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表皮系数

表皮系数

表皮系数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83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球物理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2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26018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石油天然气学报、西部探矿工程、石油地质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3油气田监测与管理联合大会、第十六届环渤海浅(滩)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讨会、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技术事业部2010年技术交流会等;表皮系数的相关文献由75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新海、郭建春、董长银等。

表皮系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2 占比:0.96%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26018 占比:98.97%

总计:26288篇

表皮系数—发文趋势图

表皮系数

-研究学者

  • 王新海
  • 郭建春
  • 董长银
  • 张琪
  • 熊友明
  • 程时清
  • 米强波
  • 肖勇
  • 何顺利
  • 冯文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海春; 魏丛达; 邹信波; 孟召兰; 王尧; 高志伟; 邓福成
    • 摘要: 现有水平井产能预测模型较多,但均未考虑二次完井的防砂方式,则在预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鉴于此,以常规完井防砂产能Joshi模拟为基础,考虑海上油田地层参数和完井方式等因素,修正了钻、完、修井作业过程地层伤害的表皮系数,建立了考虑不同二次完井防砂方式的海上油田水平井产能预测模型。对南海番禺区块示例油田的计算结果表明:老筛管射孔后二次筛管完井产能比最小,砾石充填完井次之,独立筛管完井最大;影响油井产能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是穿深、孔密、孔径,并推荐了适合于示例油田的最优射孔参数为穿深800 mm,孔密12孔/m,孔径14 mm。研究结果对海上油田二次完井防砂方式的选择及参数优化具有一定的现场指导意义。
    • 张强; 饶志华; 秦世利; 金勇
    • 摘要: 后效负压射孔技术是在常规负压射孔的基础上增加后效体二次爆燃的一种工艺,该技术可以显著降低地层表皮系数,增加孔道深度和孔道半径,从而增加油气产能。本文介绍了后效体射孔技术的作用原理及技术优势,同时分析了南海东部某油田一口定向井实施该技术的工艺方案。结果表明:后效射孔技术与负压射孔技术的结合将进一步提升孔道的深度和宽度,增加卸油面积;本次定向井负压射孔的最佳负压值是3.87~5.40MPa,运用后效体技术后在相同生产条件下预计产液量达到889m^(3)/d,比常规射孔增加34%。该技术在陆丰油田作业区的推广应用将有效提升剩余油动用程度,增加原油产量,提升经济效益。
    • 王晓超; 郭小哲; 刘全刚; 王壮; 崔国亮; 韩立杰; 李含秀
    • 摘要: 为了给疏松砂岩压裂提供低成本、简单快捷的人工裂缝半径和导流能力的定量分析信息,针对疏松砂岩储层油井内向型污染引起的产量大幅下降的油井污染规模难以定量评价问题,开展了受污染油井的污染程度和污染半径方法设计研究。采用渗流力学和采油工程相关理论,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手段,在对油藏参数拟合的数据基础上,以平面径向流压降损失70%为参照,设置20 m为污染程度计算的标准,再结合油井的产量降低幅度,通过数值模拟结果插值得到修正系数,进而得到油井的污染半径。结果表明高渗储层的污染对产油量的影响大,压裂具有较好的效益;产量下降幅度较大的井污染程度可达0.6以上,污染半径可达40 m;设计的方法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的误差不到1%,现场压裂的裂缝半长和导流能力与应用该方法分析的结果相符合,压裂后效果显著,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以上成果认识,对疏松砂岩压裂选井和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杨金龙
    • 摘要: DS开采井周围的储层压力系数较低(0.36~1.04),埋藏较浅,储层物性好,在储气库先导试验井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有可能发生渗漏或漏失,对储层造成伤害,进而降低储气库井的注采效果。根据表皮系数评价标准,当表皮系数S>0,说明井受到了污染,储层存在污染。通过开展QC活动,对工程现状调查,制定对策并实施,研究得出一套钻井液屏蔽暂堵材料的最佳配比,使DS井储层表皮系数S值小于零。
    • 赵洪涛; 陈鹏
