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数字岩心

数字岩心

数字岩心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3年内共计390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2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117368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地球物理学报、科学技术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一届全国纳米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地质学会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等;数字岩心的相关文献由1075位作者贡献,包括姚军、杨永飞、孙建孟等。

数字岩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2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17368 占比:99.82%

总计:117583篇

数字岩心—发文趋势图

数字岩心

-研究学者

  • 姚军
  • 杨永飞
  • 孙建孟
  • 孙海
  • 张磊
  • 崔利凯
  • 龙威
  • 刘学锋
  • 昝成
  • 闫伟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田海涛; 刘乐乐; 夏宇轩; 徐赛; 韦伟; 蔡建超
    • 摘要: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精确评价关系到储层的生产与开发过程.由于储层微观结构具有非均质性,且水合物合成分解过程中分布形式复杂,水合物储层物性变化规律尚不明晰,从而难以对储层水合物饱和度进行准确预测.为明确水合物赋存模式对电性特征的影响规律,本文基于石英砂样品采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实现了颗粒包裹型、孔隙填充型和团簇状分布三类赋存模式的水合物数字岩心构建,并进一步提取孔径分布分析不同水合物分布模式下的微观结构变化特征,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含水合物数字岩心进行电性模拟,结合阿尔奇公式得到适用于含水合物石英砂介质的经验参数取值,并采用实验室内水合物合成实验电阻率测量数据与实际储层电阻率测井数据对比验证了阿尔奇经验参数取值的正确性及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水合物饱和度逐渐增加,在相同水合物饱和度下,颗粒包裹型生长引起的微观结构变化对电传导过程的影响最为显著;孔隙填充型水合物生长引起的孔隙结构变化对电传导过程影响最小;不同水合物赋存形式下,沉积物孔径分布变化规律从微观角度解释了三类分布模式的电性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研究储层内含水合物沉积物合成分解过程中的电性特征演化规律.
    • 闫伟林; 章华兵; 郑建东; 王文娟; 张兆谦; 朱建华
    • 摘要: 针对古龙页岩油储层黏土含量高、纹层页理与纳米孔发育、孔隙结构复杂导致传统驱替方式的岩电实验方法较难确定饱和度模型参数的问题,优选Simandoux饱和度模型作为古龙页岩油含油饱和度计算模型,并提出利用高精度的配套岩石物理实验分析方法确定关键岩电参数。该方法将微米级CT孔隙扫描与高精度矿物分布信息相结合,在保持样品尺度与图像分辨率的前提下将纳米级孔喉分布进行准确定位,构建高分辨率四维数字岩心孔隙格架,通过有限元法数字模拟分析页岩油储层在差异性含油等不同阶段的岩电参数变化规律,进而确定关键岩电参数。通过井A7等多口井的岩心分析数据检验,模型平均绝对误差为3.9%,精度能满足页岩油储量评价需求。该技术能够为古龙页岩油储层含油饱和度计算提供可靠的方法和模型,对其他类型页岩油饱和度评价也具有借鉴意义。
    • 唐放; 李海龙; 戴宗; 谢明英; 周江江
    • 摘要: 由于疏松砂岩的胶结程度较差,实验过程中容易破坏岩心的孔隙结构,实验结果可靠性较差;常规数字岩心构建流程包含的洗油、钻取小样等步骤依然会破坏疏松砂岩的孔隙结构。为解决疏松砂岩岩心实验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套数字岩心构建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冷冻保存疏松砂岩地层密闭取心,对含油岩心柱塞开展微米CT扫描、聚焦扫描,避免对岩心孔隙结构的破坏,在此基础上完成数字岩心的建立;该方法能够精确测试疏松砂岩物性及流动参数,实验结果与油田实际开发情况吻合较好,特别是与密闭取心饱和度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减少了常规方法带来的实验误差并缩短了实验周期,可应用于类似储层的岩心分析。
    • 胡渤; 蒲军; 苟斐斐
    • 摘要: 微观孔喉结构是决定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的内在因素,定量描述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可以为致密砂岩储层质量表征提供依据。但致密砂岩储层微纳米孔喉发育,微观非均质性强,常规实验手段难以准确地确定孔喉特征参数。在高精度数字岩心图像的基础上(以SEM-Maps扫描图像为例,分辨率为10 nm),建立致密砂岩多孔介质模型,研究形成了自适应孔喉识别与提取方法、基于图像形态学算法的孔喉分割方法、孔喉结构特征参数计算方法,实现了基于扫描图像的致密砂岩微观孔喉结构定量表征。选取3块红河油田长8储层典型井致密砂岩岩样,定量计算孔喉特征参数,分析不同岩样的孔喉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岩样的宏观物性与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密切相关,孔喉半径越大、数量越多、配位数越高、连通性越好,岩样的渗透率等宏观物性也越好。
