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活化能

活化能

活化能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3年内共计272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91篇、会议论文190篇、专利文献14290篇;相关期刊930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煤矿安全、含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143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第九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等;活化能的相关文献由739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来才、肖鹤鸣、张健等。

活化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91 占比:14.17%

会议论文>

论文:190 占比:1.13%

专利文献>

论文:14290 占比:84.70%

总计:16871篇

活化能—发文趋势图

活化能

-研究学者

  • 李来才
  • 肖鹤鸣
  • 张健
  • 耿志远
  • 胡付欣
  • 韩彦霞
  • 岑可法
  • 张辛亥
  • 王伟
  • 孔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洋; 张建良; 袁骧; 刘征建; 李飞; 郑安阳; 李占国
    • 摘要: 对铁酸锌非等温碳热还原反应动力学及其还原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温度条件下还原后的铁酸锌团块物相分析(XRD)对其碳热还原的物相转变过程进行了解析,950°C时出现FeO_(0.85)·xZnO无定型物质,此时Fe^(3+)被还原成Fe^(2+).探讨了铁酸锌碳热还原过程转化率与转化速率的关系,该还原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二阶段的转化率变化最大(0.085~0.813).最后,通过等转化率法和主曲线拟合法对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铁酸锌碳热还原第二阶段的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可以得出第二阶段的平均活化能为362.16 kJ·mol^(–1),且该阶段活化能为331.01~490.04 kJ·mol^(–1),变化较大,说明这一阶段发生的反应较为复杂,且各反应之间的活化能差异明显,二级化学反应是这一阶段的主要控速环节,并确定了第二阶段的主要控速方程.
    • 张璐瑶; 王忠川; 王卫伟
    • 摘要: 碱式碳酸铜作为一种常见的铜基催化剂,其类芬顿反应活性可通过引入多种变价元素获得提高.利用水热法制备了铁/钴改性碱式碳酸铜,利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铁/钴改性对碱式碳酸铜结构和生长的影响.以亚甲基蓝为降解物,研究了铁/钴改性、反应温度对亚甲基蓝降解反应动力学和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由于钴和铜元素的协同增强作用,以钴改性碱式碳酸铜为催化剂时,亚甲基蓝降解反应活化能最低(74.53 kJ·mol-1),反应速率最快,表现出最佳的类芬顿反应活性.
    • 赵雪婷; 刘翔宇; 周琳贇; 肖海刚; 杨坤好; 唐妹红
    • 摘要: 研究了2-乙基-4-甲基咪唑(2E4MI),1-苄基-2-甲基咪唑(1B2MI)和1-(3-氨基丙基)咪唑(API)三种液体型咪唑衍生物对环氧树脂(EP)固化反应行为和固化物性能的影响。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三种体系不同升温速率下反应的放热行为及固化度变化,运用Friedman法研究了各体系在不同固化度下的活化能,通过等温DSC法比较了120°C下的固化行为,对固化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E4MI,1B2MI和API均可单独用作固化剂来固化EP,而且与EP的相容性极好。此外,三种体系的反应机理完全不同,EP/2E4MI反应分三步进行,而EP/1B2MI和EP/API反应分两步进行。活化能(E_(a))结果表明,EP/2E4MI在反应前期的E_(a)最低,后期最高,EP/1B2MI与其正好相反,EP/API居中。反应速率大小顺序为EP/API>EP/2E4MI>EP/1B2MI。EP/1B2MI的T_(g)为102.29°C,表现出最佳热性能。
    • 于相慧; 贾婷; 曲敏杰
    • 摘要: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不同降温速率下,不同分子量聚丁烯-1(PB、PB0.5%、PB1.5%、PB3.0%)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并用Avrami和Jeziorny法进行处理分析,获得PB相关非等温动力学参数,并利用Kissinger方程计算其结晶活化能。结果表明:当PB分子量降低时,结晶速率变快。不同分子量PB的结晶活化能分别为12.17、13.31、13.91、13.41 kJ/mol。
    • 王建; 雷子萱; 姚家钰; 李建; 刘育红
    • 摘要: 基于酚醛树脂原料中甲醛的危害性与不可再生性,使用安全、可再生的对苯二甲醛代替甲醛,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酚醛树脂——对苯二甲醛酚醛树脂。采用核磁、红外、GPC和流变仪等分析手段对此类树脂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树脂的热性能,使用二茂铁甲醛对其进行改性。采用Kissinger方程、等转换法及双参数自催化模型对改性前后树脂的固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明确了二茂铁甲醛在树脂固化中的作用机理。最后通过MDSC和TG研究了改性前后树脂固化物的热性能,结果表明:在加入15%的二茂铁甲醛后,改性树脂呈现出优异的热性能,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19.3°C,起始分解温度为397.7°C,在800°C氮气气氛下质量保持率高达76.07%。