    • 摘要: 凝析气藏流体性质特殊,不同测试制度下的产能测试结果差异明显。以某凝析气井产能测试资料为例,采用拟单相流法评价不同测试制度下气井无阻流量,分析无阻流量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当井底流压低于流体的露点压力时,随着测试油嘴尺寸增加,近井地带凝析油析出范围增加,气体流动阻力增加,导致气井解释的无阻流量明显下降;凝析油在近井地带析出产生的表皮系数贡献较大,远井地带析出对表皮系数影响较小。该评价结果对凝析气井产能评价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高杰; 袁玉凤; 冯青; 杨慰兴
    • 摘要: 注水井由于水质、地层物性、施工等因素影响,易造成水井停产停注,常用的动态分析法缺少对水井定量评价。将RTA解释技术应用到注水井中,利用注水井井口压力及注水量数据,结合不稳定试井理论,拟合注水井史及双对数诊断曲线,获得注水井地层参数及边界信息,与地质油藏认识相结合,提高解释精度。以X油田C1、C2井为例,采用RTA解释技术对欠注原因进行分析,认为C1井地层物性、连通性差,C2井储层污染严重。该方法可快速获得地层参数,为注水井动态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 金子一; 贾品; 程林松; 张向阳; 孙兆乐; 胡江鹏
    • 摘要: 深层高产碳酸盐岩油藏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导致储层类型差异明显,往往包括孔隙、裂缝等储集空间.此外,该类油藏存在大埋藏深度带来的强应力敏感和高产量、高流速造成的高速非达西,给试井解释及储层参数反演带来了挑战.聚焦于深层高产碳酸盐岩油藏,分别引入拟压力和表皮系数考虑强应力敏感和高速非达西效应两大特征,建立了裂缝孔隙双重介质试井模型,通过无因次化和拉氏变换得到了拉氏空间下的数学模型,求得井底压力解析解并绘制了压力响应样板曲线,明确了曲线6个流动阶段及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应力敏感作用影响下,压力导数曲线上移,且应力敏感愈强,曲线上翘幅度越大;此外,产量越高,表皮系数越大,附加压降越大,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位置越高.基于T油田某实例井生产动态反演得到应力敏感系数0.027、高速非达西表皮系数2.61等关键参数,反映生产现场关井前的产量较大,储层应力敏感效应较强.现场应用实例拟合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模型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 林天懿; 刘庆; 刘伟; 杨淼; 李文; 柯柏林; 林海亮; 付昌鸿; 熊馨
    • 摘要: 为节约地热井酸化增产成本,提高地热资源经济开发利用效率,开展酸化增产潜力评价模型研究。针对近井地带储层伤害情况,以达西定律为基础,选取储层伤害解除时渗透率恢复至地层原始条件下的增产倍数表征增产潜力大小,推导建立地热井酸化增产潜力计算模型,采用Newton-Simpson迭代求取热储层渗透率、地热井影响半径等关键参数,借助Python程序语言建立增产潜力计算模块。以北京平原区的一口地热井为例,酸化前评价其增产潜力为2.14倍,实际酸化增产后,相同降深下的产能增加至初始产能的2.23倍,与模块预测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该增产潜力评价模型和模块的正确性和实用性。该模型和计算模块可快速评价地热储层物性和增产潜力,对优化改造方案和改造规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刘晓旭; 周源; 王霞; 罗鑫; 周道勇
    • 摘要: 针对气藏型储气库注采井注采过程中储层物性参数影响因素不明确、注采能力不对称的问题.基于相国寺储气库井下连续油管试井测试结果,提出储气库注气期"温降效应"、"变表皮效应"的概念,分析了储气库注采过程中温降效应、变表皮效应以及储层应力敏感对注采的影响.通过气藏型储气库注气期试井分析技术,研究各因素在试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以及对试井解释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相对于采气期试井测试,注气期测试得到的储层物性参数具有同样的参考价值;②储气库温降效应对于试井解释结果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而在不同注采运行周期内,变表皮效应以及应力敏感效应影响差异较大;③编制储气库注采运行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变表皮效应与应力敏感的影响,在不同注采运行周期内开展试井测试获取准确的储层参数值.研究成果为储气库试井测试与解释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依据和理论指导.
    • 王家航; 褚道余; 李基伟; 董文秀; 方华良
    • 摘要: 西湖凹陷探井表皮系数在0~80之间,随着储层物性条件变好,表皮系数先增大后减小,表现出低孔渗污染小、中-高孔渗污染大、特高孔渗污染解除效果好的特点.污染对气井产能有一定的影响,但产能主要与储层本身物性相关.对于物性极差的储层,仅通过储层保护,产能仍无法有效释放,造成了经济损失.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试油资料,采用测试法,明确储层动用的门限值,为储层保护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计算表明,渗透率下限为1.19×10-3μm2,孔隙度下限为9.81%,含水饱和度上限为46.2%,验证符合率为86.36%.当储层物性在门限值范围内,表明储层在自然条件下具有产能,可进行必要的储层保护措施;当储层物性不在门限值范围内,需考虑必要的改造措施以获得产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