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上下文
形状上下文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28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天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2247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沈阳理工大学学报、测绘科学技术学报、电子设计工程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2009年全国模式识别学术会议暨首届中日韩模式识别学术研讨会、香港中医学会、教育研究基金会2017国际针灸高峰论坛等;形状上下文的相关文献由361位作者贡献,包括胡晓霞、于洋、夏明等。
形状上下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2247篇
占比:99.56%
总计:22345篇
形状上下文
-研究学者
- 胡晓霞
- 于洋
- 夏明
- 梁栋
- 白瑞林
- 肖秦琨
- 范莹
- 于维双
- 倪洁
- 冯大政
- 冯祥卫
- 刘宏伟
- 刘宏斌
- 刘宏申
- 刘思雨
- 刘文进
- 刘砚菊
- 卞红雨
- 司全金
- 吉峰
- 吴建立
- 吴悦
- 周秀田
- 唐湘蓉
- 唐金辉
- 夏小玲
- 孙明琦
- 宋建辉
- 廖艳萍
- 张志刚
- 徐扬
- 戴军
- 曹通
- 朱英宏
- 李俊山
- 李曙光
- 李泽超
- 李黎
- 杨旭
- 林辉
- 汤春明
- 王卓薇
- 王哲
- 王娟
- 王学明
- 王年
- 田雨农
- 白燕燕
- 石战战
- 程良伦
-
-
周小亮;
丁静军;
吴东洋;
窦立君;
吴东华
-
-
摘要: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SC形状上下文描述子的叶片图像特征提取方法.利用颜色聚类分割图像,使用Ostu算子实现二值化处理,提取图像边缘轮廓,结合形状上下文(SC)描述子提取图像轮廓特征,计算匹配代价矩阵,利用匈牙利算法获得最小匹配代价.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度.
-
-
聂凡;
魏运凤;
郑扬;
邓浩
-
-
摘要:
随着地质找矿工作逐步向深部空间的发展,深部矿、隐伏矿已成为找矿的主要对象。在对深部矿、隐伏矿的预测中,有效的成矿信息提取能够保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形状上下文的成矿构造形态控矿特征深度学习方法,以大尹格庄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利用胶西北招平断裂带大尹格庄断离面趋势-起伏因素(waF、wbF)、断离面坡度因素(gF)、断离面陡缓转换部位综合场因素(fV)封装的三维形状上下文特征,利用深度学习中的图卷积神经网络,学习获得深层次的地质体形态控矿特征。研究表明,图卷积网络可提取更完备的地质体形态控矿特征,建立具有较好预测准确性的三维成矿预测模型。
-
-
夏明;
宋婧;
姜朝阳;
马延彬
-
-
摘要:
为便于人们快速检索相似款式的服装,以连衣裙款式关键点轮廓为基础,对轮廓的不同描述和相似性度量计算的检索方法进行了研究.将形状上下文、传统欧式距离和基于系数分配的欧式距离3种算法计算的相似度结果与人工测评的相似度测评表做对比,确定最优算法.结果表明:形状上下文匹配方法的效果最佳,其中准确度和精确度分别为82.91%和77%,可作为轮廓相似性度量算法;基于系数分配的欧式距离与传统欧式距离的匹配效果相比,准确度和精确度都有所提升,分别提高6.45%和0.44%;根据计算初步推断,在轮廓特征描述子中按照相似度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角度余弦值、宽度、高度.
-
-
闵超波
-
-
摘要:
图像配准是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的关键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场景景深的多变性与红外、可见光相机之间的差异性都会增加多模图像配准的难度.为应对上述困难,提出了一种用于图像配准的自适应混合多项式变换(Adaptive Polynomial Mixture Transformation,APMT),该模型可以准确地描述待配准红外与可见光图像之间形变的全局非线性规律.针对形状上下文特征的缺陷进行改进,设计了高斯加权形状上下文(Gaussian Weighted Shape Context,GWSC)特征,用于从多模图像中提取匹配点集.利用分段优化策略从匹配点集中估计出最优的APMT模型参数,实现全局图像配准.定性与定量实验表明:与同类方法相比,提出的方法(GWSC-APMT)在配准精度与效率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
-
-
邓秋君
-
-
摘要:
对于基于上下文特征的分类识别算法,选取物体轮廓上特征点的上下文信息作为描述物体轮廓的特征.首先通过采用了最佳拟合椭圆的方法,使得轮廓主轴归一化为竖直方向,再通过对归一化取向的轮廓进行上下文特征描述,进而对物体形状进行匹配.在匹配过程中,采用薄板样条变换模型模拟待测物体到标准模板物体的形变,使用相似度计算方法和形状上下文距离作为判断条件,以此表征两个物体形状之间的差别,进而完成物体分类识别.在实验阶段,利用提出的基于轮廓特征的物体分类识别算法对手势图像进行分类识别,可以有效地解决物体因旋转而影响分类效果的问题.
