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
地震资料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3年内共计2064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石油、天然气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2篇、会议论文464篇、专利文献24736篇;相关期刊304种,包括石油天然气学报、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内蒙古石油化工等;
相关会议132种,包括中国石油学会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中国石油学会2013年物探技术研讨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八届年会等;地震资料的相关文献由4129位作者贡献,包括高静怀、李振春、陈文超等。
地震资料—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736篇
占比:94.26%
总计:26242篇
地震资料
-研究学者
- 高静怀
- 李振春
- 陈文超
- 刘庆芳
- 王晓凯
- 何光明
- 谷丙洛
- 王尚旭
- 张军华
- 赵伟
- 刘鸿
- 曹思远
- 王伟
- 吴大奎
- 谢桂生
- 等
- 罗仁泽
- 孔庆丰
- 孙庚文
- 李显贵
- 熊晶璇
- 郭燕平
- 陆文凯
- 刘浩杰
- 张兵
- 李继光
- 李阳阳
- 王延光
- 贺振华
- 陈世军
- 黄建平
- 吴宗蔚
- 周艳辉
- 周青春
- 姜秀娣
- 尚新民
- 康德拉什科夫
- 张剑锋
- 张建中
- 徐天吉
- 李丽霞
- 林依华
- 王静
- 芮拥军
- 袁三一
- 金德刚
- 刁瑞
- 刘伟
- 刘定进
- 刘永江
-
-
高艳霞
-
-
摘要:
针对地震资料的分析处理问题,本次研究首先对地震资料时频域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技术进行研究,为推动地震资料分析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在进行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地震资料进行全面的反褶积处理,进而使得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得到提升。
-
-
张志立;
焦艳艳;
戚宾
-
-
摘要:
在使用可控震源地震勘探作业的过程中,尽管其施工效率相对较高,但是在地震资料处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众多的问题,只有对地震资料进行合理的处理,才能推动可控震源地震勘探作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根据可控震源地震勘探作业的基本特点,结合目前常见技术的发展情况,提出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提高地震资料处理质量奠定基础。
-
-
赵杰;
康旭鹏;
燕想吉;
李恒;
王荣;
靳恒杰
-
-
摘要:
一种“串感应”严重影响中东某项目采集资料的质量。为了尽快找出“串感应”发生的原因并去除其对地震资料的影响,对“串感应”的发生频次、时间、位置、噪音频率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是由于特定类型的太阳能充电板控制器在雷电天气条件下发生故障,使检波器受到电磁干扰造成。替换掉充放电控制器后,强“串感应”现象未再出现。该“串感应”现象的表现、特征和产生原因分析过程可对类似的野外采集施工提供参考。
-
-
周福鹏
-
-
摘要:
多次波是地震勘探中一种常见而且会对有效波产生严重影响的干扰波,不但会降低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以及分辨率,而且会影响地震偏移成像的可信度,从而影响了后续的地震资料解释以及储层预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压制多次波对于油气勘探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主要对L_(1)范数均衡多道自适应减去法压制多次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首先阐述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然后结合模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将其应用于实际资料,应用效果表明:L_(1)范数均衡多道自适应减去法可以取得较好的多次波压制效果。
-
-
李志娜;
李振春;
王鹏;
张凯
-
-
摘要:
为了满足卓越石油工程师培养需求,实现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方法”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一体化,针对课程中滤波去噪这一关键教学内容开展了地震资料F-K滤波去除相干噪声的综合性实验探索。首先,以解决地震资料处理实际应用问题为导向确定了实验设计目的;其次,在巩固方法原理前提下设计了融合验证性模块和应用性模块的实验步骤;再次,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分别对模拟数据和实际地震资料进行实验;最后,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并针对关键问题开展了实验拓展。实践结果表明:该实验围绕课程关键知识点,以研究性教学为指导,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数字处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及引入新技术等方式来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
董新桐;
钟铁;
王洪洲;
吴宁;
李月;
杨宝俊
-
-
摘要:
塔里木盆地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气勘探地区,其地表主要由沙漠覆盖.塔里木地区获取的沙漠地震资料通常表现为低信噪比,并且有效信号与背景噪声在低频段存在严重的混叠现象.这两点给沙漠地震资料的消噪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进而影响后期的反演、成像以及解释等工作.为了压制沙漠背景噪声并完整恢复有效信号,本文采用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的基本思路并利用去噪器代替GAN中的生成器,提出一种针对沙漠地震资料的全新消噪网络,命名为沙漠地震卷积对抗降噪网络(Desert Seismic Convolutional Adversarial Denoising Network,DSCA-Net).在DSCA-Net中,我们将去噪器的均方误差损失与去噪器、鉴别器之间的对抗损失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全新损失函数;利用该损失函数来优化网络,进而得到适合沙漠地震资料去噪的模型.模拟与实际实验均表明本文提出的DSCA-Net可以有效地压制沙漠地震资料中的背景噪声,同时显著增强同相轴的连续性;经过DSCA-Net处理后的沙漠地震资料信噪比得到显著提升.