    • 唐放; 戴宗; 谢明英; 李海龙; 周江江
    • 摘要: 为了可靠地评价海上油田开发后期的剩余油潜力,解决无岩心可用于实验分析的问题,本文采用了一套快捷、可行的实验及分析手段,将岩屑分析和数字岩心分析相结合,从老岩屑中重建出数字岩心,并通过数字岩心分析技术,准确描述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岩石物性特征和流体流动特征。该方法显著改善了缺乏岩心样品的海上油田储层特征描述,表征了储层渗流特征,为油田未来提高采收率研究提供了指导。
    • 赵衍彬
    • 摘要: 参照目标储层岩石物性参数分布范围,采集了相对低、中、高渗的典型岩样,分别模拟地层温度和热采高温环境下的防砂及排砂流动过程,并对实验岩样进行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三维重构,建立数字岩心,利用孔道网络流动模拟技术,研究热采防砂、排砂开发方式对储层岩石孔道微观结构和地层渗透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地层温度条件下,防砂导致孔隙度下降8.2%,渗透率下降60.4%,排砂则导致孔隙度增加7.4%,渗透率增加32.2%;在热采高温环境下,防砂导致孔隙度下降16.1%,渗透率下降79.8%,排砂只能增加0.8%的孔隙度,渗透率仍然降低18%。热采高温产生的新生矿物将充填孔道,其缩径降渗效果将削弱高温降粘及排砂带来的增产效果,因此需要在热采方案制定或实施前,对目的层热采增产的可行性条件和增产幅度进行综合评价。
    • 隋微波; 程思
    • 摘要: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理论探讨了砂岩数字岩心绝对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和相关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选取了3种具有代表性的砂岩样品包括Bentheimer砂岩、Berea砂岩和Doddington砂岩的数字岩心,比较了采用N-S方程法和孔隙网络模型法计算绝对渗透率的差异性;探讨了对砂岩样品进行切割生成子样品时,3种不同子样品尺寸对绝对渗透率均值和不同方向渗透率分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200×200×200尺寸对原砂岩数字岩心进行切割获取子样品,并对全部子样品进行微观渗流模拟计算获得相应的绝对渗透率,建立了用于深度学习的数字岩心子样品数据库。基于该数据库讨论了卷积神经网络系统搭建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学习率和丢弃率等的选择方法。训练学习后对测试集子样品进行测试,预测值与真实值差异在5%以内,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赵岩龙; 李星宇; 方正魁; 张永安; 张明科; 代星
    • 摘要: 根据吉木萨尔页岩油储层岩样的扫描电镜(FIB-SEM)图像,通过BP神经网络分割方法得到页岩的孔隙、微裂缝结构信息,进而利用改进四参数随机生长法和二维分数布朗运动模型重构了精细的、具有裂缝-基质孔隙双重介质的页岩三维数字岩心,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模拟计算了不同裂缝参数下的有效电阻率,最后分析了不同的润湿性以及裂缝排列方式条件下数字岩心电阻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微裂缝不同参数的变化能够引起岩石某方向视电阻率的不同程度变化,岩石电阻率与含水饱和度在多种裂缝排列方式下各自存在指数关系,同含水饱和度情况下亲水岩石电阻率更小,且亲水岩石电阻率与含水饱和度函数关系式参数的骤减比亲油状态下更显著。
    • 姚树新; 程浩然; 熊钊; 王冠群; 徐东升; 龙威
    • 摘要: 页岩油由于储层异常致密,传统储层表征方法存在取心成本高、岩心测试周期长等问题,并且实验室测量方法对页岩储集空间、微观孔隙结构的精细刻画不足。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岩屑定量数字化分析的页岩油储层表征方法,通过对岩屑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片进行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和分割,刻画出纳米级孔隙结构,再结合J函数分析方法,定量分析页岩油储层最低可动孔隙半径,用以辅助页岩油储层的高效开发。研究选取吉木萨尔芦草沟页岩油储层典型井吉174井岩石碎屑样品为研究对象,得到了该井页岩油储层可动用油的孔隙尺寸下限,同时核磁测井结果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赵衍彬
    • 摘要: 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在开采过程中地层极易出砂,固相颗粒的迁移、堵塞及稠油中沥青质的沉降,导致储层物性变差,采用排砂冷采及化学降解工艺可以减小储层伤害。针对目标油藏典型岩样的数字岩心,参照实验观察和测试结果,分析岩石孔道孔径及连通条件对渗流环境的响应程度,将储层伤害因素转换为连通孔道网络渗流阻力的变化程度,利用孔道网络流动模拟技术,实时计算储层岩石的有效孔隙度和表观有效渗透率,并回归建立渗流环境、开采方式与主要渗流参数之间的相关式;再基于原始地层渗透率,以压力梯度为结合点,将微观模拟结果映射到宏观渗流空间,得到有效渗透率和波及系数在储层的实时分布,可用于评价敏感油藏储层伤害程度及防砂和排砂冷采对地层渗流场的影响,并进一步测算采收率、极限井距、合理井距等关键开发指标参数。本方法立足于敏感稠油油藏储层岩石孔道网络内的渗流过程,考虑了多种复杂的渗流环境,降低了开发过程的不确定性,可用于该类油藏主要开发技术参数的快速测算和评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