进而得到油井的污染半径。结果表明高渗储层的污染对产油量的影响大,压裂具有较好的效益;产量下降幅度较大的井污染程度可达0.6以上,污染半径可达40 m;设计的方法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的误差不到1%,现场压裂的裂缝半长和导流能力与应用该方法分析的结果相符合,压裂后效果显著,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以上成果认识,对疏松砂岩压裂选井和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蔡晖; 刘建华; 王刚; 杨青; 李思民; 王昭
    • 摘要: 储层的孔喉特征制着储层的储集能力和渗流能力并最终影响油气的产能分布。研究以P油田馆陶组储层为例,将灰色关联、众数理论和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结合,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并建立储层分类评价体系,结合铸体薄片、高压压汞等实验刻画不同类型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明确采油井在生产动态中差异性原因。结果表明:馆陶组储层可划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储层;Ⅰ类储层孔喉半径最大,初期产能最好,易于形成大孔道,后期含水上升较快;Ⅱ类储层分布面积最广,储层孔喉较大,并且稳产周期最长;Ⅲ类和Ⅳ类储层泥质含量最高,孔喉最小,储层物性最差,开发效果差,建议对其加强监控并采取适当增产措施,提高采收率。
    • 张海勇; 姚为英; 邹信波; 程心平; 尹彦君; 陈凯
    • 摘要: 南海东部的F油田为疏松砂岩稠油油田,针对投产后出现的储层出砂堵塞筛管,油井产量递减快、见水后含水上升快等难题,在充分调研常规防砂控水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由亲油疏水材料构成的封隔颗粒防砂控水技术。利用实验、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等方法评价了封隔颗粒的防砂控水效果。结果表明:封隔颗粒防砂控水技术具有无需找水、全井段控水、防砂、绿色环保等多种优势,配合自适应流量控水阀(autonomous inflow control device,AICD),防砂控水效果进一步提升;F油田部分单井矿场采用封隔颗粒防砂控水后,有明显的无水采油期,在相同采出程度的情况条件下,含水上升率明显更低,防砂控水增油效果显著。该技术为类似疏松砂岩油田的防砂控水开发提供了借鉴,推广前景良好。
    • 武广瑷; 黄杰; 蔺小博; 袁征; 李宗贤
    • 摘要: 南海东部储层埋藏浅、胶结疏松,含蜡量大,对地层砂的携带能力强,出砂严重。因此,本文需要对南海东部疏松砂岩储层开展了可压性评价,主要包括裂缝起裂和延伸。本文建立疏松砂岩的起裂排量模型,对疏松砂岩裂缝起裂机理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疏松砂岩的起裂排量对水平地应力、地层渗透率、压裂液粘度以及储层厚度等因素的变化较为敏感,这些研究结果可为实际现场施工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 王九拴; 杨静; 荆英; 马宁
    • 摘要: 与纵波叠前AVO反演相比,多波叠前联合反演既有实测的纵波与转换波地震数据又保留了各自叠前AVO信息,将纵波速度与横波速度以及纵波速度与密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约束条件,能够提高反演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获得高精度的横波阻抗和密度参数。以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Junin4区块浅层疏松砂岩储层为研究目标,阐述了多波叠前联合反演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多波叠前联合反演的关键步骤,进行了岩石物理分析,优选对储层敏感的密度参数,并利用多波叠前联合反演的密度参数完成了Junin4区块疏松砂岩储层及泥岩隔层预测,其中砂岩储层预测符合率达91%,泥岩隔层预测符合率达86%,较纵波地震储层预测精度有大幅度提高,展示了多波地震资料在浅层未固结疏松砂岩超重油油藏地质条件下的良好应用效果。
    • 马楠; 文敏; 黄辉; 曹砚锋; 邱浩; 潘豪; 侯泽宁
    • 摘要: 基于线性压裂滤失模型,建立考虑储层岩石弹塑性变形的有限元模型,对疏松砂岩裂缝起裂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对于低渗储层,裂缝起裂较容易,裂缝起裂长度较长;对于中高渗储层,较大差异的地应力和较低的岩石强度不利于裂缝的起裂和扩展;对于特高渗储层,裂缝起裂较难,起裂长度较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