-
-
邱能根;
孙永全;
姚振河;
乔纯上;
李志刚;
夏竹君
-
-
摘要:
介绍了过程决策程序图法(PDPC)的特点,在南海东部地震资料处理项目中,运用PDPC法对项目运行中的问题和目标进行拆解,对拆解后的每个环节采用寻找最优化解的思维方式进行管理,从而确保各个环节都能得到全面质量控制和监督。通过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得项目运行中的每个节点都是最优的方案和路径,最终提高地震资料处理的效果,进而促进了区域地质研究和油藏评价。PDPC法在LF项目中的成功应用,证实了这种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推广价值。
-
-
王怡
-
-
摘要:
针对地震资料时频域分析以及高分辨率处理问题,本次研究结合我国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现状,首先对时频域分析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地震资料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为推动地震资料处理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研究表明:常见的地震资料时频域分析方法相对较多,不同类型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以及劣势,在进行时频域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方法进行合理选择,进而使得地震资料的处理效果得到改善。
-
-
刘田田;
王海峰;
卢葭;
史梦君
-
-
摘要:
溱潼凹陷西斜坡是岩性、构造-岩性等隐蔽油藏勘探的有利区,具有砂体薄、横向变化快、圈闭面积小、断裂关系复杂等特点。常规地震处理剖面保幅性差、频率低,导致小断层识别困难、地层尖灭线刻画精度低、岩性圈闭不落实。开展以提高地震资料保幅性、提高分辨率为核心的“双高”处理方法研究,构建以保幅去噪、一致性处理、高精度Radon变换法压制多次波、反Q滤波提高分辨率、五维数据规则化及精细速度建模等为主的技术体系,并确定对应的质量控制方法。“双高”处理的地震资料保幅性好、信噪比高,波组产状与地质认识更吻合,目的层主频提高10 Hz,有效频宽拓宽20 Hz,小断层及地层尖灭点较清晰。新处理资料的解释发现了一批有利油气目标。
-
-
徐彦凯;
刘曾梅;
薛亚茹;
曹思远
-
-
摘要:
地震资料中随机噪声的压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传统方法难以平衡噪声的去除与有效信号的保护,且执行效率低。为此,提出了基于双通道卷积神经网络的随机噪声压制方法。首先,该网络是一个双通道网络,即由两个结构不同的子网络组成,目的是在压制噪声过程中提取到互补有效信息;其次,在下通道子网络中引入空洞卷积增大感受野,充分捕捉到地震资料中的邻域信息,从而更充分地保留细节信息;最后,借鉴残差学习的思想并使用Swish激活函数,提高了网络的降噪性能。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有效地压制随机噪声的同时能够保留更丰富的纹理细节信息。
-
-
Zhang Qiaoling;
张巧玲;
Liu Hongjiu;
刘红久;
Hui Zhixiong;
惠智雄;
Xia Changliang;
夏常亮;
Zhou Junjun;
周君君;
Hu hao;
胡浩
- 《2020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2020)》
| 2020年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近地表条件复杂,地表起伏剧烈,表层速度横向变化快,静校正问题突出,常规层析静校正难以满足精度要求,无法求取准确的低降速带速度及厚度,静校正后叠加剖面成像质量欠佳.本文通过利用微测井约束建立初始模型,探讨网格大小对层析反演的影响,联合正、反演优化速度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基准面静校正,最后迭代计算初至波剩余静校正,提高静校正精度.将该方法在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地震资料中进行实际应用,同以往层析静校正方法处理叠加剖面对比发现,高精度层析静校正后剖面同相轴连续性增强,成像质量明显提高,表明该方法在提高黄土塬静校正成像问题时具有优势.