-
-
胡晓霞;
徐晓霞;
白燕燕;
杨丽娟
-
-
摘要:
针对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牌图像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在形状上下文特征提取算法的前提下,基于多种现有度量算法相结合的联合度量策略的图像识别机制.首先,描述了基于形状上下文的车牌图像的特征提取过程;其次,在分析现行图像识别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经典的欧式距离度量算法和TPS薄板样条法进行的联合度量策略的总体思路;而后讨论了基于联合度量策略机制的识别算法在字符识别中的可行性及识别精度,其识别率达到90.3%,并具备较高的稳定性;最后,将该算法应用在实际的车牌图像的识别系统中,车牌图像识别率达到86%,单个字符的识别率达到97.7%,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
-
-
刘砚菊;
宋鑫;
宋建辉;
于洋
-
-
摘要:
针对在形状匹配过程中相似外形的不同类目标不易区分的问题,本文采用骨架形状对目标进行描述和相似性度量.与以往使用物体的外轮廓作为形状特征进行匹配的方法不同,本文改用图像的骨架形状作为形状特征来进行描述,采用经典的形状上下文作为形状描述的匹配算法.提取图像区域的骨架后,建立与原图像一一对应的图像骨架数据库,进行目标与数据库之间的相似性度量.与直接用外部轮廓进行形状匹配的方法相比,采用骨架形状匹配的方法可以更好的分辨出相似外形的不同类目标,增大类间区分度,可有效降低相似外形目标进行匹配时的误匹配几率.
-
-
-
-
王东宇;
刘宏昭;
任慧
-
-
摘要:
针对复杂的井下工况,全面而有效地提取泵功图的细节信息在有杆抽油系统的故障诊断中至关重要.提出基于形状上下文匹配方法来诊断抽油泵的故障.通过抽油杆柱的波动方程将抽油机悬点示功图转化为泵功图;采集泵功图的轮廓点,并利用形状上下文对轮廓点进行描述.计算待诊断泵功图和故障泵功图之间任意两点的匹配代价值,获得代价矩阵.采用回溯法在代价矩阵中搜索最优匹配点集,获得泵功图的匹配代价值,进而诊断出抽油泵的故障类型.结果 表明:新方法的诊断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同,验证了本文中方法的有效性;基于形状上下文匹配方法的匹配代价值的最小对比度明显增大,可以提高故障诊断结果的可靠性.
-
-
-
石战战;
唐湘蓉;
刘伟;
杨小江
- 《2018勘探地球物理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由于地下介质通常具有各向异性和非均质性,导致常规速度分析及动、静校正难以拉平地震同相轴,常规处理后的地震道集仍然存在剩余时差,这对AVO属性分析和叠前反演非常不利.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形状上下文(Shape Context,简写为SC)和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简写为DTW)的叠前道集剩余时差校正方法.该方法利用叠前道集内各地震道波形的相似性,优选出参考道,并在计算时窗内将道集中的每一道都与参考道进行SC-DTW计算,求取其动态规整路径,进行剩余时差校正.数值模拟(模型)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SC-DTW的叠前道集剩余时差校正方法具有较好的抗噪声能力,对地震波形畸变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够有效消除叠前地震道的剩余时差,处理后的地震同相轴波形连续,振幅特征未改变,可以提高AVO属性分析、叠前反演等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的准确性.该剩余时差校正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
-
GAO Jing;
高晶;
CAI Xing-Fu;
蔡幸福
- 《第十五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针对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灰度相关性低,两幅图像上同一关键点邻域梯度方向不一致,导致点特征描述子SIFT算法失效的问题,构建了一种新的特征匹配算法,该算法将基于尺度不变特征变换和形状上下文描述相结合,运用于红外与可见光图像匹配.首先,运用高斯尺度差分检测算法提取两幅图像的特征点;其次,在统计特征点邻域梯度情况时,对图像所得的梯度方向进行修正;再次,运用改进的Nprod方法进行特征点粗匹配,对匹配结果中的误匹配点对进行剔除,并对粗匹配结果中检测的特征点进行边缘特征描述;最后,运用形状上下文方法进行精确匹配.实验结果表明,在红外和可见光异源图像匹配中,文中算法能明显提高匹配准确率,取得比较稳定可靠的匹配结果.
-
-
-
- 《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
| 2008年
-
摘要:
运动目标识别是视频信息处理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形状的特征提取与识别算法.首先利用自适应阈值的SUSAN算法检测图像目标边缘,用形状上下文来描述边缘点的特征,然后用形状距离来表示目标模型和船只图像整体形状上的相似性,接着采用两级递推识别方法,从而实现形状最佳匹配意义上的快速目标识别.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强的抗形变能力和噪声抑制能力,能在海面复杂场景中识别到准确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