    • 钱艳峰; 王娅; 张明玥; 杜子昂; 贾靖璇; 万祥龙
    • 摘要: 随着人们对食品新鲜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时间-温度指示器(time-temperature indicator,TTI)作为有效的监测工具已被应用于预估各类生鲜食品的剩余货架期。TTI是用于记录食品时间和温度历史的装置,它是利用时间和温度的累积效应产生的不可逆现象所实现的,有助于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但是由于其成本高、性能不稳定、响应速率慢等原因限制了它的应用。本文总结了物理型、化学型、生物型和复合型TTI的工作原理和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综述了TTI的动力学建模和活化能的计算方法、TTI的应用以及存在的挑战,并对TTI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 牛磊; 董海平; 叶耀坤; 吕智星; 高鑫; 张楠; 杨立欣; 严楠
    • 摘要: 目的获得中性斯蒂酚酸铅(N-LTNR)在不同高温条件下的贮存寿命,建立一种基于N-LTNR表观活化能和某恒定温度加速性能退化试验的贮存寿命预测模型。方法以热失重作为N-LTNR性能退化参量,利用恒定温度加速试验方法,获得N-LTNR在某恒定加速温度下的热失重性能退化试验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法,获得该温度下N-LTNR的性能退化曲线。结合热失重失效阈值,确定N-LTNR在该恒定加速温度下的贮存寿命。基于N-LTNR热分解活化能,建立N-LTNR在高温条件下贮存寿命的预测模型。结果采用该模型对某散装的N-LTNR在不同高温条件下的贮存寿命进行预测,确定了该N-LTNR药剂在180°C下的安定性出现显著变化,在热失重失效阈值为10%的条件下,得到180°C下的寿命为6.4d;150°C下的贮存寿命为86 d。结论该模型可应用于N-LTNR在高温环境下的贮存寿命预测,为航天火工装置的使用提供了依据。
    • 程新峰; 潘玲; 李宁; 陈佳强
    • 摘要: 为了探究菊芋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水分变化规律,本文考察了不同微波强度对菊芋干燥特性的影响。采用Weibull分布函数和Dincer模型对干燥曲线进行拟合,并结合尺度参数(α)、形状参数(β)、滞后因子(G)、干燥系数(S)等分析了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机制。结果表明:除1.28 W/g外,菊芋整个干燥过程分为升速、恒速和降速3个阶段,且微波强度越大,最大干燥速率愈高,升速阶段历时越短。β介于1.314~2.175之间,表明干燥过程并非完全由内部扩散主导。G为1.043~1.188,且随微波强度增大而减小。毕渥数(Bi)介于0.179~5.762之间,说明干燥过程物料温度变化由内部导热和边界对流换热共同控制。基于Weibull分布函数、Dincer模型和Fick第二定律得到的水分扩散系数分别为D_(cal)=5.922×10^(−8)~2.717×10^(−7) m^(2) /s、D_(eff)=7.570×10^(−7)~1.799×10^(−5) m^(2) /s、D^(*)_(eff)=2.353×10^(−9)~7.546×10^(−9) m^(2) /s;同样微波强度下,其大小依次为:D_(eff)>D_(cal)>D^(*)_(eff)。2.32 W/g下,干燥样品亮度(L*值)最大,为69.05。微波强度愈大,样品色泽参数a*和b*值越小。SEM图片显示:适宜的微波强度下,干燥菊芋细胞结构规则,部分区域含有孔洞;1.28 W/g样品的细胞皱缩明显,而高微波强度下(2.70和3.04 W/g)干燥样品部分组织结构坍塌,细胞内物质外泄。
    • 郭倩; 唐一博; 黄万齐
    • 摘要: 为探究植物油布的自燃危险性,利用TG-DSC热重分析技术讨论其自燃火灾特性及防老剂对其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油布混合样品的特征温度分别为171.7°C,380.7°C,466.7°C和555.0°C,根据特征温度将油布氧化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低温氧化阶段、前期燃烧阶段、混合燃烧阶段、后期燃烧阶段和燃尽阶段;植物油活化能大小顺序为大豆油>山苍子油>桐油>葵花籽油>红花籽油>亚麻籽油>紫苏籽油,介质活化能大小顺序为棉布>棉纱;防老剂4010NA具有最佳的抑制效果,各阶段的活化能增加了29.1~62.1%,总放热量降低了22.59%;9种防老剂抑制效果的强弱顺序为4010NA>MB>4020>DNP>SP>甲>RD>AW>4010。
    • 贺萌萌; 李文科; 刘晓强; 李美俊; 杨义; 周鑫玥
    • 摘要: 通过量化计算探索了CO_(2)与CH_(4)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直接转化为CH_(3)COOH的反应机理。采用高精度CCSD(T)/CBS方法对CO_(2)与CH_(4)转化为CH_(3)COOH进行基准研究,并预测了该反应决速步骤活化能为88.40 kcal/mol。为了减小计算花费,采用多种方法和不同基组对该反应的活化能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B3LYP/aug‐cc‐PVQZ方法可靠、经济,该法所得活化能值(88.25kcal/mol)与CCSD(T)/CBS获得的基准值一致。此外,探索了溶剂化效应和水辅助质子转移对该反应活化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隐性乙醚溶剂有利于该反应活化能的降低,而显性乙醚溶剂降低了该反应的活性。与此同时,计算结果表明水辅助质子转移能够促进该反应的进行,活化能为76.98kcal/mol,与基准值相比降低了14.62%。研究结果为CO_(2)与CH_(4)共转化高附加值化学品提供了理论借鉴,并为其碳捕获与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