-
-
郑四连;
王猛;
郑连弟;
余清露
- 《2018勘探地球物理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FX工区位于鄂尔多斯东南部,黄土厚而不均,且干燥疏松,对地震波吸收、衰减作用较强,且相干干扰严重,使得FX工区地震资料的静校正问题严重.煤层等特殊地质体的存在致使多次波问题突出.前人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取得一定成果,但深入分析发现前期资料存在长波长静矫正、多次波压制、反褶积参数不合理等问题,很难满足薄储层预测的要求.而采用处理解释一体化的研究思路,在处理的全过程中加入解释人员的地质认识,有针对性地选择处理方法、处理模块及相应的处理参数,从而优化处理流程,有效地提高了地震资料的成像效果,为薄储层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
赵岩
- 《2018勘探地球物理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由于实际地层通常具有黏滞性和非均匀性,当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会造成其振幅能量的衰减和波形畸变,降低地震记录的信噪比和分辨率.稳定的反Q滤波方法通常被用于振幅补偿和相位校正,但是由于方法本身没有区分信号和噪声的机制,其在对地震数据有效信号的能量和频宽进行补偿的同时,必然会对噪声进行放大,造成反Q滤波补偿后地震数据信噪比的降低.变稳定因子的反Q滤波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该方法可以在补偿地震记录振幅能量的同时,压制噪声能量.将该方法用于某地区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显示,对于含噪声地震资料,该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地震记录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
-
何光明;
王光银;
刘鸿;
唐虎;
陈三平;
熊晶璇
- 《2018勘探地球物理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根据地震波的反射走时信息采用层析技术反演构建深度域速度模型,是实际地震资料生产中大规模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的主流技术。通过研究基于叠前深度偏移的偏移距道集的速度建模方法,形成了剩余速度自动分析和拾取、反射控制点自动生成、构造倾角和构造连续性提取、构造倾角约束、偏移距双差走时层析等技术,解决了高陡复杂区域大规模深度域速度建模难题,实现了高效高精度的深度域速度建模方法和软件研发.以HLC三维区块为例,应用研发成果完成该区域的三维深度域速度建模,建模质量可靠、效率较高,改善了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拉平程度,增强了成像剖面的信噪比,提高了成像剖面的质量.
-
-
杨智超;
王晓阳;
陈江力;
李敏;
陈宇;
王雪梅
- 《2018勘探地球物理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地震勘探地下目标和地表条件越来越复杂,而对勘探精度需求却越来越高,复杂地表区近地表模型的精度,严重影响地震资料成像效果.针对复杂地表,单采用微测井或层析方法,所构建的近地表模型,要么深度较浅,要么地表浅层模型精度低,难以满足需求.为提高复杂地表区近地表模型的精度,利用微测井、小折射、小道距层析和地震数据初至层析成果等多种数据加权构建复杂地表模型,获得的模型对浅层和深层刻画更准确,提供的模型静校正量精度更高.
-
-
李继伟;
周俊骅;
段晓旭;
黄天;
杨星宇
- 《2018勘探地球物理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在实际地震采集资料中,主要表现为频率低、速度低、面波是影响地震资料信噪比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道集记录中能量强,呈扫帚状发散分布。鉴于Curvelet变换压制面波的效果受面波与有效波在Curvelet域中的重叠程度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比值的Curvelet阈值迭代压制面波的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Curvelet变换的多尺度、多方向特性,将面波与有效波在Curvelet域中进行不同频带的尺度、角度分割,根据面波在Curvelet域中的分布特征,针对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阈值,多次迭代,可以有效地将重叠于有效波中的面波分离出来.实际资料表明,该方法面波压制效果良好,是一种相对保幅的去噪方法.
-
-
厍斌;
胡光岷;
蔡涵鹏;
王峣钧
- 《2018勘探地球物理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目前,我国大多数主力油田已经进入勘探开发中后期,面临的勘探目标越来越小,地质情况越来越复杂,常规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油田精细勘探开发的需求。而具有高分辨率的地震资料,可以用来进行有效的反演和地质解释,为实现精细油藏描述奠定坚实的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字典学习和稀疏表示的地震资料超分辨率方法(DLSR).该方法利用测井数据,结合正演褶积模型得到部分采样间隔更小,频带更宽的高分辨率地震合成记录,然后结合其所在测井位置采集到的低分辨率地震数据,采用稀疏字典学习方法学习二者间的匹配模式,即测井位置的合成高分辨率地震数据与实际低分辨率地震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此后,该方法将学得的关联关系应用到无井位置的实际低分辨率地震数据的分析中,重构出更高分辨率的、更低采样间隔的合成地震数据.理论模型测试表明,相比普通的插值方法,该超分辨率方法显著地提高了资料的分辨率,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
-
曹中林;
何光明;
罗红明;
巫芙蓉
- 《2018勘探地球物理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在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中,压制随机噪声是其中的关键处理环节.传统的频率空间域预测滤波方法,容易使得去噪后高频段的有效信号严重畸变,不利于进一步提高分辨率.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数域混合SVD滤波法压制三维地震数据中随机干扰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在时空域对地震数据作傅里叶变换,再依据eigenimage滤波法与Cadzow滤波法建立混合Hankel矩阵,然后对其运行奇异值分解,最后通过秩约化的方法来压制随机干扰.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数据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去除随机噪声,保护有效波,明显地改善了叠后三维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
-
石战战;
唐湘蓉;
刘伟;
杨小江
- 《2018勘探地球物理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由于地下介质通常具有各向异性和非均质性,导致常规速度分析及动、静校正难以拉平地震同相轴,常规处理后的地震道集仍然存在剩余时差,这对AVO属性分析和叠前反演非常不利.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形状上下文(Shape Context,简写为SC)和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简写为DTW)的叠前道集剩余时差校正方法.该方法利用叠前道集内各地震道波形的相似性,优选出参考道,并在计算时窗内将道集中的每一道都与参考道进行SC-DTW计算,求取其动态规整路径,进行剩余时差校正.数值模拟(模型)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SC-DTW的叠前道集剩余时差校正方法具有较好的抗噪声能力,对地震波形畸变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够有效消除叠前地震道的剩余时差,处理后的地震同相轴波形连续,振幅特征未改变,可以提高AVO属性分析、叠前反演等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的准确性.该剩余时差校正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
-
文晓涛;
杨吉鑫;
肖为
- 《2018勘探地球物理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基追踪反演可有效提高地震记录的分辨率,但在高分辨的宽带记录中能否凸显其优势?针对这一问题,首先从数值模拟入手进行分析.模拟结果显示,宽带子波对应的基追踪反演结果界面准确,没有产生由于旁瓣影响造成的虚假界面,与实际模型吻合,因此在宽频带记录中进行基追踪反演更有利于发挥该方法的优势.随后将基追踪反演用于DF地区的实际资料中,应用实例也证明了宽频带记录的反演结果分辨率更高,与井曲线吻合更好,即该方法更适合于宽频带的地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